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泄洪蓄水渠和泄洪浑水渠宽度如何确定是陕西渭河咸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枢纽布置中的关键问题.合适的泄洪浑水渠宽度,既要满足防洪保安和泥沙冲淤要求,又不致使蓄水水面宽度太小而影响景观效果.文中从河床演变特性、造床流量、洪水资料、景观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得出泄洪浑水渠的合理宽度.  相似文献   

2.
<正> 流入印度马秋(Machhu)Ⅱ级坝水库的流量,超过最大设计值6000立米/秒的两倍,终于导致历史上最严重的溃坝悲剧之一。在摩维城境内,被洪水淹死的人数,官方宣布达1540人,更多的死者仍有待从淤泥和废墟中挖掘。据该邦工程师们说,流入西海岸古吉拉特邦马秋Ⅱ级水库的最大流量达14000立米/秒,  相似文献   

3.
边界条件对三峡坝下游河床演变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志斌  段光磊 《人民长江》2006,37(12):63-64
河流发育和河床演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边界条件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根据已有河床组成、地质钻孔成果,阐述了三峡坝下游河道边界条件,总结了三峡坝下游河段河床演变特点,分析不同的边界条件对坝下游河床演变的影响.分析表明,基岩质或硬土石质河岸边界对河床剧烈演变起制约作用;砂-土二元边界河岸抗冲性很差,对河床演变的约束力较弱,主要体现在下荆江;粘性土质河岸对弯道的发展起重要的抑制作用;护岸及河控工程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河床横向变形,但易造成河床的纵向较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4.
王升 《海河水利》1992,(5):46-49
1 冰塞现象特征计算冰花和破碎冰块在河床的聚集会形成冰塞。冰塞会使河床过水断面减小,使其上游水位抬高,冰塞下游水位降低。冰塞的形成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1)冰花和冰潜到冰缘下; (2)冰花和冰在冰盖下移动和堆积;  相似文献   

5.
一、概况应用土工织物处理渠道滑坡,是利用土工织物的过滤透水性,将渠坡土中的侧向渗流,通过土工织物排入渠道中,从而达到固结边坡土体,加强边坡稳定之目的。秦皇岛市昌黎县引滦灌区七八年动工,八四年峻工,总投资八百多万元。设计过水流量9.5立米/秒,灌溉面积六万多亩。该灌区二分干挖方渠段设计流量2米~3/秒,渠道两侧均是水稻田。由于土质较松散,渗透系数大,放水运用后渠底淤积和渠坡坍塌日趋严重,输水能力  相似文献   

6.
大型土渠渠首段渠槽变形特征的估算(长距离的渠段和在指定的期限内多阶段多方案的预测),可采用简化平衡法和地形测量法。该方法能够立刻计算河床变形的最终极限。(不计算在时段中的变形过程),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计算。在每一阶段,都采用了专家们的各种建议和他们提出的计算方法。这些简化的计算方法也可用在天然河床受冲刷时,河槽变形的计算和水利枢纽下游段的变形计算。鉴于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渠道防渗,提高水的利用率是水利工程挖潜节流和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一项重要措施。二干二分渠在衬砌前,渠道输水效率不高,沿渠塌坡严重,杂草丛生,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根据灌区的实际情况,一九七九年采用水泥土与予制混凝土板进行衬砌试验,应用基本成功。二干二分渠全长九公里,大部分属填方渠道,土壤为粉质粘土。正常引用流量1.2立米/秒,设计灌溉面积一万二千余亩,衬砌前渠道崩塌、淤塞严重,渠尾缺水,灌溉面积逐年减  相似文献   

8.
土基上闸坝下游冲刷消能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对笔者过去所写消能冲刷研究报告的进一步分析和发展,把闸坝下游局部冲刷公式推广应用到粘性土基上,并强调了消能冲刷间的不可分性。其次对于消力池中扩散水跃及其辅助消能工,海漫长度,翼墙扩张角度等的计算公式和设计方法,在精度上根据多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调查资料作了补充分析和修正。最后还分析给出各种土基上闸坝过水的适宜单宽流量,可以在设计闸坝时用来作为选取不致发生严重冲刷的最小过水宽度的准则。  相似文献   

