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健康人群更容易出现代谢综合征,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选药物,长期应用可导致患者糖脂代谢异常加剧。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人体营养必需脂肪酸,具有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本文主要对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所致糖脂代谢异常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代谢的影响包括体质量增加、血糖升高、血脂代谢异常、催乳素水平升高等。目前对瘦素的研究于进一步揭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体质量增加的作用机制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期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风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糖脂代谢相关变量的情况及相关风险的评估,以便为进一步研究抗精神病药与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因果关系提供初步的调查线索。方法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且持续服用治疗剂量抗精神病药至少6个月以上而以往无代谢障碍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在6个病房中进行筛选,符合条件共170人,调查包括人口学资料(身高,体重,腰围,用药时间,糖尿病家族史)、最近一月的血脂水平(HDL,TG)、空腹血糖和血压等情况。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性较女性更易罹患代谢综合征(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吸烟者较不吸烟者更易罹患代谢综合征(P<0.05);而药物之间的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典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能会引起代谢综合征或加重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目的是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恶性综合征(NMS)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抗精神病药物所致NMS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几乎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NMS发生率更低、病情更轻、死亡率更低。不同种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NMS临床特点各异。对于老年人及应用抗抑郁药物者发生的NMS尤应引起重视,因为这些因素可增加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较高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几乎是正常人的2~3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增加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本文主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机制及其对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作用突出,但EPS(extra pyramidal symptoms,EPS)副作用显著。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较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有众多明显的优势,包括明显改善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预防临床恶化,且较少的EPS副作用。但随之出现的代谢副作用,如体重增加、血糖失调和脂代谢异常,取代了医生及患者对EPS的关注。这些副反应与长期潜在的心血管风险相关,减少了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还可能最终导致精神疾病的临床恶化。虽然我们在近年来对这些药物的生化作用已经有了更多的认识,它们的众多治疗特性和相关副反应的药理机制依然不明了。NasrallahHA综述了美国上市的全部7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帕立哌酮和氯氮平)的不同受体对代谢副反应的潜在作用,以及另一种在当时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药物(bifeprunox,苏威制药和惠氏制药联合研发的一种抗精神病药物)。使我们了解到不同抗精神病药的不同受体作用随带来的不同疗效和副作用特点。从文中我们了解到,所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除了对多巴胺D2受体的拮抗作用外,还有一系列的非多巴胺受体作用,...  相似文献   

7.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能引起不宁腿综合征,但相关研究甚少,只有一些病例/ 系列报道, 精神科医师对其认识尚不足。现进行文献复习,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 特点、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代谢综合征已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健康问题,抗精神病药可导致代谢异常,并且不同药物和人群的表现存在差异。通过动物模型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可致代谢异常,但转化效力易受研究设计的影响。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能量失衡和食欲调节激素水平改变可能在代谢异常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中介绍了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血糖紊乱以及动物模型研究和食欲摄食调节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心血管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血管及代谢系统的影响作一概念  相似文献   

10.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用药,随着其在临床日益广泛的应用,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甚至在个别药物治疗中出现了严重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报道。本文将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发生机制、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治疗与预防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