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学勤  束维龙  程学仕 《安徽医学》2014,(10):1359-136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I期手术治疗外伤性鼻中隔骨折偏曲和鼻骨骨折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鼻骨CT扫描诊断为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偏曲并排除颅底骨折患者68例,34例鼻内镜下I期行鼻中隔成形术加鼻骨骨折闭合性复位术为治疗组,34例行单纯鼻骨骨折闭合性复位术(拒绝鼻内镜下开放手术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34例,术后鼻外形矫正满意,鼻中隔基本居中,双侧鼻腔通气较好,随访1~12个月无鼻中隔血肿、穿孔,无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对照组术后有14例患者鼻腔通气欠佳,检查可见鼻中隔仍有骨折偏曲。结论鼻内镜下I期手术治疗外伤性鼻中隔骨折偏曲和鼻骨骨折安全有效,不会增加手术危险性和手术并发症,且同时解决鼻中隔矫正和鼻骨复位,避免了鼻中隔Ⅱ期手术,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3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疗效。方法:2005年4月至2010年8月来我院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68例,其中传统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31例,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37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粘骨膜完整性,、偏曲矫正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在术中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粘骨膜完整性及偏曲矫正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较传统手术术野清晰,手术操作过程直观,减少了手术次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偏曲矫正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鼻中隔偏曲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66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鼻内镜直视下根据鼻中隔偏曲的部位和程度,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手术矫正,并与行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的48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鼻内镜组术中黏膜局部撕裂5例,传统手术组10例黏膜撕裂,其中两侧均有撕裂4例,鼻中隔黏膜撕脱1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鼻内镜手术组66例患者鼻塞症状全部缓解;传统手术组有7例鼻塞仅部分缓解;鼻内镜组无一例出现并发症,传统组并发鼻中隔穿孔2例,鼻中隔血肿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内镜引导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具有照明度好、视野清晰、暴露充分、操作准确、并发症少,术后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64-66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窥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应用鼻内窥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抛硬币方式随机分配54例患者为观察组和対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矫正手术方式,观察组实施鼻内窥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5.1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全部获得治愈,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经过术后6个月内的随访,对照组出现鼻腔黏连2例,鼻中隔穿孔1例,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鼻内窥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静  曹磊  尹霞 《吉林医学》2013,34(22):4493-449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鼻内镜技术,对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鼻中隔矫正手术32例。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鼻内镜下定期清理术腔,疗效确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操作精确、手术视野清晰、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罗维 《中外医疗》2010,29(33):65-6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矫正高位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4例高位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手术进行矫正。结果所有84例患者鼻内镜下矫正均成功,因鼻中隔偏曲所引起头痛,头晕,嗅觉减退,鼻塞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高位鼻中隔偏曲的病因很多,临床采用鼻内镜治疗高位鼻子中隔偏曲时应注意根据临床症状选择多种方法联合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鼻内镜下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和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鼻中隔偏曲和鼻窦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鼻中隔偏曲整形术和鼻窦术分两次进行,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镜下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值、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联合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进行手术,患者疗效不变,可降低术中出血量,且不增加术后疼痛感和并发症发生率。因此,鼻内镜下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鼻中隔偏曲治疗方法以手术矫正为主,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额镜下行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手术,术后可出现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随着鼻内镜的临床应用,我科自2006年5月收治了86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鼻内镜下行局部矫正手术,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功能性鼻内镜下利用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年龄15~60岁于2011—2012年在我科诊断为鼻中隔偏曲的住院患者56例。