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对股静脉置管期间的各种并发症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有效控制股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的目的。方法查阅股静脉置管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股静脉置管患者48例中穿刺点渗血、渗液13例(27.08%)、导管阻塞4例(8.33%)、导管感染3例(6.25%)、下肢静脉血栓4例(8.33%)、肺栓塞1例(2.08%),无患者拔管及导管滑脱事件发生;导管阻塞4例患者均需拔除股静脉置管,导管感染3例患者拔除股静脉置管后体温下降正常,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治愈,肺栓塞患者症状缓解后转院康复治疗。结论神经外科危重症者病程长,卧床时间长,肢体需要被动活动,股静脉置管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尽早拔管,或改用其他部位中心静脉置管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晚期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并发症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肿瘤晚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经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针对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89例患者PICC置管术后,发生PICC侧手臂水肿103例,静脉炎12例,导管感染10例,导管堵塞8例,穿刺点渗血1例,心律失常1例,导管脱出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2.5%。结论 PICC置管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对PICC并发症的预防和正确处理,可以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为病人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3.
洪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4):3792-3793
目的总结颈内静脉置管术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结果该组66例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62例(93.9%),误穿动脉3例(4.55%)、穿刺置管失败仅1例(1.52%),无气胸、空气栓塞、导管阻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术具有操作简便、护理方便、并发症少、使用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预见性护理在大面积烧伤股静脉置管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银花 《安徽医药》2009,13(8):993-99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降低大面积烧伤患者股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2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在应用股静脉置管治疗期间,实施预防导管脱出、感染、深静脉血栓、静脉炎、导管堵塞等预见性护理,观察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4例患者股静脉置管42例次,置管成功率约为95.23%,置管期间未见导管脱出、大血肿及静脉炎发生,无静脉血栓形成及导管阻塞现象,置管处无红肿、硬结发生,拔管后伤口愈合好。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大面积烧伤股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在急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方法:对60例患者行股静脉穿刺置管,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60例患者,发生感染3例,占5%。在国内4%~7%的报道中,均于拔管后治愈。1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7%,少于国内3%~6%的报道,经溶栓治疗后痊愈。结论:股静脉置管术解剖位置定位准确且周围无重要脏器,能为多数护理人员所掌握。股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不但与无菌穿刺过程和置管后的护理有关,还与患者的病程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密切相关,因此,除了置管穿刺过程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后局部精心护理,还应特别指导患者加强下肢运动锻炼,以预防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置管术指经皮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入上腔静脉,或经皮穿刺入股静脉,是危重、大型手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CVP)测量、输液、输血、血液透析、化疗和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由于深静脉置管时间较长,若护理不当,易引起导管感染、堵塞、脱管等并发症。现将我科48例深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57例肿瘤化疗患者进行锁骨下入路静脉置管、分析锁骨下静脉置管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为98%,留置时间为8~186d(平均84d),无导管阻塞及空气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肿瘤患者在化疗中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保护了静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特点与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为96.7%;导管留置时间12~181 d,平均43 d;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林柳  刘岩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3):2852-2855
目的 比较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在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总结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经验教训.方法 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共190例,比较上述三种置管方法的置管操作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功能不全、局部静脉梗阻、感染及导管脱落等远期并发症.结果 三种方法的置管成功率相当,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少,留置时间最长,血流最稳定,但是出口感染和败血症的发生率较高,通过局部换药和应用静脉抗生素,其预后较好.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是建立血透临时通路的较好选择,但是应该注意预防出口感染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护理要素对其相关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1年1月~2011年12月的86例行股静脉置管术的血液透析患者资料。结果回顾性分析显示通过积极的临床预防和护理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股静脉置管技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保证血流量充足、患者痛苦减轻,减少血管损伤、提高内瘘手术成功率等优点,但导管感染是股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预防措施对于减少股静脉置管术感染的机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两种深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玉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1294-129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和股静脉置管方法的效果。