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12月收治的88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45%,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复发10例,对照组患儿复发37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哮喘患儿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134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干预组(70例)与对照组(64例)。干预组于治疗中辅以护理干预,对照组于治疗中辅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病情、护理满意度及复发率。结果干预组的发作次数为(1.6±0.8)次,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8±1.2)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住院次数为(2.1±0.9)次,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9±1.4)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复发4例(5.71%),对照组复发21例(32.81%),干预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中辅以针对性较高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收到更好的治疗成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对哮喘患儿的情绪障碍及哮喘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80例学龄期儿童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给予同样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综合性心理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行为,抑郁、焦虑情绪,临床疗效及呼吸峰流速(PEF).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行为,抑郁、焦虑情绪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但仅有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临床疗效及PEF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哮喘患儿的行为及情绪障碍,改善其临床症状及肺功能,药物辅以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哮喘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策略及应用方法对哮喘患儿的影响,以期为该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供帮助。方法对儿呼吸科2012年2013年收治的80例哮喘患儿随即分为两组,各40例,干预组在积极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以聚焦解决模式为依据,制定干预策略,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仅积极治疗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和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及行为的变化、治疗开始至症状好转所需时间、随访1年的复发情况以及出院时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在服药依从性、好转时间、复发情况以及家属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策略能有效增强患儿服药依从性、有效降低哮喘患儿的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自我护理行为干预对缓解期哮喘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诊治的198例缓解期哮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给予96例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102例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相关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患儿干预后肺功能(PEF、FEV1)比对照组高,血清指标(ECP、Ig E)比对照组低;研究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急诊次数的平均值均比对照组低;同时研究组患儿治疗哮喘遵医率89.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8%。两组观察指标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缓解期哮喘患儿应用自我护理行为干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上利用心理行为干预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自我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自我管理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行为干预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研究组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自我管理时采用心理行为干预,在其自我管理总有效率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研究组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自我管理时采用心理行为干预,在其自我管理满意度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时采用心理行为干预方式进行的自我管理,可使患儿减轻病痛,提高满意程度,降低其心理压力,可在临床上做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干预组(n=42),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天数及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家长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模式在哮喘患儿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75例8-14岁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组(干预组A)、居家护理行为干预组(干预组B)各25例。对照组护理干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A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自我护理行为干预即对哮喘患儿进行集体教育、个体指导、心理干预;干预组B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居家护理行为干预(指导家长护理)。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干预后,哮喘控制水平均提高,干预组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A、干预组B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肺功能改善更明显,急诊次数与缺课次数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干预组A与干预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和居家护理行为干预均能有效改善哮喘患儿症状,提高哮喘疗效,对哮喘患儿护理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强化护理在哮喘患儿激素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影响效果。方法 接受激素治疗的96例哮喘患儿作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治疗过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完全依从30例(62.50%),部分依从15例(31.25%),不依从3例(6.25%),对照组完全依从13例(27.08%),部分依从12例(25.00%),不依从23例(47.92%),完全依从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效果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为79.17%,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护理干预提高了哮喘患儿接受激素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健康干预对哮喘患者吸入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长期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1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方法,干预组80例采用定期举办讲座、咨询及定期随访等健康干预措施,并均于1年后随访,比较2组吸入激素治疗依从性及哮喘复发率.结果 干预组治疗依从率为62.5%高于对照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哮喘复发率为35.0%低于对照组为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哮喘患者进行健康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其吸入激素治疗的依存性,减少复发,保持病情相对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支气管哮喘住院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1年内患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天数,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研究组患儿1年内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6例患儿中,仅3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36例患儿中11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69.44%,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互动式护理模式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行为问题、照顾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0例,按照系统随机抽样分成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予以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予以互动式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及照顾者的自我效能。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P 0.05);干预后观察组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各行为问题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照顾者的自我效能量表(SEPT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照顾者(P 0.05)。结论 采用互动式护理模式对哮喘患儿实施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儿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并显著提高照顾者的自我效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哮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学龄期儿童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以及他人护理。干预组除常规健康教育外,还给予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实施自我护理。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儿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组干预后自我行为得分及各项得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干预后哮喘控制及发生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学龄期儿童哮喘管理中实行患儿居家自我护理可提高哮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小儿支气管哮喘家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将5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患儿除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外,还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延续家庭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在随访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再住院次数和急诊次数,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家长满意率分别为96.15%与76.92%,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更高的家长满意度。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明显减低患儿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达到哮喘的有效控制,减少住院次数,并能获得更高的家长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6,(2):69-71
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联合氨茶碱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共132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均接受支气管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激素治疗。对照组患儿使用单纯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观察组患儿则使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支气管哮喘治疗总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支气管哮喘总有效率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对哮喘患者吸入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长期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1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方法,干预组80例采用定期举办讲座、咨询及定期随访等健康干预措施,并均于1年后随访,比较2组吸入激素治疗依从性及哮喘复发率。结果干预组治疗依从率为62.5%高于对照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哮喘复发率为35.0%低于对照组为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哮喘患者进行健康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其吸入激素治疗的依存性,减少复发,保持病情相对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紫草油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婴幼儿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市璧山县人民医院儿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90例婴幼儿肛周湿疹患儿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休息护理、基础护理、臀部护理及烤灯照射护理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新毒素涂于患处,观察组加用复方紫草油涂于患处,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随访两组患儿1年,观察两组患儿随访期间肛周湿疹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29,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平均(4.5±2.3)d,对照组住院时间平均(6.8±3.5)d,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4.41,P0.05)。观察组随访1年期间复发次数为(3.2±2.3)次,对照组复发次数为(5.7±2.1)次,观察组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无复发率为77.78%,对照组为57.78%,观察组复发≥4次者为4.44%,对照组为28.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幼儿肛周湿疹患儿采用复方紫草油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雾化吸入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并实施针对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评定两组疗效,调查患儿及家属对氧驱动雾化吸入中的护理措施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口服液预防及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哮喘患儿80例,按照就诊的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0.4 g,1次/d口服,连用16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6周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及随访治疗1年内哮喘的复发率。结果治疗16周后,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68%vs.69.23%,P<0.01)。两组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进行随访观察1年,试验组复发11例(28.95%),对照组复发15例(55.56%)。试验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口服液控制儿童哮喘发作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并能减少哮喘复发,是治疗及预防儿童哮喘复发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未采取心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1.7±7.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2.2±1.7)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缓解率为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的生活治疗总体满意度、认知满意度和情感满意度评分均较之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给予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