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水气交注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渗透油田进入注水开发以后,由于储层天然裂缝发育,导致油井含水急剧上升,产量迅速下降,油藏采出程度低。为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达到降水稳油的目的,进行了水气交注非混相提高采收率室内试验,通过实验分析了注入方式、气液比及温度对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氮气驱+水-氮气交替注入段塞效果最好;气液比在1∶1至3∶1范围变化时,随着气液比增大,最终驱油效率提高,并且提高效果较明显;温度对水-氮气交注非混相驱的驱油效率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明显。在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实施水气交注非混相驱是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好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组分数值模拟方法针对黄场油田黄16井区开展了水气交替方式氮气非混相驱的注入方式、注入周期、注氮量和注入气水比等注入参数优化研究。优化结果为:注气方式为水气交替注入.注气周期为30d,单井注入量为目前注水量的1.2倍。气水比为1.2:1。并进一步研究了黄16井区水气交替方式氮气非混相驱方案.推荐黄新33井水气交替方式注氮气方案为现场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吐哈温吉桑油田储集层以正韵律或复合正韵律沉积为主,断层、裂缝不发育。油层少,砂体连通性好。同时,吐哈油区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这些特征非常适合注气驱,为此开展了注气非混相驱方案研究。通过对注气区块优选 ,注气影响因素分析,注气工程参数优化设计,完成温吉桑油田注天然气水气交替非混相驱方案,形成了套低渗透油田有效实用的水气交替非混相驱注气方案设计方法。方案采用顶部注气,边部注水,水气交替非混相驱方式。水气比为1:1,交替周期半年,累计注入气段塞为0.25倍孔隙体积,提高采收率6%-7%。  相似文献   

4.
目前世界上许多水驱开发油田已经进入开发的中后期,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和不利的油水流度比,储层中存在大量水驱后残余油。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产量要求,各主要产油国均投入很大的力量对各种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进行深入的室内研究和各种规模的矿场试验。高温高矿化度油藏如何提高原油采收率一直是困扰石油工作者的一大难题。世界上许多具有EOR潜力的油藏均属于这类油藏。为了攻克这一难题,石油工作者进行了多年不懈的努力,探索出了一些经济可行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氮气非混相驱水气交替法对于油藏温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渗透率较低难以开展化学驱的油藏来说,是一种应用前景比较广阔的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温西三区块气藏气和前沿气驱替地层油、气藏气驱替残余油细管实验,分析不同地层压力条件下,气驱油效率变化规律及烃类气体驱油机理。物理模拟气驱油过程中油气组分和气油比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气突破时刻,随驱替压力增加而延长,气藏气的最小混相压力为37.00MPa,前沿气的最小混相压力为35.60MPa,高于地层压力,温西三区块只能实现非混相驱替。细管实验油气相渗曲线随压力提高向右移;非混相驱与近混相驱之间,近混相驱与混相驱之间的相渗曲线差异明显;气驱油形式主要是以两相流存在。  相似文献   

6.
大芦湖油田樊124块地层油与二氧化碳最小混相压力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大芦湖油田樊124块是胜利油区拟开展二氧化碳混驱的先导试验区,通过长细管驱替实验,确定了该区块地层油二氧化碳的最小混相压力,为该区进行二氧化碳混相驱先导试验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渤南油田义34块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混相驱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特低渗透油藏物性差,注水开发见效难,为了探索合理的开发方式,采用渤南油田义34块特低渗透油藏地层原油,进行了二氧化碳(CO2)混相驱实验研究.通过细管实验确定了CO2驱的最小混相压力,采用长岩心物理模型对完全水驱、完全水驱后持续CO2混相驱及初始持续CO2混相驱3种方式的驱替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油藏最小混相压力为30.76 MPa,在目前地层温度和压力下,3种驱替方式下的最终采收率分别为42.15%,75.0%和69.21%.研究表明,CO2混相驱油可以获得比水驱更高的原油采收率,应尽早在渤南油田义34块油藏开展CO2混相驱矿场试验.  相似文献   

8.
