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稻草生物发酵饲料菌株选育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从14株酵母和2株纤维分解菌中筛选到适应固态发酵生产草生物发酵饲料的株菌。  相似文献   

2.
低度青稞酒工业生产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中试规模,对糖化液法,固态法,半固态法和先固态后半固态法等4种不同发酵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以先固态后半固态的发酵方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鱼糜固态发酵工艺与其生化指标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海产低值鱼糜食用价值,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利用绍兴腐乳毛霉进行海产低值鱼糜固态发酵的条件,及其发酵过程中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毛霉固态发酵鱼糜的最佳工艺:鱼糜初始水的质量分数65%,氯化钠质量分数1%,葡萄糖质量分数2%,玉米淀粉质量分数5%,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10%,蒸汽加热后接种,固态培养48h后酶活达60U/g以上,感官评价值为43.5.通过测定固态发酵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pH、总酸、ANN、TVB-N、蛋白酶活力和质构变化,揭示固态发酵过程中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利用压力脉动固态发酵新技术进行白僵菌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及相关工艺控制参数。试验显示:压力脉动固态发酵技术不仅能应用于白僵菌工业生产,还能大大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发酵得率。  相似文献   

5.
以高产油脂菌株刺孢小克银汉霉B5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影响B5开放式固态发酵的多个因素并对其发酵过程做动力学曲线分析,刺孢小克银汉霉B5开放式固态发酵产油脂的最佳条件是:以5 g玉米秸秆为基本固体培养基,添加3.50 g的葡萄糖和0.15 g的硝酸铵,再加入0.025 g柠檬酸、0.02 g硫酸锌和8 mL水,接种量为10 mL.在此基础上,自然pH值,25℃,发酵8 d,固态发酵干基质油脂百分含量可以达到13%左右.  相似文献   

6.
康宁木霉固态发酵中药渣制备蛋白饲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营养源和其它条件对康宁木霉固态发酵中药渣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发酵条件,同时在单菌种发酵的基础上,对康宁木霉和产朊假丝酵母混合发酵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康宁木霉固态发酵中药渣生产蛋白饲料是可行的;在优化发酵条件下,即氮源添加量为30 mg硫酸铵/g干药渣、初始pH 4.0、固液比1∶2、发酵时间4 d,中药渣中真蛋白含量由11.12%提高至17.80%,粗纤维含量由29.14%降低至17.50%.  相似文献   

7.
对泸型大曲中根霉菌株固态发酵产糖化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以糖化酶活力为评价指标,设计单因素实验,研究培养基水分含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对根霉产糖化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Design的方法,对根霉菌株固态发酵产糖化酶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泸型大曲中根霉菌株固态发酵产糖化酶的优化条件为培养温度29℃,培养基水分含量53%,培养时间164h,糖化酶的酶活力为2194.44U/g。  相似文献   

8.
与液态发酵相比,对固态发酵过程中酵母生长期转换前后的生理状态研究较少.细胞内的代谢物组成变化与生理状态密切相关.研究了酿酒酵母固态和液态发酵状态下,指数生长期和二次生长期菌体的胞内代谢组差异.结果表明生长阶段的转换伴随着中心代谢的复杂变化.液态和固态发酵过程中,分别检测到了131种和117种不同生长阶段的差异代谢物.两个生长阶段的主要代谢差异均反映在蛋白质合成、氨基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等代谢途径上,与培养方式无关.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不同发酵方式下酵母的代谢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红曲霉界面生长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界面培养系统,模拟红曲霉固态发酵过程。将红曲霉发酵过程分为快速期,减速期和衰退期,进而建立了界面上红曲霉生长的动力学模型。模型较好地吻合了界面上红曲霉生长的动力学曲线,反映了红曲霉固态发酵过程中微环境下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0.
研究纳豆菌在脱脂大豆发酵过程中,对健康很有益的纳豆激酶和大豆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的变化.结果显示纳豆菌在脱脂大豆固态发酵中,发酵初始pH为8.0,水分质量分数为70%时,在37 ℃发酵48 h,产纳豆激酶活力最高;固态发酵条件为发酵初始pH为7.0~9.0,水分质量分数80%时,40 ℃发酵48~96 h,原料中大部分大豆异黄酮苷转化为大豆异黄酮苷元.  相似文献   

