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2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围产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7例血小板计数≥50×109/L及3例血小板计数(20~50)×109/L无出血倾向者行常规护理.对3例血小板计数≤20 ~109/L及7例血小板计数(20~50)×lO9/L有出血倾向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无效者采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同时行输血小板及新鲜全血等支持治疗,主要针对手术、分娩前血小板< 50×109/L、贫血或产时、产后出血者.时产后出血者使用止血药物.本组采用局部麻醉+静脉麻醉,并于胎儿娩出后立即于子宫肌壁或肌内注射缩宫素.结果:应用激素治疗者,7例治疗后血小板升高(4~5)×109/L,3例激素治疗无效,血小板持续低于20×109/L,行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好转.随访1~3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病例PT、APTT及INR均正常.行剖宫产21例,异位妊娠自然分娩9例,娩出活新生儿30例,产妇情况良好.结论: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可减少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各脏器出血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病死率,使产妇顺利度过国产期,分娩结局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二维激光法和电阻法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研究。方法用德国拜耳ADVIA 2120(Bayer-2120,二维激光法)、美国雅培3700(CD-3700,电阻法)2台仪器及手工法分别对70份血液样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其中对照组30例、大血小板组(大血小板+++)20例、小红细胞组(平均红细胞容积〈60f1)20例。结果对照组检测结果为Bayer-2120:(172.9&#177;89.2)&#215;10^9/L,CD-3700:(165.8&#177;82.7)&#215;10^9/L,手工法:(169.8&#177;78.7)&#215;10^9/L;大血小板组检测结果为Bayer-2120:(70.0&#177;31.8)&#215;10^9/L,CD-3700:(30.9&#177;17.4)&#215;10^9/L,手工法:(65.2&#177;30.1)&#215;10^9/L。小红细胞组检测结果为Baye-2120:(150.6&#177;100.6)&#215;10^9/L,CD-3700:(194.8&#177;124.3)&#215;10^9/L,手工法:(144.6&#177;91.3)&#215;10^9/L。对照组3种计数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情况下,大血小板组:二维激光法与手工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阻法与二维激光法和手工法比较,其结果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红细胞组:二维激光法与手工法结果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阻法结果明显高于其他2种方法所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常情况下,3种计数方法呈高度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理情况下的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特别是临界值的血小板计数,电阻法结果差异较大,而二维激光法更接近手工法所检测结果,计数结果比较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会引起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从而诱发出血。临床上常通过输注血小板来预防出血。一般认为血小板输注阈值在20×10^9/L至10×10^9/L,如血小板降低至5×10^9/L应立即输注血小板。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3~2006年间收治妊娠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5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2003-01~2006-12因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住院的患者(PLT〈100×10^9/L)58例,根据病因进行分析:(1)良性妊娠性血小板减少症(BGT):妊娠前无血小板减少史,妊娠期PLT〉75×10^9/L,产后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单独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及单独大剂量地塞米松3种方法治疗急重型儿童ITP的疗效。方法:对入院时血小板计数≤25&#215;10^0/L、出血倾向明显的45例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联合组:丙种球蛋白400mg/(kg&#183;d)联合地塞米松1.5mg/(kg&#183;d)静脉滴注,连用5d,于治疗第6d起口服强的松2mg/(kg&#183;d);丙种球蛋白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连续监测血小板计数。结果:联合组、丙种球蛋白组、地塞米松组血小板计数≥50&#215;10^9/L时间分别为(2.1&#177;0.6)d,(2.7&#177;0.6)d,(3.9&#177;0.8)d,血小板数达峰值时间分别为(10.1&#177;1.2)d,(11.2&#177;1.3)d,(13.5&#177;1.9)d,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急重型儿童ITP比单独使用其中任一种药物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更迅速。  相似文献   

6.
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计数在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如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亦被广泛应用,临床及实验室高度关注其准确性,尤其临床上无出血倾向而血小板计数〈50&#215;10^9/L之结果特别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探讨。用EDTA—K2&#183;2H2O(1.5~2.2mg/ml血液)作为CBC的抗凝剂已被ICSH认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总结2000/2008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PLT计数〈50×10^9/L者,予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治疗,并输注血小板。90例中阴道分娩30例,剖宫产60例;产后出血率11.1%。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视病因、血小板减少的轻重以及病情的缓急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  相似文献   

