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幕上硬膜外血肿并脑疝死亡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幕上硬膜外血肿并脑疝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经手术治疗的96例幕上硬膜外血肿并脑疝患者的年龄、术前GCS评分、出血量、血肿部位、合并伤、脑疝距手术时间、严重并发症等影响死亡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死亡30例.提示术前GCS评分、术后严重并发症、血肿量、脑疝距手术时间、合并伤,是幕上硬膜外血肿并脑疝的死亡因素.结论尽早手术,积极防治影响幕上硬膜外血肿并脑疝患者的死亡因素,可提高术后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尹保强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854-1855,1857
目的:探讨软通道技术在严重颅脑创伤中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形成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因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行去骨瓣减压术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软通道组38例即在去骨瓣减压术前快速应用软通道技术引流血肿,对照组38例快速滴入甘露醇250ml后直接行去骨瓣减压术手术。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方式及术后治疗方法相同。同时将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软通道引流能降低ICP,减少常规钻颅引流的并发症。通过比较两组术前散大瞳孔变化及术后GCS评分,软通道组更具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引流技术在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术前能有效降低颅内压,为后期开颅手术赢得时间,并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颅内血肿并脑疝的急诊手术疗法.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以来采用紧急床边微创硬通道引流术抢救22例颅内血肿并脑疝的患者,其中男20例,女2例;年龄15~63岁,平均29岁.发病时间小于42小时,均有脑疝的临床表现,其中一侧瞳孔散大19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GCS评分:6~8分15例,3~6分7例,均为车祸致伤.CT提示硬膜外血肿17 例,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5例,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40~80ml,脑组织明显受压,中线结构移位脑室脑池受压变形或消失. 结果 经紧急床边微创硬通道引流术后全部病例均有程度不同临床症状好转的表现,20例意识好转,GCS评分有所提高,瞳孔回缩,且出现对光反射.无颅内感染,无气颅.结论 紧急床边微创硬通道引流术,能在最短时间内清除部分颅内血肿,快速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组织受压迫,改善脑循环,为后续开颅血肿彻底清除及止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该方法及时、有效、简便、创伤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袁鹏  方波  黄涛  刘科 《重庆医学》2012,41(24):2493-2495
目的探讨软通道技术在严重颅脑创伤中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形成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因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行去骨瓣减压术的7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软通道组33例在去骨瓣减压术前快速应用软通道技术引流血肿。对照组40例快速滴入甘露醇250mL后直接行去骨瓣减压术。两组患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方式及术后治疗方法相同。结果软通道引流能降低ICP,减少常规钻颅引流的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散大瞳孔变化及术后GCS评分,软通道组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引流技术在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术前能有效降低颅内压,为后期开颅手术赢得时间,并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外伤术后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和临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2009年1月间收治的19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伤者10例,硬膜外血肿1例,广泛脑挫裂伤5例,脑内血肿3例。伤后就诊时间在30分钟-48小时,术前未发现脑梗死。哥拉斯格(CCS)评分3分1例,4—8分12例,9—12分6例,人院时发生脑疝1例,其中单侧瞳孔散大者3例,双侧瞳孔散大者1例,本组经治疗,7例生活能自理,3例重残,5例偏瘫,2例放弃,2例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随时可能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病死率高,治疗复杂,早期诊断和防治可降低残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侧瞳孔散大的外伤性脑疝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治疗。方法36例双侧瞳孔散大的外伤性脑疝患者按原发损伤类型分组并接受手术治疗,于术后半年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全组恢复良好6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2例。其中,硬膜外血肿组预后最好,弥漫性脑肿胀组最差,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瞳孔散大的外伤性脑疝手术疗效与脑原发损伤类型密切相关,硬膜外血肿所致的晚期脑疝应积极手术治疗,患者预后较佳;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所致晚期脑疝手术意义不大;部分脑挫伤和(或)硬膜下血肿导致的晚期脑疝患者经手术及有效的术后治疗仍能够挽救生命。