吐哈盆地丘陵油田地层油为轻质油,油藏的非均质性导致水驱采收率较低,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针对油藏水驱后注气混相驱可行性问题,首先利用细管实验测试了一级分离器气与地层油的混相压力,并优选了能实现混相的混相助剂类型(液化石油气、甲苯、乙二醇丁醚、CO2、富化的天然气)及段塞注入量;其次用油田地层岩心组成的长岩心研究了高含水状态下混相助剂段塞驱+一级分离器气驱+后续水驱的驱油效果。细管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地层条件下一级分离器气驱替地层油要实现混相驱需要在注入气前方加入混相助剂段塞。长岩心混相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气驱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原油采收率,在注入气前方加入混相助剂段塞,驱油效果明显提高,随混相助剂段塞注入量的增加采收率增加;但在地层油中溶解能力稍弱的混相助剂(如CO2、富化的天然气)与溶解能 力强的混相助剂(如LPG)的作用规律不同,且并不是注入量越大越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吉林腰英台油田CO2非混相驱先导试验区生产动态数据、吸水(气)剖面监测、示踪剂监测、原油和地层水组成分析,研究CO2非混相驱油井生产特征和气窜规律。先导试验中较好地利用了CO2的萃取、降黏、膨胀原油体积、增大地层有效孔隙等特点,增油效果较明显。对于特低渗、强非均质性油藏,水驱或气驱过程均存在单层突进、平面指进现象,水气交替注入可有效提高波及体积,有助于缓解气窜,注水转注气后产油量增幅低于注气转注水,水气交替注入过程中注水半周期的调整对气驱开发效果改善起主要作用。腰英台油田油井见气类型包括沿裂缝方向见气、沿高渗条带见气和低渗区域见气。根据建立的油井气窜标准,保持油井见气但不气窜、减缓气油比上升速度是改善非混相驱效果的关键。关停气窜井、调整生产井井底流压、实施水气交替注入是控制气窜的良好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断块油田不同方式注氮气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青山  温鸿滨  芦维国  王杰 《钻采工艺》2007,30(5):42-43,52
断块油田水驱开发后期都面临高含水的问题,如何降低含水提高油藏采收率一直是研究重点。着重在通过氦气对地层由膨胀降粘及长岩心水气交替物模实验基础上介绍了注氮气降水增油机理和在现河断块油田采用氮气吞吐、气水交替驱以及泡沫驱等不同注入方式下的矿场实践情况,分析了影响注气效果的因素,为断块油田注氮气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1.
涠洲12-1油田注伴生气近混相驱替机理实验及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混相驱可以在降低注入压力的同时尽可能使驱替效果达到与混相驱相同的低界面张力驱替效果。以涠西南油田群外输气回注涠洲12-1油田地层原油的互溶性膨胀试验和多次接触过程PVT实验数据为基础,结合PVT物性参数及相态特征的模拟计算,分析了涠洲12-1油田注伴生气膨胀特征和多次接触非混相驱和近混相驱特征。研究表明,涠洲12-1油田地层原油在目前地层压力(20.47~20.77 MPa)下,当注入气摩尔比例达到0.68左右时,体系达到理论上的一次接触混相状态,对应的理论混相压力在39.45 MPa以上。注涠洲12-1油田外输气形成的驱油机理为多次接触动态非混相驱和较弱的近混相驱,要达到明显的近混相驱和混相驱,则需要把注入压力提高到40 MPa以上。  相似文献   

12.
