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丁鱥(Tinca tinca)呼吸行为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对不同体质量[(135.8±12.7)g、(194.3±9.7)g、(327.5±19.4)g和(549.7±21.9)g]、不同温度(15℃、20℃、25℃和30℃)、不同pH(6.0、7.0、8.0和9.0)条件下丁鱥的呼吸频率进行研究。以每分钟丁鱥鳃盖张开的次数计为呼吸频率(次/min)。结果显示:随着体质量的逐渐升高,呼吸频率逐渐降低,两者呈负相关;水温与呼吸频率呈正相关,幼鱼呼吸频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高温(30℃)时丁鱥呼吸急促,呼吸频率达到(137.12±3.13)次/min,低温(15℃)时,幼鱼的呼吸频率下降到(66.52±6.74)次/min;随着水体pH的升高,丁鱥的呼吸频率先降低后升高,pH 7.0时呼吸频率最低,为(90.20±3.78)次/min。研究表明,体质量、温度和pH均可影响丁鱥的呼吸频率。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不同地区养殖与野生双齿围沙蚕营养成分差异,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浙江舟山、温岭和江苏盐城三个不同地区沙蚕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盐城野生沙蚕粗蛋白含量显著性高于舟山和温岭养殖沙蚕,而其灰分含量显著性低于舟山和温岭养殖沙蚕(P0.05)。温岭养殖沙蚕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舟山养殖和盐城野生沙蚕(P0.05)。盐城野生沙蚕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温岭和舟山养殖沙蚕,盐城野生沙蚕的非必需氨基酸低于温岭和舟山养殖沙蚕。不同地区沙蚕的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约39.65%~40.35%。盐城野生沙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53.41%)高于舟山(50.23%)和温岭(48.47%)养殖沙蚕,盐城野生沙蚕体内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3.90±0.15)μg/kg]显著性高于舟山和温岭养殖沙蚕[(0.73±0.03)μg/kg和(0.77±0.03)μg/kg)](P0.05),盐城野生沙蚕体内二十碳五烯酸含量高达(17.30±0.95)μg/kg。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沙蚕营养成分丰富,江苏盐城野生沙蚕的粗蛋白、氨基酸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并且在营养组成特征方面优于浙江舟山和温岭养殖沙蚕。  相似文献   

3.
对野生(体重(447.5±20.5)g)及人工养殖((484.3±19.6)g)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野生胭脂鱼肌肉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人工养殖胭脂鱼(P<0.05),而含肉率和粗脂肪含量却显著低于人工养殖胭脂鱼(P<0.05).野...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测定了洛阳伊水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肌肉的粗蛋白质、粗脂肪、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大鲵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为(15.68±0.58)%,粗脂肪含量为(2.43±0.03)%,水分含量为(76.93±2.64)% 和粗灰分含量(0.72±0.05)%.肌肉中...  相似文献   

5.
正柳根鱼为拉氏鱥、湖鱥和真鱥的统称,学名拉氏鱥,现称洛氏鱥,在鱼类分类学上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鱥属。为江河野生的小型经济鱼类,价值很高。也有专家称之为最原始的鱼类之一。分布主要有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流域、鸭绿江、图门江和辽河上游等,为我省特有  相似文献   