快速准确的术前诊断、恰当的术式选择围手术期处理以及恰当的术后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的外科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为观察组,给予术前软通道引流血肿+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外科治疗,另选取2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为对照组,仅给予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外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GCS评分、术后6个月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GCS评分(7.59±1.04)、术后6个月良好率(39.29%)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术前软通道引流血肿+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外科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能够有效促进脑组织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医学》2017,(1):24-2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小脑幕裂孔疝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以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海门市人民医院脑外科2011-01—2015-12间收治的150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小脑幕裂孔疝患者的治疗经过,总结分析患者的年龄、伤后意识及GCS评分、颅内血肿类型及出血量、脑疝持续时间、影像学特点、有无严重合并伤对致死致残率的影响。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按GOS预后标准评分,其中恢复良好39例,中残13例,重残20例,植物样生存10例,死亡68例。研究显示,患者年龄越大,术前意识障碍程度越重,GCS评分越低,脑疝持续时间越长,颅内血肿量越大,中线移位越明显,患者预后越差,由单纯硬膜外血肿引起较硬膜下血肿合并脑内血肿或多发脑内血肿继发的预后好。结论研究表明,患者的年龄、术前意识、GCS评分、颅内血肿的类型及出血量、脑疝持续时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术后复位骨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3例急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的患者行血肿清除术后复位骨瓣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无死亡,其中24h内苏醒、瞳孔回缩23例,48 h内苏醒、瞳孔回缩l2例。72 h内苏醒、瞳孔回缩8例。其中2例术后48h出现同侧脑内迟发性出血,行手术清除血肿并去除骨瓣减压后,患者病情稳定,无其了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半年,根据Gos评价患者预后,预后良好35例,占81.40%,恢复较好或中度残疾为8例,占18.60%,无重残或死亡。结论:临床上掌握好手术指征,准确判断,急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术后保留骨瓣,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避免再次行颅骨修补手术。  相似文献   

10.
何源 《中国医疗前沿》2013,(10):35-35,28
目的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早期应用软通道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7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快速滴注甘露醇后直接行去骨瓣减压术,实验组快速应用软通道技术引流血肿后行去骨瓣减压术,观察术前哥拉斯加评分(GCS评分)变化以及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前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6月末恢复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早期应用软通道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颅压和缓解脑疝,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在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和降低死亡率等方面意义重要。  相似文献   

11.
Qiu TL  Jin GL  Wang X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1):1500-1502
目的 探讨外伤后脑浅表大静脉梗死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措施.方法 从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74例脑浅表大静脉损伤按术中发现分为3组:1组:脑浅表大静脉损伤合并局部脑挫伤和脑内血肿、急性硬模下血肿.2组:脑浅表大静脉损伤合并局部脑挫伤和脑内血肿、急性硬模下血肿、损伤区颅骨骨折.3组脑浅表大静脉损伤合并损伤区颅骨骨折、急性硬模下血肿,无明显脑挫伤、脑内血肿,并按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脑疝情况分组.结果 1组28例,2组39例,3组7例,各组的损伤静脉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组和2组有37例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脑梗死,3组有2例发生脑梗死.脑梗死与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脑疝均无关.结论 脑浅表大静脉损伤主要南局部颅骨骨折或对冲伤、剪切伤所致,合并有脑挫伤时脑梗死多见,术中应注意保护受损腩浅表大静脉及周围的静脉网,及时清除颅内血肿,必要时大骨瓣充分减压,降低颅高压,术后注意稀释血液,防止受损静脉栓塞.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2009年7月-2012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56例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患者临床资料,依据GCS评分、手术方法等情况分析其临床结果。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死亡率为16.07%,GCS评分3-5分患者的死亡率高于评分6-8分患者,颅内血肿清除+单侧幕上开颅去大骨瓣降压的患者死亡率高于小脑幕切开+颅内血肿清除+幕上开颅去大骨瓣降压的死亡率,患者双侧瞳孔散大死亡率高于单测瞳孔散大死亡率(P<0.05)。结论正确的GCS评分、术前积极准备、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有效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颞叶脑创伤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628例颞叶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8例患者术后3年GOS评分:良好531例(84.6%),中度残疾47例(7.4%),重度残疾33例(5.3%),死亡17例(2.7%);幕上血肿量≥30ml 178例(28.3%)。结论颞叶脑创伤的手术指征不能硬用幕上血肿量≥30ml、中线结构移位〉10mm的标准,要根据患者的意识、GCS评分、CT动态观察脑室系统、基底池改变情况而确定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4.
