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敏  任彬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2):17-17
对64例诊断明确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采用针刺大椎、颈部夹脊穴、风池、后顶等穴治疗,结果疗效满意,总有效率达89.1%.  相似文献   

2.
电针太阳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法:将7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2周后,分别对眩晕的主观评定和眩晕症状量表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7.14%,对照组51.43%,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疗后眩晕的主观评定和眩晕症状量表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太阳穴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常见症状为阵发性眩晕,常伴恶心、呕吐.多因动脉硬化、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所致.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养血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敏  吴涛 《河北中医》2001,23(2):92-93
目的 观察养血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依据气血两虚辨证,予养血止眩汤,水煎服,日1剂,对照组24例口服益脉康片,2片/次,3次/日。15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6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取效时间短。结论 养血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4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确诊后,采用针刺百会、上星、大椎、风池、天柱等穴位进行治疗.结果:本组42例患者,显效18例,占43%;有效21例,占50%;元效3例,占7%.总有效率93%.结论:毫针刺法是一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有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近2年来,我院急诊科以葛根素注射液为主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8例均为本院急诊科留住观察患者,具有典型的发作性眩晕症状,经头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单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存在。其中男性30例,女性38例;年龄42~68岁,平均53岁。患者常见症状为发作性眩晕62例,恶心、呕吐45例,耳鸣39例,胸闷、胸痛9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7例;摄颈椎X片62例,正常23例,其余45例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组除西药外加用针刺治疗,15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结论:针刺对本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升清降浊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2 0 0 1年 2月~ 2 0 0 3年 2月笔者以升清降浊方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中医中风专科门诊患者 ,参照 1995年公布的脑血管疾病分类标准确诊 10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6 0例 ,男 32例 ,女 2 8例 ,年龄5 0~ 75岁 ,平均 5 9.8岁 ,病程 2~ 13年 ,平均 5 .8年 ;对照组4 0例 ,男 2 1例 ,女 19例 ,年龄 5 0~ 75岁 ,平均年龄 6 0 .1岁 ,病程 0 .5~ 10年 ,平均 5 .7年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具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治疗组以升清降浊方内服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采用中药内服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61例采用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7%(59/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74%(34/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配合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其发病与椎动脉痉挛有关,为寻求血管扩张药以外更为有效的方法,我们采用中医传统针刺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痿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肢体筋脉迟缓,手足痿软无力,足不任地,手不能举,甚至肌肉削脱的一种病证。属于现代医学的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脊髓空洞症、腓骨肌萎缩症、小儿麻痹后遗症、重症肌无力等。西医学之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多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故治疗上除急性期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控制外,尚无特殊疗法。中医对痿证治疗的认识早在《内经》就有论述,如“治痿独取阳明”;后朱丹溪又提出“泻南方、补北方”的治痿原则等,为中医治疗痿证提供了理论基础。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治疗痿症具有广阔的前景。现将针灸治疗痿症患者3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血塞通注射液0.6 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百会、风池、大椎、颈夹脊、阴陵泉、丰隆),每日1次,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口服,每日2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8/40),对照组总有效率70%(28/40)。结论: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甲宁方对肝阳上亢、血瘀痰凝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临床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证属肝阳上亢、血瘀痰凝证的患者31例纳入治疗组,给予甲宁方治疗,8周为1个疗程,进行治疗前后对照比较。[结果]甲宁方能有效改善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激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等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有促进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转阴的作用。[结论]临床观察表明甲宁方治疗肝阳上亢、血瘀痰凝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满意并具有改善甲状腺功能,调节免疫的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调经促孕针法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60例PO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调经促孕针法治疗,穴取百会、神庭、关元、三阴交、肾俞、次髎等,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3个月.西药组口服克龄蒙治疗,每天1片,连续21 d,停药1周为一疗程,连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予针刺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疗程2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睾酮(T)、胰岛素(INS)、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71.43%(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值、LH值下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空腹INS值下降明显,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疗法治疗PCOS疗效确切,且可缓解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百忧解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百忧解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推拿对颈椎病患者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治疗组的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推拿可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血浊证的基本治疗原则是化浊行血,文章讨论了其基本处方化浊行血汤的药物组成、配伍原则和现代药理研究,并提出分别采用行气化浊、清热化浊、散寒化浊、祛痰化浊、补虚化浊的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血浊证,列举了常用药物,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阳化痰法治疗痰湿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VBI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温阳化痰法治疗,疗程14天。比较治疗结束后的临床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6%vs 80.0%,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期基底动脉(BA)和椎动脉(VA)血流速度均明显升高,其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温阳化痰法治疗VBI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口服眩晕宁片联合针刺)和西药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动态监测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血清(浆)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均显著改善(P均<0.05),血清(浆)NO、6-keto-PGF1α水平升高,ET-1、TXB2水平降低(P均<0.05);针药组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升高血清NO与6-keto-PGF1α的含量水平、降低血浆TXB2含量的作用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均<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及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