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图像认知的心理测评技术评分与17 项汉密尔顿抑郁(HAMD-17)量表在评估 抑郁症严重程度中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113 例。使 用HAMD-17 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抑郁严重程度评估,同时指导患者完成基于图像认知的心理测评。使 用偏相关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评价图像认知评分与HAMD-17 量表评估的疾病严重程度之 间的相关性以及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图像认知评分对抑郁症患者严重程度的预 测价值。结果 HAMD-17量表总评分平均(19.31±5.30)分,其中轻度抑郁18例,HAMD-17总分为7~13分, 平均(11.44±1.46)分;中度抑郁40 例,HAMD-17 总分为14~19 分,平均(16.75±1.69)分;重度及以上 抑郁55 例,HAMD-17 总分为≥ 20 分,平均(23.78±3.03)分;不同程度抑郁患者间HAMD-17 评分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F=210.99,P< 0.001)。图像认知评分平均(51.02±23.22)分, 其中48.7%(55/113)为重度 及以上抑郁症患者,其图像认知评分平均为(44.87±21.81)分;轻度、中度抑郁患者图像认知评分平均为 (57.06±22.91)、(59.35±22.82)分;不同抑郁程度患者间图像认知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2,P< 0.01), 重度及以上抑郁图像认知评分明显低于轻度、中度(均P< 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图像认知评分 与HAMD-17 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31,P < 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图像认知评分与HAMD- 17 量表总分呈线性相关(t=-3.03,P=0.00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图像认知评分能够有 效区分出重度抑郁症患者(曲线下面积为0.677, P=0.001),当截断值为52 分时,其敏感度为67.2%,特异 度为69.1%。结论 图像认知评分与HAMD-17量表总分在抑郁症严重程度上具有相关性,所反映抑郁症 状严重程度趋势一致,具有一定的评估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心因性非痫性发作(PNES)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及人格特质。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3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 22 例 PNES 患者(PNES 组)及 40 例 癫痫患者(癫痫组)的一般人口学及相关临床资料,使用 24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顿 焦虑量表(HAMA)及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及人格特质。比较两组 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抑郁、焦虑状态及人格特质的差异。结果 PNES 组本次发作有诱发 因素者占比、发作频率高于癫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AMA 总分[11.80(7.00,15.50)分比 8.50(5.00,14.00)分]、躯体性焦虑因子评分[5.30(2.00,9.50)分比 3.10(1.00,4.75)分]、HAMD-24 总分 [10.60(5.50,14.50)分比7.30(5.00,8.50)分]、焦虑/躯体化症状因子评分[4.00(2.50,5.00)分比2.80(2.00, 4.00)分]、睡眠障碍因子评分[1.80(0,3.00)分比 1.00(0,2.00)分]、绝望感因子评分[1.10(0,2.00)分 比 0.40(0,1.50)分]高于癫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1.98、1.97、2.64、2.15、2.76;P< 0.05); PNES 组 MMPI 中的疑病[(67.36±2.02)分比(56.79±1.21)分]、抑郁[(64.09±2.10)分比(52.07±1.97)分]、 癔病[(67.00±1.79)分比(54.62±1.17)分]、精神衰弱的标准分[(65.55±2.15)分比(58.40±1.82)分]高 于癫痫组,神经质[(71.32±2.05)分比(56.88±1.12)分]和掩饰性因子评分[(45.09±2.38)分比(38.57± 0.98)分]高于癫痫组(t=4.77、4.15、6.00、2.41、6.74、2.53;P< 0.05),非社会性因子评分低于癫痫组 [(44.91±2.03)分比(53.24±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P< 0.01)。结论 PNES 相对癫痫患 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明显,具有神经质、掩饰性的人格特质,而癫痫患者的非社会化倾向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有自杀风险的急性期住院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临床症状的性别差 异。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 2021 年 7 月— 2022 年 12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 院的 143 例有自杀风险的急性期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 63 例,女性 80 例。收集患者的一般 资料,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24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焦虑、 抑郁症状。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血清总甲状腺素(TT4 )、总三 碘甲状腺原氨酸(TT3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游离甲状腺素(FT4 )、促甲状腺素(TSH)及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不同性别患者的血脂水平与 HAMD-24、HAMA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离异/丧偶的女性患 者比例高于男性患者[32.50%(26/80)比 7.94%(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525,P< 0.001)。男 性患者的体重减轻因子评分[0(0,2.00)比 0(0,1.00)分]、HAMD-24 总分[31.00(28.00,36.00)比 28.00 (25.25,33.75)分]、躯 体 焦 虑 因 子 评 分[8.00(6.00,11.00)比 6.00(4.00,8.00)分]、HAMA 总 分[23.00 (20.00,27.00)比 21.00(19.00,25.00)分]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男性患者的 TC[(4.30±1.05)比(4.97±0.96)mmol/L]、HDL-C[(1.18±0.30)比(1.29±0.28)mmol/L]、LDC-C[(2.70±0.81)比 (3.16±0.75)mmol/L]及 TG [1.09(0.87,1.46)比 1.45(1.09,2.02)mmol/L]水平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均P< 0.05)。相关分析显示,男性患者的 TC、LDL-C、TG 水平与 HAMD 中的绝望感因子评分呈负 相关(r=-0.280、-0341、-0.312;P< 0.05);而女性患者的血脂指标水平与 HAMD、HAMA 评分不存在相 关性(均P>0.05)。