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解决刘店煤矿北翼东回风大巷掘进过程中遇DF2正断层问题,基于巷道围岩控制原理,提出巷道注浆加固技术,并从注浆加固技术原理、注浆材料选择、注浆孔布置、注浆参数四个方面,研究巷道过DF2正断层时注浆加固方案。结果表明:北翼东回风大巷过DF2正断层时提前对迎头断层带煤体进行预注浆加固,改善了围岩条件;采用注浆加固技术,掘进过程中片帮冒顶次数减小,压力显现现象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王振东 《科技信息》2014,(4):209+214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燕子山矿巷道顶板稳定性较好,北翼回风大巷、轨道大巷以及运输大巷顶板是石灰岩,底板是细砂岩,两帮全部为煤层。为了合理评价燕子山矿巷道顶板的稳定性,本项目计划采用现场调研、围岩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分析、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等综合研究方法,来进行燕子山矿巷道顶板稳定性分级,据此来优化燕子山矿巷道支护参数。巷道围岩分类及巷道支护参数优化项目研究工作,是通过北翼回风大巷8#煤围岩微观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北翼回风大巷巷道支护参数的优化设计研究等工作。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巷道围岩物理力学参数测试与分析、巷道围岩顶板稳定性分级、巷道支护设计理论研究、巷道支护参数的优化设计。总之,本项目以矿山岩石力学、弹性力学等理论为指导,结合理论分析、现场调研、常规力学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燕子山矿8#煤层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级及巷道支护参数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灵新煤矿为多煤层联合开采,由于采掘接替紧张,致使在上覆煤层开采过程,下覆煤层工作面的回采巷道要在其下掘进,给巷道围岩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以此为例,对该类巷道合理的围岩控制技术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研究,现场实践表明,在该开采技术条件下,只要采取了合理的支护技术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4.
合理滞后注浆时间的确定是深井巷道围岩加固支护技术的关键,在分析深井巷道最佳支护时间原理的基础上,以望峰岗矿-817 m水平巷道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实测及UDEC数值模拟对巷道掘进后围岩变形及裂隙发育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获得了深井巷道围岩滞后注浆加固的合理时间。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应在巷道剧烈变形阶段后的缓慢变形阶段初期,在巷道围岩裂隙发育相对稳定时,合理时间为巷道掘进后15~20 d。工程实践表明,合理时间的滞后注浆有效地控制了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泉店煤矿-540m东翼轨道大巷属于典型断层构造带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较为破碎,裂隙发育,应力集中程度较高。巷道易陷入"前掘后修"的恶性循环。针对初次锚网索喷支护方式整体支护强度偏低及整体稳定性较差的特点,通过采用二次支护技术进行围岩加固,有效地抑制了新掘进巷道围岩的离层及变形,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开采深度的日益增加,巷道围岩日趋恶化,缩小支护间距虽可适当改善巷道的支护状况,但由于巷道成本提高、破坏顶板完整性、降低巷道成巷速度等,推广价值不大。为满足矿井集约化生产要求,必须寻求一种更合理的支护手段,在满足巷道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钱营孜煤矿在东一轨道大巷探索使用了超前锚杆加固巷道围岩,取得了较好得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云驾岭矿—150运输大巷跨采段优化注浆加固参数技术研究成果,通过优化注浆加固参数,增强了巷道围岩的自身强度,达到了有效治理巷道变形的目的,满足了该段巷道在12200工作面跨采时的巷道支护强度要求,解放了12200跨采工作面的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8.
陈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2):13143-13147
深部软岩巷道斜交主运大巷是矿山工程建设的技术难题之一,两巷交岔部位临空面积大、支护条件复杂,难以形成受力合理的承载体系,随着工作面推进中间岩柱的侧向约束逐渐缺失,常规支护无法达到控制巷道变形的目的。通过对小角度斜交巷道失稳机理的深入分析,提出采用钢桁架传递围岩压力、选用岩柱对穿锚索提供水平约束力的综合加固技术;依托潘四东矿1203下顺槽联络巷与主运大巷斜交工程,基于主、被动支护相协调的原则,提出了两种针对性的加强方案;通过建立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措施的巷道变形特性及加固效果,最终选择“锚网喷+U型棚+对穿锚索”的综合控制措施。通过实测数据表明,采用对穿锚索技术进行岩柱加固,能够有效改善围岩的受力状态,约束巷道的拱顶沉降及边墙位移,验证了新掘斜交巷道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得到的结论可为解决深部软弱地层小角度水平斜交巷道的支护问题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胶带机上山是连接采区与大巷的重要运输环节,其巷道围岩稳定性的控制好坏决定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本文在特定地质工程条件下,采用工程类比,设计了巷道支护方案,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巷道的围岩稳定性,结果表明:虽出现了部分网兜现象,但巷道围岩整体稳定,支护效果好。为类似条件下巷道支护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王庄煤矿7101运输大巷在软弱围岩条件下快速掘进的支护技术难题进行了研究,结合理论分析及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的支护方案,以较小的投入取得理想的支护效果。经现场实践证明,该支护技术能有效控制巷道在软弱围岩条件下的变形及破坏,为巷道的安全施工和快速掘进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山区地质构造复杂,难免穿越复杂地层,此类地层强度和稳定性较低,往往对隧道围岩变形起着决定作用。本文以宝鼎2号特长公路隧道为依托,基于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数据,分析隧道穿越断层及煤层时围岩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穿越断层及煤层时,拱顶、拱腰、仰拱处的位移都发生突变,最终位移值皆远大于不含断层及煤层处的围岩,且不同空间位置的煤层对围岩变形的影响不同,与隧道轴线相交的煤层对隧道拱顶、拱腰、仰拱位移都有明显影响,而只处在隧道上方的煤层,仅对隧道拱顶的位移有影响,对拱腰和仰拱位移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