方法:68例股静脉置管,135例PICC置管,对比两组的操作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导管置入通畅程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总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导管置入通畅程度、总并发症率比较,PICC组与股静脉组无明显差异(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PICC置管组高于股静脉置管组(P<0.05);两组在发生静脉炎、误入动脉及导管脱落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组深静脉置管均为成熟安全的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上各有利弊,可以互补,PICC组优于股静脉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患者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的优略,总结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三种深静脉置管方式,观察三者的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372例右锁骨下静脉患者中,导管堵塞6例,导管脱落1例,感染6例,局部肿胀2例,未见血气胸、血栓等并发症;36例右颈内静脉置管患者中,导管堵塞2例,导管脱落4例,感染2例,局部肿胀1例;27例股静脉置管患者中,误入动脉4例,导管堵塞及感染各1例,导管脱落、血栓及局部肿胀各2例。结论经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是较安全,并发症少,且便于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观察深静脉置管术的并发症及相应处理对策;比较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2种置管术的优缺点.方法 共368例患者,采用Arrow公司的中心静脉导管,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置管.结果置管成功率为97.86%,并发症发生率为16.97%;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深静脉置管术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痛苦,尤其适合在老年危重患者中开展;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各有优缺点,而后者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锁骨下和股静脉较两种深静脉置管术的难易程度及其主要的并发症。方法选择ICU内需做深静脉置管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A组)150例,股静脉(B组)150例,通过比较2组的穿刺的成功率及其主要并发症等指标,从而明确两个部位穿刺的优缺点。结果股静脉穿刺组成功率高,与锁骨下静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锁骨下置管并发导管移位、气胸最高(P<0.05),而股静脉置管并发误入动脉,感染,及堵管较高(P<0.05)。导管脱出并发症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种置管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操作者可以根据置管的目的,患者情况以及个人对两种置管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合理选择置管方法,减少置管出现的并发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在肿瘤科患者中应用的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112例有中心静脉置管适应症的肿瘤患者,选择颈内静脉为穿刺血管,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的Seldinger技术穿刺法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结果 112例患者,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成功率为100%。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平均(94±15.6)d。10例患者因放弃进一步治疗或心理不适应或无意识自行拔出等因素提前拔管,5例患者在置管术后28~71 d因静脉血栓形成致管路不通而拔管,余患者于完成疗程后拔管。结论应用超声引导技术,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所需时间,明显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静脉营养的给入途径,减少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选择80例我院分娩的早产儿,出生后30分钟~72小时内,经脐静脉置管进入下腔静脉,通过脐静脉通道供给营养液。观察导管的留置时间,置管的并发症等。结果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为1.14天,平均留置7.45天;1例穿刺置管失败,1例堵管,2例疑似(肝内囊性包快);拔管后导管尖端培养均为阴性,感染率为0。结论脐静脉置管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安全,并发症少,提示脐静脉置管是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安全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术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东  孙东立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797-1798
目的:观察股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596例血液透析患者行股静置管术,观察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并发症及其护理。结果:股静脉置管术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能保证克分的血流量,96%能达到250ml/min以上,每支导符平均留置时间为1个月,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少。结论:股静脉置管成功应用于血液透析,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小儿化疗过程中经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于中心静脉护理体会做一总结。方法选取美国巴德公司产的单腔导管为30例患儿置管,经由上肢浅静脉穿刺置于上腔静脉,进行化疗。护理:导管维护及其并发症处理、置管后皮肤处理、器械准备中心理护理、置管前整体患儿病情评估。结果患儿平均本次置管时间87.5d,最长140d,期间无严重的并发症以及所引发的感染。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是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深静脉置管术,能明显降低患儿化疗过程中药物引起的血管刺激等不良反应,该方法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贾克俭 《现代医药卫生》2013,(22):3478-347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的维护和护理。方法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通过PICC置管术进行静脉滴注的4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行PICC置管术患者中,静脉穿刺成功率达100%,置管过程中.4例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二维血流显示技术引导下行PICC置管,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导管阻塞、穿刺部位渗血、机械性静脉炎等,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PICC置管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给药方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应用具有安全、方便、留置时间长、患者痛苦小等优点,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导管的正确维护,加强临床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7-12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根据解剖位置选好穿刺点,利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包内自带的穿刺针穿刺静脉,导入单针双腔静脉导管。观察所有患者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置管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96.55%,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96.42%,股静脉置管成功率100%;股静脉导管平均留置时间87d,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无差异平均162d;主要并发症为局部感染13例,局部渗血32例,损伤动脉血管6例,导管堵塞3例,均经及时解决处理。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是无法行动静脉瘘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