结论 与女性患者相比,有自杀风险的男性急性期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更严重、 血脂水平更低,且血脂水平与临床症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差异,以及各亚型患者认知功能与脑 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前体(pro-BDNF)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12 月就诊 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 151 例首发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以及在社区同期招募的 40 名健康志 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亚型分类标准将首发 MDD 患者分为焦虑 / 躯体型抑郁障碍(ASD)组 78例、忧郁/动力不足型抑郁障碍(MPD)组53例、非典型抑郁障碍(ATD)组20例。比较4组受试者的17 项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BDNF 和 pro-BDNF 水平。 采用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 3 个亚型 RBANS 评分与 BDNF、pro-BDNF 的相关性。结果 ASD 组、MPD 组的 受教育年限低于对照组[(12.49±4.05)年、(13.19±3.21)年比(14.85±2.6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SD组、MPD、ATD组的HAMD-17总分高于对照组[(21.88±3.79)分、(19.87±3.22)分、(18.60±2.35)分 比(2.03±2.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D组、ATD组的HAMD-17 总分低于ASD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ASD 组、MPD 组及 ATD 组的 BDNF 水平高于对照组[0.5(0.3,8.5)pg/ml、0.6(0.3, 39.9)pg/ml、18.8(0.5,61.1)pg/ml 比 0.3(0.2,0.5)pg/ml],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P< 0.05)。4 组 受 试 者 的 RBANS 量表分和即刻记忆、言语功能、注意力、延时记忆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SD 组的 BDNF 与即刻记忆因子评分呈负相关(r=-0.238,P< 0.05),MPD 组的 pro-BDNF 与视觉广度因 子评分呈正相关(r=0.314,P< 0.05)。结论 不同亚型抑郁障碍患者与健康人群在认知功能和 BDNF 水 平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且不同亚型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与 BDNF 和 pro-BDNF 存在相 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慢性失眠(CID)患者的病耻感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19 年9 月 至2020 年6 月在安徽某三甲医院睡眠障碍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72 例CID患者作为CID 组,选取同时期 在本院体检的72 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评估其病耻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 量指数(PSQI)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项版本(HAMD-17)评估其总体认知功能和抑郁状况,比较两组的各量表评分, 并分析CID 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CID 组患者的病耻感评分为(38.6±11.7)分,高于对照组的 (24.2±0.6)分(t=-6.747,P< 0.001);CID 组患者的PSQI评分为16.0(15.0,18.0)分,高于对照组的7.0(5.0, 8.0)分(Z=-11.687,P < 0.001);CID 组患者的MoCA 评分为(22.3±4.5)分,低于对照组的(25.3±2.1)分 (t=5.168,P< 0.001);CID 组患者的SF-36 各成分(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 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降低(P<0.001)。偏相关分析显示,CID组的病耻感与年龄、病程、 PSQI评分、HAMD-17评分呈正相关(P<0.001),与文化程度、MoCA评分、SF-36评分呈负相关(P<0.05)。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和SF-36 精神健康域是病耻感的危险因素(P< 0.001)。结论 CID 患者存在 病耻感,病程、生活质量、抑郁状况和睡眠质量是其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首发抑郁症患者神经质人格、抑郁症状以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使用汉 密尔顿抑郁量表17 项(HAMD-17)、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韦氏成人智能测验(WAIS-RC)对156 例首发 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评和研究。结果 (1)抑郁症患者神经质人格与HAMD-17 总分呈正相关(r=0.301, P<0.01),与言语商数分(r=-0.276,P<0.01)、操作商数分(r=-0.205,P<0.05)、韦氏总分(r=-0.256,P<0.01) 呈负相关;HAMD-17 总分与言语商数分(r=-0.426,P< 0.01)、操作商数分(r=-0.330,P< 0.01)和韦氏总 分(r=-0.376,P < 0.01)呈负相关。(2)抑郁症状在神经质人格影响韦氏测验分数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其中介效应为38.7%。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神经质人格通过抑郁症状进而影响部分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与急性期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纳入于 2016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广州医科 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就诊的 67 例首发抑郁症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或者文拉法辛抗抑郁治疗 4 周。采 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分别评估治疗前后的 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检测治疗前的血浆 BDNF、VEGF 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 4 周末的 HAMD-17 分数下降[(22.3±4.7)分比(8.5±5.6)分,t=19.649,P< 0.001],处理速度[(43.7±10.8)分比 (47.8±10.7)分,t=-3.676,P< 0.001]、工作记忆[(40.5±11.1)分比(44.8±11.2)分,t=-3.288,P=0.002]、 词语学习与记忆功能分数[(39.2±10.2)分比(46.2±10.5)分,t=-5.565,P< 0.001]升高,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治疗前的 BDNF 和 VEGF 水平与 HAMD-17 评分呈负相关(β=-0.265、-0.284,P=0.036、0.021), BDNF 水平与处理速度、工作记忆得分呈正相关(β=0.305、0.416,P=0.018、0.001);HAMD-17 评分在 BDNF 水平与处理速度和工作记忆之间既有直接效应(β=2.602、1.036,P=0.013、0.021)也有间接效应 (β=0.215、0.320,P=0.024、0.035);治疗前的 BDNF 水平与治疗 4 周末的 HAMD-17 改变值(治疗前 - 治疗后) 呈正相关(β=2.009,P=0.030),与处理速度及工作记忆改变值呈负相关(β=-0.288、-0.267,P=0.024、0.039); HAMD-17 改变值在 BDNF 水平与处理速度或者工作记忆改变值之间具有间接效应(β=-0.529、-0.523, P=0.001、0.002)而无直接效应(β=-0.236、-0.382,P=0.321、0.206)。