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反硝化生物滤池(DNBF)处理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出水,通过改变碳氮比(C/N)以及碳源类型,重点考察了低滤层下DNBF的脱氮效能,并构建了脱氮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滤层高度为2.5 m,滤速为9 m/h,温度为16~17℃时,最佳C/N比为6;两种碳源(甲醇、乙酸钠)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78%、67.76%,乙酸钠能较好地提高DNBF的脱氮效能,并且出水TN、COD平均值分别为3.93、20.55 mg/L,在最佳碳氮比条件下并没有发生碳源穿透现象,出水均满足地表水“准Ⅳ类”水质标准(COD≤20~50 mg/L,ρ(TN)≤10 mg/L);此外,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能较好的拟合两种碳源下的DNBF脱氮过程,且相关系数R2分别高达0.997 2、0.983 9。本实验研究为五河后续提标改造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为“准Ⅳ类水”提标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A/O/A和BAF+A工艺结合优势微生物对印染废水脱氮处理的效果,试验以广东某纺织有限公司废水站为例,采用优势微生物结合升级的系统对该废水进行脱氮处理的小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接种优势微生物后,ρ(NH3-N)从19.5mg/L降至3.17mg/L,ρ(TN)从35.66mg/L降至8.93mg/L,去除率分别达到83.7%和75.0%。硝化作用良好的BAF池出水进入反硝化池,并用水解酸化池出水提供碳源,有效去除总氮,ρ(TN)从10.9mg/L降至6.2mg/L,ρ(TN)去除效率达到43.1%。系统出水ρ(COD)≤60.0mg/L,ρ(氨氮)≤5.0mg/L,ρ(总氮)≤15.0mg/L。  相似文献   

3.
采用BBR-Fenton-BAF组合工艺处理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介绍了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和运行效果。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ρ(COD)≤14 000 mg/L、ρ(NH3-N)≤2 450 mg/L、ρ(TN)≤3 000 mg/L时,该工艺可全量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出水ρ(COD)≤96 mg/L、ρ(NH3-N)≤7.6 mg/L、ρ(TN)≤40 mg/L,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表2排放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室规模连续流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处理人工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不同碳氮比(C/N)和溶解氧(DO)工况下改变缺氧池容积对A^2/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C/N和好氧阶段DO含量较低时,增大缺氧池容积有利于提高TN的去除率和除磷效率,在COD/ρ(TN)(ρ(TN)≈40 mg/L)约为7,DO的质量浓度在0.9~1.2 mg/L的条件下,缺氧池容积增加1倍,TN去除率可达71.1%,PO4^3--P去除率可达94.0%;在高C/N和好氧阶段DO含量较高时,增大缺氧池容积在提高TN去除率和改善出水水质方面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负荷地下渗滤系统TN去除率低的问题,研究将渗滤出水回流与原污水混合,进入前置反硝化单元。结果表明,当回流体积比分别为0.5:1、1:1和2:1时,系统对NH_4~+-N的去除率高于92%,且出水NH_4~+-N的质量浓度低于0.5 mg/L;前置反硝化单元对NO_3~--N去除率分别为91.0%、83.0%和64.2%,而系统对TN去除率仅为18.6%、31.2%和30.8%。在回流体积比为2:1时,将原污水COD/ρ(TN)调为6,以与常规生活污水C/N相同,此时反硝化单元的NO_3~--N去除率升至95.2%,而系统TN去除率升至57.1%,且出水TN的质量浓度低于15 mg/L。因此,如果采用该组合工艺处理常规生活污水(COD/ρ(TN)大于6),可使其最终出水TN和NH_4~+-N含量达到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广东化工》2021,48(14)
针对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出水总氮(TN)达标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反硝化脱氮生物滤池(DNBF)中试装置的提标改造工艺。本次实验采用了连续流递增负荷的自然挂膜方法,通过设定三个速度梯度(3 m/h、5 m/h、7 m/h)来实现挂膜启动。探究挂膜期间低滤层的中试装置对二级生化出水COD、TN、NO3--N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6~28℃且滤料层设为2.5m的条件下进行挂膜,中试装置的出水中COD和TN的平均值分别为20 mg/L、4.08 mg/L。其中COD和TN的去除率均达到60%以上,NO3--N的去除率达到80%。本实验为五河县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艺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为"准IV类水"的提标改造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外加碳源+反硝化生物滤池(DNBF)、O_3+DNBF和二级出水掺入原污水+间歇曝气生物滤池(IBAF)3种运行方案,进行了不同碳源条件下反硝化、间歇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厂二级出水深度脱氮研究,并考察了可行性与经济性。结果表明,方案1和2分别在外加乙酸钠和臭氧投加量为20 mg/L时,出水TN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3.47 mg/L和13.76 mg/L,TN去除率为32.52%和27.88%;方案3在原污水与二级出水的体积比为1:2时,出水TN的质量浓度平均为13.45 mg/L,TN去除率为39.22%。出水水质均达到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方案1的脱氮效能及运行费用最优;方案3可获得定量处理水深度脱氮和原污水协同处置耦合的效果,适用于生物处理扩容及出水提标工程。  相似文献   

8.
