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深圳龙岗区37起有机溶剂职业性损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1995~2003年间共发生的37起有机溶剂职业性损害事故,为防治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提供科学资料.方法按有机溶剂职业性损害诊断标准对收集的37起有机溶剂损害事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7起事故中,中毒183人,死亡9人,病死率4.92%.三氯乙烯所致职业病危害事故16起,列首位(43.24%);受损害19人,死亡7人,病死率高达36.84%,也占全区有机溶剂死亡人数构成比的首位(77.78%);正己烷中毒人数为94人,占总中毒人数的首位(51.37%).结论三氯乙烯和正己烷是引起我区主要职业性损害的有机溶剂;造成事故原因主要为密闭通风、排毒措施不佳,个人防护较差,职工缺乏安全防护知识.  相似文献   

2.
姜方平  钱海洋  谢石  吴佳嫣  倪金凤  李艳平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594-2595,2598
目的对镇江市自2004—2012年发生的5起职业性有机溶剂职业中毒事故进行分析,寻找引起中毒发生的因素。方法事故开展现场调查,并按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诊断标准对收集的5起有机溶剂中毒事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事故主要分布于制鞋业与农药制造业,中毒42人,其中苯中毒16人,占38.10%,正己烷中毒17人,占40.48%,氯甲烷中毒9人,占21.42%。5起事故现场调查显示,造成事故原因主要为通风排毒措施不佳,个人防护较差,职工缺乏安全防护知识,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不善等,由以上原因造成事故的比例高达40%以上;现场空气样本检测结果显示,超标率高达50%以上。结论管理不善、防护措施差与个体防护用品不到位是引发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而苯与正己烷中毒已成为有机溶剂中毒发生的主要化学物。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龙岗区1993~2002年职业中毒事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职业中毒事故发生情况。方法 对深圳市龙岗区1993~2002年发生的职业中毒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0年共发生43起职业中毒事故,中毒308人,死亡5人,病死率1.62%。引起职业中毒的毒物以有机溶剂为主,共发生29起,占总中毒起数的67.44%。职业中毒的行业分布以金属制品业为最多,其次为塑料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事故原因主要为生产车间有毒物质浓度严重超标、没有密闭通风排毒设备、未采取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职工缺乏安全防护知识及超时加班等。结论 有机溶剂中毒已成为职业中毒发生的主要方面。必须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刚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5):683-683,685
目的:对深圳市龙岗区1993~2002年间共发生的29起职业性有机溶剂职业中毒事故进行分析,寻找引起中毒发生的因素。方法:按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诊断标准对收集的29起有机溶剂中毒事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中毒175人,死亡5人,死亡率2.86%。造成事故原因主要为通风排毒措施不佳.个人防护较差,职工缺乏安全防护知识。结论:三氯乙烯和正已烷中毒已成为有机溶剂中毒的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及临床资料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一起防水涂料作业人员中毒事故开展调查,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显示,本起事故为聚氨酯配合使用高毒有机溶剂为主所致的急性职业中毒。建筑业聚氨酯防水涂料中毒形势严峻,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对7宗三氯乙烯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 2 0 0 0年深圳市龙岗区发生三氯乙烯所致职业中毒事故 7宗 ,造成 9人中毒 ,2人死亡。为了防止或减少三氯乙烯所致职业中毒事故的继续发生 ,我们对 7宗事故进行了调查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 1996~ 2 0 0 0年深圳市龙岗区卫生防疫站登记的经深圳市职业病诊断组或广东省职业病诊断组确诊的病例。其中行业系统按照《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动卫生分册划分归类 ,职业中毒原因按卫生部卫统 19表中的中毒原因划分归类。2 结果2 .1 一般资料  1996~ 2 0 0 0年深圳市龙岗区共发生三氯乙烯所致职业中毒事故 7宗 ,中毒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密闭空间作业场所职业中毒事故的原因,提出控制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与对策.方法 采用事故后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湛江市2003-2012年间发生的10起密闭空间作业场所职业中毒事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湛江市2003-2012年发生的密闭空间作业场所职业中毒事故10起,28人中毒,死亡8人,死亡率28.57%.事故主要发生在船舶、水产和采矿等行业.引起职业中毒的毒物品种主要是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和有机溶剂.中毒原因主要是缺乏监管制度、无有效的防护用品、缺乏职业病防护知识教育等.结论 严格执行《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的有关规定,建立制度、落实职责、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护的综合控制措施,消除或控制密闭空间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防止职业中毒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1989至2003年全国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有机溶剂中毒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9至2003年15年间收集到的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5年间共报告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58起,中毒393例,中毒死亡48人,总中毒率为51.2%,总中毒死亡率为12.2%;平均中毒年龄(30.9±8.8)岁,平均中毒死亡年龄(30.6±12.0)岁。(2)直接导致中毒的有机溶剂有11种,以苯及其同系物为主。(3)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以制造业、化学工业、建筑、运输与仓储、服务业与商业等行业多发,喷漆和清洗岗位的危险性较高,事故相对集中发生在4~7月份。(4)导致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密闭通风排毒设备或效果不好、没有个人防护设备、缺乏安全教育和没有安全操作规程等。结论作业场所要加强通风,避免劳动者皮肤直接接触有机溶剂,使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物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特区职业中毒事故的原因。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1995-2000年22起职业中毒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中毒220人,死亡3人,病死率1.36%,有机溶剂中毒为职业中毒发生的主要事物,企业主对劳动卫生工作不够重视,缺乏防护设备,职工缺乏安全防护知识,对新投产企业未实行“三同时”监督等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该区应加强对职业中毒的管理及监督。  相似文献   