11.
固体发酵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最近十年中,固体发酵技术在许多方面的应用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原来一直认为的技术含量较低的固体发酵技术现在被用来生产许多低成本高附加值的产品,甚至在生物循环和生物降解有毒物质等方面体现出了很大的潜力.生物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在发酵技术和酶工业领域的革新,固体发酵技术应用在越来越多的方面.综述固体发酵中产品和资源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光顺样条滤波的数学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光顺样条滤波问题解存在的充要条件,并将光顺样条滤波方法应用于非线性系统参数的估计问题。该方法化微分方程组和超越代数方程组为代数方程组,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辨识效率。理论证明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实用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多变量系统辩识中状态空间模型SSF3的结构指标及参数的特性,以及与克朗尼克指数等系统不变量的关系。文中对一类最小可观测系统,推导了模型的输入输出描述关系,并提出了实现状态空间模型在线辨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智能网与VoIP融合的过程中, 为了给IP用户提供智能网业务, 需要在IP网中增加软SSF的功能, 目前尚未有规范. 本文就如何增加和部署软SSF功能模块以及软SSF与软交换之间的接口定义这等问题进行了描述及探讨, 并提出一种基于CORBA的分布式智能网发展的体系结构, 对接口的定义原因、 原则和简单实现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泥岩涂抹形成演化与油气运移及封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岩涂抹是断层封闭的主要机制之一,为了建立合理的断层封闭性评价方法,系统研究了泥岩涂抹类型、形成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泥岩涂抹主要有3种类型:即研磨型、剪切型和注入型.泥岩、页岩、煤层、膏岩、泥质盐岩、碳酸盐岩和粉砂岩均可成为涂抹的原岩,由原岩与周围岩石的强度差异所决定的拉张型叠覆带是泥岩涂抹形成的关键地质因素.叠覆区的几何学特征、断距与泥岩厚度的比率、有效正应力控制着泥岩涂抹的连续性,亚地震断层(断距小于15m)泥岩涂抹连续临界SSF值范围很大,最大可达到50,规模较大的断层(断距大于15m)临界SSF值一般为5~8,有效正应力越大,临界SSF值越大.连续的泥岩涂抹导致断层在盖层段垂向封闭.断层侧向封闭取决于多次涂抹形成断层泥含量,可建立SGR,SSF和CSP与过断层面压力差之间的关系,从而计算断层所能封闭的最大油气柱高度,实现断层侧向封闭性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6.
以啤酒糟为主要原料,采用黑曲霉3.316(Aspergillus niger 3.316)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对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啤酒糟和麸皮的质量比为8∶2、水料质量比为1.5∶1、硫酸铵质量分数为3%、发酵时间为4d时,所产纤维素酶活性最大,滤纸酶活性(FPA)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CMCA)分别达72.611 8和692.1700nkat。  相似文献   

17.
湘东-赣西地区是郯庐断裂南延的重要部位,中生代以来,NNE向走滑构造主要由T3-J会聚走滑和K-E离散和走滑构造叠加而成,并直接控制了该区构造样式及资源特征,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湘东-赣西NNE向走滑构造的若干研究进展,基于野外构造和模型实验研究,以及湘东-赣西西段与郯庐断裂沂沭段变形特征对比,提出湘东-赣西更为复杂的平移构造形式很可能与该区地壳结构分层特征,前期断裂构造格局,平移幅度和多期走滑构造作用四个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STLS方法对超晶格的局域场关联和稳态结构因子进行了讨论。并在赫伯德近似下得到了局域场关联GH(K,KZ)的表示式。探讨了超晶格等离子激元的色散和电荷密度波的不稳定性,且给出了稳定性区域的判据。  相似文献   

19.
纤维乙醇发酵工艺的比较及放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高效的纤维乙醇发酵方式,在酶解和发酵适宜的条件下,以汽爆玉米秸秆为原料对分步糖化发酵、同步糖化发酵、预酶解补料批式糖化发酵和变温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乙醇的4种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表明:变温同步糖化发酵效率较高,其乙醇体积分数为4.98%,比同步糖化发酵提高了7.56%,比预酶解分批补料糖化发酵提高了12.60%,比分步糖化发酵提高了23.07%.在50 L发酵罐内进行了变温同步糖化发酵的放大实验,乙醇体积分数为4.26%;同时对放大实验中酵母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残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和乙醇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0.
受到静载荷试验条件限制,群桩基础的极限载荷是通过单桩载荷试验极限值修正来确定群桩基础的极限载荷,所判定的极限载荷值往往缺少客观性。文中建立了多变量群桩基础承载力泛函数,首先基于加载过程中桩土系统的岩土材料强度参数与载荷施加参数具有相互匹配的同时性关系,引入强度折减系数,提出了基础安全储备系数,用以表示所施加外载荷与真实极限荷载的比值。其次,极限条件下群桩的桩端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桩土系统从一种稳定状态快速进入另一种稳定状态的突变关系,在荷载位移关系上具体表现为拐点后出现一铅直线段,据此建立了群桩基础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极限载荷判定条件。最后使用ANSYS软件进行了螺旋群桩基础的三维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工程应用分析,当外载荷207 800 N时的安全储备系数为1.16,极限荷载计算值为241 048 N小于静载荷试验判定极限荷载值249 400 N,误差3.35%,验证了群桩基础强度折减系数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