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为腰椎间盘退变导致的腰腿痛等病症的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 选取脊柱腰段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检查正常者200例和腰椎间盘退变者100例,在工作站划分腰椎间盘和腰椎间盘退变的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比较不同解剖部位、年龄组腰椎间盘和不同Pfirrmann分级腰椎间盘退变的FA、ADC值。 结果 不同解剖部位腰椎间盘的FA值和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1~2、L2~3、L3~4椎间盘的FA值逐渐降低,L4~5、L5~S1椎间盘的FA值则逐渐增高;L1~2、L2~3、L3~4椎间盘的ADC值逐渐增高,L3~4、L4~5、L5~S1椎间盘的ADC值则无明显变化。不同年龄组腰椎间盘的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年龄增长ADC值逐渐降低。不同Pfirrmann分级腰椎间盘退变的FA值和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Pfirrmann分级增高,FA值逐渐增高,ADC值逐渐降低。 结论 解剖部位、年龄均影响腰椎间盘的ADC值,DTI的FA值和ADC值可以定量评估腰椎间盘及其退变程度,为早期腰椎间盘退变的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腰椎间盘退变导致的腰腿痛等病症的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 选取脊柱腰段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检查正常者200例和腰椎间盘退变者100例,在工作站划分腰椎间盘和腰椎间盘退变的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比较不同解剖部位、年龄组腰椎间盘和不同Pfirrmann分级腰椎间盘退变的FA、ADC值。 结果 不同解剖部位腰椎间盘的FA值和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1~2、L2~3、L3~4椎间盘的FA值逐渐降低,L4~5、L5~S1椎间盘的FA值则逐渐增高;L1~2、L2~3、L3~4椎间盘的ADC值逐渐增高,L3~4、L4~5、L5~S1椎间盘的ADC值则无明显变化。不同年龄组腰椎间盘的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年龄增长ADC值逐渐降低。不同Pfirrmann分级腰椎间盘退变的FA值和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Pfirrmann分级增高,FA值逐渐增高,ADC值逐渐降低。 结论 解剖部位、年龄均影响腰椎间盘的ADC值,DTI的FA值和ADC值可以定量评估腰椎间盘及其退变程度,为早期腰椎间盘退变的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析T2加权成像(T2W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用于直肠诊断及术前分期的效能及其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 ADC)、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疑似直肠癌患者212例,其中男性118例,女性94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0.93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病程5.64年。均行T2WI联合DWI检查,以患者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计算T2WI联合DWI对直肠癌的诊断效能,进行T、N分期诊断;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计算其T、N分期诊断效能,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观察不同临床特征的患者间r ADC、ADC值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计算r ADC、ADC值对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恶性172例,良性40例。T1期、T2期、T3期、T4期分别为8例、35例、31例、6例,N0期、N1期、N2期分别为37例、22例、21例。T2WI联合DWI诊断直肠癌的准确度为92.45%,灵敏度为93.02%,特异度为90.00%;分期诊断中T1期、T2...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椎间盘、椎旁肌肉磁共振成像(MRI)变化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5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5例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纳入观察组,40例无骨质疏松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Pfirrmann分级、L1~L5椎旁肌肉的相关指标,包括双侧多裂肌横截面积、双侧竖脊肌横截面积、椎体横截面积、脂肪变性比例。