6.
长江干流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2年3月-2014年12月对长江上游宜宾江段采集的521尾野生长鳍吻(鱼句)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长鳍吻(鱼句)种群雌雄比为1.41∶1,繁殖期为3-5月,盛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繁殖季节可通过吻端细小“珠星”鉴别雌雄,雄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最小成熟体长为173 mm,体重为90.4 g,成熟系数为0.36%;雌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3+龄,最小成熟体长为185 mm,体重为119.6 g,成熟系数为11.30%.繁殖群体中,雌性优势龄组为3+龄,雄性优势龄组为2+龄和3+龄.统计结果显示,长鳍吻(鱼句)绝对繁殖力(F)为16399-39835(26816±7875)粒/尾,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162-234(189±23)粒/g,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877-1659(1231±246)粒/cm.通过对性腺成熟系数、卵径分布频率以及性腺组织切片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长鳍吻(鱼句)属于完全同步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淀山湖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分别选择两个群体体长5 cm以上、附肢完整的个体,对其身体各部分进行称量测定后,取腹部肌肉用于营养成分分析。试验结果:野生日本沼虾可食用部分的比例[(51.0±1.13)%]显著高于养殖群体[(42.95±4.76)%](P0.05);野生和养殖群体每100 g新鲜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9.6、18.5 g,水分分别为78.83、79.82 g,粗脂肪分别为0.9、0.1 g,粗灰分均为1.1 g,碳水化合物均为0.4 g;野生和养殖群体肌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8.688%、76.114%,其中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分别为37.642%、33.689%,鲜味氨基酸分别为32.228%、32.305%;两个群体均含有丰富的钠、铜、镁、锌、铁、钙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野生群体EPA+DH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养殖群体,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1)。结果表明,日本沼虾淀山湖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肌肉的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从总体上看,野生群体优于养殖群体。  相似文献   

8.
野生及养殖哈氏仿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哈氏仿对虾肌肉的营养特征,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野生及养殖哈氏仿对虾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营养品质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野生群体肌肉中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9.42%和17.94%)与养殖群体(分别为79.28%和17.95%)没有显著差异;野生群体的粗脂肪含量(0.89%)显著低于养殖群体(1.12%),而粗灰分含量(1.44%)显著高于养殖群体(1.31%).在18种检测出的氨基酸中,有9种氨基酸的含量,野生群体比养殖群体显著低,另外9种在两群体间没有差异.野生群体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鲜味氨基酸(DAA)、虾味氨基酸(SAA)含量(分别为83.42%、29.69%、43.59%、32.54%和21.11%)均比养殖群体(分别为88.08%、30.53%、47.39%、34.47%和21.72%)显著低;野生群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66.41和2.07)也明显低于养殖群体(分别为69.10和2.12).野生群体的饱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分别为41.95%和39.51%)相对百分含量比养殖群体(分别为39.60%和36.64%)均明显高,而野生群体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18.54%)相对百分含量比养殖群体(23.76%)明显低;野生群体肌肉中油脂的EPA+DHA相对百分含量(28.23%)比养殖群体(25.66%)明显高,但在野生和养殖群体间肌肉中的EPA+ DHA绝对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哈氏仿对虾肌肉营养价值较高、肉味鲜美,人工养殖没有造成其肌肉脂肪的大量富集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急剧变化,相反使该虾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2016年7月下旬对陕西周至国家级保护区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鱼类有1纲(硬骨鱼纲Osteichthyes)2目(鲤形目Cypriniformes、鲑形目Salmoniformes)3科(鲤科Cyprinidae、鳅科Cobitidae、鲑科Salmonidae)5属(鱥属Phoxinus、荷马条鳅属Homatula、高原鳅属Triplophysa、突吻鱼属Varicorhinus、细鳞鲑属Brachymystax)5种,其中优势种为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中间种和稀有种数量较少.总体而言,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组成较为简单,群落结构脆弱,丰富性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野生刀额新对虾的肌肉营养成分,自饶平海区捕捞(29.45±3.85) g、(8.01±1.11) g和(3.06±0.41) g 3种规格的野生刀额新对虾,测定和分析野生刀额新对虾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显示,水分和粗脂肪与体质量负相关,粗蛋白、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比值、变异系数均与体质量正相关。必需氨基酸评分随体质量增加先升后降,其中(8.01±1.11) g组的必需氨基酸评分最高(73.70)。23种脂肪酸中,检出丰度最高的是二十二碳六烯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其中(29.45±3.85) g组的花生四烯酸显著最高,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显著最低,而血栓形成指数显著最高。分析表明,野生刀额新对虾的肌肉粗蛋白含量较高,虾味氨基酸尤为突出,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比值较高,有护肝保健的作用,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较低,必需氨基酸指数评价较高,但组成不够均衡;粗脂肪含量适中,其中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大幅优于其他虾类,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较低,具有降血脂、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脂肪酸评价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测定长荡湖野生及养殖鳙(Aristichthys nobilis)肌肉的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比较及系统评价.采用国家标准生化测定方法分别检测了野生及养殖各15条鳙肌肉样本中水分、蛋白质、灰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显示:长荡湖野生鳙肌肉的水分含量为75.92%、蛋白质含量为13.47%、灰分含量为1.0...  相似文献   

