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临床上用亲水性软接触镜作为投药途径,治疗角膜外伤及角膜炎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用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简称软镜)戴入眼内治疗角膜穿通伤和角膜瘘在临床上进行了观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介绍如下:摘要情况:88年  相似文献   

3.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眼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治疗性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适应证与效果。方法:对眼部化学烧伤与热烧伤所致的上皮缺损33例34眼、手术创伤等原因导致的大泡性角膜病变30例以及角膜上皮剥脱6例7眼,角膜创口缝线刺激者15例15眼,及角膜小裂孔伤2例2眼等患者,用连续配戴治疗性亲水性软角膜接触镜治疗,联用抗生素眼药水、人工泪液和爱丽眼药水治疗。结果:化学与热烧伤后上皮缺损戴镜后治愈率为82.4%,白内障手术创伤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视网膜脱离手术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角膜的透明度,对保证视网膜脱离手术的顺利进行关系重大。我院近来施行视网膜脱离手术,采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覆盖角膜,确保角膜透明,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用中美合作海昌隐形眼镜公司所提供的超薄型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诚镜(以下简称角膜接触镜),角膜接触镜直径为13.5mm和14mm两种,曲率半径为7.8mm,含水量为38%,曲光度为零度。  相似文献   

5.
软角膜接触镜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烃乙酯材料制成的,它具有亲水,透氧,无毒,无过敏,适应性好等优点,浸药后可使药物保持控制释放达数小时,给一些难以治愈的角膜病带来了希望,现将我科用软角膜接触镜浸药治疗角膜病68例的临床结果总结如下:材料及方法材料:使用苯甲基丙烯酸烃乙酯水凝胶(2-Hydroxyethyl Mythacrylate,简称HEMA)含水率为38%。软镜大小12mm,厚度0.15~0.18mm,屈光度±0.00D,曲率半径9mm。戴镜方法:将软角膜接触镜浸入选用的各种药物中20~30分钟后戴镜,戴镜期间患  相似文献   

6.
晶体囊作角膜层间成形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膜水肿性营养不良一大泡性角膜病变是难自愈的进行性疾患。近年来有许多治疗方法,如亲水性软接触镜,各种人工角膜成形术,各种角膜移植术以及角膜透热和热成形术等,但都不能完全取得满意效果。远期观察尚有许多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已广泛用于矫正屈光不正,含水量高、透氧性能良好的长戴型软接触镜在近年来尤为广泛应用。我院从1987年4月份起开展配戴软镜工作,至1990年9月止,已用于矫正屈光不正1358例2667眼。现就应用海昌长戴型软接触镜的1190眼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全部采用同济海昌公司生产的长戴型软镜,其材料主要为HEMA,镜片中心厚度  相似文献   

8.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以下简称软镜)的临床应用是眼科的一项重要进展。本所在近年来开展了软镜装配工作。现将第一阶段内用于矫正屈光不正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球面和非球面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对人眼高阶像差的影响,以指导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的验配.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验配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的屈光不正患者5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26例52只眼,一组配戴球面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另一组配戴非球面亲水性角膜接触镜.戴镜前后检测角膜地形图和波振面像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各高阶波像差RMS值进行数据处理.对球面组和非球面组裸眼和戴镜后各项像差的比较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对于两组戴镜后各项像差变化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检验显著性标准a =0.05.结果 球面镜片组戴镜后总高阶像差(High)、慧差(T.Coma)、三叶草(T.Trefoil)、四叶草(T.4Foil)、球差(T.Sph)、散光像差(HiAstig) RMS值均增加,各项高阶像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球面镜片组戴镜后仅慧差和三叶草RMS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面镜片组总高阶像差、四叶草、球差、散光像差RMS值的增量较非球面组增量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面亲水性角膜接触镜较非球面镜片引入更多高阶像差,非球面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的成像质量优于传统球面亲水性角膜接触镜.  相似文献   

