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国料”软玉的宝石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国料"是目前软玉市场上出现的一个"新品种"玉石产品.对一批典型的"韩国料"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偏光显微镜薄片观察、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韩国料"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其常规宝石学特征以及红外光谱均与软玉的吻合;依据现行的国家标准,其鉴定名称可命名为"软玉"或"和田玉99 o同时,有部分测试结果可作为该"韩国料"样品的产地鉴别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首次报道了一种拼合处理的软玉及其鉴定特征。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和X荧光能谱分析,对该类样品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从外观上,样品的"皮"与主体结合处的颜色分界截然,有明显的粘结痕迹和大量的蜡与气泡;拼合面两侧区域的红外光谱完全不一样;X荧光能谱显示,其"皮"较主体部分缺少Ca峰。根据测试结果认为,样品应为染色岫玉软玉拼合石。  相似文献   

3.
水镁石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珠宝市场的繁荣,高档玉石工艺品的价格越来越高,在促进其投资热潮的同时也增加了其仿冒品混入珠宝市场的几率.水镁石多用于Mg原料制备或其它工业材料中.在最近的日常检测工作中发现了水镁石仿寿山石与和田玉的工艺品.采用常规宝石学手段、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别对水镁石、软玉和玻璃样品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水镁石的红外光谱特征对其鉴定具有诊断性意义,可与软玉、玻璃以及地开石和/或珍珠石型、叶蜡石型寿山石的相区别;借助红外光谱分析,初步推断了水镁石和软玉中次要的碳酸盐矿物.  相似文献   

4.
和田仔料随着市场的追捧,其价格越来越高,仿制品层出不穷。借助宝石显微镜、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武汉市徐东古玩珠宝市场上出现的一种仿黑皮仔料材料进行了宝石学、矿物学以及谱学特征鉴定。结果显示,该仿黑皮仔料材料由黑色霞石岩、白色软玉以及有机黑胶三部分拼合而成;其与黑皮仔料的主要鉴定特征在于:前者在横截面上有明显的拼合痕迹以及特征的红外光谱有机官能团区吸收峰。  相似文献   

5.
近期,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雪花异极矿"的异极矿仿制品,为查明其矿物组成,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结合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等大型仪器测试,对该材料的宝石学特征、谱学特征和致色成因进行了初步探究,并将其与异极矿等相似品进行了对比鉴别。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较低的折射率(1.50)和低的相对密度(2.50左右),在宝石显微镜下显示硅灰石微晶玻璃特征的纤维状结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均显示玻璃相及硅灰石晶体的特征谱带,通过谱学特征可将其与异极矿等相似品进行区分;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结果,推断该样品的蓝色是由Cu元素导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显微镜下观察、红外光谱测试等对"唐河玉"进行宝石学特征研究,发现"唐河玉"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副矿物主要为碳酸盐(方解石),宝石学特征与软玉相似。"唐河玉"中透闪石颗粒细小,呈纤维交织结构,含粒状、不规则状碳酸盐,排列杂乱,油润度欠佳,多呈玻璃光泽;常见特征"水草花"杂质矿物,籽料皮色丰富。通过与其他产地软玉矿床的组成矿物、结构构造等方面对比分析发现,"唐河玉"总体质量与韩国以及中国江苏溧阳、广西大化、贵州罗甸软玉相似,明确"唐河玉"的宝石学定名和市场定位:当"唐河玉"中透闪石含量95%,即可直接称为"软玉";当透闪石含量在90%~95%,碳酸盐矿物5%且影响其物理性质时,应定为"透闪石化大理岩"或"透闪石质玉(含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  相似文献   

7.
对市场流行的一种"花绿石"进行研究分析,运用肉眼和放大观察、常规宝石学测试、可见光吸收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显示,该种玉石主要由三种不同颜色的矿物组成,其矿物颗粒粒径相差悬殊,从巨粒到细粒变化不等。从粒径大的矿物表面获得三种红外反射光谱,分别与钾长石、石英和绿帘石的标准图谱对比,发现基本吻合。通过样品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确认了三种组成矿物。综合本次鉴定研究,样品定名为碎裂绿帘花岗岩,据资料显示,与英文命名为"unakite"的玉石类似。  相似文献   

