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原载于《金匮要略》一书,由桂枝、制附子、芍药、知母、麻黄、白术、防风、甘草、生姜9味药组成,具有温经散寒、祛风止痛之功,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偏寒者。现又扩大了应用范围。 1.内耳眩晕症 一中年妇女,近日因情绪不好而发病,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头重嗜睡,动则心慌,眩晕加重,闭目静卧方舒。平日心烦易怒,该病已历时5年。后用本方加减:白芍、龙齿(包煎)各30克,云苓15克,桂枝、白附子、防风、生姜、白术、炙麻黄、陈皮、法半夏各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服3剂后,眩晕呕吐症状消失,继服5剂而愈。随访3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2.
葛根汤新用三则王华(安徽省国营华阳河农场总场医院246531)关键词:葛根汤;病毒性脑炎;暴聋;肩周炎中图法分类号:R289.334葛根汤方出《伤寒论》。由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芍药、大枣组成。该方的主要功效是:养阴舒筋、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相似文献   

3.
治缩阴症方     
取当归15克,白芍20克,桂枝10克,木通9克,吴茱萸、生姜、大枣、细辛、肉桂、甘草各6克,用酒60克加水煎药,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治疗急性缩阴症。重者服药三剂可愈,轻者只需服一剂。本方还适用于阴寒内盛  相似文献   

4.
葛根为豆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根。性味甘、辛、凉。归脾、胃经。具有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等作用,现临床新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1.神经性耳鸣耳聋用葛根100克,猪脊骨250克,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250毫升,加入适量食盐及配料调味。每日1剂,分早、晚2次,饮汤,食葛根及猪脊肉,2周为1个疗程。本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性耳鸣、耳聋患者。2.肠易激综合征葛根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3.慢性鼻窦炎葛根30克,桂枝、白芍各6克,生姜3片,大枣6枚。鼻塞重者加辛夷,涕黄加鱼腥草,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相似文献   

5.
葛根汤制剂     
日本新生药品和山之内制药厂生产的葛根汤颗粒制剂,已于1989年8月批准,同年11月上市。其组成为:3包(6g)中含葛根汤浸膏2.78g。制法为:将生药葛根4g、麻黄2g、大枣2g、桂枝1.5g、芍药1g、甘草1g、生姜0.5g混和,水提取,制成浸膏颗粒。主治:感冒、鼻塞、头痛、宿背痛、肌肉痛、手和肩痛。用法:通常成人1次1包,7至15岁2/3包,4至7岁1/2包,2至4岁1/3包,3个月至2岁1/4  相似文献   

6.
1 发汗退热 张某,男,43岁,农民。1972年5月诊。无汗发热,轻微畏寒,项背强急,纳差,头身痛,舌质淡,薄白苔,中心苔薄无津,脉浮数,针对发热无汗之主证,治宜发汗退热。方用葛根汤,处方:桂枝9g,白芍9g,葛根12g,麻黄9g,生姜4片,甘草6g,大枣5枚,水煎分2次服,取微汗。进2剂而愈。 按:《素问·玉机真脏论》指出:“今风寒客于人体人毫毛毕真,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余在经旨启发下,用葛根汤治此证。该方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辛甘而平的葛根鼓舞胃气、生津解肌,既能帮助桂枝汤解散表邪又能  相似文献   

7.
病例 :王某 ,女 ,25岁 ,于 2005年 3月就诊.因半年前受凉后 ,面部及两手背侧逐渐出现米粒大小、褐色、表面光滑的扁平丘疹数十个 ,两颊、额部较多 ,无自觉症状.诊断为扁平疣.采用肌注聚肌胞、维生素 B12及内服中药汤剂等方法治疗 ,但却屡治屡发,效果不显著.此次因感冒半月未愈求治.现恶风发热 ,有汗 ,头项强痛 ,鼻鸣,干呕 ,口微渴,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浮.遂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 : 葛根 15克 ,桂枝 10克 ,芍药 10克 ,生姜 10克,板蓝根 15克 ,苡米 20克,炙甘草 6克 ,大枣 6 枚.服 3剂后感冒痊愈 ,且面部扁平疣有所减少 ,守上继进 16剂.1个月后面部及手背部扁平疣全部消失 ,随访 3月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8.
雷鸣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3):137-137
病例:王某,女,25岁,于2005年3月就诊。因半年前受凉后,面部及两手背侧逐渐出现米粒大小、褐色、表面光滑的扁平丘疹数十个,两颊、额部较多,无自觉症状。诊断为扁平疣。采用肌注聚肌胞、维生襄B12及内服中药汤剂等方法治疗。但却屡治屡发,效果不显著。此次因感冒半月未愈求治。现恶风发热.有汗,头项强痛,鼻鸣,干呕,口微渴,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浮。遂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葛根15克,桂枝10克,芍药lO克,生姜10克,板蓝根15克,苡米20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服3剂后感冒痊愈,且面部扁平疣有所减少.守上继进16剂。1个月后面部及手背部扁平疣全部消失,随访3月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9.
<正>桂枝麻黄各半汤原载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又名麻桂各半汤。方剂组成:桂枝5克,麻黄5克,芍药、生姜、炙甘草、杏仁各3克,大枣4枚。以上各味,用水先煮麻黄,去上沫,再入诸药,煮取约300毫升,分3次口服。本方具有和营卫、祛痒、解表的功能,主要调和营卫,驱邪外出。本方为桂枝汤和麻黄汤两方的合剂,剂量较轻,为一首偶方轻剂。方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为发汗之施;麻黄汤疏达皮毛,为无汗之用。而白芍、甘草、大枣之酸收甘缓,配生姜、麻黄、桂枝之辛甘发散,有刚柔并济、从容不迫之妙,所以服后能收到小汗邪解的效果,而无过汗伤正的弊端。取桂枝汤、麻黄汤各三分之一合之,即治二方的合并证而病  相似文献   

