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是由庶民革命推翻暴秦统治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王朝。刘邦以一介草民起于闾巷,奋竟草泽而履九五之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在汉初公卿大臣中,唯张良出身最贵,其余大都出身于屠夫、渔民,商贩、游民、士卒、寒士。如丞相肖何“为沛主吏椽”,丞相曹参为沛县狱椽,任敖为狱吏,夏侯婴为沛县厩司御。陈平“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四十亩”.郦食其“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樊哙则屠狗者,周勃则织薄曲给丧事者,灌婴则贩缯者,娄敬则輓车者,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形成了汉初的“布衣  相似文献   

2.
自汉初至元朔五年,西汉的文献事业达到一个亟需大规模整理的节点,武帝在本年下诏,开始对汉初以来积年所搜集的文献进行校理。“建藏书之策”,即是设立文献分类入藏的簿录,并设定各类部典司之官,这使得汉兴以来的文献整理工作,有了更为系统、明确的规定。元朔五年的这一制度设定,继承了先秦“官守其书”传统,延续了汉初以来文献校理工作的经验,并在汉朝以后的文献整理工作中得到继承。  相似文献   

3.
清前期政权是带有准国家性质的地方政权,受传统“中国观念”的制约,建构政权统治的合法性是维护政权存在与稳定的首要任务。在努尔哈赤时代,一度通过强化满洲民族认同来塑造对后金政权的认同,构建统治的合法性,但是由此产生的激烈民族矛盾,削弱了政权统治基础。皇太极时代,在“中国观念”的影响下,清前期政权经历了从“属国”到与明朝争夺天下的不同定位,从而完成了统治合法性的建构,为入主中原、重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秦至西汉,国家统治思想发生了三次重大改变,分别为秦的法家思想、汉初的道家无为思想、汉武帝时董仲舒所改造的儒家思想。不同统治思想指导下的君臣观念相应发生变化:秦朝君主以法、术、势结合来操纵臣下;汉初呈布衣将相之局,君臣关系相对平稳和谐;汉武帝时期君权被神化,臣子完全服从君主。  相似文献   

5.
"论证汉家统治的合法性"是西汉代秦后急待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故以方士和儒生为主的西汉知识份子分别依据"五德终始论"和"天命论"两种论说方式从不同角度论证着这一问题,从而初步论证了汉初至汉武帝时期政权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西汉“独尊儒术”后的王霸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在政权建立以后,为建立统一的意识形态,进行了六、七十年的探索和论争,直到西汉中期才将儒家思想学说作为统一意志加以实施。但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礼乐”理想代替了“秦余”制度,而是以“霸王道杂之”形态出现的,于是儒生为了心中的“王道”理想又开始了与文法吏的新一轮论争  相似文献   

7.
汉代中前期的政治结构与"霸王道杂之"的政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初到汉代中期政治结构的变迁,为汉代中期“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思想的调整提供了可能。所谓霸王道杂之,即在统治思想上儒、法并用,其实质是以法制为内核而“缘饰以儒术”。它既从思想上强调大一统的统治秩序,又从行政运作上兼顾依法行政原则。这一国策实施的结果是使政治清明、政治通道通畅、统治思想得以理顺。  相似文献   

8.
西汉政权自建立起就一直存在着关于王权合法性问题的争论,所采取的一系列论证措施也没有获得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同,相反却导致了地方异姓诸侯与同姓诸侯的先后叛乱,产生了合法性的危机。董仲舒融合了儒家、法家和阴阳家等有关王权合法性的理论,从儒家政治哲学的视角论证了王权存在的合法性,王权统治的合法性,王权独尊的合法性,王权更替的标准和依据,以及新王"受命改制"的合法性,为西汉"大一统"的王权重新建构了一个合法性的根基。  相似文献   

9.
贾谊是西汉初年的重要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于教育多所发论的教育理论家。 中国中世纪的教育,多以儒家的教化教育为根本,贾谊的教育思想也莫能外。 贾谊思考教育教化问题,是从对“不知大体”的汉初“俗吏”的批判开始的。在贾谊看来,教化,是构建其礼治新秩序的一个重要环节。秦帝国“以法为教”,全是大棒,没有胡萝卜。在他看来,这不是教化,汉初因循徘徊,黄老政起,贾谊认为这也不能阻止社会一致性的流失。他激烈批评汉初“俗吏”“不知大体”,不能“移风易俗,使天下移心而向道”(《新书·俗激》),意思是唯务政刑,不知礼乐教化,俗吏治政  相似文献   

