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疾病谱随病程的进展表现不一,主要包括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肝硬化。其发病机制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尚未阐明。  相似文献   

2.
王少峰 《苏州医学》2009,32(2):65-6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imple fatty liver,SFL)以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以无过量饮酒史(酒精摄入量<20 g/d)以及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弥散性肝小叶轻度炎症和(或)肝中央静脉、肝窦周围胶原沉积等为临床病理特点的慢性肝脏疾病[1].它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脂肪性肝炎(nonalcohlic steatohepatitis,NASH)、脂肪性肝硬化(fatty liver cirrhosis,FLC)三种类型,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常见肝病.目前,NAFLD 已成为导致转氨酶异常的首要病因,并且有部分患者进展到终末期肝病,有些与肝脏肿瘤有关[2],现对NAFLD的病理机制的主要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春莲 《华夏医学》2012,25(6):927-930
脂肪组织是一个代谢活跃、功能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脂肪因子(adipocytokines)广泛地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及各种功能.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1].  相似文献   

5.
农乐根  李天资 《右江医学》2008,36(3):347-34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以无过量饮酒史(酒精摄人量〈20g/d)以及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弥散性肝小叶轻度炎症和(或)肝中央静脉、肝窦周围胶原沉积等为临床病理特点的慢性肝脏疾病,它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脂肪性肝炎(nonalcohlic steatohepatitis,NASH)、脂肪性肝硬化(fatty liver cirrhosis,FLC)三种类型。NAFLD已成为导致转氨酶异常的首要病因,并且有部分患者进展到终末期肝病,部分患者甚至与肝脏肿瘤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它与肥胖、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密切相关,因此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1-3])。NAFLD病理过程经历了由单纯肝细胞脂肪变性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相似文献   

7.
瘦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正武  魏良州 《医学综述》2004,10(6):335-33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又称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是一种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将NAFLD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主要与代谢综合征和遗传因素有关,根据其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NAFLD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视的慢性肝病问题[3].近年来,中医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现将中医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类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每周饮酒精量小于40 g)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它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及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3种类型[1].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从大于5%肝细胞中单纯脂肪积累[脂肪变性(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sis heptitis,NASH),并最终进展为肝硬化的进行性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有研究提出铁超载在NAFLD的发生及进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就铁超载与NAFLD的关系进行综述,为NAFLD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患者肝细胞内的三酰甘油显著高于正常水平及肝细胞脂肪呈弥漫性变性的一种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第一大慢性肝病,从长期角度考虑,西药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大,不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施维群教授为省级名中医,有40余年中医临床工作经验,文章从病因病机、用药遣方特点来阐述施维群教授辨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经验总结,论述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确切疗效,临床推广应用以便更好传承发展中医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佛山市顺德区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现状。方法收集佛山市顺德区陈村医院普通体检者1673名相关临床资料,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肝脏、胆囊和脾脏超声检查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佛山市顺德区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的现状和疾病谱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673名普通体检者中检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258例,检出率为15.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7.5%。女性患病率为12.4%,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发年龄段为40~〈60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相关因素包括体重指数、高脂血症、性别、年龄、肝功能异常、空腹血糖代谢紊乱、高血压,其中,以体重指数≥25kg/㎡相对风险度最高(OR=9.942,95%CI4.802~20.576),其次为高脂血症(OR=2.062,95%CI1.285~3.311)及男性(OR=1.810,95%CI1.150~2.811)。结论佛山市顺德区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较高,与国内发达城市相差不大,在40~〈60岁人群及男性中较高发,肥胖、高脂血症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易患因素;应积极开展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引起人们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视,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3.
分析老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功能特点和危险因素。以本院体检的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将人群分组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和正常组。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的体重指数、腰围、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逻辑式回归提示高密度脂蛋白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保护性因素,体重指数、γ-谷氨酰转肽酶、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收缩压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认为老年人群的肥胖、血糖和血脂紊乱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风险升高的显著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生化和肝纤维化指标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符合B超诊断的28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TG、TC、HDL-c、LDL-c、ALT、AST、GGT、ALP)和肝纤维化指标(PCⅢ、HA、CⅣ、LN)检测,并以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TG和T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c和LDL-c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呈下降和升高的趋势;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组ALT、AST和GGT明显升高(P<0.01),ALP升高不显著(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PCⅢ、HA、CⅣ和LN均高于健康组(P<0.05),重度组与轻、中度组之间PCⅢ、HA、CⅣ和LN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中度脂肪肝与轻度脂肪肝之间PCⅢ、HA、CⅣ和LN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非酒性脂肪肝患者多项血液生化指标异常,重度非酒性脂肪肝患者尚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趋向。多项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筛查的重要依据,而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可进一步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情监控和疗效评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NAFLD提供依据。方法以衡阳市南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体检的3261例人群为研究对象,以是否患NAFLD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和对照组。收集相关体检资料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NAFLD总检出率为16.6%,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差异;不同职业人群NAFLD患病率有所不同;NAFLD组各危险因素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除高密度脂蛋白外,NAFLD组各临床指标均值均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密度脂蛋白与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肥胖、年龄、甘油三酯、尿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升高是NAFLD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是其保护因素,应注意NAFLD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MS)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对253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行腹部B超检测,根据有无MS.分为MS组与非MS组,比较两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S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结果:(1)MS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非MS组(27.39%vs8.33%,P〈0.001)。(2)随着MS各主要组分集簇的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也显著增加,有统计学差异。(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显著相关(OR=4.149,95%CI1.856~9.274)。结论:MS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显著升高,MS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孙蓉  盛国滨  高琛  邹雨佳 《黑龙江医学》2012,36(9):694-695,702
目的 观察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方法 选择来我院健康体检的且被检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196例,对其实施一系列的健康管理措施.结果 对于实施健康管理的19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体检结果 追踪,其中:治愈95例,好转45例.结论 实施一系列健康管理措施,对治愈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有效率达到了70%以上,这对于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具有切实有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沛  李雅君 《医学综述》2008,14(5):750-752
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早期可以仅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进一步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终末期病变。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在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中有重大意义,大量实验表明,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抗氧化剂治疗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有效。此外,降脂药物、细胞保护剂等对肝脏病理及血清学指标也有改善,目前尚未发现治疗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的特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在诊断监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2017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80例,女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健康对照组60例,联合对研究对象进行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彩色腹部超声检测,检测结果通过公式计算出RPR指数、BMI指数,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组RPR指数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健康对照组RPR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患者RPR指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不同性别组RPR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酒精性脂肪肝男性组RPR指数高于女性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不同BMI分类组RPR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BMI升高,RPR指数也随之升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不同脂肪肝分度组RPR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脂肪肝分度的加深,RPR指数也随之升高。结论 不同临床特征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RPR指数之间存在差异性,男性、重度脂肪肝、BMI指数偏大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RPR指数有升高的趋势,由此推测RPR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肝纤维化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疾病风险评估的量化工具,疾病预测模型有助于识别高危人群,为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预测模型研究尚未引起中国肝病健康管理领域研究者的充分关注。本文针对性地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了文献查阅,得到8种NAFLD预测模型,分别是脂肪肝指数(FLI)、肝脂肪变性指数(HSI)、肝脂肪百分比、Framingham脂肪变性指数(FSI)、ZJU指数、NAFLD筛查评分(NSS)、Young Jin Park模型、Mika Aizawa模型。通过归纳上述8种NAFLD预测模型的建模方法、模型的质量表现、模型的表达及应用现状发现,Logistic回归分析是主要的建模方法,模型区分度较好,模型多采取内部验证,NAFLD预测模型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开发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