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于未成年人的教养保护,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分别采取了亲权与监护并行以及由监护吸收亲权两种立法模式。应在对亲权和监护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以及对我国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教养制度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关注大陆法系国家亲权制度的现代发展,借鉴亲权制度现代发展的成果,就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教养保护设立父母照顾制度,与监护制度一起实现未成年人的民法保护。  相似文献   

2.
我国内地现行的监护制度需要修改已经是多数学者的共识,但修改是否必然需要引入亲权制度值得讨论。亲权和监护除了在行使方式上有所不同外,其义务性的特征是相同的,所以对亲权的性质归纳为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是值得商榷的。而且,亲权概念的表述存在一定的偏差,容易引起误解和误用。因此,重新认识亲权制度,建立更合理更科学的调整父母对子女关系的制度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亲权系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保护教养的权利与义务。本文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探讨父母离异后的亲权行使原则、探视权及亲权与抚养义务关系诸类问题,尝试架构相应理论。  相似文献   

4.
渊源于罗马法和日耳曼法的亲权制度,为大陆法系国家广泛接受,并经历了从“家族本位”向“亲本位”,再到“子女本位”,从父亲单独亲权到父母共同亲权、从支配权到照顾权的演变,德国更以父母照顾权概念取而代之。现代“亲权”制度以子女最佳利益为原则,以国家公权力介入防止亲权的滥用,是民法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制度。我国应借鉴大陆法系亲权制度的现代发展成果,设立父母照顾权制度,改造现行监护制度,形成父母照顾权与监护相互衔接的民法未成年人保护制度,有效提高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离婚作为婚姻的一种异常状态已经逐渐普遍。而离婚现象的普遍,引起的是离婚后亲权的行使问题。目前我国的离婚后亲权制度并不完善,对于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权益的保护相对较为薄弱。因此本文结合中国亲权制度所发挥作用的现状试图提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路径,通过引入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则,更加重视未成年子女在离婚后亲权制度中的地位。从而最大程度的保障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亲权关系是婚姻家庭关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法律中未专设亲权制度。尽快建立和完善亲权制度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 ,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正准备制定民法典,其中的亲属法编必不可少的要纳入进去。然而,面对亲权与监护有趋同的走势,如何使二者衔接起来,学界并无统一见解。但笔者以为,尽管亲权与监护具有趋同之走势,但从其各自的社会功能方面观察,仍有所不同,故亲权和监护分别立法,其内容设计上,应主要借鉴大陆法系国家亲属法,使二者真正地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8.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事实上确立了合适成年人制度,实现了该制度的法治化。然而,此制度存在立法逻辑不够严谨、制度设计不够合理等理论困境。完善合适成年人参与机制的具体对策包括:树立"国家亲权"与教育刑理念,制定合适成年人制度的相关规则,设立一个合适成年人专门机构,优化合适成年人制度的物质系统。  相似文献   

9.
探望权不仅是父母的权利 ,更是子女的权利。阻碍探望权的实现 ,实质上是对子女享有亲权权利的侵犯。对 2 0 0 1年修订的《婚姻法》中关于探望权的内容进行分析阐述 ,指出婚姻法增设探望权这一制度的积极意义和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由此提出关于这一制度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监护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规定在《民法通则》和一些相关民事法律中的监护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对其进行完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从立法上将亲权与监护分立;完善监护人的有关规定;扩大被监护人的范围;完善监护的内容;设立专门的监护监督人和监护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11.
从宪法学视角看,"弱势群体"系"制度保护不足的宪法权利主体",其宪法权利体系由"自由权"、"社会权"等实体性宪法权利与"请求保护权"等程序性宪法权利组成。弱势群体享有宪法上一般权利主体和特殊权利主体之双重地位,由此而可能发生的"权利竞合"与"权利冲突"现象,须借鉴域外宪法学原理,而透过法律条款作妥适之处理。弱势群体之宪法权利可经由立法路径转化为法律法规上之具体权利,亦可通过"合宪性解释"方式经由"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两种路径而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立法主体的多层次性,立法数量的庞大,法律冲突不可避免,这势必会影响到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保障。由于法律冲突的存在,即调整同一社会关系或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位阶的法律规定内容不同,就势必会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只有有效的解决中国当前的法律冲突,才能有效的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这已经成为当今中国面临的重要法律问题。文章试从立法过程、执法过程、司法过程和公民个人的违宪审查建议权这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更好地解决中国当前的法律冲突的路径,从而进一步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3.
罪犯权利按其形态可分为道德权利、法定权利和现实权利。法定权利是指国家法律制度所规定的权利 ;而现实权利是指罪犯实际所享有的权利。从历史的视角来考察中国罪犯的权利状况 ,本文把中国罪犯权利的发展进程分为罪犯无权利时期、罪犯权利萌芽时期和罪犯权利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关于地下空间权制度的立法对其立法模式、地下空间权的设立与流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与规划等内容均有涉及,但总体规定比较零散,对实践缺乏应有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国外地下空间权制度先进立法例及学说的借鉴,构造科学、系统的地下空间权制度立法模式,对完善我国地下空间权制度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自颁布以采,其运行的社会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弱势地位更加明显,维权难度日益增加。《消法》需要在倾斜保护的立法理念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通过增加消费者的权利和完善鉴定机构等途径提高消费者维权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我国有关刑事司法改革特别是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问题的讨论中,理论界有不少学者过于关注犯罪嫌疑人和刑事被告人的人权保障问题,相反却忽视了对刑事被害人、证人、举报人及特殊诉讼主体———警察的人权保障研究,有的甚至大声疾呼要"削弱"警察权,从而使部分学者陷入了"只有限制警察权才能保护人权"的怪圈,警察人权保障状况趋于恶化,而被害人、证人、举报人的人权保障也有被进一步边缘化的趋势。为此,应对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问题研究予以反思,以引起我国理论界、立法机关和公安、司法实务部门的关注,确保我国刑事司法改革与人权保障研究沿着科学、正确的轨道前进。  相似文献   

17.
平等不是一项独立的公民基本权利,它主要是公民基本权利享有和行使的一项原则,但这并不否定平等的权利性质,平等权存在于各项权利之中,是各项权利之下的一项具体的权利内容。现代宪法的平等是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统一,强调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禁止不合理的差别待遇,但允许合理的差别。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理应包括立法上的平等。宪法上的“平等”不同于一般法律上的“平等”,它至少具有立法依据、审查依据和解释依据三种特别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法院对公民行使其监督权利行为的处理为例子加以分析,进而从功能主义的角度说明,通过法院对法律的解释和适用不是篡夺了最高立法机关的立法权,而是在依据宪法的精神实施宪法。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没有形成统一的立法体制,司法保护不健全,应建立未成年人财产权的统一规制,制定统一的未成年人财产权法规,完善监护制度,设立监护人管理财产的监督制度。落实未成年人财产权的程序法,完善未成年人财产权的特殊立法。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历史背景、立法精神和逻辑起点等不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这两个国际人权公约与我国宪法存在差异。我国人权宪政机制的整合需要完善国内宪法,发挥解释机制的作用;签署或批准公约时声明保留;正确处理我国宪法与两个国际人权公约的效力问题;人权原则的制度化和法律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