10.
汉武帝“亲承文景升平业”①,在统治地位稍事巩固以后,便一反汉初“无为而治”的方针,实行“多欲”政治,“追高文之宿恨,藉四帝之储实,于是定朝鲜,讨西域,平南越,伐匈奴”②。干戈不休,“竭中国以役四夷”③,使西汉王朝出现了严重的财  相似文献   

11.
吕后不是邪恶的代称,也不是祸水,她是西汉初期开国大业的积极参与者。她为恢复汉初政治?经济?法治及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她为新生政权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她的统治也为文景之治起了铺垫作用。这些有目共睹的历史功绩,奠定了她政治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司法官的法律观是贯通一个时代的法律文化、政治法制路线与实际司法运作之间的桥梁之一。本文以西汉文帝时代中央司法官——“廷尉”张释之的法律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关于法的性质、法官角色定位以及犯罪与刑罚之间关系等方面的观念的考察,解析西汉初期兴起的复兴先秦文化运动及汉初统治者对“宽仁”之政的政治法制路线的选择,与西汉初期司法官的法律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探讨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巫蛊,是以民间礼俗迷信作为观念基础而施行的加害人的一种巫术形式.这种民间的巫术侵入上层社会后造成了严重后果.巫蛊之祸即是发生在汉武帝统治晚期的一场政治风波.这场风波对西汉政权组织形式、权利的分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07,(9):59-59
“乱七八糟”是人们用来形容杂乱无章,一片混乱的一个词语。追究这个词语的来历,与历史上的两次叛乱相联系:一次是西汉时的“七国之乱”,一次是西晋时的“八王之乱”。  相似文献   

15.
西汉开国集团代表人物的政治人格具有明显的平民化特征,这是因为西汉开国君臣多出身平民.其政治人格平民化的意义在于:政权立国甚“正”,社会认同性高,自建立之初便具备了高度的合法性基础.这使得国家经过数代君主努力之后,便出现了盛世,国家得以长治久安;开国名君名臣成为中国后世的榜样.西晋开国集团代表人物的政治人格具有明显的卑劣化特征,这是因为西晋开国君臣多出身于政治道德低下的新旧贵族,立国不正,社会认同性低,自建立之初便缺少高度的合法性基础.其政治人格卑劣化的恶果在于:一是政权认同性不高;二是缺少开国气象,国家难以长治久安,使得西晋政权从国家根基上缺少了巩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一纪元前202年,刘邦最终战胜项羽,建立起西汉王朝。面对暴秦统治、八年战乱遗留下来的破败河山和凋敝民生如何治理?成了汉初统治者必须决策的历史课题。《史记·郦生陆  相似文献   

17.
贾谊是西汉初期一位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政治家、哲学家。他深通先秦诸子学说,并且吸收了前人思想中有价值的遗产,结合汉初社会现实,形成了比较深刻的社会批判思想。贾谊这一思想的基本线索是:以维护中央集权为基本原则,在“因时而变”的历史辩证法思想指导下,实行从中央到郡县的一系列改革;他主张“移风易俗”、“明君贤吏”,在“重民”的基础上实行比较开明的政治统治。从秦统一到汉初的许多  相似文献   

18.
商纣王认为自己“有命在天” ,统治权由殷人的祖先神也即社会的最高神上帝授予 ,故他的统治只需向上帝负责而不需顾及其他 ;项羽认为他的政权来自于楚人的支持与杰出的军事才能 ,故他的统治带有鲜明的地区色彩和军事色彩 ;隋炀帝的政权来自于宫廷阴谋与贵族阶层的支持 ,故他的统治立足于上层。三者的政治意识都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因而被历史所淘汰 ;然而时代的发展又使他们从视“天”为政权合法性的来源发展到视“人”为来源 ,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9.
论韩信     
韩信是西汉建国初期的三军统帅,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积极参加秦末农民大起义,在推翻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和建立西汉王朝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中,起过重大的作用.历史上把他和张良、肖何称为“汉初三杰”. 可是,对于这样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是在十年浩劫期间,“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对韩信更是横加污蔑.本文拟就韩信的戎马一生及其终局,做一简要评述,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0.
贾谊(公元前二○○——前一六八年)是西汉初期的一位青年法家,他是著名的政论家,又是有名的文学家,在西汉初期儒法斗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贾谊二十余岁,就被汉文帝刘恒选拔到朝廷当博士和太中大夫,参与了中央政权的政治活动,为汉文帝实行法家路线出谋划策。贾谊极力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裂复辟,为巩固西汉初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在批林批孔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贾谊的思想及其主张加以研究,给贾谊以应有的历史地位,并且分析总结贾谊积极参加的汉初“削藩”斗争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