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则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且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好。但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更短、创伤小,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
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与人工关节置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非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建议一般为内固定,大多数学者倾向对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术,术后可早期下地活动,且不用担心内固定物失效或骨折不愈合。半髋关节置换术适于伤前活动能力低、同时无髋关节疾病史、全身情况较差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但并发症如髋臼磨损及大腿疼痛发生率较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长期随访效果肯定,但术后假体脱位发生率及手术时间增加。近年来大直径股骨头假体的应用及术中关节囊的保留与修补,明显降低了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究竟选择内固定、半髋关节置换还是全髋关节置换,迄今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该文就相关临床决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9月在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72例5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比其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5~6年,平均5.2年。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量、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半髋关节置换术简单有效、创伤小,能满足患者的功能需求,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将7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均获12~18个月随访。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依据Harris评分标准,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均有可靠效果。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更高,且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需全面进行评估、积极控制基础病变并规范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5-65岁有移位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其中42例行骨折内固定术,3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了住院情况,术后1年,术后3年功能评估。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全髋关节置换假体费用较贵,患者术后能够生活自理,从事一般工作,但3年后有2例出现假体松动。骨折内固定组有32例3年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髋关节功能活动良好,且能够从事正常体力劳动。结论: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应首选骨折内固定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6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2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31例)行骨折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优良率、卧床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Ward三角部位骨密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骨折内固定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老年人(≥85岁)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比较。方法本组在2004年至2007年共收治67例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其中17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余50例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随访3个月~4年,平均3.1年。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关节功能等进行比较。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等明显要多于半髋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并发症、关节功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老年人(≥85岁)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尽可能采用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半髋关节置换术完全可以满足该类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PFN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7年4月间接受PFN内固定或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且具有完整资料的8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PFN内固定组46例,半髋关节置换组36例;均合并有多系统内科疾病.按改良Evens-Jensen分型,均为不稳定骨折.比较2种治疗方法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输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内植物并发症、术后1年关节功能状况等方面的指标.[结果]PFN内固定组和半髋关节置换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6、18个月.PFN内固定治疗组与半髋关节置换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均较长,手术出血量、输血量较少,切口长度较小(P<0.05),但内科并发症、内植物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等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和PFN内固定术均是治疗高龄患者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股骨颈骨折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社会老龄化,股骨颈骨折发病率越来越高.根据患者年龄、全身状况、骨折类型、功能要求等选择内固定或关节置换,可取得良好疗效.目前大多主张对较年轻患者(50岁以下)采用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初次治疗采用内固定还是全髋关节置换术仍有争议,目前倾向于对功能要求较高、相对年轻者采用内固定,对功能要求不高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对相对健康、活动量大而无认知或精神疾病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有认知或精神疾病者采用内固定或半髋关节置换术.该文就股骨颈骨折外科治疗进展及适应证选择方面的最新观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全髋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43例)和半髋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4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全髋组长(多)于半髋组(P 0. 05)。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全髋组高于半髋组(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全髋组低于半髋组(P 0. 05)。两组住院时间、输血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各有优劣,需把握合适的适应证,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和对术后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