102例脑疝病人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五年来102例脑疝病人手术的疗效及预后。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72例,女30例。年龄1~70岁,平均36.7岁。致伤原因:车祸62例,坠落伤23例,其他17例。血肿类型:单纯硬膜外血肿31例(30.4%),硬膜外血肿伴硬膜下血肿及脑挫裂伤9例(8.8%),单纯硬膜下血肿7例(6.9%),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40例(39.2%),脑内血肿伴脑挫裂伤15例(14.7%)。一侧瞳孔散大75例,两侧瞳孔散大27例,术前两侧瞳孔散大小于1小时者18例,大于1小时者9例,术前5例呼吸停止经复苏后手术。1.2 术式 72例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30例行开颅血肿清除,脑膜减压缝合,颞肌下…  相似文献   

15.
特殊类型小脑幕切迹疝临床上少见 ,国内报告较少 ,其主要表现为脑疝同侧肢体锥体束征和 (或 )对侧瞳孔散大。由于其临床表现易与典型的小脑幕切迹疝相混淆 ,从而造成治疗上的错误。 1 996年 1月~ 2 0 0 1年 9月共收治此类脑疝 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例均为男性 ,年龄 30~ 65岁。均为脑外伤所致 ,受伤至发生脑疝时间 4~ 7h。 5例患者就诊时均处于浅昏迷状态 ,同侧瞳孔散大并同侧肢体偏瘫 3例 ,对侧瞳孔散大并同侧肢体偏瘫 2例 ,偏瘫肢体瘫痪程度均表现为下肢重于上肢。 5例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 ,其中硬膜外血肿 3例 ,硬膜下血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创伤性脑梗死(TCI)的风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金华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77例,所有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根据术后是否并发有创伤性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51例,应用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入院时高血糖、有无合并伤、有无脑梗死病史、手术方式、颅脑损伤类型、脑梗死类型、GCS评分、是否合并脑疝及是否合并恶性脑水肿,并进一步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创伤性脑梗死的风险因素。 结果 共有26例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发生率为9.4%,术前高血糖、硬膜下血肿、行大骨瓣减压术、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恶性脑肿胀与颅脑损伤术后发生相关(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创伤性脑梗死风险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高血糖、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合并恶性脑肿胀可增加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创伤性脑梗死的风险(P<0.05)。 结论 术前高血糖、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合并恶性脑肿胀可增加颅脑损伤术后发生TCI的独立风险因素,在颅脑损伤后的TCI防治中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硬通道穿刺技术清除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例,均行硬通道穿刺脑内血肿清除术,对该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后基本治愈8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8例,死亡4例。结论:硬通道穿刺血肿清除术已广泛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危重病人易耐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联合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4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首先利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以下简称YL-1型针)进行血肿微创穿刺急救,建立硬通道,清除颅内部分血肿,然后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微创+开颅组)。结果术后6月至1年随访,按GCS预后评分评估疗效,与200(1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60例(单纯开颅组)患者进行对比,微创+开颅组总体死亡率下降(x^2=4.70,0.01〈p〈005),预后良好率显著提高(x^2=8.57,p〈0.01)。结论早期血肿微创穿刺术联合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能够降低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外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手术中采用不切开小脑幕、直视下进行脑疝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额颞(顶)部开颅颅内血肿及脑挫裂伤合并脑疝患者,在常规开颅手术中注重精细操作,清除血肿、挫裂伤灶及廓清蛛网膜、脑池出血后,在保持小脑幕结构完整的前提下,进一步在镜下直视复位脑疝组织;并与同期另一组术中额颞部开颅但未行脑疝复位的116例患者进行术后CT、神志改善、瞳孔恢复、颅内压情况及脑梗死、脑积水并发症等比较。结果采用直视下脑疝组织复位术式的病例组,其术后CT特征、神志改善、瞳孔恢复等临床疗效均优于常规手术组。结论采用术中直视下复位治疗部分脑外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可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通道血肿微创穿刺术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急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我科2003年1月~2007年8月收治的32例急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患者,首先利用YL-1型颅脑穿刺针进行血肿微创穿刺清除颅内部分血肿,随即开颅清除血肿(微创+开颅组),伤后6月至1年随访,按GOS预后评分评估疗效,与1997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行常规开颅清除血肿治疗的43例(常规开颅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与常规开颅组相比,微创+开颅组总体死亡率明显下降(x2=4.50,0.05〉P〉0.01),预后良好率显著提高(x2=9.93,P〈0.01)。结论早期血肿微创穿刺术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够降低急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患者的致残率和残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