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及其依从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手卫生知识的来源、手卫生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医务人员315名,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在36.1%~61.2%之间,不同性别、职业、工作年限及科室之间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我评价在工作中坚持应用标准洗手法的医务人员占74.7%.影响洗手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工作忙(69.9%)、缺乏相应设施供应或远离洗手设备(55.8%)或缺乏洗手技术指导及管理(43.9%).结论 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程度不均衡,临床工作中手卫生依从性不理想,应加强洗手设施建设和手卫生学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监测,寻找最佳的洗手方式、洗消用品及干预措施。有效提高洗手的依从性及质量,减少病原体的传播,控制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对480名医护人员在干预前后,均分两组用肥皂、洗手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手后按照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标准洗手方法及手卫生监测方法进行采样,对洗手时间、频率及手卫生效果进行监测。结果通过洗手设施、洗手产品等改善,加强培训,考核及指导,干预前洗手采样合格率75-80%,干预后采样合格率95-97%。洗手频次明显增加,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医院管理层必须重视手卫生,加强手卫生的管理,加大洗手设施及设备的投入,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新疆建设兵团农二师焉耆医院各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探讨科学、卫生的洗手方法,及手卫生干预方法,以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方法:对2009~2010年手卫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现场观察的方法,了解医院各科室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晓情况及手卫生的依从性.结果:医务人员存在很多洗手误区和手污染情况,2009年洗手合格率80.9%,2010年洗手合格率86.7%,合格率有所提高.结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意识薄弱,手卫生的依从性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规范化管理模式在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依从性的临床应用。方法该院自2014年1月开始对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实施规范化管理,将2016年6月‐2016年12月作为未规范化管理实施阶段,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作为规范化管理实施的阶段,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医务人员100人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对手卫生相关操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统计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合格率情况。结果与规范化管理模式实行前相比,规范化管理模式实行后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显著增加;洗手习惯、洗手指征、洗手步骤、手套使用及消毒剂使用的评分显著增加;手卫生依从性合格率显著增加。结论规范化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分析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凤英 《广西医学》2009,31(2):259-260
目的了解临床医务人员洗手效果,进一步加强和有针对性的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督与监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资料807例次。结果监测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807例次,合格率为87.48%;医务人员洗手合格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医生手监测合格率79.25%,护士手监测合格率90.18%;重点病区医护人员手监测合格率89.96%,普通病区医护人员手监测合格率83.89%。结论医务人员对手的清洁与消毒仍缺乏足够的认识;制定并落实相应措施,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洗手的认识和对洗手方法的掌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目视管理在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南朗医院2017年5月1日-2018年4月30日内、外、妇、儿科四个科室的医务人员共8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对照试验进行分组,每组各40名。对照组医务人员实施传统方法管理,观察组医务人员应用目视管理法进行管理。研究期间抽取符合标准的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将两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洗手依从性情况、手卫生合格率以及患者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患者对医务人员满意度进行比对,并统计科室洗手液和速干手消毒液的使用数量。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经过管理后手卫生知识掌握合格率分别为洗手步骤(92.50%)、洗手时间(100%)、洗手次数(92.50%)、洗手范围(95.00%)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813、10.141、6.646、7.440,P=0.005、0.001、0.010、0.006)。观察组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分别为接触患者前后(97.50%、100%)、无菌清洁操作前后(97.50%、100%)、接触患者体液或污染物后(95.00%、97.50%)、接触患者周围环境或物品后(97.50%)、处理药物及配餐前(100%),手卫生合格率为92.50%,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个科室中洗手液和速干手消毒液的使用数量最多的为儿科,且管理后的使用数量多于管理前。观察组患者的医源性感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27,P=0.006);患者总满意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06,P=0.004)。结论:目视管理应用在基层医院医务人员中可促进其手卫生知识掌握合格率的提高,进而可提高医务人员的洗手依从率和手卫生合格率,减少患者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患者对医务人员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的洗手情况,便于针对性的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监督及监测,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2009年手卫生监测资料。