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在中药材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目前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领域及其进展,包括化感物质的收集、分离和鉴定,化感物质作用机理以及影响化感作用的因素等方面,分析了药用植物化感作用较为严重的原因以及在栽培过程中追求药材质量的同时很可能会加剧其化感作用的特点,并且从栽培措施、化感育种以及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有效利用和克服药用植物化感作用的措施,旨在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2.
植物化感作用在药用植物栽培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赵杨景 《中草药》2000,31(8):638-641
简介生态生物化学中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和应用概况,论述了植物化感作用在药用植物栽培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五种化感物质对人参根系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芳  李勇  易茜茜  丁万隆 《中草药》2010,41(1):117-121
目的研究5种化感物质对人参根系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化感物质对根系保护性酶活性的作用规律。方法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苯甲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丁二酸二异丁酯、棕榈酸和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对苗期人参根系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苯甲酸在3种浓度下均抑制人参幼苗根系POD酶活性,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和丁二酸二异丁酯仅在低浓度时抑制POD酶活性,棕榈酸和2,2-二(4-羟基苯基)丙烷3种浓度下均促进POD酶活性,且与化感物质浓度呈正相关。除丁二酸二异丁酯和棕榈酸外,其余3种化感物质均表现为处理浓度与CAT酶活性正相关,且与对照相比,化感物质对CAT酶活性的影响均表现促进作用。苯甲酸和丁二酸二异丁酯在低浓度时抑制PAL酶活性,中浓度处理对PAL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大于高浓度处理;棕榈酸在低浓度时对PAL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最强,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在高浓度时对PAL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最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对PAL酶活性的促进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研究还发现,对照及5种化感物质处理中的POD、CAT、PAL酶活性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变化,但酶活性与处理...  相似文献   

4.
该文阐述了植物化感作用的概念、特征及其与其连作障碍危害形成间的关系,并结合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成果,指出精准鉴别化感物质并验证其生态功能是破解植物连作障碍问题的关键。同时,针对化感物质分离鉴定中的难题,借鉴中药药效物质的研究方法,运用目标成分"敲出/敲入"的中药药效物质辨识与质量控制模式,提出了分离鉴定植物化感物质(群)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旨在为深化植物化感作用研究和消减中药材生产中连作障碍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刘伟  魏莹莹  吕海花  周洁  王晓  耿岩玲  李奉胜 《中药材》2016,(10):2203-2206
目的:研究须根腐解对丹参根际土壤化感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XAD-4树脂提取并分离纯化丹参根际土壤化感物质,应用GC-MS对化感物质组成进行分析,利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物质相对含量。结果:须根腐解能够使丹参根际土壤提取液中的化感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明显增加。其中辛酸、乙醛、十六烷为丹参产生的主要化感物质,其相对含量与须根添加量呈正相关。须根腐解促使丹参产生有机酸类(乙酸、辛酸等)、小分子醛(乙醛等)、脂肪酸(十六烷酸等)、烃类(十六烷)、酚酸及衍生物类(邻苯二甲酸等)等一系列化感物质。结论:大田丹参残留须根在腐解后会促使植物产生一系列的化感物质,对丹参连作障碍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目前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领域及其进展,包括化感物质的收集、分离和鉴定,化感物质作用机理以及影响化感作用的因素等方面,分析了药用植物化感作用较为严重的原因以及在栽培过程中追求药材质量的同时很可能会加剧其化感作用的特点,并且从栽培措施、化感育种以及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有效利用和克服药用植物化感作用的措施,旨在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7.
人参、西洋参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人参、西洋参忌连作,作者报道近年来国内外从化感作用角度研究人参和西洋参的连作障碍问题。综述了人参、西洋参化感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化感物质的收集提取到其对人参、西洋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及病原菌和愈伤组织的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人参、西洋参中的化感作用,认为化感作用是人参、西洋参连作障碍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人参、西洋参化感作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成分是混合物,具体起作用的成分和物质尚不明确;以单个化感物质为研究而忽视了化感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今后应深入开展人参和西洋参特有的化感物质及化感物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人参、西洋参化感物质与环境影响因子的互作关系,特别是化感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等环境化学行为,化感物质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共同对人参和西洋参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化感物对三七病原菌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病原菌培养方法,考察不同化感作用物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生长年限的三七水培营养收集液、三七鲜根水提液、三七总皂苷三种物质,加入到培养基中培养病原菌,从中寻找具有化感作用的化学物质。结果表明三七水培营养收集液、三七总皂苷及三七鲜根提取液对毁坏柱孢菌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三七鲜根提取液及低浓度的三七总皂苷对腐皮镰刀菌也表现为促进生长的作用;不同化感物对三七地上部分病害三七黑斑病病原菌人参链格孢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结论结果验证了三七轮作后有病害加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苯甲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丁二酸二异丁酯、棕榈酸、2,2-二(4-羟基苯基)丙烷胁迫对人参根系分泌物组成的影响。GC-MS 分析发现,包括对照在内的6 个处理中分别检测到15~23 种化合物,包括有机酸类、醇类、氨基酸酯类、酚酸类、胺类、稠环类、糖类等。与对照比较发现,胁迫处理后大部分人参根系分泌液中酚及酚酸类物质种类有不同程度增加。由此推测,释放到土壤中的自毒物质会刺激人参根向外界释放自毒物质,进而加剧对人参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不同作用途径下三七化感作用的变化,筛选适宜的轮作植物,应用AMMI模型分析了三七对不同轮作植物化感作用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AMMI模型可应用于植物化感指数的稳定性分析,且优于传统的回归模型分析法;利用对应分析图能够直观评价各轮作植物的稳定性和作用途径(环境条件)的分辨力;鄂粳杂1号(g6)为强化感作用稳定型,而云瑞1号(g9)属弱化感作用稳定型,是较为理想的三七轮作植物.研究结果为筛选适宜与三七轮作的植物提供了新的方法,为建立合理轮作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同时对中药材种质资源合理评价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西洋参、紫苏籽和薏苡根水提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杨景  杨峻山  王玉萍  刘东 《中草药》2004,35(4):452-455
目的 研究西洋参、紫苏籽和薏苡根水提物的化感作用。方法 以白菜和西洋参为测试植物,观察西洋参、紫苏籽和薏苡根水提物对其种子萌发和活力、存苗率、幼苗初期生长的影响。结果 西洋参茎叶水提物与高于1%浓度的须根水提物严重抑制白菜和西洋参的种子萌发及活力、存苗率、幼苗初期生长,而紫苏籽和薏苡根的水提物则促进实验植物幼苗根和芽的生长。高浓度的薏苡根水提物可使西洋参的存苗率显著降低。结论 3种药用植物中存在活性较强的化感物质,其化感作用的正负效应和强度与它们的水提物浓度及植物受体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比色法测定了人参根系分泌物中苯甲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丁二酸二异丁酯、棕榈酸和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在1mg·L-1、0.1mg·L-1和0.01mg·L-1浓度下对人参幼根总皂苷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酚酸类化感物质能够降低人参皂苷含量,且随浓度增加,人参皂苷含量明显减少。研究结果说明酚酸类化感物质不仅对人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具有自毒作用,而且对人参有效成分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感自毒作用是造成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会降低药用植物产量与品质。随着药用植物产业的发展,其连作障碍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缓解药用植物连作障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了药用植物化感自毒物质影响其生长发育的机制,即通过破坏细胞结构、干扰活性氧和激素的代谢、影响光合作用等方面抑制药用植物生长;分析了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与连作障碍的关系,综述了选育抗自毒药用植物品种、合理施肥、选用合理种植制度以及使用微生物制剂等方法在缓解药用植物连作障碍上的应用,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药用植物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化感自毒作用是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主要成因,已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阐述了化感物质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影响机制,如影响药用植物光合作用、水和矿质元素吸收、细胞结构、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等;提出选育优良栽培品种、合理施用有机类肥料及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等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的防治措施,为消减化感自毒作用、提高作物产量、促进我国中药材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五种化感物质对人参幼根皂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色法测定了人参根系分泌物中苯甲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丁二酸二异丁酯、棕榈酸和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在1mg·L^-1、0.1mg·L^-1和0.01mg·L^-1浓度下对人参幼根总皂苷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酚酸类化感物质能够降低人参皂苷含量,且随浓度增加,人参皂苷含量明显减少。研究结果说明酚酸类化感物质不仅对人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具有自毒作用,而且对人参有效成分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连须根浸提液对2种豆科植物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黄连须根浸提液(Coptis chinensis fibrous root extracts,CRE)对蚕豆和豌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以便减轻化感危害,提高土地生产力.方法:采用培养试验法,用不同浓度的CRE处理豌豆和蚕豆种子和幼苗,观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并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低浓度的CRE对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种子膜透性无显著影响,随处理浓度的提高,种子的膜透性增强,萌发受到抑制.用800 mg CRE·L-1浸种,发芽率比对照降低了23.4%(豌豆)和9.5%(蚕豆).与此同时,经CRE浸泡后,蚕豆种子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2种豆科植物尤其是蚕豆种子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也显著降低.此外,低浓度的CRE促进蚕豆和豌豆幼苗生长,提高硝酸还原酶和根系活力,但高浓度的CRE则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妨碍胚乳中的养分利用.结论:大量存在于土壤的黄连根系分泌物及植株残体腐解所释放的化感物质可能抑制豆科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在集约化种植黄连的土壤中,这种抑制作用可能造成后季作物减产绝收.  相似文献   