8.
脾切除后多数病人可出现血小板(PLT)-过性增多,多在1000×10^9/L以内,仅少数病人为1000×10^9/L-4000×10^9/L。因为脾切除术后PLT升高会引起血栓形成,故〉1000×10^9/L即有很大危险,应及时给予有效治疗。2006年8月15日我院收治1例门静脉高压、巨脾病人,行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后血小板增多至4123×10^9/L,[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以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肺结核误诊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肺结核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58岁。主因头晕、乏力、胸闷、发热20d余,加重1周人院。于2007—09下旬无诱凶出现头晕、乏力、发热等不适,症状逐渐加重,体温多在39.5C左右,伴有胸闷、气短等不适,无咳嗽、咳痰、寒战、盗汗等症状,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1.9&#215;10^9/L,RBC5.01&#215;10^12/L,Hb140g/L,PI。T38&#215;10^9/L。抗感染、对症治疗4d无效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 患者男,40岁,头晕,恶心3年余。近13病情加重,于2008年11月25日入院检查,CT检查结果有脑系膜病变,病理诊断脑系膜瘤。当日收住于我院脑外科治疗。在手术前进行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30&#215;10^9/L,红细胞4.52&#215;10^12/L,HBG 121g/L,血小板(PLT)38&#215;10^9/L(EDTAK2抗凝剂),复查两次,PLT结果维持在38—51&#215;10^9/L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外伤致真性脾破裂15例;肝硬化、巨脾7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脾肿瘤1例。脾切除术前查血小板,术后每2日连续查血小板,然后根据情况定期复查。术后血小板上升至400×10^9/L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结果发现所有病例术后均有异常的血小板计数升高,大多数在药物处理后30天左右降至500×10^9/L以下。仅1例因血管栓塞并发症死亡。结论血小板计数应作为脾切除术后常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GT)39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引起血小板减少(HDCP)7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例。在治疗上对GT组不需要特殊处理。HDCP组以皮质激素及输血小板为主,ITP组以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为主。血小板计数〈50×10^9/L伴有出血倾向者输注血小板并考虑剖宫产分娩。50例中阴道分娩27例,剖宫产23例。发生产后出血3例。产后出血率为6.0%。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较多,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背景:因有研究支持血小板输注的阈值是10×10^9/L,使预防性的血小板输注变得更加保守。这些改变可能会减少使用血小板。研究设计与方法数据来自一所医学院医院的前瞻性研究,评估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阈值从20×10^9过渡到10×10^9/L的影响。结果:总共503例患者接受7401份血小板输注,74%的输注为预防性。  相似文献   

14.
女,26岁。主因分娩后4d突然呼吸困难、意识丧失急诊入院。患者于12年前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治疗不规范,未治愈。2个月前孕期检查,血红细胞3.04&#215;10^12/L,血红蛋白97g/L,血小板38.0&#215;10^9/L;游离甲状腺三碘原氨酸25.87pmol/L,游离甲状腺素65.16pmol/L;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0岁,因“发现皮肤瘀点瘀斑3d”入院,患者1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传染病史。体格检查:重度贫血貌,面色苍白,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下肢见散在针尖大小新鲜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肺部听诊无异常,心率94次/分,心律齐整,无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白细胞1.53&#215;10^9/L,血红蛋白67g/L,血小板18&#215;10^9/L,中性粒细胞0.08&#215;10^9/L网织红计数0.23%,骨髓涂片:符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及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间8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主要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法: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6/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82例中阴道分娩54例,剖宫产28例,发生产后出血10例(12.2%),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PAT为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产时对母儿无明显危害,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PT的有效手段,分娩方式应由产科指征决定。  相似文献   

17.
李浩生  林静吟 《新医学》2005,36(6):332-33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处理经验.结果:38例血小板减少症孕妇中,按血小板计数分组,Ⅰ组不超过30×109/L,共7例,Ⅱ组(30~50)×109/L,共15例;Ⅲ组(51~100)×109/L 16例.Ⅰ组产前全部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Ⅱ组产前激素治疗13例,产后治疗2例;Ⅲ组产前、产后均无接受激素治疗.Ⅰ组7例均于分娩前1小时给予输注血小板10~20 U,2例分娩前输注新鲜血浆;Ⅱ组6例分娩前1小时给予输注血小板10~20 U,分娩后1例产后出血输注血小板10 U,Ⅲ组分娩后1例产后出血输注血小板10 U.有剖宫产指征的17例行剖宫产术结束妊娠,余21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9例,产后出血率24%,产褥感染3例,产褥感染率8%,产妇死亡1例,病死率3%.34例新生儿中血小板减少4例,发生率11%.新生儿头皮血肿1例,胎儿宫内死亡2例,中期引产2例.结论:孕妇无症状,血小板超过50×109/L时,不需治疗;血小板低于50×109/L但无症状的孕妇,可行常规产科检查,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孕妇孕晚期每两周1次监测血小板;若伴有黏膜出血或出血高危因素时应予激素治疗.如无产科指征,分娩方式应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低于30×109/L,应输注血小板后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 病例1:患者,男,34岁。因发热来我院就诊。静脉采血2ml于EDTA—K2抗凝管中,30分钟后用日本光电6318K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做血常规检测,结果为:血小板15×10^9/L,白细胞13.2×10^9/L,红细胞4.95×10^12/L,血红蛋白145g/L。该患主诉未曾患过肝硬化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查体无出血点。重新采血后复查,血小板为16×10^9/L。[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进白膜法制备汇集浓缩血小板(PCs)的方法,提高汇集PCs质量。方法血液成分分离机分离白膜层,经12h解聚,汇集多人份白膜层,二次轻离心,分离出富含血小板血浆,经血小板去白细胞过滤器滤除白细胞,收集血小板。结果该实验制备的汇集PCs(10U/袋),其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及红细胞混入量、容量分别为:(2.52&#177;0.11)&#215;10^11/10U,(0.88&#177;0.03)&#215;10^6/10U,(1.20&#177;0.13)&#215;10^9/10U,260&#177;17ml/10U。结论该法制备的PCs各质量指标全部符合国家标准,质量均一,适宜血站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观察血涂片对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复核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低值血小板检测的准确性。血液分析仪法、手工血小板计数法、血涂片观察法。对于低血小板(小于50&#215;10^9/L)样本,血液分析仪不能很好的反应血小板的真实数量,此时单凭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来辅助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是不可取的,应结合显微镜计数法及观察血涂片来复核仪器法血小板计数结果,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血小板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