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高校网络舆情是在校人员通过互联网表达个人思想、诉求个人利益表现出的网络行为,是网络舆情的延伸和体现。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报纸、广播和电视为主的传统舆论格局已经改变,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社交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渗透,为高校学生提供了获取并传播信息的新平台,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加剧了舆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加强对高校负面网络舆情的管理,提高引导和管控舆论信息的能力,对推动校园的和谐健康发展,健全互联网环境下各高校的舆情管理体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环境下,本文研究分析新时期高校网络舆情频发衍生的规律,通过调查梳理高校网络舆情频发的主要原因,提出强化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引导为主的管控对策,有助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对网络舆情的高效管理,进一步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互联网日益成为舆论主阵地的情况下,网络舆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网络虚拟空间的延伸和表现,有其形成的模式与规律,并反映和表达了一定的社情民意。高校网络舆情主要涉及社会稳定、校园安全、学校声誉、师生权益、管理决策等内容。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网络政工队伍、设置新闻发言人、培养“论坛领袖”,实施地校联动,开展网络德育,推进校务公开,建立信息处理与反馈机制等措施,监控与引导网络舆情,进一步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4.
网络逐渐成为了大学生舆论的重要场所,如何引导和管理高校网络舆论,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课题。本文从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出发,提出对于高校网络舆论既要给予意义上的有效引导和约束,同时也要结合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特点来管理。在信息技术革命继续飞速发展的今天,日益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网络技术,改变了我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人际沟通方式,甚至社会管理的方式等。一切对于生活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校园是获得网络技术最为先前,并且网络应用最为普遍的场所,尤其是校园网已经成为校园内各种言论声音的集散地。高度重视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这对维护校园稳定和促进校园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和谐规范的网络舆论环境、建立网上预警机制、营造网络正面舆论强势、提升大学生网络素质等多方面的引导,力求更好地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实际工作服务,积极拓展和开创理性、和谐、健康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媒体大数据时代遇到的第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其衍生出来的网络舆论影响着政治、经济、民生多方面的发展.公安机关作为一支维护社会稳定的队伍,在突发事件舆情传播与引导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网络舆论具有持续性、大规模性以及多类型舆论并发等特点,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找出公安机关网络舆论引导的内外部...  相似文献   

6.
在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有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网络舆情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舆情具有数据传播迅速、数据形态多样化、数据信息开放、数据容量大的特征,传统的网络舆情监控方法和数据统计具有明显的不足。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时代下网络舆情的价值以及研判、引导措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深刻。加强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与管理工作,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本文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要树立科学的网络舆论管理理念,论述了建立校园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工作和建设网络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措施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为研究背景,旨在对突发公共事件下高校网络舆情现状与特点、常见舆情类型、舆论风险成因及对策展开研究。通过对我国网络使用群体现状的数据分析引出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下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采用个案分析、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梳理出部分城市在重大公共事件突发期间,市内及周边地区高校针对学生在公共事件突发阶段的网络言论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法及后续所导致的舆论风险成因与类型,剖析不同高校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下衍生的网络舆情在校内学生群体中的传播过程与特点,从而分析总结出高校管理方所应采取的正确舆情引导方式与危机应对策略,为高校如何应对此类舆情危机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由于目前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同时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也对高校安全和稳定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就对目前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舆情特征与引导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正确地引导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为怎样做好高校舆情工作提出合理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0.
殷美桂 《现代计算机》2023,(20):104-108
大数据背景下,构建网络舆情系统能有效、及时地对舆情进行监督和引导。利用Python Django+Vue前后端分离技术方案搭建基于B/S的网络舆情系统。服务器端采用Scrapy框架爬取新浪微博的学校舆情数据,数据预处理后进行情感倾向分析;客户端展示网络舆情分析的结果。系统具有扩展性强、操作简单等特点,解决了学校网络舆情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校网络舆情是大学生在校园背景下,对网络上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或者自身感兴趣的公共事件所持态度、认知、意见、情感交叉的集合。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高校网络舆情可能朝着任一个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以百度贴吧中的泰州学院吧为数据源,利用网络爬虫采集泰州学院吧主题帖内容和回帖数量作为实验数据,通过Python数据分析技术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热点话题,并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展示,基于数据分析结果研究高校网络舆情热点话题成因与影响,最终提出相关引导策略以促进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推进校园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12.
加强网络舆情正向引导工作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点方式之一。协同育人背景下,如何把握舆论引导规律、提高舆情引导处置能力尤为紧迫和现实。本文将从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式、健全导向组织架构系统、构建正向引导联动机制、完善有关法规制度等多个方面,推动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改革,推动舆情引导工作方式与途径优化,以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网络舆情正向引导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是一个智能时代,智能移动终端普及性极高,每个人都是一个数据中转站,根据人类产生的数据可以模拟和分析人类的行为.当前4G和即将普及的5G网给信息的传播装上了翅膀,然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有利有弊,网络舆论的传播也搭载了科技进步的优势,当前我国提出姚建设网络安全强国,坚强的网络离不开对大数据的研究,文中就基于大数据的环境下网络安全舆情治理措施做了相关阐述,并给出网络舆情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舆情的概念进行了概括,说明网络舆情是舆论监控的关键。对舆情信息收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根据相关的性能要求,对舆情监控体系的构建,完成网页资料收集和Web页面资料的整理和归纳是舆情监控系统的重点。对这些环节进行整理,可以实现对社会热点舆论发展的监控和引导。  相似文献   

15.
随着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与之相适应的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给校园网络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及时监测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将有效地确保校园网络信息安全。本文通过对网络舆情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校园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旨在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6.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加剧了高校网络舆情的裂变速度,如何合理把握网络舆情走向,成为高校网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文章构建了场域视域的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模型,分析了融媒体影响下网络舆情生态传播重心、传播模式和传播情境的变化,从身份危机、模式危机和行为危机等三维视角分析了既有治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根源,并基于场域治理原理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研究从保守、继承、颠覆等策略出发,为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提出了优化路径:一是坚持学校主导、构建多元共治格局;二是坚持约束引导、规范权力有序运行;三是坚持以生为本、持续优化治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分析所面临的挑战及当前大数据技术主要进展。并建议不断改进网络舆情的分析方法,将大数据思维及方法运用到网络舆情分析中去,最后本文展望了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分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1网络舆情与文化安全在社会生活的语境下,舆情和舆论似乎具有相同的含义,但在公共管理的语境下两者的含义其实存在较大的差别。舆论通常指向某些新近出现的事物,主要是指见解体系,即意见。而舆情是指在一定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  相似文献   

19.
重大突然事件下的网络舆情安全治理对于相关部门至关重要,为更好地把握舆论走向,帮助相关部门引导舆论新闻的导向,该文针对微博热搜交互数据,提出基于BiLSTM-Attention-Seq2Seq模型来解决微博热搜情感分析问题,有助于关注微博网民热搜情绪指数,及时发现舆论风向问题,提升人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社会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互联网技术应用、物联网联合发展以及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了颠覆性的转变,网络舆情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阵地,对于社会治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笔者首先对大数据时代进行简要概述,其次综合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与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与社会治理的优化路径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