12.
正柳根鱼为拉氏鱥、湖鱥和真鱥的统称,学名拉氏鱥,在鱼类分类学上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鱥属,为江河野生的小型经济鱼类,分布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流域、鸭绿江、图门江和辽河上游等,为我省重要的冷水性鱼类之一。因其肉质细腻、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一直保持在40~50元/kg,利润空间较大,养殖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3.
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属鲤科,雅罗鱼亚科,鱥属,别名洛氏鱥,长尾鱥,柳根垂^[1,2],为小型鱼类,其食性杂、适应性强,最大个体可达200g,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3],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供不应求。有关拉氏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4,5]、脑组织及蛋白表达^[6]、寄生虫^[7]、生物多样性^[8]、指示生物^[9]等研究上,近几年拉氏鱥经济价值被认知,人们开始尝试着捞取野生苗种进行池塘或者网箱驯化养殖,  相似文献   

14.
李霞  郭莹  秦艳杰  姜志强 《水产学报》2013,37(2):168-174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启动大泷六线鱼鳍、吻端和肾脏3种组织细胞的原代培养,并稳定传代培养30代、31代和35代.结果发现,用透明质酸酶和Ⅱ型胶原酶联合消化鳍和吻端组织后细胞分散效果更好.培养于添加5 ng/mL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20 μg/mL硫酸软骨素、40 ng/mL 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及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pH 7.2)中的3种组织细胞生长分裂旺盛,均为成纤维样细胞.在此条件下第20代的鳍、吻端、肾脏组织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58.7,50.4和32.9 h.第25代大泷六线鱼3种组织细胞的特征性染色体数目均为48条.细胞经液氮冷冻保存60 d后,解冻复苏并经台盼蓝染色,3种细胞成活率分别达84.59%±1.07%、85.75%±1.03%和87.39%±1.05%.3种细胞现已保存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3种组织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为鱼类疾病防治和病理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试验测定了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含肉率及其肌肉常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灰分、水分)、矿物元素(钙、磷、钠、镁、铜、锌、铁、锰、铬、硒)和氨基酸组成,并对其营养价值作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长鳍吻鮈含肉率为(69.51±4.91)%;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0.14±0.72)%、(17.26±0.47)%、(11.28±0.64)%、(0.87±0.03)%;肌肉中17种常见氨基酸(除色氨酸外)总含量为(16.15±0.26)%;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31±0.11)%,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9.1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64.20%。鲜味氨基酸含量为(6.27±0.11)%,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8.83%。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2.17。长鳍吻鮈的限制性氨基酸主要是异亮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缬氨酸。10种矿物元素中,钙、磷、钠、镁4种常量元素的平均含量在296.32~3278.14μg/g,而铜、锌、铁、锰、铬、硒6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则在0.06~112.5μg/g;平均钙磷比为1∶2.1。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干法受精获取受精卵的方法,对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胚胎发育和仔稚鱼的形态变化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扁吻鱼卵为沉性卵,卵细胞呈青灰色、微黏性.该次孵化共获取成熟卵21.45×104粒,受精率88.95%,孵化率93.27%.扁吻鱼成熟卵卵径(2.46±0.13)mm,受精卵吸水后...  相似文献   