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的血 浆 BDNF 水平可预测治疗 4 周末的抗抑郁疗效,但与认知功能的改善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强光疗法(BLT)辅助治疗非季节性抑郁症的临床效 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33例非季节性 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BLT 组(17 例)和暗光组(16 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于清晨分别给予为期 2 周的 BLT 辅助治疗和暗光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第 2 周末两组 17 项汉密尔顿 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分;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第 1 周末两组 16 项抑郁症 症状快速自评量表(QIDS-SR16)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 2 周末临床反应率,并评估治疗起效时间。 结果 BLT 组、暗光组分别有 15 例、12 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 BLT 组中度抑郁症患者 7 例,重度抑郁 症患者 8 例;暗光组中度抑郁症患者 7 例,重度抑郁症患者 5 例。治疗前 BLT 组认知障碍因子评分高于 暗光组[2.00(1.67,2.00)分比 1.33(0.75,1.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77,P< 0.01)。治疗第 2 周 末,BLT 组 HAMD-17 总分、焦虑 / 躯体化因子评分、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暗光组[(9.40±4.15)分比 (13.75±5.61)分、(0.56±0.38)分比(1.00±0.53)分、2.00(1.00,3.00)分比 3.00(3.00,4.00)分],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 0.05)。BLT 组认知障碍因子评分的治疗前后变化值高于暗光组[1.31(1.00,1.34)分比 0.33(0,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80,P< 0.01)。BLT 组的临床反应率为 8/15,与暗光组的 4/12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LT 组治疗平均起效时间为 5.14 d,暗光组未发现 1 周内起 效情况。结论 BLT 辅助治疗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非季节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并降低疾病严重 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与童年期虐待及血浆瘦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符 合条件的抑郁症患者150 例,使用儿童受虐问卷(CT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D-24)、症状自评量 表(SCL-90)评定儿童期受虐状况、抑郁严重程度及精神病性症状严重度;根据SCL-90 评分将患者分为 研究组(伴精神病性症状,56 例)和对照组(不伴精神病性症状,94 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瘦 素水平。结果 (1)研究组的年龄[(35.4±14.1)岁比(41.8±12.4)岁;t=2.76,P=0.005]、首次发病年龄[25 (20,36)岁比31(23,41)岁;Z=2.531,P=0.011]均小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间父母之间各关系构成 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P=0.010);研究组父母之间关系“感情差”的比例最高[44.6%(25/56)], 而对照组“感情一般”的比例最高[51.1%(48/94)]。(2)两组的童年虐待总发生率[分别为48.2%(27/56) 和29.8%(28/94)]及情感忽视发生率[分别为33.9%(19/56)和19.1%(18/9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05)。两组中均以情感忽视最常见,其次为躯体忽视,而均以性虐待最少见。(3)研究组的血浆 瘦素水平[(4.685±2.462) μg/L]低于对照组[(6.860±3.972)μg/L;P < 0.001]。结论 童年期虐待和 低血浆瘦素水平可能是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发、血浆皮质醇水平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特点及抗抑郁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纳入抑郁症患者47例和正常对照47名。抑郁症组给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头发、血浆皮质醇水平,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17,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及疗效。对照组不予干预,于入组时检测头发、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抑郁症组治疗前头发皮质醇水平高于对照组[(17.42±12.40)nmol/L vs.(10.22±8.00)nmol/L,P0.01],血浆皮质醇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抑郁症组治疗后HAMD-17总分[(10.60±4.57)vs.(24.00±4.86)]和HAMA总分[(6.30±4.86)vs.(15.78±5.45)]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治疗后头发皮质醇水平较治疗前增高[(30.53±25.75)nmol/L vs.(16.02±11.77)nmol/L,P0.05],血浆皮质醇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达到临床痊愈的患者治疗前血浆皮质醇水平高于非临床痊愈的患者[(27.47±14.48)nmol/L vs.(18.30±7.11)nmol/L,P0.05]。抑郁症组治疗前血浆皮质醇水平与HAMD-17中的胃肠道症状因子分呈正相关(r=0.335,P=0.023),与HAMD-17总分及其他因子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头发皮质醇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经抗抑郁药治疗后头发皮质醇水平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血浆皮质醇水平高的患者可能对抗抑郁药治疗更敏感,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