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6—2017年中国12~17岁儿童青少年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状况,为引导中国12~17岁儿童平衡膳食和合理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省抽取275个监测点开展营养健康监测。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收集食物摄入信息,采用食物秤称重记录家庭或学校食堂连续3 d食用油和调味品的摄入量,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能量和三大宏量营养素的摄入量。结果:2016—2017年中国12~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平均每人日摄入量分别为1 995.0 kcal、253.8 g、84.5 g、61.4 g。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供能比分别为50.6%、37.1%、12.3%。72.9%的儿童青少年脂肪供能比高于推荐值30%、48.0%的儿童青少年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于推荐值50%、22.6%的儿童青少年蛋白质供能比低于推荐值10%。儿童青少年膳食脂肪来源于食用油、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比例分别为43.9%、36.6%、19.6%。12~17岁儿童青少年平均每人日膳食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生高于女生,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存在城乡差异,城市高于农村(P0.01)。城市儿童青少年蛋白质供能比达到中国居民膳食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的比例高于农村(P0.01)。结论:中国12~17岁儿童青少年每人日膳食能量基本满足,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不合理。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存在城乡差异,农村儿童脂肪供能比增幅过快亟待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地区育龄妇女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营养改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山西省中阳、交口、柳林3个县218名18~45岁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食物频率法进行调查,并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标准,评价膳食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调查对象膳食结构以粮谷类和蔬菜类为主,约占食物总摄入量的75%左右;动物性食物摄入普遍不足,仅占膳食组成的11%左右。微量营养素钙、锌、叶酸、维生素B2和维生素A的缺乏较为严重;产能营养素供能比例失调。结论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地区育龄妇女膳食结构不合理,微量营养素摄入普遍不足。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获取中国农民膳食营养状况,得到中国不同性别、年龄农民的能量、宏量营养素和膳食结构特征,并比较不同省份农民摄入特征的差异,结果发现:中国农民男性和女性随着年龄增加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下降;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下降,农民的能量摄入量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及其供能比增加、脂肪摄入量及其供能比下降,蛋白质摄入量略有增加,但是优质蛋白比例大幅下降。中国农民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总体充足,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地区农民脂肪供能比超出30%上限,上海、天津、江苏等地农民的脂肪供能比达到35%以上,北方大部分地区农民的优质蛋白比例远低于推荐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国18~64岁成年居民膳食能量密度的摄入现况。方法:将参与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调查并具有完整调查数据的8738名18~64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资料,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和家庭称重记账法收集膳食资料,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下研究对象膳食能量密度摄入情况及不同膳食能量密度水平下研究对象的各类食物、能量、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中国18~64岁成年男性和女性膳食能量密度中位数分别为1.92、1.83 kcal/g。男、女性18~44岁年龄组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高于45~64岁年龄组、农村地区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高于城市地区、小学及以下组和初中组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均高于高中及以上组、低收入组和中等收入组的膳食能量密度均高于高收入组(P<0.05)。按性别将膳食能量密度三分位的结果显示,男、女性高膳食能量密度组研究对象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量高于低、中膳食能量密度组,而膳食纤维以及蔬菜、水果、蛋类摄入量均低于低、中能量密度组(P<0.05)。结论:中国18~64岁成年居民膳食能量密度存在人口学因素差异,不同膳食能量密度水平下成年居民能量、营养素及各类食物摄入量存在一定差异,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人群营养膳食宣教及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2015—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分析中国居民能量和主要营养素的摄入现状及特点。方法:采用连续3天家庭食用油和调味品称重法、24 h膳食回顾法实施膳食调查,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摄入量。结果:2015—2017年中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的能量摄入量为2007.4 kcal、碳水化合物266.7 g、蛋白质60.4 g、脂肪79.1 g。