17.
2017年对漳河山西段鱼类、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分析物种组成、多样性及空间差异特征。结果显示:(1)共采集到鱼类24种,优势种为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 (Basilewsky, 1855)、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6)、拉氏大吻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 1869)、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 (Kner, 1867)、中华鳑鲏Rhodeus sinensis Günther, 1868、子陵吻鰕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 Rutter, 1879;大型底栖动物44种,年平均密度为256个/m2,优势种为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 Kemp、蜉蝣科稚虫Ephemeridae、扁蜉科稚虫Heptageniidae、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 H.Adams。(2)各采样河段鱼类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53、1.68,夏季多样性好于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两个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14、1.47,春季多样性好于夏、秋季。(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鱼类组成分为清漳河、浊漳河两组,清漳河鱼类指示物种包括短须颌须鮈Gnathopogon imberbis (Sauvage et Dabry, 1874)、拉氏大吻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 1869),浊漳河指示物种为鳑鲏属Rhodeus的鱼类;大型底栖动物组成同样分为清漳河、浊漳河两组,清漳河平均密度及物种数低于浊漳河,其昆虫纲蜻蜓目物种数多于浊漳河,而昆虫纲龙虱科、蝎蝽科、黾蝽科、鱼蛉科以及甲壳纲、腹足纲、双壳纲、寡毛纲、蛭纲的物种数少于浊漳河。底栖动物物种结构的差异受流域内营养物质输入以及水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国标方法分析了温州市珊溪水库鳙(Aristichthys nobilis)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和灰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等含量.研究表明4龄和6龄温州市珊溪水库鳙肌肉中(鲜样)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8.74±0.98)%和(78.84±1.16)%、(16.87...  相似文献   

19.
2012年3月–2014年12月对长江上游宜宾江段采集的521尾野生长鳍吻鮈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长鳍吻鮈种群雌雄比为1.41:1,繁殖期为3–5月,盛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繁殖季节可通过吻端细小"珠星"鉴别雌雄,雄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最小成熟体长为173 mm,体重为90.4 g,成熟系数为0.36%;雌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3~+龄,最小成熟体长为185 mm,体重为119.6 g,成熟系数为11.30%。繁殖群体中,雌性优势龄组为3~+龄,雄性优势龄组为2~+龄和3~+龄。统计结果显示,长鳍吻鮈绝对繁殖力(F)为16399–39835(26816±7875)粒/尾,体重相对繁殖力(F_W)为162–234(189±23)粒/g,体长相对繁殖力(F_L)为877–1659(1231±246)粒/cm。通过对性腺成熟系数、卵径分布频率以及性腺组织切片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长鳍吻鮈属于完全同步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评估养殖和野生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作为亲虾饵料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本研究分别对山东沿海养殖和野生双齿围沙蚕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常见重金属含量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及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携带情况进行了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沙蚕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野生沙蚕中含量(P0.05),粗蛋白、水分、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沙蚕中的对虾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均在40%左右,对虾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均在60%以上,符合FAO/WHO关于高品质蛋白的标准,依据两组沙蚕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养殖沙蚕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沙蚕含量;养殖沙蚕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含量分别为(66.15±3.77)%和(54.11±2.58)%,均显著高于野生沙蚕的含量[(56.13±6.60)%、(43.28±5.50)%](P0.05);对常见重金属铬(Cr)、铜(Cu)、镉(Cd)、铅(Pb)、砷(As)、汞(Hg)的检测发现,养殖沙蚕重金属的含量明显低于野生沙蚕的含量(P0.05),且野生沙蚕中As的含量严重超标;在对虾常见携带病毒WSSV和IHHNV检测中,养殖沙蚕均呈现阴性,而野生沙蚕IHHNV呈现阴性,WSSV呈现阳性,说明野生沙蚕可能携带WSSV。从营养价值、饵料安全性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养殖双齿围沙蚕作为亲虾饵料的效果明显优于野生双齿围沙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