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邱海凡  王剑平  王荣跃  王繁  王乐丹  谢爱兰 《浙江医学》2018,(10):1062-1063,1077
目的分析妊娠期妇女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VD)水平对围生结局的影响,阐明妊娠期适当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性。方法选取常规产检的妊娠期妇女1502例,于妊娠20周左右测定血清25-OH-VD水平。将孕妇分为血清25-OH-VD水平<50nmol/L425例(维生素D缺乏组)和血清25-OH-VD水平≥50nmol/L1077例(维生素D正常组)两组。两组孕妇进行常规孕期检查,包括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监测血压,分娩时记录分娩孕周、是否胎膜早破、新生儿出生体重、产后出血情况、产褥感染情况。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早产和足月小样儿发生率均高于维生素D正常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维生素D缺乏将增加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对维生素D缺乏孕妇及时补充维生素D制剂,提高孕妇血清25-OH-VD水平,对改善围生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孕妇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VDR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100例为PE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及VDR基因位点BsmI、ApaI、ForI、TaqI表达多态性差异;再根据孕妇血清1,25(OH)2D3是否低于30ng/ml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PE组孕妇血清1,25(OH)2D3、血钙及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1,25(OH)2D3水平孕妇中,PE组VDR基因位点中BsmI GG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及ForI 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1,25(OH)2D3水平孕妇中,PE组与对照组各VDR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痫前期孕妇体内维生素D水平较低,低维生素D水平且BsmI位点GG基因型及ForI位点CC基因型比例较高的孕妇易发生子痫前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轻度子痫前期孕妇维生素A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于大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产检并分娩的孕妇797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组597例,正常对照组200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妊娠期维生素A水平,并进一步比较轻度子痫前期组维生素A充足者与不足者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轻度子痫前期组妊娠期维生素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中,维生素A不足组发生妊娠期并发症(包括胎膜早破、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先兆早产、产后出血)和新生儿围生期情况(包括出生低体重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概率均高于维生素A充足组(P?<0.05)。结论 轻度子痫前期孕妇维生素A水平低于正常孕妇,妊娠期维生素A水平是影响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SS)及其相关间质性肺病(IL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25-OH-V)D3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SS患者62例,其中合并ILD 16例(SS-ILD组),未合并ILD46例(SS-NILD组),另设健康对照组25例。比较各组血清25-OH-VD3水平,分析SS患者血清25-OH-VD3水平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以及SS-ILD患者血清25-OH-VD3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血清25-OH-VD3水平SS-ILD组为12.36±3.46 ng/mL,SS-NILD组为15.08±3.46 ng/mL,健康对照组为19.36±5.44 ng/mL,SS-ILD组(P<0.01)、SS-NILD组(P<0.05)低于健康对照组,SS-ILD 组低于SS-NILD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S患者血清25-OH-VD3水平与血沉(r=-0.398)、IgG(r=-0.296)、SSDAI评分(r=-0.353)负相关(P<0.05)。SS-ILD患者血清25-OH-VD3水平与FVC%(r=0.625)、DLCO(r=0.569)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干燥综合征的病情活动及合并间质性肺病患者的肺功能明显相关,在疾病病情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妇女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孕妇子痫前期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与进行分娩的68例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的轻重情况分为重度组(重度子痫前期,28例),轻度组(轻度子痫前期,40例),将同期在我院进行产检与正常分娩且一般资料与子痫前期孕妇均衡可比的50例健康孕妇作为健康组进行对照。对比三组产妇血清中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情况的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评估孕妇子痫前期血清中叶酸、维生素B12、Hcy水平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与健康组,Hcy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与健康组;轻度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在叶酸水平、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12,4.089;P<0.05),在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99,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叶酸水平与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613,P<0.001),维生素B12水平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不具有相关性(r=-0.236,P=0.076),Hcy水平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02,P=0.001)。结论 子痫前期孕妇血液中叶酸含量较低,且病情越严重叶酸表达水平越低,应加强对孕妇孕期叶酸的检测及监控。  相似文献   

6.