结果 2组Pfirrmann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L1~L5双侧多裂肌横截面积、双侧竖脊肌横截面积显著大于观察组,L1~L5脂肪变性比例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1~L5椎体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明显高于单纯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其椎旁肌肉MRI变化主要表现为双侧多裂肌、竖脊肌横截面积减小和脂肪变性比例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肠系膜上动脉作为脊柱解剖定位标识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1例行胸部和全腹部CT检查患者,运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比分析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对应的脊柱水平位置。结果 在501例患者中,腹腔干起始部位置:2例(0.4%)位于T11/T12椎间隙以上水平;182例(36.3%)位于T12椎体水平;156例(31.1%)位于T12/L1椎间隙水平;152例(30.3%)位于L1椎体水平;9例(1.8%)位于L1/L2椎间隙水平。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位置:13例(2.6%)位于T12椎体水平;56例(11.2%)位于T12/L1椎间隙水平;376例(75%)位于L1椎体水平;43例(8.6%)位于L1/L2椎间隙水平;13例(2.6%)位于L1/L  相似文献   

6.
背景:寻求一种相对合适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对深入研究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有着重要意义。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希望为椎间盘退变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新的造模方式选择。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模型组。采用双上肢去势联合椎间盘刺破的方式制备椎间盘退变模型,于造模当天及造模后4周、8周进行MRI检查,观察造模前后椎间盘形态变化并评估Pfirrmann分级;造模4,8周后取出大鼠L4-L5及L5-L6椎间盘,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法观察椎间盘病理学变化及免疫组化观察Ⅱ型胶原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结论:(1)模型组在造模当天仅呈现轻微退变;(2)在造模第4周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MRI上T2加权信号降低,在Pfirrmann分级上可见明显差异(P<0.05),在造模第8周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MRI上T2加权信号明显降低,与纤维环边界模糊不清,且髓核向后纵韧带膨出,在Pfirrmann分级上可见显著差异(P<0.01);(3)病理染色结果显示,在造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和纤维束示踪技术在经阴道分娩初产妇肛提肌损伤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及盆腔器官脱垂的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纳入2014年6月—2015年1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经阴道自然分娩后6个月初产妇50名(观察组),无症状未孕未产志愿者33名(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受试者行盆底横断面、冠状面FSE T2WI MR及DTI检查。对DTI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肛提肌各分支(耻骨内脏肌、髂尾肌)的3D肌肉纤维束图像,并评价其纤维示踪的精确性,对能够得到较为精确纤维束示踪图像者测量其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应用FSE T2WI MRI影像评价产妇肛提肌损伤情况,并将其分为耻骨内脏肌无损伤组、耻骨内脏肌损伤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对照组、无损伤组及损伤组间FA、ADC值的差异。结果 2组受试者均获得较为精确的耻骨内脏肌3D肌肉纤维束图像及对应的FA及ADC值,而髂尾肌3D肌肉纤维束图像均不精确。12例(24.0%,12/50)产妇存在耻骨内脏肌损伤,其中9例表现为单侧部分缺损,3例表现为双侧萎缩;4例(8.0%,4/50)产妇存在髂尾肌损伤,均表现为单侧部分缺损。对照组未发现肛提肌损伤。对照组、耻骨内脏肌无损伤组和损伤组耻骨内脏肌的FA值分别为0.49±0.08、0.52±0.11、0.53±0.13,ADC值分别为(1.79±0.29)×10-3 mm2/s、(1.75±0.34)×10-3 mm2/s、(1.93±0.35)×10-3 mm2/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17、1.747, P值均>0.05)。结论 DTI纤维束成像能够3D显示耻骨内脏肌纤维束结构,但髂尾肌的显示较为困难。目前DTI尚不能准确定量诊断肛提肌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8.