10.
李刚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361-2362
目的:了解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00~2005年间共发生的25起有机溶剂职业性危害事故.方法:按职业病诊断标准对收集的25起有机溶剂职业性损害资料进行分析.按照GB/T4754-9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大类划分行业,职业损害原因划分按卫生部卫统19表中的规定.结果:25起事故中,损害38人,死亡6人,死亡率15.79%.三氯乙烯15起,列首位(60.00%);患者16人,死亡4人,死亡率高达25.00%,占全区有机溶剂死亡人数构成比的首位(66.67%).结论:三氯乙烯是引起我区有机溶剂中毒的主要毒物;造成事故原因主要为密闭通风排毒措施不佳,个人防护较差,职工缺乏安全防护知识所致.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朝阳区2004-2008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朝阳区2004—2008年的32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研究其发生原因与规律,为探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毒事故的调查资料,对事故发生地点、时间、职业分布、毒物类别、事故发生原因等要素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数分别为:5、5、4、7、11起,共计32起,平均6.40起/a;共造成163人中毒,死亡16人(9.82%),其中单起事故中毒人数最多为57人,最多死亡人数为2人;致死事故共12起(37.50%),平均每起死亡1.33人;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是苯及其同系物、硫化氢、甲烷等。中毒事故以公用事业、建筑、化工等行业居多,由窒息性气体引发的职业中毒与发生在密闭空间中的中毒事故较多;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为缺乏安全教育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结论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是引起朝阳区职业中毒的主要危害因素,密闭空间是朝阳区职业危害监管关键点。  相似文献   

12.
探讨密闭空间职业中毒的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对策。1993—2008年期间无锡市共发生密闭空间职业中毒22起,共造成69人中毒,其中死亡24人,平均每起事故中毒死亡人数为1.09人。事故主要发生在市政建设、船舶修造、冶金工业等行业,其中市政建设行业密闭空间中毒事故全部发生在夏季。毒物品种主要是硫化氢、有机溶剂、窒息性气体。落实责任主体,强化用人单位危害认知与教育训练,加强职业安全卫生日常监管,完善密闭空间作业管理制度乃主要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某市一起木质家具生产企业的急性有机溶剂中毒事故的调查,探讨作业场所预防职业性中毒的方法和措施.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的方法.结果 事故现场日班23名、夜班28名作业工人,14名工人符合急性有机溶剂(二氯甲烷、环己烷、正己烷为主)挥发气体吸人反应诊断标准.结论 该厂应加强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工作,完善工作场所通风、抽排等职业病防护设施,增强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健全有机溶剂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相似文献   