结果: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合格率逐年提高,总合格率为83.5%;高年资医务人员洗手合格率高于低年资医务人员,肥皂组洗手后菌落数明显超标,与洗手液组和速干手消毒剂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监测与反馈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学检测结果,有助于医务人员行为的改变,可强化其手卫生观念,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效果.方法 定期对各科室医务人员手进行细菌监测,并将结果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检测医务人员手1216例次,合格率为88.56%,2010年的合格率已达到95.90%;医务人员洗手合格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手术室和供应室洗手合格率较高.结论 快速手消毒使得医务人员手卫生得到了很大改善,是行之有效的手卫生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手卫生方法效果的差异性,指导医务人员选择合理的手卫生方法,减少或避免因手卫生不到位而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方法:2015年1月至12月随机抽取本院医务人员共108名,对洗手后、手消后、洗手手消后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洗手手消后的细菌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洗手后和手消后,合格率分别为100%、69.44%、63.89%。结论:洗手后手消能更好的保障手部卫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情况,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新生儿科、产房、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科室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监测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果:医务人员的手部细菌检出率分别为护士96.8%、医生84.2%、医技69.4%;说明各重点科室手卫生监测合格率不尽相同.结论:医院医务人员手部污染状况不容忽视,应予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洗手六步法等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基层医务人员对手卫生认识不足,依从性低,洗手方法不正确,手卫生的状况差,硬件设施差,通过提高管理者对手卫生的认识,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与知识水平,加强洗手设施硬件建设,使用新型清洗剂及手消毒剂,同时加强管理、监测、控制的力度,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水平,做好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加强传染科医务人员洗手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柬。方法:按着《匠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标准,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传染科工作人员手卫生进行鉴测。通过规范洗手,按规范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每步骤反复2次,时间是10s,洗手结束后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手的采样监测方法进行采样,并送细菌室检测。并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洗手设施,洗手产品的改善,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统一医务人员洗手方法,制定出手卫生制度,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规定,传染科医务人员手要求达到卫生洗手标准,细菌菌落标准在10cfu/cm2,未检出致病菌。提高手卫生消毒质量。结论:监测结果显示,洁肤柔洗手液洗手是一种有效的洗手方式。如洗手方法正确,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监测合格率为100%。充分达到了手卫生规范的要求,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多个省级医疗中心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及依从性,并探讨影响依从性的因素,为改进手卫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调查湖南省内5家大型三甲医院12个临床科室各类工作人员不同时刻的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并对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调查问卷采用de Wandel等设计基于行为理论模式的56项调查问卷的中文修改版。结果:共随机调查416名医务人员(医师143名,护士192名,护工及卫生清洁人员81名),手卫生总的依从性为47.78%;护士的依从性最高为58.95%,医师为41.96%,护工及卫生员的依从率仅为21.62%,三者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洗手时刻的依从性方面,直接接触病人之前、进行无菌操作或护理程序之前、接触血液或体液之后、直接接触病人之后、接触病人直接范围之后的洗手依从率分别为27.59%、49.32%、63.37%、61.68%、38.62%。ICU、移植中心及新生儿科的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其他普通科室。问卷调查显示,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时间紧、洗手设施不足、手卫生的人文关怀少、部分医务人员自律性差等因素是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同时护工等辅助人员的手卫生知识和依从性急需加强。结论:我省省级医院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工及辅助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仍有待提高,需从增强手卫生的知识、提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改善洗手设备、加强人文关怀和管理等方面改进手卫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强手卫生管理对急诊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影响。方法对急诊医护人员加强手卫生管理,建立三级监控网络科内设立手卫生小组、加强手卫生培训、改进手卫生设施、建立洗手检测制度等措施,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选择2013年1-3月未实施干预的急诊医务人员59名作为对照组,2013年4-6月在同科室工作的59名医护人员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人员手卫生规范知识考核、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卫生手消毒细菌数检测。结果实验组手卫生规范知识和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合格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而卫生手消毒细菌群落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加强手卫生管理可提高急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通过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可提高手卫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保证洗手效果,减少手部细菌数,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5.