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膳食纤维10.4 g、视黄醇当量432.9μg、维生素E 37.4 mg、叶酸7.1μg、抗坏血酸80.3 mg、钙356.3 mg、铁21.0 mg、锌10.3 mg、硒41.6μg、钾1547.2 mg、钠6046.0 mg。结论:中国城乡居民的能量需要得到满足、三大宏量营养素摄入基本充足,均存在城乡、东中西差异,膳食微量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15省(区、市)老年居民膳食脂肪摄入状况。方法:数据来自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选取参加本次调查并有完整的调查数据的60岁以上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膳食脂肪摄入量、供能比和食物来源,并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膳食脂肪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我国15省(区、市)老年居民2015年膳食脂肪摄入量为69. 2g/d、膳食脂肪供能比为34. 2%、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的人群比例为61. 7%;调查人群中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动物油、植物油和植物性食物的脂肪占膳食脂肪总量为32. 8%、3. 8%、43. 3%和20. 1%。结论:中国15省(区、市)老年居民膳食脂肪摄入量较高,脂肪供能比已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膳食脂肪推荐摄入量的要求,应控制含脂肪高的食物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入境筛查患者膳食状况,为改善其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物频率法调查2020年3月25日—2020年6月18日于定点医院就诊的18~50岁COVID-19入境筛查患者(包括可疑症状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的饮食状况,计算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调查共纳入247人,其中可疑症状患者211人、无症状感染者36人。筛查患者水产类、蔬菜、水果、大豆类存在不同程度的摄入不足;畜禽类、蛋类摄入过量;膳食纤维、硫胺素、钙摄入不足;无症状感染者水产类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P 0.05);男性无症状感染者膳食纤维及维生素E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女性无症状感染者维生素E及钾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P 0.05)。筛查患者蛋白质供能比及优质蛋白比例合理,无症状感染者脂肪供能比偏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结论:入境筛查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对其进行营养宣教,并根据人群特点调整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2015—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分析18岁及以上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膳食状况及特征。方法:本研究纳入分析样本19117名,采用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报告修订的亚洲人判定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采用连续3天烹调油、烹调盐等调味品称重法和24 h膳食回顾法,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食物、能量及主要营养素摄入量。结果:2015—2017年中国18岁及以上Met S患者平均每人日摄入谷薯类325.3 g、蔬菜类258.4 g、水果类38.7 g、畜禽肉78.5 g、鱼虾类23.8 g、蛋类22.4 g、奶及奶制品23.2 g、大豆及坚果类14.4 g、烹调盐7.6 g、烹调油37.2 g。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相比,谷薯类摄入量基本符合推荐量,蔬菜、水果、鱼虾类、蛋类、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坚果类摄入量偏低,畜禽肉、烹调盐和烹调油摄入量偏高。从能量及主要营养素来看,能量平均每人日摄入量为1809.3 kcal、蛋白质55.5 g、脂肪69.7 g、碳水化合物243.0 g、膳食纤维9.9 g、视黄醇当量392.0μg、硫胺素0.8 mg、核黄素0.7 mg、抗坏血酸76.1 mg、维生素E 34.3 mg、钾1450.2 mg、钠6028.0 mg、钙335.8 mg、铁19.2 mg、锌9.2 mg、硒38.5μg。从膳食结构来看,18岁及以上Met S患者脂肪供能比偏高。结论:中国18岁及以上Met S患者的膳食结构不尽合理,脂肪摄入偏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的膳食营养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改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法,调查首都医科大学166名本科生日常膳食摄入情况。分析膳食能量、营养素摄入情况,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能量及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甚至有严重缺乏的情况。男生食物净重、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硫胺素、尼克酸、磷和铁的摄入量均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级比较,食物净重、能量、脂肪、维生素C和钙的摄入量有统计学差异。脂肪(男生27.78%、女生29.05%)、蛋白质(男生17.10%、女生15.66%)提供能量比例偏高,碳水化合物(男生55.12%、女生55.29%)提供能量比例偏低。三餐能量分配基本合理,男女生间差别较小。结论:大学生营养素的摄入不够合理,应提高奶、蛋、瘦肉、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加强对大学生的营养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天津市糖尿病人群膳食营养状况及类黄酮物质的摄入量,为其健康饮食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连续5d的24h膳食回顾法,对糖尿病病人进行膳食营养调查,结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tion intake,RNI)、适宜摄入量(adaptive intake,AI)以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Balance Diet Pagoda)对其膳食营养状况做出评价;根据膳食调查的结果,计算类黄酮物质的摄入量。