10.
药物组成:葛根15克 麻黄10克 桂枝6克 白芍15克 蝉衣30克 僵虫5克 全虫3克 天麻19克 南星10克 朱砂6克(分冲) 大枣6克 甘草6克  相似文献   

11.
葛根汤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应属中医痹证范围 ,其成因不外是外伤与劳损导致颈椎发生退行性变 ,引起颈椎失稳 ,甚至患椎发生移位或椎位后缘等部位骨质增生 ,复遇风寒、湿、热等外邪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引起本病的机理是由于患椎部位的经络痹阻不通 ,气血运行不畅 ,导致颈项肩背强痛或肢体麻痹疼痛。又因伤处经络阻滞 ,骨质增生 ,血脉不利 ,又造成头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眩晕心悸等症。葛根汤方出自《伤寒论》引条 :“太阳病 ,项背强几几 ,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由葛根12g ,芍药6g ,生姜9g ,炙甘草6g,大枣4枚 ,桂枝6g,麻黄9g 组成。适用于邪郁太阳经…  相似文献   

12.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原载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为常用温里剂。
  方由饴糖30克、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6枚、炙甘草6克组成。以上6味,用水7升,煮取3升,去渣。温服1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溶化,分两次温服。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妇女不幸患有虚劳综合征,往往迁延多年久治不愈,患者多因手术、分娩后或剖腹产后,所出现的一些植物神经紊乱征候群,这种病人多有气血双虚等情况求治。笔者用中药方剂以桂枝汤加减方,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病人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加用桂枝汤,方剂: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5克、生姜3克、大枣10个。水煎分两次服,每日一剂,连服6剂为1疗程。结  相似文献   

14.
一、桂枝3克,生姜3克,大枣3枚,麻黄2克,甘草2克,细辛2克,附子1克。加水煎成汤剂,一日3次饮服。 二、党参15~30克,生萝卜子15克,茵陈30克,木香15克,砂仁6~12克,黑矾9克。将上药用纱布包好,放入鲤鱼(1公斤以内者)肚里,煮30分钟后吃鱼喝汤。病轻者一般5~6剂,病重者可多服几剂,直至症状完全消失。禁忌:需忌盐100天,后可少盐。 三、冰糖1500克,蜜糖1500克,猪胆一个(选择胆汁较多、健康猪的胆)。将冰糖(大块的应打碎)、蜜糖、猪胆放入钢精锅内或大搪瓷钵内,用  相似文献   

15.
治疗低血压     
[方一]原料:五味子25克,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制法:将上药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用法:每日1剂,早晚两次分服,3~7天为1疗程。[方二]原料:莲子30克,红枣10枚,生姜6片。制法:将上药煎煮后去渣取汁。用法:每日1剂,早晚两次分服。治疗低血压  相似文献   

16.
治睾丸疼痛     
方药:桂枝、、大枣各15克,自芍、生姜各10克,川株甘草5克,贯众30一50,主黄茂10一3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子克疼痛症状消失.治睾丸疼痛@汪宗俊~~  相似文献   

17.
美尼尔氏综合征,临床颇为常见,笔者曾自拟吴萸桂枝冬瓜皮汤治疗,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简介如下: 方药:吴茱萸(炒)6克、党参9克、大枣4枚、生姜5片、桂枝9克、白芍9克、炙甘草5克、冬瓜皮9克。水煎,每日一剂两次分服,治疗期间,少饮水,低盐饮食,安静休息。疗效:共治疗14例,临床症状控制,追访未复发者九例,临床症状控制后,虽有复发,但比治疗前轻者三  相似文献   

18.
葛根汤为张仲景《伤寒论》名方 ,由葛根、麻黄、桂枝、生姜、芍药、甘草、大枣组成。该方具发汗解表 ,升津液 ,舒经脉 ,止下利之功 ,用治伤寒表实 ,太阳经脉失却濡养所致之“项背强几几”及表邪不解 ,内陷阳明而病下利之证。后世医家推广其义 ,本着“但见一证便是 ,不必悉具”的精神 ,不断扩大该方的主治范围 ,更将其加减化裁应用于颈腰疾患 ,每取捷效。现将葛根汤及其变方在颈腰疾患中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1 在颈椎病中的应用1.1 按西医疾病分型的应用1.1.1 神经根型颈椎病 傅舟裕等[1] 用自拟葛根白芍二龙汤 :葛根 4 0 g ,白芍 30 g ,…  相似文献   

19.
李某,女,25岁,1984年4月2日初诊。自述产后外感发烧39℃,经用解热镇痛和抗菌素类药物治疗,体温降至38℃,但十多天来仍发烧不退。查血、尿常规,胸透均未见异常。要求给予中药治疗。现诊:时头痛,微恶风寒,时时汗出,面色萎黄,纳差,精神不振,二便正常。诊为伤寒中风,营卫失和,表未尽解。拟桂枝汤调和营卫。桂枝9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3枚、二剂水煎服。服一剂后烧退,二剂后诸症悉除,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20.
清宣利水汤     
组成:麻黄10克杏仁10克二丑9克(捣碎入煎) 生姜9克白术15克白茅根30克石膏30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服。功效:宣肺清热,疏风利水。主治:急性肾炎,症见:小便量少,水肿,甚者腹水,恶风发热,或伴咳嗽气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