背景:MR弥散加权成像对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敏感,能早期了解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改变,从而明确其退变程度。 目的:通过对109例腰椎间盘的弥散加权成像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应用MRI中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对椎间盘退变程度和早期变性诊断的认识。 方法:采用Siemens Verio 3.0T 超导磁共振仪。常规平扫包括矢状位T1WI序列及T2WI抑脂序列;弥散加权成像采用SE-EPI序列行矢状位扫描,取b值为800s/ mm2,层厚、间距和显示野同T2WI抑脂序列扫描。根据Pfirrmann等的椎间盘退变分级标准,采用盲法在矢状位T2WI上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9例545个腰椎间盘进行分级。将弥散加权成像数据传至工作站,并对表观扩散系数图像进行测量,得到表观扩散系数值。分别画出L1/2-L5/S1椎间盘的感兴趣区,记录数据。 结果与结论:年龄与椎间盘退变分级存在明显相关性,年龄越大高级别数量越多。椎间盘表观扩散系数值影响因素分析:男性与女性各椎间盘表观扩散系数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L1-S1各椎间盘年龄与表观扩散系数值之间存在负相关(P < 0.05);椎间盘评级与表观扩散系数值之间存在负相关(P < 0.05)。提示通过对表观扩散系数值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将会成为椎间盘退行性变诊断、特别是椎间盘早期退变、无创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技术手段。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女性哺乳期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女性哺乳期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4例,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岁。选择同年龄组30例女性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0~35岁,未婚。运用MRI,对腰椎间盘行常规矢状位轴位T2加权成像(T2WI)、矢状位T1加权成像(T1WI)加扫矢状位弥散加权成像(DWI),在MRI后处理工作站对椎间盘画出感兴趣区并测量其信号强度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女性哺乳期腰椎间盘平均ADC值变化及形成原因。结果常规腰椎扫描T1WI显示椎间盘退行性变均为低信号。T2WI显示正常椎间盘明亮均匀的高信号,退行性变椎间盘则为灰色,中等甚至低信号,信号不均匀,同时会有椎间隙变窄;DWI技术可见对退行性变椎间盘进行定量检测,退行性变椎间盘ADC值明显减低。DWI技术有特异性。腰椎间盘突出节段L4/515例,L5/S118例,腰椎间盘形态椎间盘范围缩小15例,椎间盘前部无信号17例,椎间盘无信号2例(图1)。产后ADC值为(0.29±0.15)×10-3mm2/s,1年为0.56×10-3 mm2/s。哺乳期腰椎间盘ADC值与健康同龄志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女性哺乳期腰椎间盘ADC值随着产后时间的推移逐渐增高恢复至一定的稳定水平,DWI对腰椎间盘定量检测结果可以给临床医师选择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卵巢纤维-卵泡膜细胞肿瘤与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6月—2020年12月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卵巢肿瘤患者的MRI资料。其中,20例卵巢纤维-卵泡膜细胞肿瘤(卵巢纤维瘤7例、纤维卵泡膜细胞瘤5例、卵泡膜细胞瘤8例),年龄26~75岁;5例成人型OGCT患者,年龄34~58岁。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检查。观察指标:(1)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信号及强化表现等;(2)比较纤维瘤、卵泡膜细胞瘤及成人型OGCT的平均强化率、DWI征象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 (1)20例卵巢纤维-卵泡膜细胞肿瘤中,位于右侧卵巢9例、左侧11例,肿瘤边界清晰,类圆形14例、分叶状或不规则形6例,最大径2.0~12.3 cm。T1加权像(T1WI)均呈等信号,T2加权像(T2WI)卵泡膜细胞瘤呈高或稍高信号、纤维卵泡膜细胞瘤呈高低混杂信号、纤维瘤呈低信号;其中3例纤维-卵泡膜细胞肿瘤局部囊性变,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纤维瘤多为弱强化表现(6/7)、卵泡膜细胞瘤多为中度强化表现(6/8)。5例成人型OGCT中,位于右侧卵巢3例、左侧2例,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最大径3.0~9.7 cm;均为囊实性肿块,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内见多发大小不等囊腔,囊内壁尚光整,实性部分为明显强化。(2)成人型OGCT强化率高于卵泡膜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强化率高于纤维瘤,分别为123.70%±5.44%、89.23%±4.19%、43.50%±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DWI征象:卵泡膜细胞瘤呈高信号,纤维瘤呈低信号,成人型OGCT实性部分呈高信号、囊性部分呈低信号。