8.
在珠宝市场上白玉的仿制品较多,目前除了常见的仿制品外,又出现了两种新型仿制品。采用常规宝石学检测方法,测试了白玉及其两种仿制品样品的鉴定特征并进行了比较,但未能确定两种仿制品的宝石品种。进一步测试和分析了两种玉石样品的红外反射光谱特征,并与宝石的标准红外图谱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白玉仿制品分别为石膏和硅灰石。  相似文献   

9.
针对市场上出现的一种外观酷似翡翠的透辉石微晶玻璃,利用常规宝石学检测仪器、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对该材料样品的宝石学特征、物相组成及谱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宝石显微镜下透辉石微晶玻璃显示特征的放射状晶花,具球晶结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明,其主要物相为透辉石和玻璃质;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该样品的谱学特征与翡翠的红外光谱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发现了特色鲜明的新玉石矿,颜色多呈白色、灰白色,偶见青色,光泽多呈蜡状光泽,质优者可达油脂光泽,常见特征"松花"。通过折射率、密度等宝石学常规测试及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仪器测试,确定广西软玉的主要成分为透闪石矿物集合体,折射率、密度与新疆软玉接近。研究结果显示,广西软玉中透闪石微晶粒度均匀,交织紧密。根据透闪石的大小形态和结合方式,广西软玉可分为显微纤维交织结构、弱定向显微纤维结构、片状变晶结构等微观形貌特征,结构细腻,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漫反射红外光谱测试技术已在宝石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指纹频率对特定的分子是特征的,对分子结构的微小变化具有较大的灵敏性,可用于整个分子的表征。通过测试实践,总结了利用漫反射红外光谱测试技术快速鉴定具猫眼效应、外观相似宝石的鉴定特征,其分布在1 500~400 cm-1间的指纹峰差异可作为快捷、准确的鉴定特征。  相似文献   

12.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东北部,于2010年底被发现,出土玉石器三百余件。本文研究对象是出自M1、M3、M27、M28、M65号墓的29件出土玉器,采用宝玉石学和岩石学的研究思路和无损(微损)测试方法对该批样品进行了研究。肉眼观察结合基础宝石学测试表明,29件颜色和受沁程度不同的出土玉器样品中,27件为软玉,另2件需通过大型仪器测试鉴别。大型仪器测试以红外吸收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测试为主,对29件出土玉器样品进行玉器材质的定性分析,27件出土玉器样品显示了典型的透闪石红外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另2件中样品M28-63-FJ-1显示了典型的蛇纹石红外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及样品M111∶48-50在262、405、699cm-1处显示了典型的白云母拉曼光谱。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6件出土软玉样品的化学成分测试结果显示,其主要化学成分为CaO、MgO、SiO2,其质量分数分别在13.55%~14.30%,23.78%~26.02%和56.98%~58.94%之间,属于软玉的理论范围。根据微量元素中Fe的质量分数计算6件软玉样品的主要矿物种类,其中样品M65∶WH-BLACK的R*值为0.834,主要矿物组成为阳起石,其余5件样品R*值均大于0.9,为透闪石质软玉,6件样品皆产于白云石化大理岩型软玉矿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受沁部位的侵蚀坑以及软玉的纤维交织状结构。大型仪器可以相对准确地分析玉器的材质、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弥补了肉眼观察和基础宝石学测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宝玉石》2020,(1):120-121
"软玉"指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阳起石类质同象系列,纤维状矿物的集合体,具纤维交织结构,块状构造.熟知的四大名玉之首、在中国具有悠久使用历史的和田玉,在国家标准中归为"软玉(Nephrite)".与"软玉"相对,地学和宝石学中还存在"硬玉"一名.翡翠的主要成分是硬玉(jadeite),在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名称》、《珠宝玉石鉴定》中,对翡翠的英译名均使用矿物"硬玉"的英文名"jadeite",实际硬玉是矿物名,而翡翠是玉石名.  相似文献   

