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立场指说话者对信息或话语参与者的态度、情感、判断、责任,包括对信息呈现方式的评价.用语料库的方法从立场标记语的分类方法与词性分布两个角度考察立场标记语在壮族地区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中的使用特点,并与我国发达地区的英语学习者、以英语为母语的本族语者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壮族地区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口语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特点与我国发达地区非英语专业学生几乎一致,这种规律也体现在本族语者中,但是在总量上均高于本族语者;三个语料库中,从立标语的总体分类来看,认知型、态度型、方式型三类立标语依次呈递减趋势;从词性分布的角度来看,情态词、动词、副词、名词、形容词到多词表达上依次呈递减趋势,除了副词以外其他几种词性的使用均大大超过本族语者,在不同词性的具体使用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是基于语料库的认识立场状语的对比研究,对比对象是某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英语议论文写作语料库CEEW和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LOCNESS本族语学生的议论文语料。通过语料中数据的统计和计算比较中国学生和本族语学生在认识立场状语使用时用词的选择和使用频率的区别。总体上,中国学生较少使用认识立场状语;具体到每一句法或语义子类,中国学生认识类立场状语的使用频率与本族语者也存在较大差异,除了过少使用,还有一些词汇会被不恰当地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口笔语语料库和本族语者口笔语语料库的对比研究,探究我国英语学习者认知立场副词的使用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与本族语者相似,中国英语学习者无论在口语或书面语中都更倾向于使用确定立场副词。同时中国英语学习者显现出区别于本族语者的中介语特征,如语域特征不清晰,口语和笔语中最高频的3个立场副词为really,never,actually;口语中过度依赖高频词maybe,将其作为一种交际补偿策略,并不具有表述判断评价的意义;同时书面语和口语中句法单一,立场副词主要位于句首。  相似文献   

4.
运用多维分析法分析立场标示语在学术语篇中的共现模式,可知中西学者在学术语篇中的立场表达:(1)英语本族语学者在学术语篇中立场标示语的共现频率明显高于国内学者;(2)英语本族语学者在学术语篇中更频繁地利用立场标示语对命题内容进行限制和表达对命题内容在某种程度上的不确定性;(3)在表明"知识的来源或命题为真的视角"时,英语本族语学者更倾向于直截了当地指出来源,但国内学者却更显著地倾向于"引经据典";(4)国内学者在"言语风格"和对命题信息"现实性"的判断上所采用的标示语与英语本族语学者相比也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法探讨了中英学生书面语中态度立场形容词语法标记的特点。研究发现难度类和重要类立场形容词在态度立场形容词的应用中占很大比重。显性和隐性的态度立场形容词语法标记常用型式有六种,其中"形容词+to从句"最为常见,且中国学习者更倾向于用显性手段表达立场;态度立场形容词左侧高频搭配的副词有"强调"的语义倾向。本研究旨在为国内二语教学与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英语本族语学者在SSCI经济管理类期刊上所刊发的研究论文以及我国学者在相应学科所撰写的英文会议论文中立场归因性的对比研究发现:尽管中西学者在立场归因表达方式上总体趋势一致,但是他们在显性、隐性和模糊三种归因手段的使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本族语学者,国内学者不善于利用不同立场标示语来恰当地传达自己对命题内容的评价。这一方面表现在他们回避以显性的方式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另一方面又不善于利用隐性和模糊立场归因手段来谨慎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可见恰当地表达立场是国内学者进入国际学术圈时应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借助中国学习者口语语料库对非英语专业与英语专业学生连接语的使用状况进行研究。本研究参照Quirk等的连接语分类法,对比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口语中连接语的使用状况。通过研究发现,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中连接语的使用既具有趋同性,又存在显著差异:(1)两者都频繁使用例举和结果关系的连接语,而较少使用总结、推断、过渡关系的连接语;(2)在个别语义使用上具有显著差异,非英语专业学生较少使用举例、推理、对比、转题等类别的连接语,而过多使用总结、同位和结果关系类连接语;(3)中国大学生口语中连接语的使用具有书面语倾向。本研究还对产生这种异同的因素如语域意识的缺乏、思维方式的不同、口语考试话题的限制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Hyland学术词块结构与功能框架,通过对中国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和国际期刊论文词块结构与功能对比分析得出:总体上,学位论文平均句长短于国际期刊,句子复杂程度略低;结构上,中国硕士生更加重视发现意义关联性和解释性,但在内容陈述、抽象概念描述方面,不如国际学者手段灵活多样;功能上,中国硕士生注重描述环境因素,善于表达语篇关系,努力寻求与读者共鸣,而对研究数据及内容挖掘和解释不足,同时也缺乏表达个人态度或立场。通过对高频四词词块结构与功能系统量化的研究,依事实出数据,依数据找结果,依结果析结论,所得结论可靠,对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和辅助EAP教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两个小型语料库,对 90 篇中美实证类语言学硕士学位论文中转述据素的使用情况、语言呈现方式和立 场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国语言学学生都能理解转述据素在学术语篇中的功能,但中国学生显著少用转述 据素;中国硕士生在表达自己立场方面过于谨慎模糊,倾向于使用中性词汇和积极词汇表达观点,不使用消极词汇,而 美国硕士生则立场明确,能使用积极、中性和消极的词汇对前人研究进行批判性分析;中国硕士生的转述据素的语言 呈现方式比较单一,且在使用质量上出现中介语特征。研究结果对我国语言学硕士培养和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一 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方差检验对比分析了WECCL与WBNC两个语料库中英语存现句肯定式的情况,发现中国英语专业学生部分现在时态的句式使用过度,而部分过去时态的句式使用过少;又通过分析存现句使用的总体分布特征的不同之处,发现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偏爱现在时的句型。此研究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师及二语习得者对英语存现句现在时句型慎重使用的意识,同时支持验证了母语负迁移理论和输出假设。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立场度量是有关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关系到货币政策实证研究的准确与否。文章对货币政策立场度量的演进和发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未来货币政策立场度量指标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中国如何加强此方向研究提出若干建议。研究综述表明:货币政策立场度量指标经历了从定量的单变量指标到多变量复合指标,再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叙述性度量指标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以《人生》、《黄土地》、《老井》、《美丽的大脚》等为代表的中国西部电影,立足于本土生活,以本土观众为诉求对象,注意发掘本土性的文化层面,拓展历史性的文化视野,对西部的地域文化充满深切的人文关怀,尤其是中国西部电影精湛的艺术表现与对西部人生体验的真诚表述,体现了独特的"西部趣味"。中国西部电影导演从述说转向反思、从本土走向世界、从精英主义转变到世俗主义的文化立场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文化姿态。  相似文献   