结果:本次调查显示,糖尿病病人能量摄入量均偏低,脂肪的供能比例偏高。男性仅维生素C和烟酸的摄入量达标,女性维生素的摄入量均不达标。糖尿病病人存在钙摄入严重不足而钠摄入量严重超标的现象,且与男性相比,女性矿物质的摄入量要普遍偏低。除了钙以外,男性其余种类矿物质摄入量均达标;女性除了磷、钠、铁、锰的摄入量达标以外,其余种类均不达标。糖尿病病人类黄酮的主要食物来源为玉米、土豆、西瓜以及甜瓜等,男性每日类黄酮的摄入量为38.23mg、女性为38.27mg。糖尿病病人摄入的膳食种类主要包括粮谷类、蔬菜、水果、畜禽肉类、蛋类、豆制品、牛奶及奶制品、食用油以及食盐。其中水果类、鱼虾以及奶制品的摄入量偏低,蛋类以及食盐摄入过多;男性的畜禽肉摄入过多。结论:糖尿病病人能量摄入偏低,脂肪供能比偏高,维生素和钙摄入不足,而钠摄入偏高;类黄酮的主要食物来源为谷物、季节性水果蔬菜等;膳食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水果、鱼虾、奶制品的摄入量过低,而畜禽肉、蛋类以及食盐的摄入量过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009—2011年间中国成年女性的体重变化与基线膳食能量供给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参加了2009年和2011年回访的18~60岁女性为研究对象,按单位体重变化-5%、-5%~-3%、-3%~3%、3%~5%、5%~8%、8%分为6层,分析体重变化和基线膳食的关系。结果:1 130名18~44岁组体重增加8%者的基线年龄、体重、BMI均显著低于其他组;1 370名45~60岁组体重和BMI较低者两年后体重趋于增加更多;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体重变化与脂肪供能比两年龄组均无关。多因素回归分析两年龄组BMI与体重降低显著负相关,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单位体重的能量摄入、身体活动水平等因素与其体重变化无显著关联。结论:本研究结果不支持我国居民摄入脂肪增加是其体重增加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非住院高龄卧床管饲患者营养状况。方法:以驻沈干休所68名长期卧床高龄休干为调查对象,记录被调查对象每天摄入的所有食物的种类和数量,计算每人每天摄入的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供能营养素以及膳食纤维数量,采集人体测量指标及实验室指标综合评价高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老年患者管饲匀浆中食物种类比较齐全,但在数量上有个别品种不能达到建议值;能量摄入偏低(16.2kcal/kg),三大供能营养素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36%,而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分别为26%、35%;膳食纤维摄入9.2g(8.4g/1 000kcal),是RNI的60%。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降低者最多,有48.5%患者的BMI处于低限值以下。结论:高龄患者管饲饮食配方中有不尽合理之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高龄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不仅要保证能量摄入,尚需维持三大供能营养素的合理比例。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患者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膳食情况,并对其食物构成、营养素含量进行分析,以指导合理膳食,改善营养状况,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方法:采用膳食记录和24h回顾法对患者进行连续3d的饮食调查,根据2004、21309年版《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出每日营养素的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评价。结果: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膳食中谷类、蛋类摄入偏低,肉、奶、蔬莱、水果摄入不足。食物组成中以米、面、谷类摄入为主,杂粮摄入较少;肉食品以猪肉为主,海产品及蛋类、奶类摄入较少。营养素摄入中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水平偏低;钠过量;钙、镁、磷等宏量元素和锌、铁、铜、硒、锰等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维生素B,、维生素B,、维生素c等均未达到RNI要求。结论:我院血液透析患者膳食摄入普遍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国十城市孕妇睡眠质量现状,探究其宏量营养素摄入水平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对我国十城市共863名孕妇进行营养素摄入及睡眠质量调查。通过身体测量及问卷调查获得孕妇的24 h膳食摄入、睡眠状况、围产期抑郁及其他信息,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孕妇睡眠质量差的发生率为46.12%,处于孕晚期、有抑郁倾向、目前无工作、怀孕期间有被动吸烟、既往有饮酒史、睡眠质量差的孕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孕妇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供能比分别为51.1%、34.4%和14.2%。分析宏量营养素与睡眠质量的关系表明,当总能量摄入一定,5%的能量由碳水化合物分别替代蛋白质和脂肪供给时,与发生睡眠质量差的可能性上升有关,OR分别为1.13(95%CI:1.01~1.26,P<0.05)和1.09(95%CI:1.02~1.16,P<0.05)。结论 总能量摄入一定时,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与睡眠质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评价厦门市乳母膳食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调查厦门市200例乳母产后第2天、第7天、第30天、第90天的饮食状况。参考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计算营养素的摄入量,并用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DRIs)进行评价。