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人工智能的拟人化实践模糊着人机边界的同时,也将AI塑造成为了性别化的社会行动者。在人工智能的拟人化实践中,性别是设计者建构产品用途,对潜在用户进行“预驯化”的工具;性别也是推动社会脚本转化为技术脚本的催化剂,帮助减少用户在面对新技术时的陌异感。总体来说,拟人化和性别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工智能融入社会的进程,但也带来了加固既有性别分工或引发再性别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本文统计分析了近10年来《中国广告作品年鉴》内的动漫广告作品发现:动漫在广告领域中的应用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且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到各个类别的广告;动漫广告注重动漫的形式感、视觉表现、拟人化表现等手段;在进行动漫广告创意时,对广告目的、广告产品的本身特征、消费者的期望度等都有很大程度的考虑。最后,论文提出了一些值得相关部门和企业关注的动漫广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顾立峰 《视听界》2007,(6):86-87
电视节目拍摄中,摄像师处理镜头调度时必须树立轴线意识,遵循轴线规则,这是构成画面空间统一感、形成视觉方位一致性的基本条件。 “依轴”拍摄,首先要明确空间方位和交待主体之间的关系。电视屏幕空间的表现是灵活的、全方位的,但所构建的空间世界表现出的方向性却是模糊的,对方向性的要求很严格,其是明确空间方位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席湖 《新闻世界》2011,(2):110-111
影像涵括互文、书写以及叙述,香山文化在平面影像中的呈现并不应该只是平面零散的点和线,而应该是一种空间性的呈现。视觉文本叙述空间,亦构建空间。视觉影像中的香山村庄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第三空间"中主体和客体,精神与物质,抽象与具象将会交织在一起,以城市集体回忆及文化想像的方式呈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重庆黄桷坪"为例,具体分析了该地区网红打卡点的发展和2019年重庆国际实验影像双年展的空间实践对于其地方构建的意义,探讨在城市更新和网红审美发展背景下地方感的塑造问题。发现,仅由网红审美发展出的地方感是视觉化的,具有消费主义倾向的,这不能代替地方文化和在地实践所激发的人-地情感。城市的地方建构应更好将这两者结合。  相似文献   

6.
刘中刚 《出版科学》2015,23(3):70-73
负面口碑是网络营销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从双面信息的视角,研究网络负面口碑的主客观类型和口碑发送者的身份信息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以职场类图书为实验产品设计了因子实验.结果显示:适量的负面口碑能够提高网络口碑的可信度,主观口碑能够降低负面口碑在产品评价上的消极作用,增加口碑发送者的身份信息能够提高双面口碑可信度和产品评价.  相似文献   

7.
何明星 《传媒》2007,(3):58-59
"想象认同"指的是某一个商品的知名度很大,消费者在不同程度上了解、知晓该商品,但在实际消费时,还是会首先考虑已经习惯的、曾经消费过的产品.这种品牌的影响力认同仅仅停留在消费者主观的认可阶段,与实际消费购买之间还存在着相当一段距离,这就是想象的认同.也就是说,你尽管知名度很大,但消费者还是有自己的一定之规.这种知名度与购买之间的距离,可能有各种原因,比如消费者实力、产品价格等等因素,存在许多产品的消费过程之中.但在不涉及价格、消费实力的媒介影响力研究中,也存在着这种影响力的"想象认同",其中网络媒介的影响力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8.
林颖 《现代传播》2019,(11):60-64
"新年画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备受瞩目的现象,也是影响中国家庭空间视觉文化构成的重要传播活动之一。作为一种媒介,"新年画"通过政治话语对民间话语的征用,实现了民间艺术的政治化与私人领域的公共化,重塑了中国家庭空间的文化景观和大众的审美习惯;与此同时,新年画入户塑造了家庭空间中的仰视型视觉范式,培育了日常生活的政治仪式感与崇高感。由此,现代意义上的"家"和"国"开始紧密勾连,家庭空间成为了建构政治认同、塑造时代"新人"的宣讲台。  相似文献   

9.
萌拟人化、用户激励、差异化体验,能增加年轻用户对时政新闻的兴趣,这是网易新媒体实验室在2015年两会报道后得出的结论。而我们做这个尝试,是因为在分析了历年两会可视化新闻产品后,发现国内各家媒体在时政可视化上做得较为生硬,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很大优化空间。面对年轻用户,严  相似文献   