卵泡膜细胞瘤ADC值为(1.28±0.25)×10-3 mm2/s,高于成人型OGCT实性部分ADC值(0.91±0.18)×10-3 mm2/s,成人型OGCT实性部分ADC值高于纤维瘤ADC值(0.67±0.14)×10-3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纤维-卵泡膜细胞肿瘤与成人型OGCT的MR T2WI信号及强化表现具有不同的特点,其DWI征象可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腰椎间盘MR扩散张量成像及其量化特征。 方法 采用Philips 1.5T超导MR成像系统,对20例健康志愿者的L1/2~L5/S1椎间盘进行扫描,得到常规T1W、T2W,DT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SE-EPI序列,扫描后处理获得纤维环示踪图(DTT)、FA彩图、FA图、e ADC图、Trance D图,观察DTT图上纤维环形态,通过ADC值、Trace D值、FA值的测量,定量分析纤维环、髓核的扩散特征。 结果 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可获取椎间盘纤维示踪图(DTT)、FA彩图、FA图、e ADC图、Trance D图,正常纤维环呈连续、规则均匀的环形,不同板层纤维束呈交错排列。纤维环的FA值显著高于髓核FA值(P<0.05),髓核Trace值显著高于纤维环(P<0.05),在髓核和纤维环内,轴向扩散高于放射状扩散 (P<0.05),腰椎不同节段椎间盘内髓核、纤维环的扩散特征无显著性差别(P>0.05)。 结论 磁共振DTI能够显示纤维环内纤维束板层形态、排列;纤维环和髓核具有不同的扩散特征,纤维环的各向异性更显著,髓核更易于发生扩散;椎间盘内的主要扩散方向呈轴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典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率。方法 选择34例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的不典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50.9岁(标准差16.7岁);肿瘤单发28例,多发6例;平均直径2.5 cm(标准差1.3 cm)。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诊断及MRI诊断资料,观察肿瘤的数目、发病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囊性变、出血及强化方式。结果 椎管内神经鞘瘤单发者被误诊为脊膜瘤者10例,室管膜瘤9例,血管瘤7例,神经源性肿瘤1例,骶管囊肿1例;多发者被误诊为神经纤维瘤病5例,1例被误诊为室管膜瘤。不典型神经鞘瘤位于髓内者3例,髓外硬膜下者14例,椎管内者14例,硬膜外者1例,椎管内及皮下者1例,髓外硬膜下及椎管内者1例;单发者有28例,多发者有6例;MRI快速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T1WI)、快速自选回波T2加权成像(T2WI)信号多样,以T1低信号、T2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以不均匀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T2~*mapping成像在腰椎间盘退变早期诊断及分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非特异性下腰痛并伴有MRI检查指征的患者42例(117个腰椎间盘),将所有腰椎间盘基于Pfirrmann分级标准分为3组,再基于SWI分级标准分为3级,并采用T2~*mapping成像技术测量每个椎间盘的T2~*值,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腰椎间盘各组间的SWI分级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各分组与SWI分级显示有很好的等级相关性(r=0. 786,P 0. 01),2种评估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方法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 716)。T2~*值与基于Pfirrmann分级的分组及SWI分级均呈明显负相关(P 0. 01)。结论 SWI及T2~*mapping成像可用于对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评估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椎体之间和椎体内不同区域骨密度的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2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其中男、女各50例,年龄21~69岁。10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5个年龄组,均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在L1~S1椎体CT正中矢状位影像选择松质骨范围最大的区域测量其HU值,进而将L1~5椎体自上而下三等分,分别测量每一等份内松质骨的HU值;基于腰椎MRI,采用Pfirrmann分级标准评估椎间盘退变程度。对比5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不同年龄组间及同一年龄组内L1~5不同椎体间的松质骨HU值,分析同一腰椎节段上、中、下不同区域椎体松质骨HU值;观察不同Pfirrmann分级的腰椎间盘上位与下位椎体松质骨HU值的变化趋势。