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目前认为CpG岛甲基化导致转录抑制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E-cadherin能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被公认为是浸润、转移抑制基因.本研究检测肺癌组织中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状况,并探讨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22例肺癌组织,相应的癌旁组织和9例正常肺组织中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状况.采用免疫组化S-P法相应检测了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肺癌中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完全甲基化率为13.6%(3/22),部分甲基化率为27.3%(6/22),总甲基化率为40.9%(9/22),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中该基因的甲基化率9.1%(2/22) (P<0.05).9例正常肺组织中未检测到此基因的甲基化(0/9).22例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弱或缺失率59.1%(13/22),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蛋白表达减弱缺失率27.3%(6/22).肺癌组织中发生甲基化者蛋白表达率及强度明显低于未甲基化者.结论:肺癌组织中存在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的异常甲基化,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的异常甲基化可能是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临床手术切除43例胃癌及相应正常组织COX-2、hMLH1和hMSH2微卫星不稳定状态MSI及三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它们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5个位点的MSI状态;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胃癌及正常组织COX-2、hMLH1及hMSH2三种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43例胃癌中MSI总检出率为48.84%(21/43),五个位点的MSI检出率无显著差别。COX-2和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在43例胃癌中分别有8例和13例,正常组织中未检测到。hMSH2基因启动子CpG岛在胃癌及正常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甲基化。在MSI-H组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显著高于MSS组(P〈0.01);而在MSI-H和MSI-L组间以及MSI-L和MSS无差别。MSI-H组中COX-2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8例,且有7例胃癌同时出现hMLH1和COX-2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结论 在MSI胃癌(尤其是MSI-H型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同时出现了hMLH1和COX-2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即表型遗传修饰)。MSI胃癌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高于MSS胃癌,提示检测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对于判断肿瘤类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肺癌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肺癌组织、相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水平,探讨肺癌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22例肺癌组织、相应的癌旁组织和9例正常肺组织中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水平。结果肺癌中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完全甲基化率为13.6%(3/22),部分甲基化率为27.3%(6/22),总甲基化率为40.9%(9/22),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中该基因的甲基化率9.1%(2/22)。9例正常肺组织中该基因未发生甲基化。此外,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异常甲基化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甲基化的发生率随着肿瘤的分期早晚有上升的趋势。结论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的异常甲基化是肺癌发生中的常见分子事件,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王红兵  陈卫昌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3):1423-1426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情况,探讨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30例胃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10例正常胃组织中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胃癌组织中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完全甲基化率为46.7%(14/30),部分甲基化率为30.0%(9/30),总甲基化率为76.7%(23/30),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中该基因的甲基化率1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0例正常胃组织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甲基化(0/10)。30例胃癌组织中ERCC1蛋白阴性表达率为70.0%(21/30),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中蛋白阴性表达率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例正常胃组织中ERCC1蛋白均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发生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其ERCC1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胃癌组织中未发生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其ERCC1蛋白表达率。  结论  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呈负相关,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蛋白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胃癌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ou YN  Xu CP  Han B  Ji R 《癌症》2005,24(10):1220-1224
背景与目的:目前认为CpG岛甲基化导致转录抑制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E-cadherin能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被公认为是浸润、转移抑制基因。低分化胃癌常表现有E-cadherin基因失活。我们通过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水平,初步探讨胃癌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特异性甲基化PCR(MSP)法检测51例胃癌组织及37例癌旁组织中的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cadherin表达。结果:健康对照组织中未检测到CpG岛甲基化,4例(10.8%)癌旁组织检测到CpG岛甲基化,32例(62.7%)胃癌组织中检测到CpG岛甲基化。低分化腺癌(72.2%,26/36)CpG岛甲基化显著高于高分化腺癌(33.3%,6/15)(P<0.01),T1/T2期(55.6%,10/18)与T3/T4期胃癌(66.7%,22/33)的CpG岛甲基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2例CpG岛甲基化胃癌中27例(84.5%)E-cadherin表达下调,19例非甲基化胃癌中5例(26.3%)E-cadherin表达下调。未发现E-cadherin基因CpG岛甲基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结论:胃癌、尤其是低分化腺癌广泛存在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可能参与胃癌的早期过程,E-cadherin基因CpG岛甲基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CpG岛甲基化表型及OPCML基因甲基化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WJ  Wang L  Wang JP  Li JQ  Zhang CQ  Zheng L  Yuan YF 《癌症》2006,25(6):696-700