2006~2009年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分析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以采取针对性监测,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手卫生监测资料.结果 4年共监测医护人员手卫生772人次,总合格率为89.25%,手卫生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医生手卫生监测合格率85.76%,护士手卫生监测合格率91.86%;Ⅱ类环境医护手卫生监测合格率94.43%,Ⅲ类环境医护手卫生监测合格率81.31%;本院医护手卫生监测合格率92.78%,实习、进修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合格率79.41%.结论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加以落实,改善洗手设备,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的依从性,强化手部卫生观念,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临床医护人员洗手现状,探讨适合临床实际工作的洗手方法与对策.方法:将监测科室900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5组,分别按诊疗操作后、传统习惯洗手、改用推荐新方法洗手及左、右手洗手方法进行微生物检测,并比较其效果.结果:诊疗操作后手带菌平均菌落数46 cfu/cm2,按传统习惯洗手平均菌落数14 cfu/cm2,改用推荐新方法洗手平均菌落数8 cfu/cm2,左手洗手平均菌落数6 cfu/cm2,右手洗手平均菌落数12 cfu/cm2.改用新推荐方法洗手的手卫生合格率为1.67%,与传统习惯洗手卫生合格率88.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左手洗手与右手洗手卫生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用推荐新方法洗手效果理想,明显优于传统的洗手方法,护士右利手者左手比右手洗的干净.  相似文献   

17.
手术室护士手卫生的依从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程度、手卫生相关知识、手卫生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提高手卫生质量,增强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以保障手术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医务人员126名,分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将两组进行对照。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在36.1%。61.2%,略高于普通临床工作人员,影响手术室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原因为缺乏洗手技术指导及管理(43.9%),缺乏相应设施供应或远离洗手设备(55.8%),工作紧张、急诊手术时间紧迫(69.9%)。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程度不均衡,尤其是教学医院,实习护士周转快,很难得到系统的手卫生培训,与固定人员相比临床工作中手卫生依从性不理想,应加强洗手设施建设和手卫生学教育,才能更好地保障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8.
栗瑜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2):1582-158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对临床医护人员洗手前后采样监测对比。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医生洗手前后合格率低于护士洗手前后合格率。结论正确、认真地洗手可以去除手部大部分暂居菌,减少疾病经手传播的机会,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并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规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门诊自2016年1月起针对门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状况开展PDCA循环管理,在开展PDCA循环管理后的2016年1-12月阶段内随机抽取75名门诊医务人员作为观察组,另在未开展PDCA循环管理而仅开展常规护理管理的2015年1-12月阶段内随机抽取75名门诊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规范操作率、手消毒合格率、卫生手消毒细菌菌落数目。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在手清洗指征、手消毒指征、自我防护知识等手卫生知识方面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医务人员均对手卫生概念较为了解,其手卫生概念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且摘除手套后、无菌操作前、液体暴露风险操作后、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后的手卫生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规范操作率、手消毒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后的细菌菌落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针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开展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规范门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操作,提高其手卫生依从性,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手卫生管理,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医务人员342名作为观察对象,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手卫生管理干预,并对比管理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认知情况、洗手依从性、手卫生合格率等结果。结果经统计显示,我院医务人员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手卫生合格率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对医务人员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洗手合格率得到显著改善(P0.05);PDCA循环管理前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明显低于管理后(P0.05)。结论基层医院因医疗设施、管理制度不完善、认知度不足等各种因素成为医院感染高发区,是感染预防管理重点对象;本研究显示,对医务人员采用PDCA循环法加强对手卫生的管理,可极大改善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