17.
我国药用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爱华  郜玉钢  许永华  雷锋杰  张连学 《中草药》2011,42(10):1885-1890
介绍化感作用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重要性及意义,分析了药用植物产生化感作用的原因,综述药用植物中存在的化感物质种类及其化感作用研究方法,同时阐述了其化感作用产生的机制,并对药用植物化感作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指出药用植物化感作用研究需要加强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三七水浸液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浓度三七茎叶、根水浸液对三七产区常见作物玉米的3个不同类型品种进行化感作用生物测定,结果表明:①三七茎叶对玉米的化感作用强于根部;②玉米幼苗生长阶段比种子萌发阶段更易受到化感物质的影响,玉米的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更为敏感;③常规品种白糯1号对三七化感作用的敏感性最强,杂交种云瑞1号和鲁三3号的敏感性较弱,更适合与三七轮作。  相似文献   

19.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能催化诱变剂,内源性和包括草药中的植物活性物质在内的外源性物质与辅因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结合。作为药理活性分子的前体,植物化学物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中药和常见药物的使用中,植物化学物质对UGT的表达应该没有显著的影响。然而,大量的植物化学物质可以通过调控各种转录因子影响UGT基因表达,并诱导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本文总结了植物化学物质通过13个关键转录因子AhR、CAR、PXR、PPARα、LXR、FXR、Nrf2、HNF1α、HNF3α、HNF4α、ERα、AR、NF-kB调节人UGT基因表达的当前研究进展,并对其潜在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研究对栽培技术创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的概念、产生机理和作用特点,指出药用植物在“亚最适”环境条件下生长,其药用活性成分与化感自毒物质的同源性是药用植物栽培中连作障碍与化感自毒作用更强烈的根本原因。指出多数道地药材的形成是在环境中“亚最适”生态因子(群)胁迫下,基源植物(特征)遗传基因的表达而决定的。因此,彰显并确保中药材道地性特色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关键措施是“亚最适”环境中生态因子(群)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