背景与目的:CpG岛甲基化表型(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e,CIMP)涉及到多个基因启动子同时甲基化,具有肿瘤特异性,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或预后相关。但有关肝癌CPG岛甲基化表型的研究罕见报道。OPCML(opioid-binding protein/cell adhesion molecule—like)基因目前多为针对上皮性卵巢癌的研究.被认为是卵巢癌的候选抑癌基因。本研究旨在探讨CIMP及OPCML基因与肝癌的发生是否有关。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50例肝细胞癌组织及48例癌旁组织中OPCML、p15、SOCS-1、GST-P、RAR.b、p16、p73、p14、MGMT和hMLHl基因的甲基化状况。结果:肝癌组织甲基化率普遍比相应癌旁组织甲基化率高:OPCML(70.0%VS.64.6%)、p15(58.0%VS.50.0%)、SOCS-1(78.0%VS.50.0%)、GST—P(56.0%VS.27.1%)、RAR-b(30.0%vs.6.3%)、p16(26.0%vs.14.6%)、p73(16.0%vs.0%)、p14(36.0%vs.27.1%)、MGMT(16.0%vs.10.4%)和hMLH1(18.O%VS.4.2%)。SOCS-1,GST-p,RAR-b,p16和p73基因甲基化率在肝癌组与癌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基因两组之间的甲基化率差异无显著性。CIMP阳性组(同时具有≥3个位点甲基化)复发时间较早,1年无瘤生存率为18.2%,而CIMP阴性组(具有〈3个位点甲基化)复发时间较晚,1年无瘤生存率为75.0%(P〈0.05)。结论:肝癌中存在着CpG岛甲基化表型(CIMP)。CIMP可作为肝癌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OPCML基因甲基化可能在肝癌的发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Kilon基因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状态及其与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20例卵巢正常组织,17例良性上皮性肿瘤,72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和SKOV3、3AO、CaoV3卵巢癌细胞株Kilon基因mRNA的表达并用限制性内切酶一PCR的方法检测基因启动子中CpG岛甲基化的状况。结果 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KilonmRNA的表达率(33.3%),显著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60.0%,76.5%。SKOV3、ca0V3和3AO均未见KilonmRNA表达。启动子甲基化在3种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11.8%和5.6%,卵巢癌与卵巢正常组织和良性肿瘤无显著差异。卵巢癌Kilon启动子HapII内切酶位点甲基化与mRNA失表达无相关性。SKOV-3、CAOV3和3AO均未发现甲基化。结论 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存在Kilon基因表达缺失。基因启动子CpG岛HapII酶切位点的甲基化与Kilon基因低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BRCA1 mRNA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37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及6例正常胃组织中BRCA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检测37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及6例正常胃组织中BRCA1 mRNA 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中 BRCA1基因启动子 CpG 岛总甲基化率为48.6%(18/3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4%(2/37)]和正常胃组织[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41、5.021,P均〈0.05)。胃癌组织中BRCA1 mRNA阳性表达率为48.6%(18/37),显著低于癌旁组织[94.6%(35/37)]和正常胃组织[100.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15、5.520,P均〈0.05)。BRCA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BRCA1 mRNA表达成负相关( r=-0.515,P〈0.05)。结论 BRCA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可能是导致BRCA1 mRNA失表达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HFR(checkpoint with FHA and ring finger)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HFRmRNA在45例肺癌组织、23例癌旁组织与去甲基化剂5-氮杂-2′-脱氧胞苷处理前后A549细胞株中的表达,同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CHFR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CHFRmRNA在癌旁组织中全部表达,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缺失率为15.56%(7/45),且表达量低于正常肺组织,F=9.156,P〈0.01;但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恶性程度和肿瘤分类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R基因启动子在肺癌组织中发生甲基化的频率为22.22%(10/45),在癌旁组织未发生甲基化,χ^2=5.992,P〈0.05。10例启动子区甲基化的肺癌标本中,7例同时伴有mRNA表达缺失。结论:CHFR启动子甲基化可在肺癌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鼻NK/T细胞淋巴瘤中抑癌基因BLU启动子区CpG 岛甲基化的状况,并探讨其在鼻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 MSP)技术,检测30例鼻NK/T细胞淋巴瘤、10例鼻咽淋巴组织增生中BLU 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况;并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对30例鼻NK/T细胞淋巴瘤进行EB病毒检测。结果 30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中有15例肿瘤组织BLU 基因启动子区CpG 岛发生异常甲基化,甲基化频率为50 %(15/30),而10例鼻咽淋巴组织增生均无甲基化;EB病毒阳性组BLU 基因的甲基化频率与阴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U基因启动子区CpG 岛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 在鼻NK/T细胞淋巴瘤中,抑癌基因BLU启动子区CpG 岛具有很高的甲基化频率,表明其在鼻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ZNF667-AS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中的表达及甲基化状态。方法 应用qPCR和MSP法检测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Aza-dC处理前后食管癌细胞系(Kyse170、Eca109、TE1和TE13)、ESCC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ZNF667-AS1基因的表达,及其CpG岛三个区域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在5-Aza-dC处理后的四株细胞系中,ZNF667-AS1基因的表达均增高,且其CpG岛三个区域甲基化程度均降低。