结果 各年龄组间患者的性别分布、体质量指数、病变节段、术前腰椎侧凸角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骨密度HU值在L1~5各椎体之间并未表现出梯度差异,随着年龄增长L1~5椎体HU值表现出下降趋势。L1~5椎体内部存在骨密度梯度变化,上、中、下1/3椎体松质骨HU值依序增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00例500个椎间盘中,Pfirrmann分级Ⅰ级4例、Ⅱ级204例、Ⅲ级186例、Ⅳ级93例、Ⅴ级13例;上位椎体和下位椎体松质骨HU值随着椎间盘退变分级的升高而减小,而上、下位椎体松质HU值差值则逐渐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46、5.25、20.39,P值均<0.01)。结论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不同椎体之间骨密度无梯度差异,而各腰椎椎体内部骨密度HU值表现出从头端向尾端增加的趋势。骨密度下降以及上下相邻椎体松质骨骨密度梯度的较大差值对于椎间盘退变可能具有病因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背景:灵长类动物猴被认为是模拟人类椎间盘退变的最佳动物,但有关猴腰椎间盘退变规律的研究极少。目的:通过磁共振T2mapping和T1ρ成像技术探讨群养种属成年恒河猴腰椎间盘退变过程及其退变特点。方法:在1.5T MR扫描仪上采集符合研究条件的63只群养种属恒河猴腰椎间盘矢状位的T2WI、T2 mapping和T1ρ图像,利用后处理工作站测定腰椎间盘髓核组织感兴趣区的T2-map值和T1ρ值。结果与结论:(1)研究获得425个质量良好的成年恒河猴腰椎间盘磁共振图像,不同人员对髓核组织T2-map值和T1ρ值的测量高度一致,两者Kappa系数达0.93以上;(2)恒河猴腰椎间盘髓核组织T1ρ值和T2-map值与Pfirrmann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842,P0.01;r=-0.896,P0.01)。PfirrmannⅠ-Ⅳ级之间恒河猴腰椎间盘髓核组织T1ρ值和T2-map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01)。PfirrmannⅡ-Ⅲ级(退变早期)和PfirrmannⅣ-Ⅴ级(退变晚期)的髓核组织T1ρ值与Pfirrmann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517,P0.01;r=-0.499,P0.01);退变早期和退变晚期的髓核组织T2-map值与Pfirrmann分级也呈显著负相关(r=-0.617,P0.01;r=-0.652,P0.01);(3)L_(1-2)和L_(2-3)椎间盘髓核组织T2-map值明显低于L_(6-7)和L_7-S_1椎间盘髓核组织T2-map值(P0.05);(4)不同年龄段恒河猴腰椎间盘髓核组织T2-map值和T1ρ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0.730,P0.001;r=-0.702,P0.001);(5)结果说明,磁共振T2 mapping和T1ρ成像技术可客观量化敏感地评估恒河猴腰椎间盘髓核组织的退变过程;成年恒河猴L1-2和L_(2-3)椎间盘较L_(6-7)和L_7-S_1椎间盘易发生退变且退变程度重;年龄是影响成年恒河猴腰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棘突间植入物(DIAM)对腰椎间盘及关节突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纳入9具急性脑外伤死亡的中青年新鲜尸体的脊柱标本L1~5段,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4组:A组(2例)标本无特殊处理(生理状态),B组(2例)标本实施L3~4开窗联合椎间盘切除术,C组(3例)及D组(2例)标本分别在B组手术基础上安置DIAM及椎弓根钉内固定。分别检测标本L2~3、L3~4、L4~5水平腰椎、椎间盘及关节突的应力。结果 B组标本L3~4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应力较生理状态增大。应用DIAM固定后,L3~4节段相邻椎间盘及关节突应力与生理状态下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脊柱ISOLA内固定融合手术后,L3~4节段关节突及椎间盘应力下降,同时相邻椎间盘所受应力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DIAM能够有效降低因手术导致腰椎后部关节突及椎间盘不良应力增高,并降低脊柱融合引起的相邻节段的应力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MRI T2WI联合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荟萃分析,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英文数据库PubMed。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4年12月。中文检索词为“扩散加权成像”或“弥散加权成像”、“前列腺癌”或“前列腺肿瘤”和“T2加权成像”, 英文文献检索词为“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or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or DW-MRI or DW magnetic resonance and T2 weighted imaging and prostate cancer or prostate carcinoma”。