13.
库尔特.冯尼格特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其小说《五号屠场》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文学的里程碑"。在新历史主义批评视阈中,《五号屠场》以虚构的模式即外星化的叙事立场解构了历史和虚构之间的二元对立;并以独特的个人化、主体化的历史视角切入,表现了在对历史进行批判与反思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于理想人性与生存状态的期待与憧憬。  相似文献   

14.
话语立场反映言者对命题内容的主观意向。基于中国和美国大学生议论文语料,从形式、语义、归因、位置四个方面比较二者立场表达的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整体上过度表达立场,尤其是立场(半)情态动词、介词短语、状语子句过度使用,立场词汇贫乏,在句中位置不够灵活,过少表达认知来源或角度,主观立场过多,文章主观性强,有悖于书面语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弗·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对语言作为一种潜在的"霸权"有着深刻的认识."语言说我"更多的呈现出一种启蒙的立场,创作主体缺乏对即定语言成规的自觉意识,比如20世纪50、60年代的政治抒情诗的写作;"我说语言"却以一种反启蒙、反文化的姿态去言说自我,张扬个体生命体验,凸现出强烈的逃脱"语言工具论"牢笼的渴望,如以韩东、于坚为代表的"第三代诗歌"写作.但是任何一种知识体系说到底都是现实中的一种权利关系,一种语言的结构其规范和规则系统都先于言语行为.由此这种对语言成规的自觉意识和语言自身的特征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同时也造成了新诗写作悖论性困境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对译者立场的研究为数不多,法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贝尔曼在其《翻译批评论:约翰·唐》一书中提及译者立场。他强调,批评者在批评一部译作时,首先要考察译者立场。本文拟考察近代来华传教士口译活动及口译活动之外的译者立场,其立场大致可分为:传播宗教之立场、帝国主义立场、传播西学之立场以及传播中国文化之立场,以期待彰显其立场,为译者立场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7.
言谈应对中,起始话语及之后的话语修正的驱动因素就是知识论。结合在话语推进与话语延缓中知识状态和知识表达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应的语料,重点探讨会话分析中序列组织中信息不均衡的形式与产生的结果,以揭示谈话的序列发展是交谈双方在知识掌握程度上的不同而引起的,当交谈双方在知识状态上达到一致时,会话达到了平衡,也意味着会话就此而终止。  相似文献   

18.
视角的"言说"——徐坤小说女性主义叙事模式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坤前期作品中性别置换视角模式的运用与超越,是一种“花木兰替父从军”式的写作策略,是徐坤以迂回战术实现对男性权威的拆解与颠覆,同时作家也借助这一策略在主流话语中为自己赢得了一份言说的权力,树立了自己的话语权威;接着徐坤转用女性视角模式,以理性目光不断审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处的逼仄境遇(失语、失声、失身)和女性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高尔基的<母亲>和<不合时宜的思想>作为体现作家政治思想进步和落后的两极之作.但重读<母亲>,我们会发现,作家在其中表达的是提升人的品德、改造俄罗斯文化、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尊重的理想社会的思想,即人道主义思想,而非对无产阶级与专制统治者进行暴力斗争的再现.而十月革命前后创作的政论<不合时宜的思想>,则是<母亲>基本思想的延伸.两部作品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它们共同体现了高尔基一以贯之的人道主义思想,表现出作家对艺术良知的坚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