10.
对于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外地工作的流动青年,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建立起与流入地的心理连接,关乎个体在新城市的融入程度与生活状况,进而塑造了个体的"地方感"。既有研究表明,媒介使用会影响个体的地方归属与认同。本研究以379名流动青年为被试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当代流动青年社交媒体使用与流入地地方感建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流动青年的微信使用能够正向预测该群体对流入地的地方感;引入社会资本变量后发现,桥接型社会资本与黏合型社会资本是微信使用与地方感构建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此结论揭示了媒介使用在地方感构建中的意义,并突出社会资本在这一影响路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4,(19):9-16
本研究参照叙事程度测量、情感共鸣、广告态度、品牌态度的测量模型与指标体系设计实验与问卷调查并获得数据,将叙事广告效果模型作为分析框架,检验叙事广告的情感共鸣效果。基于协方差结构分析方法,本研究验证了广告叙事程度、感情认知、感情移入、广告态度、品牌态度这一影响链条的关系路径。其中,广告叙事程度对感情认知呈现高度影响,广告态度对品牌态度呈现中度影响。情感共鸣是影响受众广告评价的因素之一,受众对广告的叙事程度进行判断后,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对广告中涉及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面对突发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国举国上下都展现了强大的疫情防控行动力和社会凝聚力.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N=707)数据,通过实证研究探究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在新冠疫情风险感知媒介效应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媒介使用显著负向影响公众的风险感知,自我效能显著正向影响风险感知,集体效能显著负向影响风险感知;媒介使用通过自我效能与集体效能的中介链作用显著影响公众的风险感知.研究通过探讨媒介使用对风险感知的影响机制及效能感的中介变量作用,对公共危机事件下媒介舆论引导方式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从2001年恒安高档产品七度空间的问世到少女系列、优雅系列课堂装冰感护垫迷你巾的陆续推出,从细节完美主义到玩美主义,七度空间成长的八年,是消费者研究不断深入,市场策略不断创新的八年。八年里,七度空间从红海竞争转为蓝  相似文献   

14.
地图作为展现世界的重要视觉材料,场景空间的呈现一直受到纸质出版物的限制,数字出版物成为消除限制、拓展地图场景空间表现边界的重要载体。文章从空间广度、空间深度和空间向度探究地图场景空间数字转向路径,提出有限地图场景空间转向无限虚拟空间、现实地图场景空间转向虚拟现实空间、单一地图场景空间转向多维空间切换这3种空间转向模式,旨在通过对地图场景空间维度的数字化探索,为地图的研究与应用延伸到数字出版领域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多数品牌在进行传播时,无可避免地进行品牌单向性传播,一味地描述产品的优点,但是无法控制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七度空间品牌在传播的研究中也遇到这个问题,如何让消费者真正参与?如何让营销活动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十年,我们对消费者口碑传播和短暂传播的研究中发现,过于短暂和过于注重人际沟通的传播不利于营销。而单纯的网络植入类、SNS类分享对于营销的影响已经显现,消费者主体对品牌价值和营销的接受空间依旧广阔。这也是为什么到目前为止,碎片化UTC所提供的视频会在某种程度上对互联网广告、互联网营销产生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了澄清麦克卢汉所提出的空间形态,并获得对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新理解,本文重新梳理了声觉空间与视觉空间的形成过程。首先,将麦克卢汉对空间问题的关注追溯至其青年阶段所进行的文学环境研究。同时还指出在英尼斯等人的影响之下,麦克卢汉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研究空间问题,并提出了声觉空间与视觉空间,还逐步衍生出其它空间形态。直至暮年,他还坚持对上述空间进行细分和完善,并试图探寻它们的作用机制和演变规律,最终实现了对媒介的理解。此外,本文又进一步阐述了其媒介思想所依赖的知识传统,并指出其源于中世纪三学科中的语法所延续发展而来的知识传统。因此,声觉空间与视觉空间是基于经验类比而形成的隐喻概念。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6,(4)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自拍(selfie)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消费者用以展現自我的潮流。本研究以Ajzen(1985)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并且加入自我概念予以延伸,进而探讨消费者的自拍行为。本研究收集了202份消费者的问卷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自拍态度、主观规范会对自拍意向产生正向影响,而自拍意向会对自拍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并且,主观我、社会我以及理想我皆会对自拍态度产生正向影响。最后,本研究进一步讨论消费者自拍行为的研究与营销意涵。  相似文献   

19.
陈丹桦  吴迪 《视听界》2013,(1):102-104
放眼全球传播环境,《感动中国》将要面对的是来自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取向、不同符号认同的受众,其中巨大的跨文化差异可想而知。因此,当多元群体带来多元的需求和解读时,文化产品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到“文化折扣”的现实。  相似文献   

20.
崔芸 《电子出版》2005,(7):80-80
现在,商品越来越丰富了,当我们走进超市购买生活用品的时候,往往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而感到眼花缭乱,我们也许会列一张采购清单,但是只是写上我们需要购买什么商品,而很少会仔细地列出是什么品牌的什么产品,这时候,厂家们为了在众多的商品中让他们的产品胜出,吸引到消费者的视觉青睐,产品的外包装在此时变得尤为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