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T2WI联合DWI诊断前列腺癌的中英文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盲法严格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效应量、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AUC。结果 按照检索词共获取文献129篇,符合纳入标准文献13篇,共67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文献存在非阈值效应(P>0.05),异质性检验未发现异质性来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分别为0.74(95% CI 0.67~0.80)、0.79(95% CI 0.68~0.87)、3.65(95% CI 247~5.38)、0.34(95% CI 0.27~0.43)、11.63(95% CI 6.97~19.39)。SROC计算AUC=0.82(95% CI 0.78~0.85),Q=0.763。发表偏倚检验提示无发表偏倚(P>0.05)。结论 T2WI联合DWI诊断前列腺癌的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且广泛运用;而T2WI联合高b值、超高b值下的DWI诊断前列腺癌诊断效能可能更佳,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早期发现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并对退行性变程度进行准确评价,对腰腿痛的预防、治疗有重要价值。定量MRI技术具有无创性定量评估的功能,在椎间盘退行性变评价中具有其他影像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包括扩散张量成像(DTI)、扩散峰度成像(DKI)、T_2mapping、T_2*mapping、旋转坐标系下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_1ρ)成像、磁共振波谱(MRS)成像等。文章对定量MRI新技术DTI、DKI、T_2mapping、T_2*mapping、T_1ρ成像、MRS成像等在腰椎退行性变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R弥散张量成像(DTI)在瘤样炎性脱髓鞘病(TIDD)与低级别胶质瘤(LGG)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2年1月—2016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0例TIDD患者及15例经病理证实的LGG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3.0 T MR DTI检查,在表观弥散系数(ADC) 图及部分各向异性(FA) 图上定量测定患者病变区及其对侧镜像部位正常脑白质区(镜像区)的 ADC 值及 FA值,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重建白质纤维素的3D图像,观察白质纤维素与病变区的空间位置关系。结果 TIDD组病变区和镜像区的ADC值、FA值分别为(1.484±0.14)×103 mm2/s、0.109±0.02和(0.725±0.05)×103 mm2/s、0.443±0.08,LGG组病变区和镜像区的ADC值、FA值分别为(1.368±0.09)×103 mm2/s、0.163±0.01和(0.684±0.03)×103 mm2/s、0.471±0.04。TIDD组与LGG组两组内病变区与镜像区ADC值和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组间病变区ADC值和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GG的纤维重建图主要表现为肿瘤部位明显受压外移,较对侧稀疏、中断及形态改变;TIDD的纤维重建图主要表现为纤维稍稀疏,未见明显中断及移位改变。结论 TIDD与LGG在DTI上的弥散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可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背景:以往有研究表明了腰骶矢状面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现象的相关性,但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了腰椎前凸角、腰骶关节角、骶骨倾斜角等众多参数,且各参数对椎间盘重吸收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另外目前对具体某一节段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研究尚少,测量数据也多从数字化X射线摄影或CT中获取,而从MRI中测量的腰骶矢状面参数与L5/S1椎间盘突出后发生重吸收的相关性报道则较少见。目的:观察L5/S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后腰椎矢状面参数的相应改变,筛选出椎间盘重吸收过程中变化最显著的腰骶矢状面参数。方法:选择具有完整MRI影像资料的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且单纯接受非手术治疗L5/S1突出节段发生重吸收现象。MRI测量冠状面上的最大突出层面的突出面积、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α)、L5/S1椎间盘角(β)、椎间隙高度、腰骶关节角、骶骨平台角、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将腰骶矢状面参数在R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