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 Tn I)与脑钠肽(BNP)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8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Tn I、BNP、WBC、乳酸(La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分析c Tn I、BNP与APACHEⅡ评分、WBC及La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的c Tn I、BNP、APACHEⅡ评分、Lac水平均高于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Tn I、BNP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0.777,0.840,P均<0.05),c Tn I、BNP与Lac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0.744,0.705,P均<0.05)。结论 c Tn I、BNP可以作为常规临床检测指标来判断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联合检测肌钙蛋白T(cTnT)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危重病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检测130例危重病患者血清cTnT和NT-proBNP水平,比较APACHEⅡ〈25分与APACHEⅡ≥25分组、有MODS组与无MODS组、死亡组与存活组的cTnT阳性率和NT-proBNP阳性率;比较cTnT和NT-proBNP双阳性组与cTnT和NT-proBNP单阳性组间的病死率.结果 130例危重病患者APACHEⅡ〈25分与APACHEⅡ≥25分组间cTnT阳性率及NT-proBNP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MODS组与无MODS组间cTnT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间cTnT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T和NT-proBNP双阳性组与cTnT和NT-proBNP单阳性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nT阳性或NT-proBNP阳性在评估危重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联合检测血清cTnT和NT-proBNP可更加有效地判断危重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出凝血(DIC)评分,结合APACHEⅡ评分动态变化对其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130例脓毒症患者,监测其入住ICU后第1、3、7天的PCT、DIC评分的动态变化,并同时记录APACHEⅡ评分的变化.患者根据其28天生存情况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分析组间PCT、DIC评分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死亡组各时间点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评分各时间点比较无动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第1、3天PCT、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7天PCT、APACHEⅡ评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在脓毒症患者中,动态监测PCT、DIC评分结合APACHEⅡ评分的变化趋势有助于评估预后,持续高水平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危重患者血清1,25羟-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态Ⅱ(APACHE Ⅱ)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196例老年危重患者按APACHE Ⅱ评分分为A组(APAC HE Ⅱ≤15)、B组(16≤APACHE Ⅱ≤25)和C组(APACHEⅡ>25),根据转归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分析APACHEⅡ评分与血清1,25(OH)2D3及院内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 A组血清1,25(OH)2D3水平和院内病死率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B组血清1,25(OHhD3水平和院内病死率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存活组血清1,25(OH)2D3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血清1,25(OH)2D3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呈负相关(r=-0.458,P<0.05),与院内病死率呈负相关(r=-0.871,P<0.05).结论 老年危重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低下提示病情危重且不良预后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ICU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10月~2012年4月北京市仁和医院ICU收治的137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即时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并于入ICU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第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计算患者28 d病死率,分析血浆NT-proBNP与APACHEⅡ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37例患者28 d病死率为31.39%(43/137),94例存活(存活组),43例死亡(死亡组)。死亡组严重感染患者多,APACHEⅡ评分高(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浆NT-proBNP水平均于入ICU第2天到达峰值;死亡组第2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T-proBNP〉1 565.2 ng/L及A-PACHEⅡ评分均可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P〈0.05)。结论 NT-proBNP〉1 565.2 ng/L及APACHEⅡ评分是ICU重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NT-proBNP〉1 565.2 ng/L及APACHEⅡ评分越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可为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脓毒症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28 d后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63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IL-6及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清NT-proBNP、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 P<0.05);死亡组患者随着入院时间的增加APACHE Ⅱ评分呈升高趋势,而存活组患者呈降低趋势,在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入院第3、5天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 P<0.05);NT-proBNP、IL-6及TNF-α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 =7.460、r=3.810、r=0.517,P<0.05)。结论分析血清NT-proBNP、IL-6及TNF-α水平对于判断脓毒症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叶声  唐忠平  林凤  管亚慧  刘璇  李昕建  方丽 《西部医学》2019,31(12):1875-1878
目的 探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AKI)血清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循环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RAAS)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AKI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1例死亡者为病例组,55例存活者为存活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 d时Cys C、GFR、循环RAAS水平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变化,并作Cys C、GFR和循环RAAS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治疗后,存活组Cys C、PRA、AngⅠ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病例组,GFR高于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ys C、PRA、AngⅠ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02,0.524,0.485,P<0.05),GFR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664,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 C、PRA、AngⅠ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脓毒症AKI预后的危险因素,GFR是影响脓毒症AKI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CRRT治疗脓毒症AKI患者可有效降低Cys C、PRA、AngⅠ水平,升高GFR水平,且以上指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7例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好转组(66例)和恶化组(31例)。