张圣璎  卢文波  刘文渊 《浙江医学》2023,45(18):1957-1960,1978
目的 探讨孕妇孕早中期血清脂溶性维生素水平及其对子痫前期发生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规律产检的 155 例 18 周岁以上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单胎孕妇作为疾病组,根据诊断标准分 为妊娠期高血压组80例,子痫前期组38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7例。另选取同期的正常妊娠孕妇22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 相串联质谱法测定所有孕妇在孕早中期血清维生素 A、D、E 水平,比较不同组孕妇外周血脂溶性维生素水平,采用 ROC 曲线评价 脂溶性维生素水平对子痫前期的预测效能。 结果 疾病组孕妇血清维生素A、D、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子痫前期组 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维生素 A、D、E 的水平均略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孕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ROC 曲线 分析孕早中期血清维生素A、D、E水平用于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AUC 分别为0.597、0.782、0.775,灵敏度分别为0.35、0.46、0.60, 特异度分别为 0.87、0.99、0.85。脂溶性维生素联合使用预测子痫前期的 AUC 为 0.853(95%CI:0.810~0.890),灵敏度为 0.85,特 异度为 0.75。 结论 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在孕早中期血清中脂溶性维生素水平降低,血清维生素 D 和维生素 E 水平检 测用于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价值大于维生素A;孕妇在孕早中期外周血中脂溶性维生素的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之 间的相关性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血清25-羟维生素D3、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进行规律产检并生产的12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病情况分为子痫前期组(n=60)和正常对照组(n=60)。比较两组孕妇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含量、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结果 子痫前期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发生不良结局的概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25-羟维生素D3 <30ng/m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及年龄是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维生素D的缺乏、高水平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与子痫前期的发生相关,孕检一旦发现要及时提防子痫前期的发生,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孕妇血清维生素D、钙离子、血脂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关系,并分析子痫前期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于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行孕期检查并分娩的166例子痫前期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0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维生素D、钙离子、磷离子、血脂、尿酸及肌酐等实验室指标水平,观察两组孕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子痫前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维生素D、钙离子、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尿酸、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生长发育迟缓、胎盘早剥、羊水过少、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维生素D(OR=15.141,95%CI:1.831~125.204,P=0.012)、钙离子(OR=4.625,95%CI:2.654~8.059,P<0.001)、高密度脂蛋白(OR=0.395,95%CI:0.235~0.666,P<0.001)、肌酐(OR=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生素A、E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70例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子痫前期90例,重度子痫前期80例,另选取健康孕妇100例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三组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均明显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12、-0.385,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子痫前期病情越严重,两者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维生素D(vitamin D,VitD)缺乏与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及其严重性的相关性,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VitD水平与肺泡上皮细胞的应答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确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观察组80例,按标准给予严重度评分,另选取40例健康婴儿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探讨其与毛细支气管炎严重度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检测两组患儿血清组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探讨其与体内VitD水平的关系。体外培养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分A、B、C 3组,A组作为对照组始终原培养液培养,B、C组细胞予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24 h,C组同时予以骨化三醇处理,24 h后比较3组培养液上清中组胺、TNF?α水平及3组细胞Vit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25?(OH)D ?1α羟化酶(CYP27B1)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体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毛细支气管炎严重度评分与其体内25?(OH)D水平呈负相关(R2=0.539 8)。观察组患儿血清组胺(P<0.01)、TNF?α(P<0.0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RSV感染体外培养的细胞后,B组培养液上清中组胺、TNF?α水平明显上升(P均<0.001),C组细胞VDR、CYP27B1 mRNA表达明显上升(P均<0.001)。结论:提高婴幼儿体内VitD水平可降低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及减轻其严重程度,可能与高VitD水平抑制Ⅱ型肺泡上皮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及促进VitD活化及利用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D(VitD)是一组具有广泛生理作用的类固醇衍生物,其作用是通过VitD受体(VDR)介导的。体内大多数组织和细胞都有VDR。VitD抵抗是指机体对正常甚至大剂量VitD或1,25(OH)2D的低反应或无反应现象,VDR基因点突变是主要原因之一,对机体有着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D受体为亲核蛋白,属于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在体内主要介导维生素D的细胞作用.维生素D的主要代谢产物——活性维生素D3在体内作用广泛,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后,不仅发挥经典的钙磷调节作用,还具有调节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及抑制细胞坏死、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浸润和转移等非钙调作用.