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慎柔养真汤"是治疗脾阴虚证的有效中药方剂之一,文章就近年来运用"慎柔养真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胃轻瘫、功能性便秘、慢性胃炎、复发性口腔溃疡及小儿夏季热等疾病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慎柔养真汤"在治疗脾阴虚证各种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于脾阴虚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慎柔养真汤治疗老年性2型糖尿病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予慎柔养真汤煎剂口服,每日一剂;对照组30例,予大黄苏打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疗程三周,停药后随访两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P<0.05).随访两周,治疗组总有效率77.1%,对照组50.0%(P<0.05).结论 慎柔养真汤治疗老年性2型糖尿病性便秘疗效优于大黄苏打片.  相似文献   

3.
健脾方药能调整消化系统机能,一般都是以补益脾气、脾阳的方剂,而采用养脾阴方剂的报道却很少见。本文用补益脾阴的基本方慎桑养真汤(《慎柔五书》方。以下简称养真汤),分别对家兔离体空肠运动、小白鼠整体胃排空及小肠推进运动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报道如下。实验材料1.养脾阴方剂:养真汤由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莲肉、麦冬、黄芪、白芍各10g、炙甘草4.5g,五味子2.4g,用醇水混合抽提法提取药液。  相似文献   

4.
试论脾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概念、生理功能、病理及治疗4个方面对脾阴进行了浅析,认为脾阴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它是对脾脏的濡养、成形和制约阳热等生理功能的一个概称,其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脾阴虚证,并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甘淡实脾的治疗法则3个方面对脾阴虚证进行了讨论,冀使脾阴学说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作为对脾病辨证的补遗,本文对脾病辨证中的脾阴虚证进行了系统整理。文章从脾阴的概念及生理功能、脾阴虚的病因、脾阴虚的临床表现及症状分析、脾阴虚的治疗等方面,阐明(?)虚证应做为脾病辨证中的一个独立证型,从而进一步完善脏腑辨证。  相似文献   

6.
1.五脏均有阴虚证,脾脏也不例外,但脾阴虚有其一定的特点: 首先是脾阴虚证的基础,是睥气虚.脾虚证侯每以气虚为多,气虚在先.如经及时治疗,饮食起居调摄得宜,脾气虚弱逐渐恢复,疾病趋向治愈.  相似文献   

7.
脾阴虚证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对脾虚证的论述较少,即或论述,亦不详尽,有的把脾、胃阴虚合为一证,有的以胃阴虚证代替脾阴虚证,存在医家不重视、缺乏系统论述、临床无从着手的现象。文章从历史沿革、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中医药治疗等方面探讨脾阴虚证,并提出治疗脾阴虚时应注意阳中求阴,兼顾脾气,药食同用等问题,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脾阴虚证体液免疫机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脾虚状态时的机体免疫机能,对28例脾阴虚患者进行了血浆免疫球蛋白、补体C_3、总蛋白和cAMP、cGMP 测定。结果脾阴虚证患者IgG、血浆总蛋白及cAMP/cGMP低于正常。提示脾阴虚证存在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的趋势,脾阴与人体的防御机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在胃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中晚期胃癌患者中,中药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胃癌的诸多证型中脾虚证显得尤为重要,许多的研究均提示脾虚在胃癌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到至观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胃癌的中医辨证治疗中却有偏重脾气虚、脾阳虚而忽略脾阴虚的现象。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胃癌患者脾阴虚证并不少见,且脾阴虚证治疗相对困难,温补有助火动津之弊,育阴又有助湿碍脾之虑,唯有养脾阴一法,补而不燥,滋而不腻,至为适合。笔者将胃癌脾虚证患者进一步分为脾阴虚及脾  相似文献   

10.
脾阴是水谷所化生之精微物质,是脾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具有滋生血脉、化生气血,灌溉濡润脏腑经络,营养肌肉四肢百骸的作用。脾阴虚多因有饮食失调、劳倦过度、忧思过虑、六淫之邪、或用药误治汗吐下太过、久病虚损等。临床表现有运化失司,阴虚内热,濡养无权3个方面。脾阴虚证治疗原则为“滋养脾阴”,补脾阴以甘味为主,当取“甘平”之法,补脾阴强调气阴兼顾,补脾阴注意阴血同源,补脾阴注重调畅气机,补脾阴不忘胃纳。  相似文献   

11.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阴阳者,万物之纲纪”。世界上万事万物均具有阴阳的属性,人体五脏亦不例外,其所患病症亦为阴阳两大类。既然如此,脏腑阴阳辨证中应当有肝气虚、肝阳虚、肺阳虚、脾阴虚证治。有了肝气虚证、肝阳虚证、肺阳虚证、脾阴虚证治,脏腑阴阳辨证才算是完整的,中医的理论才是符合思维逻辑的。然上述四证临床发生率较低,时或见之,故考历版高校本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教材,于脏腑疾病诸证型中,未见有此论述。  相似文献   