比较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NC)、淋巴细胞计数(LC)、NLR、C反应蛋白(CRP)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对NLR与CRP、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基线期NLR四分位区间,并比较各个区间的死亡率。结果恶化组NLR、CRP和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NC、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ECOPD机械通气患者NLR与CRP、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279、0.315,P=0.006、0.002)。不同NLR四分位区间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NLR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对需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23例行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APACHE Ⅱ 评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预后情况,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PACHE Ⅱ评分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549,P=0.000),与C-反应蛋白(CRP)、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 时间呈正相关(r分别为0.583,0.509,0.366,P均为0.000);对于不同预后,病死组的APACHE Ⅱ评分、CRP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白蛋白水平病死组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CHE Ⅱ评分与血清白蛋白、CRP水平有较好的相关性,对预后有一定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秋景 《海南医学》2012,23(2):10-12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评分(CURB-65)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衰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5例AECOPD并Ⅱ型呼衰患者临床资料.住院期间死亡25例(死亡组),最后缓解出院30例(缓解组).分别采用APACHEⅡ、CURB-65对缓解和死亡两组患者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死亡组25例其APACHEⅡ、CURB-65评分分别为(26.3±9.2)分、(2.9±0.8)分,缓解组30例分别为(16.1±6.4)分、(1.9±0.8)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HEⅡ、CURB-65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为0.812 (P=0.000)和0.811(P=0.000).两种评分均与病死率呈正相关,依次为20分、3分时其病死率明显增加.结论 CURB-65评分对AECOPD并Ⅱ型呼衰预后判断效能与APACHEⅡ类似,但CURB-65比APACHEⅡ操作更简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高凌云  杨恂 《疑难病杂志》2010,9(9):659-661
目的探讨经口鼻/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将80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加BiPAP治疗组(观察组)4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血气分析、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5.0%)高于对照组(62.5%)(P〈0.05)。治疗后2组的PaO2、PaCO2和pH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病情好转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应用BiPAP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谢勇  杨丽霞  莫尚尧  李亚萍 《西部医学》2022,34(8):1222-122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28天死亡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69例AECOPD患者病例资料进行研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及入组时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并分别计算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及N/LPR。根据28天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以ROC分析法评估NLR及N/LPR对AECOPD患者28天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纳入的169例AECOPD患者中28天内死亡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慢阻肺病程、吸烟史、饮酒史及并发脓毒症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中性粒细胞计数、NLR、N/LPR及APACHEⅡ评分、PaCO2均高于生存组,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aO2均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NLR、N/LPR、PaCO2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aO2与APACHEⅡ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NLR对AECOPD患者28天死亡最佳预测截断值为14.28,敏感度为71.42%,特异度为78.36%,曲线下面积(AUC)低于N/LPR(0.766,95%CI:0.691~0.842 vs 0.916,95%CI:0.869~0.963);当最佳预测截断值为17.13时,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86.57%。结论 N/LPR可用于AECOPD患者的28天死亡预测,且其预测价值较NLR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T)、脑钠肽(BNP)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对呼吸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290例呼吸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8天内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入院第1天、3天、5天APACHEⅡ评分、PCT和BNP表达水平,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PCT、BNP联合APACHEⅡ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28天内290例患者死亡72例(24.83%),存活218例(75.17%)。存活组入院第1天、3天、5天APACHEⅡ评分、PCT和BNP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C反应蛋白(CRP)、PCT、BNP、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BNP、APACHEⅡ评分为RICU呼吸重症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CT预后评估灵敏度为79.5%,特异度为77.3%;BNP灵敏度为70.2%,特异度为78.2%;APACHEⅡ评分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71.5%;三者联合预测灵敏度为92.6%,特异度为90.1%。结论PCT、BNP联合APACHEⅡ评分能更好地评估呼吸重症监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张源龙  黄小春  阮水良  孙立 《浙江医学》2015,37(24):2001-200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AP)及评估其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中的意义。方法选取5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MAP)、4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无感染患者、7例SAP并发感染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各组外周血PCT、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水平;评估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并动态监测AP患者第2、5、10、15天PCT水平。