温吉桑低渗油田水气交替非混相驱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吐哈盆地温吉桑油田注气区块优选,注气影响因素分析,注入气筛选,注气方式、气驱油方式及注水转注气时机的确定,注气工程参数优化设计,水井注气能力、配注气量及井口注气压力的论证,注气井网部署优化,注气方案实施及注气监测工作量部署,完成温五区块、温西一区块、温西三区块注天然气水气交替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方案设计,形成一套低渗透油田有效实用的水气交替非混相驱注气方案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裂缝性油藏水气交注非混相驱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低渗裂缝性油藏在注水开发中出现含水率急剧上升的问题,开展水-气交注非混相驱室内实验研究。分析注入方式、气液比、温度等因素对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氮气驱+水-氮气交替注入段塞效果最好。气液比为1∶1-3∶1时,随着气液比增大,最终驱油效率明显提高;温度对水、氮气交注非混相驱的驱油效率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该研究具有较好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二氧化碳驱过程中产出的大量富含二氧化碳的伴生气回收利用的问题,开展了产出气直接压缩回注对驱油效果影响的研究,并分析其影响机制。以胜利油区正理庄油田高89块二氧化碳驱为例,采用经典的长细管法,测定该油田地层原油与二氧化碳的最小混相压力,在此基础上,利用长岩心物理模拟手段,测试了纯二氧化碳混相驱的驱油效率和矿场不同阶段产出气的驱油效率。结果表明:当产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72.59%时,其驱油效率可达76.9%,基本达到纯二氧化碳混相驱的效果。同时,根据对不同阶段产出气的组分分析结果,探讨其组分特点对驱油效率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认为,二氧化碳驱油藏产出气无需提纯而直接回注是可行的,为二氧化碳驱中后期大量产出气的处理提供了新的、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南海东部礁灰岩L油田原油黏度高、裂缝发育复杂、非均质性强、采出程度低,为提高采收率,选取附近高气油比油田H油田的伴生富气开展了混相驱室内实验研究。首先为明确注入气的驱油机理,对配置的实验用注入富气与原油进行了PVT相态物性测试;然后开展了地层温度不同压力下注入1.2 PV的细管驱替实验、原始地层压力下高倍数注入体积(最大4.0 PV)的扩展细管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气具有较好的增容、降黏效果,随着注入量的增加,地层原油的膨胀系数增大了1.25倍,原油黏度由50 mPa·s降低至6.7 mPa·s;在原始地层压力12 MPa下,注入体积大于3.0 PV时可以实现多次接触后缘凝析气驱混相;因此原始地层压力下,H油田具备注伴生富气混相驱的条件。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下步长岩心物模、混相数模和矿场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南海东部礁灰岩L油田原油黏度高、裂缝发育复杂、非均质性强、采出程度低,为提高采收率,选取附近高气油比油田H油田的伴生富气开展了混相驱室内实验研究。首先为明确注入气的驱油机理,对配置的实验用注入富气与原油进行了PVT相态物性测试;然后开展了地层温度不同压力下注入1.2 PV的细管驱替实验、原始地层压力下高倍数注入体积(最大4.0 PV)的扩展细管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气具有较好的增容、降黏效果,随着注入量的增加,地层原油的膨胀系数增大了1.25倍,原油黏度由50 mPa·s降低至6.7 mPa·s;在原始地层压力12 MPa下,注入体积大于3.0 PV时可以实现多次接触后缘凝析气驱混相;因此原始地层压力下,H油田具备注伴生富气混相驱的条件。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下步长岩心物模、混相数模和矿场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16井区氮气-水交替非混相驱先导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黄16井区的氮气-水交替非混相驱的驱替方式、注气部位、注入方式、注入参数、油井排液量进行了优化,编制了氮气一水交替非混相驱矿场先导试验方案,开展了一个井组的矿场先导试验,总结了先导试验的效果及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渤海湾盆地永安油田永66区块氮气驱油机理及其变化规律,在地质认识基础上开展了流体相态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注氮气吞吐过程中,地层倾角、驱替速度以及毛管压力的大小对地层含油饱和度和界面张力的变化均具有明显控制作用;②地层倾角越大、驱替速度越快,原油越容易被驱替至油藏底部,从而油藏底部的含油饱和度越大,而油藏顶部流体则变成油气两相,界面张力增加;③在氮气驱油过程中,随着毛管压力的增加,气体进入孔隙的阻力增大,底部含油饱和度也会随之增大,但原油向油层底部聚集的速度减慢,顶部界面张力增大,含油饱和度和界面张力变化的范围和程度逐渐减小。该研究成果对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利用氮气驱油提高采收率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双重驱替方法是一种针对已水淹油藏的非混相气驱三次采油方法。在东德克萨斯的Hawkins油田,非混仃注入氮气方法的有效性快已被能导致气/油系统相对于人/油系统波及体积系数和驱油效率大为提高的有利的重力驱油特征有力地证明了。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低黏低渗稀油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难度大、水驱效果差等突出问题,探索低渗油田如何提高最终采收率的技术需求。通过各种驱替介质分析,优选氮气泡沫开展低渗油藏水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机理研究和室内实验表明:泡沫驱油机理不仅具有氮气驱保持地层压力、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而且泡沫液具有封堵高渗通道,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优选能代表温米油田主力区块目前开发状况的温西一区块的温西1-74井组开展氮气泡沫驱先导试验,现场实施效果表明氮气泡沫驱能改善剖面动用情况,起到增油降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