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句话这样说:"作文是语文的半边天"。的确如此。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要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对生活进行具体的感悟,结合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有效性作文训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最终达到相应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上好写作指导课,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提高写作能力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小学六年级的一次作文指导课——《写相互关爱的事》为例,谈谈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让学生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的几点实践性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3.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应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必须:积累好词好句,在作文中能运用;有感而发,缘事而发,积极写作;持续激励学生,在赏识中体验成功,在评议中不断进步;让学生多练笔。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日常教学中,教师们时常可以看到,学生一碰到写作就一筹莫展,教师怕教、难教。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他们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不再畏惧写作?笔者认为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回归真实生活,让学生在作文中描绘缤纷的生活,抒发真挚情感。一、引导学生留意生活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泉,离开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的小学生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家长的过  相似文献   

5.
徐俊 《考试周刊》2011,(86):64-64
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成功的享受,让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要帮助学生融入生活,有了生活体验,他们才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要丰富学生的阅读,日积月累,厚积而薄发;要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当学生把阅读当做享受时,便是作文教学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之日。  相似文献   

6.
<正>话题作文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为学生张扬个性、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综观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话题作文呈主导地位。那么,如何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一、审题要仔细话题作文的审题包括审"话料"、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是令许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为了不使学生步入高年级写作难的误区,改变谈"文"色变的心理,笔者认为,应从小学低年级写话训练抓起,让他们在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相似文献   

8.
写作是生命主体个性化的语言行为。写作的主体性,表现为写作者写作态度的主动性和语言表达的独特性。就高中作文教学而言.要努力实现学生写作的主体性,就是要激发学生作文的主动热情,展示学生语言表达的独特个性,简单说,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并且“有话会说”。怎样让学生的文章更加生动,语言更有文采,这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关注的基本命题。但许多教师往往忽略的是.在正式作文之前如何激活学生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形成丰富多彩的“思想流”和“情感流”。因为离开了这些“思想流”和“情感流”,学生的语言表达是不可能生动而多彩的。道理很简单,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没有思想和情感的活跃和多彩.是不可能有语言的活跃和多彩的,所谓“意在笔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作文教学,也许不一定要让学生思接千载,神游万里。但最起码首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所以,作文教学的第一要着,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激活”。在实践上,有以下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激发和调动学生习作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才能有话可写,渐渐地学生才会喜欢作文。1.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作文的沃土,缺乏生活素材是学生写作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怎样备好作文教案.上好作文指导课,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等一系列问题便成为我们语文教师最为热衷的话题。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知识的教学要“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为此,教师就要很好地利用一切写作资源,或集中展示,或引导观察,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就要求教师在备作文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命题教学中要力求做到"三要",即要小、要实、要活。并力求做到灵活多样,让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2.
许多学生一听要作文就感到怕,一提笔作文就感到苦。面对作文课堂里那种"横眉冷对作文纸,俯首咬碎铅笔头"的现象,很多语文教师也在深思,并在不断地努力探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如何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怎样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作文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写作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 1.让作文优胜者与同学们分享作文的招数,从而尝到成功的甜头; 2.让作文学困生实话实说作文的困惑,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 3.通过选取学生的活动体验为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 4.针对学生的实况,教师现场支招,让学生对作文的结构有个基本的认识,从而消除学生作文的恐惧心理; 5.让学生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欣赏范文,然后进行笔下生花。  相似文献   

14.
学生作文存在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无话可说,却要硬写。解决这种局面,让学生有话可说的方法是:第一,让作文与生活联系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其次,要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第三,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15.
真情实感是初中作文的灵魂,遏制虚假空洞的作文失语现象是提高初中作文写作教学实效性的必然举措与有效路径。当前,初中作文学校应试属性突出、教师教学模式僵化、学生个性话语缺失造成初中生写作无话可说、有话不会说及有话不敢说的失语困境。基于此,学校应该创建良好的作文写作外部环境、构建开放的作文写作教学体系、搭建多元的创新写作鼓励机制,让初中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及有话敢说,让初中生的作文写作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作文素材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其次要解决表达问题,让学生会写,从模仿到创造,向教材要写作素材,向教材学表达;最后要将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开创作文的源头活水,使学生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17.
中学英语作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的看图说话、写话训练正是学生作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中学生对英语作文常常会感到"无话可说",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关键要培养学生观察力,开发他们的想象力。我尝试从感知到联想,从联想到练说,从练说到写作,即看——想——说——写的程序进行说话、写话教学。下面谈谈几点体会: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密切联系生活,真切表达生活。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它是为生活而作,因生活之需而作。正所谓: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离开生活,作文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这样,学生才会爱上作文,进而快乐地作文。一、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境,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目光投向返璞归真的自然、目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语文最怕的莫过于写作文,对教师而言作文教学同样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而且作文教学耗时长,见效慢,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本人认为应从大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入手。  相似文献   

20.
真情流露、有话可说,让学生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作文教学应从细微处入手,还有什么讲解能比学生自己归纳出来的见解更有力、更生动呢?在作文教学中落实"一课一得"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重要。作文教学如何做到一课一得呢?主要谈了指导学生写作时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