比较各组PCT及其他检测指标的水平,并分析PCT与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第2天SAP组PCT、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水平较MAP组、健康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SAP组及MAP组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19,P<0.05);AP患者血清中PCT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高,且SAP组升高幅度大于MAP组,以SAP伴感染组血清PCT水平升高最为明显。SAP伴感染组PCT水平在入院第2、5、10、15天均高于SAP无感染组及M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P患者病情改善后,PCT水平逐渐下降。结论血清PCT水平测定对AP尤其是伴有感染SAP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及疗效评估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变化及在判断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96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存活组(59 例)和死亡组(37 例),选取健康者40 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重症肺炎患者入院第1、3、5 和7 天时,以及对照组体检当天,对血清NT-proBNP 和HMGB1水平进行检测,并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结果重症肺炎患者第1天血清NT-proBNP 和HMGB1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第1 天比较,存活组患者第3、5和7天时血清NT-proBNP、HMGB1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降低;死亡组患者第3天血清NT-proBNP、HMGB1水平降低,而第5 和7 天时血清NT-proBNP 和HMGB1 水平升高,死亡组患者第3、5 和7 天时APACHEⅡ评分升高(p <0.05)。存活组患者第1、3、5 和7 天血清NT-proBNP、HMGB1 水平、APACHEⅡ评分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重症肺炎患者血清NT-proBNP 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 <0.05),血清HMGB1 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 <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血清NT-proBNP、HMGB1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可作为评估病情和判定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李硕  郑亚安  刘桂花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6):4163-4165,416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急诊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2月入住我院急诊病房的AECOPD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72例和死亡组1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有创通气率、无创通气率及血清尿素氮、清蛋白、乳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酐、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死亡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乳酸和清蛋白是AECOPD急诊住院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乳酸和清蛋白是AECOPD急诊住院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AE-COPD急诊住院患者应注意监测APACHEⅡ评分、乳酸和清蛋白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PLT)计数与老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判断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 检测158例SIRS患者及40例非SIRS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并做APACHEⅡ评分,比较各指标在不同病情患者之间的差异,并分析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水平变化及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SIRS组血清D-二聚体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SIRS组血小板低于非SIRS组(P<0.01).在SIRS组中,预后不良患者D-二聚体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而血小板低于预后良好者,两组间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D-二聚体与APACHE Ⅱ评分明显正相关(P<0.01),血小板与APACHEⅡ评分明显负相关(P<0.01). 结论 老年SIRS患者D-二聚体增高与血小板计数降低提示病情危重、预后不良,联合观察D-二聚体及血小板计数,同时结合APACHEⅡ评分,对了解SIRS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存活87例,死亡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测定患者入院后第1天血脂水平。对比分析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临床资料,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C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年龄、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病程均明显小于或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入院后次日TC、TG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而HDL、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TG水平高、APACHEⅡ评分高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大、TG水平高、APACHEⅡ评分高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飞  张秀梅  金小乐  薛乾隆  王慧  张志斌 《浙江医学》2024,46(7):733-736,755
目的探讨外周血miR-24表达水平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6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重症肺炎组,同期本院收治的184例普通肺炎患者作为普通肺炎组,同期在本院体检的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组研究对象外周血miR-24表达水平。根据治疗结局将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和死亡。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重症肺炎组患者miR-24表达水平与病情评价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重症肺炎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miR-24表达水平对重症肺炎组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重症肺炎组患者外周血miR-24表达水平低于普通肺炎组及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重症肺炎组患者miR-24表达水平与CRP、降钙素原(PCT)、APACHEⅡ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与PaO2呈正相关(P<0.01)。重症肺炎组死亡患者CRP、PCT、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患者,PaO2、miR-24表达水平均低于存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aO2、APACHEⅡ评分、miR-24均是重症肺炎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24表达水平预测重症肺炎组患者预后的AUC为0.780(95%CI:0.711~0.88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59和0.826。结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miR-24表达降低与病情加重及预后恶化有关,miR-24可能成为评价病情并预测预后的新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对该院RICU收治的4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清CysC水平、再根据血清CysC水平将患者分为CysC增高组和CysC正常组,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分值、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死亡组血清CysC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CysC增高组的病死率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CysC正常组(P<0.05).结论 血清CysC水平能在早期提示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情况,可考虑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