9.
肖婧 《中华建设》2012,(5):240-241
桥下河床的冲刷计算,是确定桥梁孔径及墩台基础埋深的重要因素。桥下河槽冲刷包括:河槽的天然演变冲刷,桥梁压缩河槽所引起的一般冲刷和桥墩周围的局部冲刷。本文以石峡沟特大桥为例,计算非粘性土覆盖的岩石河床桥墩的一般冲刷与局部冲刷。1.工程水文背景石峡沟发源于石峡梁,主沟全长18km,汇水面积为81.2km,最终流入清水川。桥址处河道蜿蜒曲折,流速较快,河岸冲刷严重,河流所到之处均裸露岩石,并伴有石块沉落在沟内。在DK25+620处全部流量从河槽通过,斜交角度为54°,流量大小为657.5m/s。百年一遇水位23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文献中实测的载荷试验数据和计算数据,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对Vesic、Hansen和Meyerhof三个理论公式预测粘性土地基极限承载力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基础尺寸、基础埋深、土性参数等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这三个公式预测粘性土浅基础(DB)极限承载力误差相对较小,但均不适用于粘性土深基础(DB)。(2)对于粘性土浅基础,三个公式预测值总体上均偏大,一般Meyerhof公式误差最大,Vesic公式误差最小;当φ25°、粘聚力c20 k Pa时,各公式预测误差一般不超过10%;各公式预测误差随地基土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金沙江虎跳峡上游大型古堰塞湖对河段水电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金沙江虎跳峡上游河段进行坝址比选研究中,发现金江—其宗河段河床中分布一隐伏的大型古堰塞湖。大量的地表测绘、勘探、岩土测试等工作表明:当时堰塞湖属于过水湖,位于红岩—上江河段,由1个或多个巨型滑坡(或崩塌)堆积体组成,坝高不低于100m;河床湖相黏土最大厚度37.7m,土质软弱,透水性微弱,强度较低。本文探讨了堰塞湖所处的地质环境以及河床地质对虎跳峡河段水电开发的影响,为坝址选择和枢纽建筑物方案的布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毛禹  赵雪花 《人民长江》2020,51(5):89-93
为了掌握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以后长江监利河段水位流量响应关系新特点,以监利水文站为代表,采用数理统计、影响因素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尤其是试验性蓄水后监利河段河床冲刷,同水位过水面积增加,但监利站水位流量关系随断面冲淤调整的特征与下荆江裁弯及三峡水库蓄水初期河床冲刷引起的水位流量关系变化特征有较大不同。下荆江裁弯引起监利站各流量级相应水位降低0.62~0.95 m;蓄水初期(2003~2008年),监利站实测流量点群中心线同流量对应水位比蓄水前有所下降。试验性蓄水期(2009~2018年),同流量对应水位仅在枯水期有明显降低,随着流量级增加,水位降低幅度逐渐减小,当流量超过平滩流量,对应水位基本无变化。水面比降是监利段水位流量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河床冲刷是次要影响因素;该河段水位流量特征的变化受洞庭湖出流顶托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造床流量     
在研究河床的造床过程时,常需要从数值上确定水流的水力要素特征。在不冲刷的规则渠道中,只限于输送经过控制后的径流,确定水流的水力特征是不会引起重大困难的,但是,在天然的河道水流(它的水深、比降和流速无论沿流程或沿时间都不断地变化),则确定水力特征会遭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在目前河床演变过程理论的情况下,这些困难是不能完全克服的。在水工计算中常常使用所谓“造床”流量,造床流量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通常是水文年),与同时期的其他流量比较,它对于河床的作用为最大的流量。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十分有根据的确定造床流量的方法。某些作者认为河床主要是在洪水期形成,完全可以忽略平水期水流的作用,并采用最  相似文献   