14.
430例急性职业中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起急性职业中毒430人,发生在本市16个区县,患病率为68.95,病死主4.2%,急性职业中毒以有机溶剂所致中毒最多(34)起,而中毒人数以刺激性气体居首位(152人),有机溶剂居第二位(117人),分别占中毒总人数的35.4%和27.2%;工种分布在21个工种以上,以喷漆工、搬运工和检修工为主,共占中毒总人数的31.9%;农民工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于正式职工;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不仅与季节有关,而  相似文献   

15.
青岛市2000-2007年突发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岛市突发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特点,分析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2000-2007年期间青岛市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年间共发生32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中毒120例,死亡15例。2002年、三资企业、皮革制品业发生起数最多,均为14起:造成中毒起数、中毒人数最多的是有机溶剂中毒;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是窒息性气体中毒。结论用人单位对急性职业中毒认识不足,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薄弱是造成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原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岗区1997-2008年的5起职业性正已烷中毒事故发生原因.方法 按职业病诊断标准对5起正已烷中毒资料进行分析.按照GB/T4754-9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大类划分行业.结果 5起职业性正已烷中毒事故中,接触人数303人,中毒人数103人,死亡0人,发生率33.4%.正已烷中毒主要发生在电子及印刷行业,各发生2起,列首位;电子行业职业中毒患者83人,占全区正已烷中毒人数构成比的首位(80.59%).结论 造成正已烷职业中毒事故原因主要为密闭通风排毒措施不佳,缺乏安全防护知识所致.  相似文献   

17.
劳动者在工业生产场所因工业毒物一次性进入人体引起中毒,称为急性职业中毒。1990年至1992年,上海市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84例,死亡29人。事故主要发生在冶金、化工、船舶、乡镇工业系统;其中,伤亡最严重的是冶金系统,死亡12人。发生职业中毒事故的原因很多,而且往往是多因素综合所致,其中因为劳动者不遵守劳动纪律,违反  相似文献   

18.
李刚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286-2287
[目的]了解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00~2005年间共发生的25起有机溶剂职业性危害事故。[方法]按职业病诊断标准对收集的25起有机溶剂职业性损害资料进行分析。按照GB/T4754-9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大类划分行业,职业损害原因划分按卫生部卫统19表中的规定。[结果]25起事故中,损害38人,死亡6人,死亡率15.79%。三氯乙烯15起,列首位(60.00%);患者16人,死亡4人,死亡率高达25.00%,占全区有机溶剂死亡人数构成比的首位(66.67%)。[结论]三氯乙烯是引起我区有机溶剂中毒的主要毒物;造成事故原因主要为密闭通风排毒措施不佳,个人防护较差,职工缺乏安全防护知识所致。  相似文献   

19.
有机溶剂中毒与视功能损害上海市卫生防疫站(200335)黄上鹏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有机溶剂的使用越来越多,由有机溶剂所致职业中毒病例报告仍占相当比例,但有机溶剂中毒所致视功能损害往往被忽视。本文对几个常用有机溶剂所致眼部损害的国外文献进行简要综述,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柳州市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探索急性职业中毒的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本市1991-2007年间35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相关资料并分析.结果 1991-2007年间共发生35起中毒事故共中毒107人、死亡44人.1999-2007年间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24起、中毒人数81人、死亡人数30人,年平均数分别是1991-1998年间发生的1.9倍、2.7倍和1.8倍;中毒事故以金属冶炼多发(31.4%),高毒类化学毒物引起的事故居首位(68.6%),主要为砷化氢、硫化氢及一氧化碳;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为缺乏职业病防治知识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结论 加强企业职工职业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是预防急性职业中毒发生的重点,同时也应加强硫化氢和砷化氢等高毒类化学毒物中毒事故控制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