所有病例均在功能性鼻内镜直视下利用三线减张法进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3个月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功能性鼻内镜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手术成功率为98%。结论功能性鼻内镜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创伤小,可最大限度保留鼻腔正常生理结构,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不同切口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三芳  葛程旺 《安徽医学》2008,29(5):600-60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不同切口手术方式的优点及适应证。方法对4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采取鼻内镜下不同切口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11例合并鼻息肉、鼻窦炎同期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结果42例患者完全治愈,无1例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采取不同切口手术方式矫正鼻中隔可以使术野清晰,手术操作精确细致,损伤小,利于恢复偏曲鼻中隔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对合并鼻息肉、鼻窦炎行同期手术,能有效控制鼻中隔穿孔的发生和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治疗鼻瓣膜区狭窄性鼻阻塞的新方法。方法:32例鼻瓣膜区狭窄患者,行下鼻甲前端切除术10例,鼻外侧软骨凸出矫正术4例(左侧2例,双侧2例),骨性梨状孔狭窄扩大术6例(左侧2例,双侧4例),观察手术前后鼻通气改善情况以判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74-77
目的比较分析鼻中隔缝合与鼻腔填塞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并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A组与B组,A组予以鼻中隔缝合治疗,B组予以鼻腔填塞治疗,采用Lund-Mackay评分系统评估鼻内镜、鼻窦CT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临床症状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A组治疗后的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B组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VAS量表得分,A组患者的鼻塞得分(0.92±0.25)分、头痛(1.75±0.47)分、鼻部疼痛(1.36±0.28)分、流泪(0.44±0.11)分、耳鸣/耳闷(0.52±0.17)分、吞咽困难(0.61±0.20)分、睡眠困难(0.98±0.25)分、术后清理鼻腔时疼痛不适感(1.72±0.39)分,各项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两组鼻腔渗血量、术后鼻中隔血肿、鼻粘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应用鼻中隔缝合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痛苦,较鼻腔填塞更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张旭群  唐世雄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1):662-662,66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的疗效。方法16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根据肿瘤病变范围不同,鼻内窥镜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位于鼻腔筛窦、蝶窦者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位于上颌窦者联合采用Caldwell—luk术式,位于额窦者作眉弓处额窦外小切口行联合手术切除。结果16例均在术后1~3个月术腔完全上皮化,随访9—36个月,复发3例(18.7%),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内窥镜下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手术疗效良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的手术方法、术后疗效以及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关系。方法327例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伴有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患者一并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327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矫正效果,鼻通气、嗅觉功能明显改善,鼻塞、头痛、流涕等症状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24个月,均未出现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等。治愈266例(81.3%),好转61例(18.7%);伴有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一并同时手术后半年内无复发,窦口开放良好。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不仅可以矫正偏曲的鼻中隔,同时还可以完成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手术治疗,无需二次手术。患者痛苦少,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技术在外科治疗鼻腔鼻窦疾病上的可行性。方法 :经由鼻窦镜治疗鼻窦炎 ,鼻息肉 ,鼻中隔偏曲 ,肥厚型鼻炎 ,上颌窦囊肿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顽固性鼻出血 ,早期鼻中隔鳞癌等 2 36例。结果 :2 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鼻窦炎、鼻息肉 130例中随访 97例 ,治愈好转 86例 ;鼻中隔偏曲 72例次 ,治愈率达 97%;肥厚型鼻炎 5 2例次 ,1次治愈率达 9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出血坏死性息肉 8例 ,上颌窦囊肿 5例 ,顽固性鼻出血 3例 ,早期鼻中隔鳞癌 1例 ,均顺利完成手术 ,随访 2~ 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鼻窦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可用于包括早期局限性鼻腔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鼻腔鼻窦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用鼻腔组织瓣经鼻腔行腭裂二期修复手术的方法及优越性。方法2003年9月至2007年8月,我们在鼻内镜下经鼻腔用鼻中隔及下鼻道黏骨膜瓣行腭裂二期修复术11例。结果11例腭裂二期修复均一次成功,鼻腔通畅,无不适感。结论鼻腔组织瓣完全能够满足腭裂二期修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20.
鼻内窥镜联合Caldwell-luc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腔及鼻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eavity and nasal sinus inverting papilloma,NIP)是少见的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约占鼻腔肿瘤0.5%~4.0%,以具有复发和癌变倾向为特征。外科手术治疗是NIP的主要治疗方法,过去常规运用鼻外径路方法,主要包括鼻侧切开术和面正中掀翻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