10.
角膜接触镜对泪膜流动及破裂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膜接触镜对泪膜流动及破裂时间的影响晏晓明,吴静安,苏宝芳我们对50例长期配戴亲水性角膜接触镜者戴镜前后SchirmerI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戴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前、后,双眼BUT的均值差异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性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眼表外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角膜的化学伤、热烧伤、机械性损伤所致角膜上皮缺损、角膜小穿孑L伤及角膜裂伤共30例(30眼)连续配戴治疗性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并联合抗生素滴眼液等治疗。结果化学伤、热烧伤、机械性损伤所致角膜上皮缺损、角膜小穿孑L及角膜裂伤平均戴镜时间为(21.77±1.88)d,治愈26例,治愈率86.67%。结论连续戴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化学烧伤、热烧伤及机械性外伤角膜上皮缺损、角膜小穿孑L伤及角膜裂伤具有促进愈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秦毅  王荣光  戴红蕾 《眼科》2009,18(5):348-351
目的探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内眼术后各种角膜上皮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对象36例(36眼)各种内眼手术后角膜上皮病变迁延不愈的患者,其中大泡性角膜病变5例,非大泡性角膜病变31例。方法对上述患者适当处理角膜病灶后,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并调整眼部用药,一旦角膜上皮愈合即摘除软镜;同一软镜持续配戴不得超过3周,否则更换新软镜。随诊6个月观察患者角膜愈合情况。主要指标角膜上皮愈合、刺激症状缓解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5例(97.22%)患者眼部刺激症状在3天内明显好转。至随诊6个月,30例(83.33%)完全缓解,6例(16.67%)明显缓解;30例(86.11%)视力明显提高。全部患者未出现继发感染等并发症,非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患者在3周内角膜病变痊愈、症状消失,摘除软镜;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中3例10周内摘除软镜,2例观察至6个月仍需配戴。结论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促进内眼术后各种角膜上皮病变愈合的效果显著,同时有效缓解各种伴随的眼部刺激症状,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眼内异物的X 线定位方法很多,如巴尔金氏法,斯维特氏法,角膜缝环法等。其中以缝环法定位准确可靠,但该法需缝环、拆环,给病人造成痛苦。我们采用软角膜接触镜和细毫针制成的金属环做成软角膜镜定位器做×线定位。在1990年至1992年,我们用这种方法做眼内异物定位共7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材料:选质地较厚的软角膜接触镜一只和细长的针刺针一根。制法:把细毫针紧绕在一直径11mm 或12mm的棍(如钢笔杆)上一周,用止血钳固定,然后把弯  相似文献   

14.
日本角膜接触镜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角膜接触镜历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美尼康公司的创始人,现任主席田中恭一先生成功地研制出日本第一枚角膜接触镜,那是一种不透氧的硬性角膜接触镜。1960年,配戴舒适、具有亲水性和更好透氧性的软镜在捷克斯洛伐克出现了。而美尼康公司则继续致力于研究硬性高透氧角膜接触镜(RGP),他们开发出含水量为72%的非离子软性角膜接触镜材料,同时他们研制了可以连续30d配戴的RGP镜片:美尼康Z,并最先获得获得美国FDA认证。目前,在日本配戴角膜接触镜的人群大约有一千五百万,其中硬镜配戴者与软镜配戴者的比例为4:6。在日本RGP的高配戴率是因为日本的眼科医生让配戴者充分相信RGP镜片的安全保证。1990年日本开始生产抛弃型角膜接触镜。角膜接触镜的抛弃和频繁更换概念改变了人们对角膜接触镜传统的认识,很快就被大众所接受。但是,原本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医疗器具的角膜接触镜变成了人们熟知的日用品。这导致了配戴者的依从性下降,超时配戴,甚至角膜缺氧的现象日益增加。于是,研究人员开始开发高透氧的硅水凝胶(SH)材料。在欧洲和美国,硅水凝胶材料的角膜接触镜已被批准可以连续配戴30d。现在角膜接触镜的新功能体现在双焦点角膜接触镜和角膜屈光治疗镜(CRT)上,它们分别可以用于矫正老视和提高裸眼视力。中国的角膜接触镜配戴人群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增长到一千万人。  相似文献   