文章就维生素D受体的生物学特征、信号转导通路和活性维生素D3及其衍生物——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的有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探讨维生素D联合维生素D结合蛋白测定对慢阻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患者80例,观 察组为急性发作期患者,对照组为近1年内未急性发作的慢阻肺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肺活量百分比、 血钙和血磷水平,比较两组25羟维生素D及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水平,比较治疗后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 第一秒用力肺活量恢复及死亡比例。结果 观察组第一秒用力肺活量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血钙水平 低于对照组(P<005),血磷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5羟维生素D及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水平低于对 照组(P<005),急性发作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第一秒用力肺活量恢复30%低于对照组(P<005),死 亡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5羟维生素D联合维生素D结合蛋白测定对于判断慢阻肺患者疾 病发作状态,预测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Vitamin D is a kind of steroid hormone and present naturally in very few foods.However,a number of foods have been fortified and sun exposure produces vitamin D in the skin.Once consumed or made in the skin,vitamin D undergoes two hydroxylation steps to generate the final hormonal form.It is hydroxylated first in the liver to produce 25(OH)D3 and then second in the kidney to create the hormonal form,1,25(OH)2D3.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D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维生素D受体 (VitaminDreceptor ,VDR)属于类固醇类激素 ,在体内主要介导维生素D的细胞作用。其基因上存在多个多态性位点 ,并与许多疾病发生有关。本文主要介绍了VDR的结构及功能、以及VDR基因多态性和与其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腓肠肌远端腱切术方案建立老龄大鼠骨骼肌肥大模型,探讨维生素D补充对老龄大鼠骨骼肌肥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大鼠(24个月龄)20只,手术切断左后肢单侧腓肠肌远端肌腱造成超负荷骨骼肌肥大模型(Overload,Ovld侧),另一侧行假手术(Sham侧)。造模完成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维生素D组,维生素D组每天灌胃1 000 IU/kg的维生素D,对照组灌胃等量大豆油(溶剂),干预1周后处死。无菌条件下取腹主动脉血待检;取左、右后肢跖肌称量,并液氮速冻,置低温冰箱保存待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含量和骨骼肌中维生素D受体(VDR)的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TOR、rpS6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的表达。结果 在实验期间,2组大鼠摄食量和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大鼠 Ovld侧跖肌质量均较Sham侧增加(P<0.05),且维生素D Ovld侧跖肌的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Sham侧跖肌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结果显示,补充维生素D提高了大鼠血清25(OH)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促进了Ovld侧肌组织VDR的表达(与Sham侧比较,P<0.05),而对照组Ovld侧肌组织VDR的表达与Sham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2组Ovld侧肌组织中p-mTOR/mTOR、p-rpS6/rpS6比值均比Sham侧增加,但仅在维生素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腓肠肌远端腱切术能够有效促进老龄大鼠骨骼肌肥大,而维生素D补充能进一步促进骨骼肌肥大,其机制可能与维生素D促进老龄大鼠骨骼肌中VDR的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相关信号蛋白mTOR、rpS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维,圭素D受体fVDR)基因Apal位点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的相关性,探讨其遗传易感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确诊的佝偻病患儿56例和正常婴幼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VDR基因ApaI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组之间的VDR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以及VDR基因型中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VDR基斟ApaI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AA为14.3%、Aa为46.4%、aa为39.3%,对照组AA为13.3%,Aa为50%,aa为36.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VDR基因ApaI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A为37.5%,a为62.5%,对照组A为38.2%,a为61.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VDR基因ApaI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清钙水平不同(x2=6.719,P〈0.05)。结论VDR基因ApaI基凶型与血清钙水平有相关性,VDR基因ApaI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D及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介导的生物效应参与调节体内多个病理生理过程,包 括钙磷代谢、免疫调控、抗炎、抗感染、肿瘤预防等。自噬是真核细胞溶酶体介导的一种分解代谢途径,分为巨自 噬、微自噬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3种类型。自噬有助于维持细胞能量及新陈代谢,炎症、感染、肿瘤等多种病理过 程均与自噬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维生素D/VDR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影响自噬,调节自噬的不同阶段,在自身免疫性疾 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炎症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传应  吴成 《安徽医学》2022,43(5):545-548
目的 探讨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维生素D代谢酶(CYP24A1、CYP27B1)和其受体(VDR)水平。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安徽省儿童医院32例CMPA患儿为研究对象(试验组),根据症状将患儿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将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7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轻中度组和重度组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VDR、CYP24A1、CYP27B1转录水平差异。结果 (1)试验组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重度组患儿25(OH)D水平低于轻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CYP24A1转录水平高于对照组,重度组患儿CYP24A1转录水平高于轻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YP27B1、VDR转录水平在试验组和对照组、轻中度组和重度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患儿25(OH)D水平与住院天数呈负相关(r=-0.470,P=0.007); CYP24A1转录水平与住院天数呈正相关(r=0.806,P<0.001),25(OH...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D受体(VDR)是维生素D作用于细胞的关键调节因子。研究表明VDR或者其天然配基1,25-(OH)2D3可以调节肿瘤的生长。本文着重关注VDR在肺癌、结肠癌、食道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肿瘤生长过程中调节控制的差异,评价其选择性预防和治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