14.
该文根据近期实测水文资料对马口站和三水站河床演变、水位流量关系、分流比和过滘流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9—2007年思贤滘水文情势变化明显:2 m以下河道过水面积,三水站2007年是1993年的2.1倍,马口站为1.5倍,三水站比马口站下切严重。河床下切导致年平均水位不断下降,在相同年平均流量下三水站1993年与2006年年平均水位相差近1 m。三水站和马口站河床下切的不平衡导致洪水期思贤滘过滘流量转变为西江流向北江,枯水期北江流向西江的流量减小,三水站分流比从而逐渐增大。2005年此后,随着采砂活动的有效控制,三水站和马口站河床较为稳定,2007—2014年思贤滘水文情势变化较小,无明显趋势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寒区土体河渠的研究对寒区土渠灌溉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对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对俄罗斯萨哈共和国典型寒区土渠监测与分析,以Khorobut灌渠为例,对Khorobut、Khalaany、Dadaar和Shestakovskaya四个灌溉体系的观测研究结果分别进行论述与分析。而在本文中主要讲述Khorobut流域灌溉体系。指出:(1)Khorobut流域灌溉土渠的建造历史(是雅库特最古老的灌溉体系之一)及其现状;(2)土渠分别在1969—1970年、1983—1984年、1986年进行监测,其监测的特征参数均发生变化;(3)对深度为2.5~4.0m的主河渠(第一类河渠),深度为1.5m的供水排水河渠(第二类河渠)两种类型的河渠不同区段渠道变形特征进行分析。主河渠(第一类河渠)沿着阿拉斯洼地行进,深度超过季节性解冻深度,其轨道经历了四个阶段:Sytygan、Elesin、Ulakh和Ebe,变形的性质通常相同;第二类河渠(供水和排水)的研究让我们观察了不同运行阶段河渠河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长江是我国水运条件最优越的航道,水量丰沛,四季不冻,大通站年平均流量达29,300立米/秒,最小流量也有6020立米/秒;其中宜昌以下的中下游平原地区航行条件更为优越:南京至吴淞段(350公里)属感潮河段,终年乘潮通行2.5万吨级以下的海轮(满载吃水9.8米),现维护航深乘潮达10.5米;安庆至南京(291公里)终年通行5000吨级油轮(满载吃水4.0米),维护航深不低于4.5米;汉口至安庆段(404公里)终年通行大型客轮(吃水  相似文献   

17.
唐家山堰塞湖泄流后新河道行洪能力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杰  胡维忠 《人民长江》2008,39(22):83-85
根据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渠设计条件,分析比较了堰流公式、渠道水面线法和MIKE-11模型等流量计算方法,认为渠道非均匀流水面线法精度较高。采用渠道水面线法,计算了堰塞坝天然过水通道、泄流渠设计方案、实际施工方案的过流能力,并对水流冲刷所导致泄流渠缓坡段缩短、底高程降低、底宽变窄等影响泄流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于泄流后形成的新河道,也进行了行洪能力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8.
加积水坝是70年代初建成的由过水坝、船闸、平台、进水渠组成的水坝,该工程有实用堰(溢流坝)、宽顶堰(沙坝)及薄壁堰(船闸门顶过水),且各坝段顶高程不一,当超过一定水位时其水流流态复杂。为充分利用水能资源,拟将水坝加高0.7m。本文旨在探讨水坝加高后与实测水位~流量情况相近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推求。由于水坝坝段组成复杂,流量系数、淹没系数及侧收缩系数难直接确定,经探索利用现有和积水文站实测水位~流量资料,并曾以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及建立函数M=f(P/H)推算综合利用系数M,以最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水位~流量曲线与实测点最为吻合,说明后一种方法是可行的,可在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芦苞涌分流量大幅度减小的问题,调查整理了芦苞水闸修建、改建、重建时的过流量资料,分析北江干流石角—芦苞河段河床冲淤演变及其引起的河道水位变化,计算了典型年来流条件下芦苞涌在河床下切前、后分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芦苞水闸的修建和北江河床下切导致北江向芦苞涌的分流量大幅减少,现状工况(2007年水闸、河床下切后)与最初天然工况(无闸、河床下切前)相比,在97%典型年来流条件下年均分流量减少约96.5%。  相似文献   

20.
三峡工程水头高,流量大,下游河床冲刷成为人们的关注点,根据大量原型观测资料,下游河床冲刷与河床工程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必须用水力和工程地质两个学科相给的观点去研究河床冲刷问题,这里提供的冲刷坑计算方法和目前水工模型试验提出一个笼统的冲坑概念是不同的,与目前一些公式的冲坑计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而是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