ZNF667-AS1基因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且该基因CpG岛远端启动子区及第一外显子区甲基化率在ESCC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SCC组织中CpG岛近端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并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密切相关,ZNF667-AS1基因CpG岛近端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的ESCC组织中,低表达例数高于高表达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ZNF667-AS1基因在食管癌细胞系和ESCC组织中的低表达与E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其近端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状态可能是导 致其表达沉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组织APC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癌组织中结肠腺瘤性息肉(APC)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的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82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APC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状况。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在182例食管癌组织中,APC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率为54.40%(99/182),在182例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甲基化率为9.90%(1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分别与淋巴结转移、肿瘤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及不良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669,P=0.000。单因素结果提示,远处转移、分期及APC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与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相关,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APC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APC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PC基因可能是食管癌新的肿瘤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3.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mad4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Smad4(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homolog 4)基因启动子区及第一外显子区的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与Smad4蛋白、TGF-β1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28例ESCC组织标本采集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4-2008年的手术病例,每例患者均取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作对照。分别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mion specific PCR,MSP)、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S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Smad4基因CpG岛的甲基化情况、Smad4 mRNA和Smad4蛋白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ESCC组织中Smad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为5.5%(7/128),第一外显子5′非翻译区CpG岛甲基化率为305%(39/128);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均未检测到这两个位点的甲基化(P<0.05);ESCC组织中Smad4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ESCC组织中Smad4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且与Smad4甲基化相关。TGF-β1蛋白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率(66.4%)显著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21.9%,P<0.01),且随ESCC分期的增高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P<0.05)。Smad4和TGF-β1蛋白在ESCC中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结论: Smad4基因CpG岛甲基化及TGF-β1的过表达可能是ESCC发生机制之一,其中Smad4基因第一外显子5′非翻译区CpG岛比启动子区CpG岛更易发生甲基化,从而导致Smad4基因沉默。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是一种新的抑癌基因,其启动子甲基化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 是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抑癌基因FHIT启动子CpG岛异常甲基化和蛋白、转录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FHIT基因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及RT-PCR测定52例NSCLC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5 cm)中FHIT的甲基化、蛋白表达和转录水平.结果 NSCLC癌组织中FHIT甲基化率为38.46%(20/52),在癌旁正常组织中FHIT甲基化率为7.6996(4/52),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率为28.8%(15/52),癌旁正常组织FHIT蛋白表达率为88.5%(46/52),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FHIT mRNA在癌组织中表达率为51.9%(27/52),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全部表达,且表达量明显高于癌组织(P=0.000).结论 在NSCLC中,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明显升高,其蛋白表达率明显下降,mRNA表达率下降,提示FHIT启动子甲基化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而且FHIT基因的甲基化与蛋白及mRNA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和p16抑癌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的情况, 分析两种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况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32例对照组织(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甲状腺腺瘤)提取RNA后,反转录为cDNA,进行PCR,检测两种抑癌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运用甲基化PCR(其中p16使用巢氏甲基化PCR)检测上述组织中两种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情况, 对两种抑癌基因甲基化和未甲基化的组织随机进行测序。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50例患者中,有34例(68 %)TSHR基因、27例(54 %)的p16 基因启动子发生了甲基化;对照组32例患者中,有7例(21.9 %)TSHR基因、5例(15.6 %)的p16基因启动子发生了甲基化;甲状腺乳头状癌组TSHR基因、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1,P < 0.05;χ2=12.08,P <0.05)。TSHR基因和p16基因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41±0.11、0.51±0.17,相应的对照组织的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63±0.08、0.72±0.22,两种基因的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6和3.66,P <0.05)。最终,经DNA 测序证实,两种抑癌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的其CpG岛的碱基未发生改变,仍为CG;未发生甲基化的,碱基由CG变为TG。结论 两种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发展均相关。  相似文献   

16.