结果 厦门市乳母动物性食物(奶及奶制品除外)摄入偏高,豆及豆制品、薯类、蔬菜摄入偏低;产后第2天、第7天、第30天、第90天能量平均摄入量分别为2 146.7、2 261.2、2 304.7、2 252.9 kcal,乳母蛋白质平均摄入量分别为113.5、129.1、126.3、112.5 g,脂肪的供能比分别达到32.7%、35.4%、36.9%、41.1%,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分别达到45.4%、41.7%、40.9%、38.7%;乳母膳食纤维、钙、碘、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的平均摄入量均低于营养素推荐摄入量。结论 乳母膳食结构不合理,部分营养素摄入不足,应适当调整膳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0年昆明市盘龙区9岁及以上社区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80户共334人进行膳食调查。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询问法调查居民所有摄入食物。结果 2010年,盘龙区社区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较2002年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变化,居民膳食组成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量、维生素E总量、镁和钠等的摄入量较2002年有所减少,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钙、钾、磷等的摄入量较2002年有所增加。蛋类、鱼虾贝壳类、豆类及其制品、乳及其制品摄入不足,均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推荐摄入量要求,油脂类食物和食盐的摄入量均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要求。结论盘龙区社区居民膳食结构有所改善但仍不尽合理,应广泛开展营养宣教和干预工作,促进居民形成健康的食物消费行为,提高其营养与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膳食营养摄入状况。方法:将"2015年北京市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朝阳区170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和称重法进行膳食调查,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中小学生平均每日食物消费及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谷薯杂豆类、蛋及蛋制品、食用油和盐的平均每日摄入量为较为适宜,蔬菜、水果以及大豆类为推荐摄入下限值的50%~75%;奶及奶制品、水产类和坚果类摄入量分别为推荐摄入下限值的40.3%和36.8%(11岁组和≥11岁组)、34.0%和14.6%(11岁组和≥11岁组)以及26.6%和7.0%(11岁组和≥11岁组);畜禽肉类高达推荐摄入上限值的130.3%和191.0%(11岁组和≥11岁组学生)。能量的平均摄入量为1 628.1 kcal,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平均摄入量分别为60.0、67.7、203.1g,供能比分别占14.6%、37.2%和48.2%。中小学生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平均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RNI)的比例分别为35.3%、20.6%、28.8%和41.8%。钙的摄入状况最差,仅1.2%的学生达到了RNI;硒、铁和锌平均摄入量达到RNI的比例分别为38.8%、75.3%和75.9%。结论: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膳食结构不够合理、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结核病患者各类营养素摄入情况及膳食多样化水平。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山东省临沂市结核病患者1095人,采用24h膳食回顾方法及食物频率法调查结核病患者营养素摄入情况。膳食多样化评分(DDS),按1周内每消费1类食物计1分,2类食物计2分,总分不超过9分,分析并评价其饮食行为。结果:结核病患者DDS均值为5.06分,得4分者比例达到20.9%;不同性别的DDS值存在差异,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结核病患者的DDS值与年龄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45(p<0.05)。体重指数在18.5—25.0之间的肺结核患者DDS分值逐渐降低,相关系数为-0.73(p<0.05)。膳食调查结果显示:结核病患者每人日能量平均摄入量为1681kcal,仅为推荐摄入量(RNI)的70.03%。钙和锌摄入量分别为272.27mg和7.53mg,仅为RNI的34%和49%,视黄醇当量(238.67μg)、硫胺素(0.49mg)和核黄素(0.51mg)摄入水平严重偏低,不足RNI的50%。结论:结核病患者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膳食结构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15省(区、直辖市)成年居民膳食纤维摄入状况。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项目,选取2015年调查中数据完整的18~64岁居民共计11 960人。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d24h膳食回顾调查法。结果:我国成年居民不溶性膳食纤维摄入量平均为12. 2 g/d,总膳食纤维摄入量平均为18. 5g/d。不溶性膳食纤维主要食物来源是蔬菜和谷类,分别占36. 3%和29. 0%。结论:指导我国成年居民合理膳食,提高膳食纤维摄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蛋白质生理需要量研究使用的食谱中5种主要营养素的含量和分布,并根据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系数计算食物所能提供的能量。方法以白求恩军医学院学员的日常膳食制成3日食谱,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生理需要量,采集食谱中的各种食物34种,采用国标方法对每种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灰分和水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粮谷类食物的糖类的平均含量为46.9%,明显高于肉类的3.2%及蔬菜的4.5%,其所能提供的能量也较高,平均为1331kJ/100g,肉类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1.4%,其他营养素含量相对较低。不同蛋白质剂量组的受试者实际摄入的蛋白质与预设的蛋白质给予量一致,三大营养素的供能比合理。结论结合学员日常膳食制定的此3日食谱,能够为受试者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满足机体生理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