14.
柯巴树脂与琥珀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评述新西兰Kauri柯巴树脂与琥珀的鉴别特征的基础上,根据鉴定实例,描述了柯巴树脂的常规宝石学特征、包裹体特征、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及其鉴定意义,指出酒精和红外光谱是准确区分柯巴树脂与琥珀的可靠方法,而常规宝石学常数和动植物包裹体作为鉴定依据则需要慎重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简称FTIR-AT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特点,对几种新型纤维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了测试,建立了各种新型纤维的红外光谱图谱库,分析了不同种类新型纤维的红外光谱特征峰,并结合纤维特征谱带及其特征频率与常用纤维进行了分析比较。测试结果表明:FTIR-ATR光谱技术从分子结构上科学地定性分析不同种类的新型纤维或同一纤维所用原料、加入单体不同等所引起的差异,具有样品用量少,操作简便、快速,测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等独特优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玉器市场的繁荣发展,使得玉器优劣并存,导致大量墨绿色"石材"充斥市场,充当翡翠销售。在广东玉器加工批发集散市场上收集了多种墨绿色仿翡翠原料,挑选具有代表性的4件原料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宝石显微镜观察、折射率、密度以及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偏光显微镜薄片鉴定等测试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该4件样品的密度、折射率与翡翠一致,红外反射光谱与绿辉石非常相似,但其结构特征、矿物组成明显区别于翡翠。综合国标判定,该4件样品均为仿翡翠品。笔者提醒,常规宝石学测试和红外光谱测试不易区分此类制品,而加强基础性研究、提高镜下鉴定能力是防范检测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含丰富"水草花"形态包裹体的软玉是广西大化软玉的一个独特品种,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以及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仪器测试,对广西大化"水草花"软玉的矿物组成及其内部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该品种软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透闪石根据晶体形态及大小分为两种:一类为纤维状变晶交织结构,颗粒粒度小且均一,质量分数大于95%;一类为片状-毛毡状变晶交织结构,颗粒粒度大,多呈团块,质量分数小于5%。广西大化软玉的"水草花"为不透明锰质氧化物,呈无定形态、粉末状和片状,由后期锰质氧化物充填进入透闪石微裂隙和颗粒间隙中形成的形态各异"水草花"状包裹体。  相似文献   

18.
"冰莹玉"是广州、平洲市场上销售的一种玉石,为了研究其宝石学特征及光学效应成因,采用常规宝石学鉴定方法、偏光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冰莹玉"样品进行了宝石学测试、薄片岩矿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并与具有相似外观的石英质玉("水沫玉")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冰莹玉"的矿物组成为显晶质石英岩,推测其经历了特殊的地质成因,从而产生具有定向性的糜棱结构。由于"冰莹玉"具有微观尺寸(0.005~0.800 mm粒径)的特性和独有的结构定向性,配合后期的定向切割及双凸弧面加工,是"冰莹玉"产生"起莹光"光学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蒙药鹅绒藤红外光谱快速鉴定技术。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蒙药鹅绒藤原药材进行整体分析。结果初步制定了蒙药鹅绒藤的红外指纹图谱,3347,2920,2851,1736,1650,1418,1318,1150,1078,1023,780 cm-1是其特征指纹峰。结论鹅绒藤的FT-IR指纹图谱可为其快速鉴定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含铬浅闪石的宝石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含Cr浅闪石呈翠绿色,半透明—透明,硬度较高,玻璃光泽,晶体完好,单个晶体较大,可用作宝石材料,外观极像祖母绿。在前人的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以及常规宝石学检测技术对含Cr浅闪石进行了较系统的宝石学研究,并对其致色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含Cr浅闪石的翠绿色是由晶格中的Cr3 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