针对浙江绍兴柯桥江滨污水处理厂气浮池出水TN难以达标的问题,提出采用高滤速、低滤层的反硝化生物滤池(DNBF)中试装置进行深度脱氮处理。考察了上升流速、碳氮比及碳源种类对DNBF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历时14 d即完成滤池的挂膜启动,滤速以18~19 m/h为最佳,投加C/N以3.92~4.17为宜;相对于乙酸钠,甲醇为碳源时,COD出水低于进水的概率更高,调控全过程中出水TN均达标排放。为实际污水厂的提标改造和反硝化深度脱氮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良型A2/O工艺处理陕西科技大学西安校区生活污水,对整个工艺及调试运行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总排放口出水COD≤60 mg· L-1、ρ(TN)≤20 mg· L-1、ρ(TP)≤1.0mg·L-1、ρ(SS)≤20 mg·L-1、BOD5≤20 mg·L-1,出水水...  相似文献   

10.
以完全自养亚硝化颗粒污泥为对象,控制进水NH_4~+-N的质量浓度为80 mg/L,以乙酸钠为碳源,改变进水COD/ρ(TN),考察有机物添加对亚硝化颗粒污泥NH_4~+-N降解性能、产物组分的影响,系统阐述了进水COD/ρ(TN)对亚硝化颗粒污泥性能、不同氮形态变化规律和产物中ρ(NO_2~--N)/ρ(NH_4~+-N)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D/ρ(TN)提高,运行周期数增加,NH_4~+-N降解速率下降,NO_2~--N比生成速率和NO_3~--N比生成速率下降,且NO_3~--N比生成速率受抑制更加显著,改变了产物中NO_3~--N和NO_2~--N的组分,导致对亚硝酸盐累积率反而有提高,产物中ρ(NO_2~--N)/ρ(NH_4~+-N)保持在1.0~1.3内的持续时间增加,有利于为后续厌氧氨氧化脱氮提供良好的基质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快速排泥法对小试规模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进行启动运行,并探究水力停留时间(HRT)和碳氮比(C/N)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器启动后12 d污水处理效果基本达到要求,COD和NH_4~+-N去除率分别为82.9%±4.4%和69.4%±2.0%;COD与TP去除率随HRT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在HRT为10 h时去除效果为佳,分别达到86.4%±0.8%和75.6%±2.2%;随HRT的增加,出水中NH_4~+-N含量先减小后趋于稳定,去除率在HRT为10 h可达73.7%±3.5%。C/N对TP和NH_4~+-N的去除影响较为明显,高C/N下污水的处理效果较优,在进水COD/ρ(TN)=12时COD、TP及NH_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7%±1.6%、82.5%±1.5%和92.0%±2.0%。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某污水处理厂2组平行运行的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工艺(SBR)和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工艺(A~2/O)为研究对象,分析2种生物处理工艺的污染物去除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体系DO的质量浓度在4~6mg/L,SBR和A~2/O其去除率分别达46.5%和52.7%。采用外加碳源(乙酸钠)的方式,将SBR和A~2/O工艺进水COD/ρ(TN)分别控制在8.6和7.2以上,可实现出水TN含量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A~2/O工艺通过调整外回流体积比为35%~70%,二沉池混合硝化液回流比为20%~40%的方式,只利用内部碳源,可以保持出水TN含量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采用A~2/O和MBR组合工艺处理含工业废水的城镇污水,分析MBR组合工艺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提标改造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着工业废水在生活污水中比例的增加,出水中COD和NH_4~+-N含量逐渐增加。当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体积比为1:1时,系统水COD和NH_4~+-N、TN、TP的质量浓度平均含量分别被降至42 mg/L、2.3、10、0.4 mg/L,均符合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系统运行过程中,MBR膜通量保持稳定,跨膜压差在4.8~13.1k Pa范围内变化。反应过程中,微生物释放出的高含量的EPS和SMP。经Na Cl O溶液在线清洗后,溶液中EPS和SMP得到了较好的去除。A~2/O-MBR组合工艺适用于含工业废水的城镇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某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原采用氧化沟为主体的工艺,提标改造后要求出水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及《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的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的两者较严值,实际出水部分指标(如COD、SS、TP、TN)已临近排放限值,BOD5、NH3-N常有超标现象。提质增效工程旨在对原有生化池、消毒池等进行改造优化,并在二沉池后端新增“高效沉淀+滤布滤池”深度处理单元。提质增效后的运行数据表明,出水COD≤14 mg/L、BOD5≤3.1 mg/L、ρ(TN)≤9.5 mg/L、ρ(TP)≤0.24 mg/L、ρ(SS)≤5.1 mg/L,去除率均>90%,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设计标准,同时氧化沟曝气单位能耗降低25%,单位成本低于同类型项目水平。  相似文献   

