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生化指标与糖尿病足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137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病患者(糖尿病足组)及137例未合并糖尿病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足组)的年龄、性别、病程、Hcy、Hb、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Cr)、LDL-C、血白蛋白(ALB)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Hcy、HbA1c、Hb、Cr、AL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OR=1.156,P=0.000)及HbA1c(OR=1.641,P=0.003)是糖尿病足的独立危险因素,Hb(OR=0.976,P=0.001)是糖尿病足的保护性因素。性别(=1.162,P=0.569)、年龄(OR=0.989,P=0.521)、病程(OR=1.045,P=0.251)、LDL-C(OR=0.953,P=0.770)、Cr(OR=1.009,P=0.555)、ALB(OR=0.943,P=0.112)等指标未见与糖尿病足明显相关。结论Hcy及HbA1c是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Hb是糖尿病足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L-FABP)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依据尿蛋白/肌酐比(ACR)和血清肌酐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45例),微量蛋白尿组(36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0例),肾功能衰竭组(21例),以6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尿L-FABP含量,同时检测血肌酐(Scr)、尿肌酐、肝功能、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蛋白(Alb)、24 h尿蛋白量、尿白蛋白等指标。结果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尿L-FABP水平逐渐增高(各组间比较P <0.01),亚组分析显示正常白蛋白组尿L-FABP水平高于健康组( P<0.05),微量白蛋白组尿L-FABP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组( P <0.01),临床白蛋白组尿L-FABP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组( P<0.01),肾功能衰竭组尿L-FABP水平高于临床白蛋白组( P <0.01);尿L-FABP水平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eGFR )呈负相关( r =-0.812, P <0.01),尿L-FABP水平与Scr呈正相关( r =0.901, P <0.01),与HbA1c无关( P >0.05)。结论尿L-FABP水平不但可以更早预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还可以监测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影响因素。方法以99m锝(Tc)-二乙三胺(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的3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糖尿病患者GFR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组的GFR比血压正常组明显下降;GFR与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收缩压、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呈负相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年龄、体质量指数、血肌酐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GFR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体质量、血压、血糖、尿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可以减少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章立  刘小利  金友雨  厉向  章小新 《浙江医学》2016,38(20):1675-167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CIS)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27例初发CIS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以CIS复发或因病死亡为研究终点,分为预后不良组(达到终点事件者)58例和预后良好组(未达到终点事件者)46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改良Rankin评分(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蛋白/肌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mRS、NIHSS、ADL、尿蛋白/肌酐比、血肌酐和糖化血红蛋白为CIS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入院mRS、NIHSS、ADL、尿蛋白/肌酐比、血肌酐和糖化血红蛋白为CIS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踝肱指数( ABI)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外周动脉病变( PAD)的相关性,对外周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ABI作为评价外周动脉病变简易指标的可靠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测定,以0.9≤ABI<1.3为正常组,ABI<0.9为低ABI组,对两组患者糖尿病病程、年龄、血压、血糖、血脂、血肌酐、尿白蛋白/肌酐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ABI值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低ABI组年龄、病程、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收缩压、尿白蛋白/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均高于正常ABI组(P<0.05)。年龄(OR=1.21,95%CI:1.08~1.1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43,95%CI:1.27~1.53)、尿白蛋白/肌酐(OR=1.29,95%CI:1.01~2.33)是ABI降低的危险因素。结论 ABI降低与多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有关,ABI测定可作为预测糖尿病PAD的简易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为科学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法对从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提取的1055名研究对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819人,糖尿病者236人)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以无高血压为对照,高血压者OR=1.514,95%CI:1.008,2.273);高血脂(以未患高血脂为对照,高血脂OR=0.588,95%CI:0.404,0.854);肾病(以未患肾病为对照,肾病OR=1.923,95%CI:1.310,2.823);糖化血红蛋白(以正常糖化血红蛋白组为对照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组OR=2.853,95%CI:2.035,3.998,P<0.001);血肌酐(以正常血肌酐组为对照血肌酐升高组OR=2.006,95%CI:1.337,3.010,P=0.001);谷丙转氨酶(以正常谷丙转氨酶组为对照谷丙转氨酶升高组OR=0.458,95%CI:0.284,0.739,P=0.001)。结论 患有高血压、肾病和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升高者发生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真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白蛋白尿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工作提供方向和方法。方法:检测真如社区糖尿病门诊建档的824名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并计算尿ACR,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血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基本情况,通过简化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在824名糖尿病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患病率分别为24.15%和3.03%。按年龄分组,白蛋白尿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异常白蛋白尿组的GFR〈60ml/(min·1.73m-2)的比例较之正常白蛋白尿组显著升高(23.2%:9.5%,P〈0.05)。按性别分层,在男性患者中,HbA1c、Cr、病程、收缩压和舒张压是影响尿AC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bA1c、Cr及收缩压是影响女性尿A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与HbA1C、血压等可控因素相关,在男性患者中亦与糖尿病病程相关。对于社区糖尿病医务工作者来说,要严格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压,并要早期开展慢性并发症的筛查工作,真正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依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分为3组,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胱抑素C.采用酶法检测Scr、BUN;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ACR;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胱抑素C.采用C-G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与单纯糖尿病比较显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P<0.05);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胱抑素C、Scr、GFR水平与单纯糖尿病肾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是预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应用前列腺素E1组(对照组)和应用前列腺素E1联合金水宝胶囊组(治疗组),每组各20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素氮.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尿素氮和血肌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尿素氮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前列腺素E1联合金水宝胶囊能更有效地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24 h尿蛋白排泄率以及血肌酐.  相似文献   

10.
吴炜飞  李顺斌  李冰  尹陆黎  白轶  黄孔丽 《浙江医学》2019,41(22):2408-2412,2416
目的比较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和传统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对糖尿病肾病(DN)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25例2型DN患者随机分为一体化管理组160例和标准化管理组165例,随访1年后观察两组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ACR)、24h尿微量白蛋白(UMA)、血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比较两组DN的控制率。对两组可能影响DN控制效果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病程、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C、TG、HDL-C、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腰围、吸烟、饮酒的比例等进行记录、检测并分析,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之间指标的差异。DN与各变量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干预前一体化管理组病程比标准化管理组更长(P<0.05);干预后一体化管理组在吸烟、饮酒比例、SBP、DBP、FBG、HbA1C、ACR、UMA等指标比标准化管理组更低,而GFR、DN控制率则要高于标准化管理组(均P<0.05)。(2)一体化管理组的BMI、腰围、SBP、DBP、TC、LDL-C、FBG、HbA1C、ACR、UMA、Cr等指标下降程度均高于标准化管理组,而GFR上升程度则高于标准化管理组(均P<0.05)。(3)文化程度(初中以下)、高血压、HbA1C(>8.3%)、LDL-C(≥3.40mmol/L)、ACR(≥213.5mg/g)、UMA(≥288.6mg)、吸烟是DN未控制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一体化管理模式能更好的改善血压,改善糖尿病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减轻体重和腰围,改善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降低DN的蛋白尿,提高DN控制率。低学历、高血压、高血糖、高LDL-C、尿蛋白增多、吸烟是DN控制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