针对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技术难题,分析了新强煤矿巷旁充填材料合理配比及充填体承载特性,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巷旁充填体及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试件在一定的充填料配比条件下,随着水灰比的增加其抗压强度明显降低,新强煤矿充填材料水、水泥、沙子、矸石理想配比为1∶2∶4∶4;留设巷道顶底板的活动剧烈程度与距工作面距离相关,导致巷道顶板移近量不同;巷旁充填材料配比强度高于10 MPa,可以满足新强煤矿巷道围岩变形及充填体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冲击地压工作面爆破卸压效果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增加,综放开采回采巷道易发生冲击地压危害。研究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结合工程实例,运用FLAC^3D软件模拟综放面回采。分析了采用卸压措施前后煤层顶底板及两帮煤体移动变化规律、深部煤岩体受栽及变形破坏规律、煤层应力变化及转移规律。研究结果对防治冲击地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动压影响条件下深井软岩大变形巷道难以维护的问题,本文对东欢坨矿巷道围岩弱结构变形特征和锚固支护机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回采巷道受采动影响的围岩变形特点,对现有锚网索支护参数进行了系统优化,继而提出了该矿深井软岩大变形巷道锚网索支护的设计方案:锚杆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底角锚杆控制底鼓+锚索缩小顶板岩层拉应力区范围+金属网形成柔性支护体系。井下实测结果表明,锚网索联合支护可实现大变形软岩回采巷道的有效支护。为其它矿区类似条件下的动压巷道合理支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安煤矿是在建矿井,煤系地层属中生代地层。巷道埋深达1 000 m,不仅应力高,地质构造复杂,而且煤层顶底板以泥质岩石为主,含膨胀性矿物,岩石松散破碎、强度低。巷道开挖后,出现严重底臌、折帮和顸沉等非线性大变形破坏现象。运用工程地质学、软岩工程力学、黏土矿物学等多学科理论,采用工程地质调研、室内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对新安矿回风石门软岩巷道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其原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深部软岩巷道所处地质环境和围岩特征是产生非对称变形破坏的客观原因;普通支护的局限性是造成大变形破坏的主观原因。应该有针对性地采用有效支护方式,实现围岩与支护体在强度、刚度和结构变形三方面的耦合,有效控制变形,保证巷道稳定。该研究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支护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南屯煤矿深部沿空巷道耦合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研究,确定了南屯煤矿九采区93|02综放工作面沿空回采巷道围岩为高应力节理化复合型(HJ型)软岩,根据巷道围岩变形力学机制及其转化对策,确定了锚网索耦合支护设计方案,即采用破底板掘进和超前支护优化围岩结构,采用直墙圆拱形巷道断面优化围岩受力状态,锚杆为直径22 mm,长2 500 mm的螺纹钢锚杆,间排距800 mm ×500 mm,配合钢筋网及复合托盘,锚索长度为6 800 mm,排距2 000 mm.工程应用表明,巷道掘进期间围岩基本没有变形,工作面回采期间,顶底板变形量累计456 mm,两帮相对移近量累计518 mm,能够实现深部松软厚煤层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的有效控制,为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综放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适于分析岩层断裂和垮落的数值分析软件UDEC建立相应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留巷前巷道支护形式、充填体宽度、充填方式、充填体强度和端头不放顶煤长度等对综放沿空留巷的作用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留巷顶板下沉是老顶回转运动与围岩变形的综合反映;充填体上方顶煤位移由老顶岩层运动引起,由浮煤和充填体压缩变形以及充填体承载前预留变形量3部分组成;留巷前巷道支护形式无法控制老顶回转量,但锚网支护巷道留巷效果比架棚巷道好;端头留设一定长度的顶煤不放,有利于老顶回转触矸后形成具有自稳能力的承栽结构.当采用综放沿空留巷时,在保证顶煤及项板稳定前提下,合理利用围岩移动规律,确定合理充填方式和充填体强度,就能保证充填体稳定,达到很好的留巷效果.  相似文献   

18.
The three-dimensional damage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of coal is established and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abutment pressure of the integrated coal beside the road-in packing for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in fully-mechanized caving face under the effect of given deformation of the main roof is analyzed by the damage mechanics theor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tribution of the abutment pressure and thickness of coal seam is explored. The presented resul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o the study on stability control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road-in packing for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in fully-mechanized caving face.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桃子矿区DLW、HGG、HG等曲线,对该矿区的煤岩层进行对比,可有效进行煤岩层变化规律研究、层位划分,进一步提高对比的可信度和资料解释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急斜放顶煤开采顶板卸载拱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弹性薄板理论对急斜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开采基本顶岩层进行拉应力分析,得出了顶板破断的判别准则.依据判别准则实例验证了分段开采后暴露岩板所受荷载只是整个上覆岩层中的一部分,指出上覆层中存在卸载拱结构,正是结构体的存在承担了大部分上覆岩层荷载,直接影响了开采过程的矿压显现.通过对卸载拱影响因素的研究,指出卸载拱是顶板岩层中的一种动态扩展结构,当原有的拱式平衡被打破,拱结构朝顶板侧上移,并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态,因此其范围是不断扩展的一个"平衡-失稳-再平衡-再失稳"的动态扩展过程,也是造成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