12.
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午雪峤主任医师。业医儿科四十余年,诊治小儿疾病,首重调理脾胃阴阳,而以滋脾养阴法调治小儿脾阴不足诸多病症为其独道的学术经验之一。随师习医,耳濡目染,启人深思,现对其论治小儿脾阴虚证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脏腑类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机、症状及治疗用药等方面入手 ,对肺气虚证与肺阳虚证、肝气虚证与脾气虚证、肝气郁证与肝气逆证、肝实火证与肝郁火证、脾阴虚证与胃阴虚证等类证 ,进行深入剖析和鉴别诊断 ,明确各种类证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脾阴虚证大鼠回肠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在理脾阴正方干预下发生的变化,分析理脾阴正方通过滋养脾胃、舒展脾气之法以改善脾阴虚证的作用机理,探讨其对能量代谢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采取饮食不节结合劳倦过度之法建立脾气虚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辛热伤阴法复制脾阴虚大鼠模型,对健康对照组、脾阴虚模型组、脾阴虚中药反证组用比色法检测大鼠回肠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结果:(1)脾阴虚模型组回肠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果有统计意义。(2)脾阴虚中药反证组回肠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明显高于脾阴虚模型组(P0.05),结果有统计意义。结论:理脾阴正方能够提高脾阴虚模型大鼠回肠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纠正脾阴虚证,其作用可能与细胞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理脾阴正方对脾阴虚证大鼠血清胃动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饮食不节加劳倦过度等复合因素塑造脾阴虚大鼠模型,应用理脾阴正方进行治疗,观察模型组和给药组血清胃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胃动素含量明显下降,给药组药物对提高血清胃动素含量有显著疗效。结论:脾阴虚时血清胃动素含量下降,理脾阴正方可能通过增强营养物质供给促进胃动素合成,起到提高胃动素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滋补脾阴方药调节糖尿病脾阴虚大鼠下丘脑内质网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糖尿病组,脾阴虚组,糖尿病脾阴虚组,糖尿病脾阴虚+滋补脾阴方药组共5组。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RNA依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起始因子2的α亚单位(e IF2α)、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变化。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GRP78 mRNA表达变化,评价滋补脾阴方药对内质网应激的影响。结果糖尿病组、糖尿病脾阴虚组大鼠下丘脑p-PERK、p-e IF2α、GRP78蛋白表达较空白组均增加(P0.05),糖尿病脾阴虚+滋补脾阴方药组较糖尿病组、糖尿病脾阴虚组减弱(P0.05),e IF2α蛋白水平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组、脾阴虚组、糖尿病脾阴虚组大鼠下丘脑GRP78 mRNA表达较空白组均增强(P0.05),糖尿病脾阴虚+滋补脾阴方药组下丘脑GRP78 mRNA与糖尿病组、糖尿病脾阴虚组比较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组、糖尿病脾阴虚组大鼠下丘脑中发生内质网应激,滋补脾阴方药具有减轻内质网应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议脾阴、脾阴虚及其治疗卢万义(山西省夏县中医院山西044400)关键词:脾阴;脾阴虚;滋脾养荣;滋阴益气;滋补脾胃之阴脾为后天之本,主司运化。然而,现在人们在论及脾主运化的功能时,往往多述脾阳而绝少提及脾阴。其实,脾阴的概念由来尚矣,自《内经》以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脾阴亏虚治疗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举例论证。结果脾阴亏虚治疗在皮肤病治疗中应用广泛。结论在皮肤病的临床观察中,根据病情及疾病的发展规律,注意脾阴亏虚对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历来论及脾病虚证时 ,多只述脾阳虚而不提及脾阴虚。其实 ,脾阴的概念及脾阴虚证由来尚矣 ,自《内经》始 ,及至明、清 ,诸多医家从不同侧面多有论述。笔者就脾阴虚证临床表现及治疗浅析如下。1 脾脏也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阴阳学说认为 ,宇宙间一切事物 ,均可归纳为阴阳两类 ,任何一种事物的内部 ,又可述分阴、阳两个方面 ,且阴阳双方是对立统一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在内 ,阳之守也 ;阳在外 ,阴之使也。”无阳则阴无以生 ,无阴则阳无以化。脾脏也不例外 ,阴与阳构成了脾脏的统一 ,无阳则脾无以生化 ,无阴则脾无以濡养。若无脾之…  相似文献   

20.
1 历代医家综论脾阴虚 有关脾阴虚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如 《灵枢·五邪篇》说:“邪在脾胃,则病肌肉 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即 是针对胃阳有余,脾阴不足而言,但《内 经》对脾阴虚的治疗和方药均未涉及。开 创脾阴虚证治方药先河当首推,汉·张仲 景,《金匮要略》言:“脾中风者.翕翕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