15.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在污水的微生物处理出水中占剩余COD的绝大部分.它不仅是影响废水生物处理出水水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制约生物处理出水回用的主要污染物.本文将具体从SMP的组成、螯合性、可生物降解性、毒性等方面对国内外水处理领域中SMP的研究进展作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处理工艺脱氮除磷效果,采用连续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污染物去除效果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HRT=3 h的条件下,将DO的质量浓度控制在2 mg/L可取得较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出水NH_4~+-N、TN、TP的质量浓度和COD分别为2.83、11.9、0.56 mg/L和24.7 mg/L。在HRT=3 h、ρ(DO)=(2±0.2) mg/L的条件下,提高进水碳氮比可进一步优化同步脱氮除磷效果,COD/ρ(TN)=8时,NH_4~+-N、TN、TP去除率分别为92%、77.6%、85.4%。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于厌氧-好氧-缺氧(AOA)流程的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研究了NaCl盐度对活性污泥系统处理低碳氮比废水(COD/ρ(TN)=5)脱氮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盐度(NaCl的质量分数)达到2%时,COD、TN仍有较高的去除效果,COD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7.74%和99.16%。当盐度达到3%时,COD的去除率变化不大(97.84%),但TN的去除率受到影响,其去除率降至82.06%。通过米-门方程对硝化过程NH_4~+N的质量浓度和反硝化过程NO2--N的质量浓度变化进行拟合,得到了在盐度0、1%、2%、3%下的最大比降解速率和半饱和常数。当盐度在1%~3%时,活性污泥系统发生了持续且稳定的短程消化反硝化过程;高盐度对硝化细菌的影响是导致出水TN含量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新型半悬浮填料为载体的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氨氮含量废水,并形成稳定运行的生物膜脱氮运行体系。综合研究了生物反应器中生物膜内DO含量分布、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探讨在高氨氮含量条件下半悬浮填料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运行5 d后,反应器内半悬浮填料表面快速挂膜成功,形成了紧密的好氧-缺氧耦合环境,其COD和TN去除率可达95%和86%;高碳氮比(COD/ρ(TN)=15:1)较低碳氮比(COD/ρ(TN)=10:1)的脱氮性能高7%。通过运行期间的生物相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发现,稳定运行的反应器中生物膜上的微环境形成了一个以脱氮功能菌为主体的复杂生物群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混凝+预处理曝气+预处理沉淀+A2/O生化法+物化"组合工艺对污水处理厂废水进行处理,对COD、TP、TN、NH3-N等测定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结果表明:COD、TP、TN、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96%、70%、97%,出水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COD浓度为46 mg/L、TP浓度为0.06 mg/L、TN浓度为8 mg/L、NH3-N浓度为0.6 mg/L,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要求,在进水浓度低于设计值的情况下,出水污染物浓度不易受进水量增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A/O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含量、难降解的聚苯硫醚(PPS)生产废水。结果表明,处理PPS废水原水时,系统COD去除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平均去除率为91%,氨氮去除率较差;而处理PPS废水处理站厌氧出水时较稳定,出水COD小于69mg/L,平均为27mg/L,平均去除率为97%;出水TN受m(COD)/m(TN)的影响,去除率在38%~55%内;出水pH在7.59~7.92,SS的质量浓度<5 mg/L,色度为16倍。系统处理的PPS厌氧出水可达到PPS生产回用水要求,膜组合清洗能够有效的恢复膜通量。研究结果可为PPS生产废水有效处理并回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