DNA修复酶基因MGMT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食管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 分析食管癌组织中MGMT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和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探讨MGMT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在食管癌筛查及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 对江苏淮安的91例新发食管癌病例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外周血血浆样本提取DNA,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分析MGMT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对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提取总RNA,采用SYBR GREEN I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MGMT的mRNA水平。 结果: MGMT启动子区CpG岛异常甲基化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增高有关联 (OR=7.750, 95%CI=2.736~21.955);MGMT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与MGMT mRNA水平无显著相关;血浆循环DNA中MGMT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癌组织中MGMT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相关(P<0.01),血浆循环DNA中MGMT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检出率与癌组织中MGMT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检出率中度相关(Kappa=0.603, P<0.01)。 结论: MGMT基因的启动子区CpG岛的异常甲基化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增加有关;检测血浆循环DNA中MGMT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可为食管癌的筛查、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原发性肺癌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技术(MSP),对59例人原发性肺癌组织(肺癌组)、32例肺正常组织(正常组)、15例癌旁组织(癌旁组)及11例支气管鳞状化生组织进行FHIT基因5’-CpG岛甲基化状况检测,甲基化阳性标本采用基因克隆测序技术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肺癌组、癌旁组和正常组的FHIT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37.3%(22/59)、20.0%(3/15)、0(0/32),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鳞状化生组织的甲基化阳性率为18.1%(2/11)。FHIT基因甲基化率肺癌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IT甲基化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显示,所有CpG岛中的胞嘧啶均保持不变,而CpG岛二核苷酸以外的胞嘧啶经过PCR扩增后,则被胸腺嘧啶取代。结论FHIT基因5’-CpG岛甲基化参与了肺癌的演变,可能在肺癌发生的早期阶段,采用MsP方法进行FHIT甲基化检测,可能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维甲酸受体-β(RAR-β)基因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分析其差异表达与甲基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四种子宫颈癌细胞株、38例子宫颈浸润癌、3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RAR-β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对RAR-β蛋白进行定量检测,分析蛋白水平上的RAR-β表达的变化,并与正常子宫颈组织的RAR-β表达情况进行对照.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对细胞系和组织的RAR-βDNA进行甲基化分析,同时分析RAR-β基因的表达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子宫颈癌细胞系、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子宫颈癌组织中RAR-β基因的表达缺失或下降,并与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RAR-β表达情况进行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的表达检测也得到相同的结果.MSP检测发现3种子宫颈癌细胞株、11例癌组织、1例CIN Ⅰ级、5例CIN Ⅱ~Ⅲ级RAR-β第1外显子甲基化表现,甲基化者RAR-β表达均下降.RAR-β基因甲基化状态在不同的病理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在不同的I临床分期(P≈1.000)及有无淋巴转移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RAR-β基因的表达缺陷在子宫颈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是导致基因表达缺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ASSF1A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胃癌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和30例对照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胃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为65.0%(39/6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7%(4/60),及对照组0%(0/30)(P<0.01).胃癌组织中不同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的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提示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MSP法对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检测有望成为胃癌早期监测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ASSF1A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胃癌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和30例对照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胃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为65.0%(39/60),艋著高于癌旁组织6.7%(4/60),及对照组0%(0/30)(P〈0.01)。胃癌组织中不同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的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提示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MSP法对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检测有望成为胃癌早期监测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