15.
我院采用国产亲水性软角膜接触镜,浸泡药物戴于眼上治疗角膜穿通伤,取得较好疗效。现小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自1982年以来我科收治角膜穿透伤并采用软镜治疗19例,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龄1—53岁。伤口最长10mm,最短2 mm。入院后除应用抗生素、扩瞳、类固酵、维生  相似文献   

16.
角膜接触镜对泪液渗透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迎辉  王丽娅  陈慷 《眼科研究》2010,28(6):564-565
无论是亲水性角膜接触镜还是半硬性角膜接触镜,佩戴后均会对泪液造成一定影响,镜片的移动破坏了泪液的稳定性,促使泪液过快蒸发,造成角膜接触镜相关性干眼症,配戴角膜接触镜的人群中79%有干眼症状。泪液渗透压的增高是干眼的主要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三种角膜接触镜与棘阿米巴原虫的黏附能力进行比较,观察加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吹打角膜接触镜表面,对清除接触镜表面棘阿米巴效果的影响。方法:取市售的三种角膜接触镜分为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组、亲水性软性接触镜(SCL)组、彩色角膜接触镜组,并分别与棘阿米巴悬液共同培养16h,镜下观察比较棘阿米巴的黏附数量,并将彩色接触镜的有色区域和无色区域进行比较;加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吹打角膜接触镜表面后,比较接触镜表面残存的棘阿米巴数量。结果:彩色接触镜组的阿米巴黏附数量高于RGP组和SCL组(P<0.05).RGP组和SCL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接触镜组其彩色区域的棘阿米巴的黏附数量高于无色区域(P<0.01).三组接触镜经吸管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棘阿米巴的黏附数量均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与RGP组和SCL组的接触镜相比,彩色接触镜更易受到棘阿米巴原虫的黏附;加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吹打角膜接触镜表面可明显加强对接触镜表面棘阿米巴的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18.
自1937年Finebloom 首先应用角膜接触镜以来,临床巳应用50余年。1964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问世,为接触镜开辟了新的领域,现在接触镜不但用于屈光不正的矫正,还用于多种眼病的治疗及美容等目的。因此,有日益广泛应用的趋势。但接触镜亦存在某些难以克服的缺点及对眼组织的不良影响。随着角膜接触镜的日益广泛应用,其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以角膜感染的并  相似文献   

19.
相当厚的亲水性接触镜用于无晶体眼,因氧的传递作用低而致之角膜水肿确实并未达到预想的程度。何以会导致晶体眼和无晶体眼的这一差别,尚不明。可能与无晶体眼角膜上皮氧的摄取率较低及内皮较薄有关。尽管无晶体眼角膜比晶体眼角膜对接触镜有较好的耐受性,但重要的是选择一种不致引起角膜过度水肿的接触镜。本文就无晶体眼用含水量不等的角膜接触镜时角膜水肿问题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减轻异物感和刺激症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05/2013-06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就诊的翼状胬肉患者86例86眼,均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其翼状胬肉长入角膜缘内2.5~7mm,随机分为两组:软性角膜接触镜和对照组,每组43例43眼.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组在手术结束时涂入氧氟沙星眼膏于角膜结膜表面,配戴角膜接触镜,不用纱布敷眼,术后2d取下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用纱布覆眼,比较术后2、6、8、24、48、72h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及角膜上皮缺损面积的差异,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翼状胬肉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8、24、48、72h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软性角膜接触镜组分别为0.80±0.41、0.89±0.52、0.42±0.49、0.28±045、0.30±0.43、0.25±0.35分;对照组分别为2.56±0.52、2.57 ±0.25、1.85 ±0.67、1.44±0.50、1.42±0.52、0.85±0.53分;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组患者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术后角膜上皮染色评分对照组为1.58±1.35分,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组为0.89±1.12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对照组为2.69±4.34mm2,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组为0.18±0.46mm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随访3~ 12(平均4.50±1.25)mo,未见感染、复视、植片愈合不良,有2眼发生鼻侧伤口处球形肉芽,经表面麻醉下切除后未复发.结论:软性角膜接触镜可明显减轻翼状胬肉术后疼痛反应,促进角膜上皮愈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