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震偏移成像分辨率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地震偏移成像分辨率的定量分析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偏移成像水平分辨率的主要参数是介质速度、地震子波主频和偏移处理的孔径角.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叠前、叠后偏移成像水平分辨率的经验公式.分析表明,加大孔径角是提高偏移成像分辨率的最有效途径,特别是当孔径角值从15°加大到45°时,分辨率迅速提高; 在偏移噪音允许的前提下,偏移处理应尽量选用45°的大孔径角,至少应选择30°的孔径角.该经验公式虽然是在均匀介质条件下建立的,但同样适用于水平层状介质.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聚焦孔径角加大,观测系统范围也必须相应加大,否则经验公式失效.  相似文献   

2.
李忠 《科技信息》2012,(29):411-412
在构造复杂、速度横向变化不大地区,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已成为改善成像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GPU/CPU协同并行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它集GPU硬件的多处理器优势及先进的地震处理算法于一体。GPU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包含的模块有GETOFFSETGROUPPARAM、SEND、CACULATION等。在模块参数中选取偏移网格、最佳偏移孔径、拉伸算子、反假频算子、倾角等。对比GPU叠前时间偏移与叠后时间偏移效果可见.GPU叠前时间偏移比叠后时间偏移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成像效果明显、陷落点反映清晰,解释的陷落柱边界准确.  相似文献   

3.
古龙断陷位于松辽盆地西部断陷区,中浅层采集地震资料在深层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深层偏移距不够,造成深层成像困难,导致基底结构和地层分布特征认识不清,难以满足深层勘探。为此,我们开展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研究,本文在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原理以及偏移速度模型精确建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高密度自动速度分析、叠前时间偏移孔径试验及偏移距分组实验,讨论了影响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效果的因素,选择合理的处理参数,对本区资料进行了处理。处理结果表明,与老剖面相比,新剖面深层的成像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反射地震成像分辨率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震分辨率是地震数据处理和偏移成像中的重要问题.从Ricker开始研究地震分辨力至今已经50多年了,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原始地震观测道的垂向分辨力上.近年来开始讨论地震偏移成像的空间分辨力的概念.Beylcin,Wu和Toksz,Seggern,Vermmer,Chen和Schuster等人做过成像分辨力的研究,但都是根据定性分析或试验讨论影响地震成像分辨力的若干因素.据此在明确分辨力与分辨率的定义之后,从理论上对地震成像分辨率进行系统分析并给出了地震成像分辨率的定量计算式.影响地震成像空间分辨率在三维情况下有八项因素.它们分别为地震波的频率f、波的传播速度v、炮检距2h、炮检距中点M距成像点的地面位置(原点O)的水平距离L、中点M与原点O的连接线的方位角α、成像点深度z、计算成像分辨率的空间方向矢量的方位角θ(从x方向逆时针计算)和该矢量与正Z轴的夹角β.每个因素均有不同的作用,其中频率和速度可合并为波长λ.这些因素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观测参数,如λ和h;第二种是成像孔径参数,如L和α;第三种为地质参数,如z,β和θ.通过地震成像分辨率定量分析获得以下几点重要认识:成像分辨率随波长的减小而提高;成像分辨率随成像点的深度增大而降低;成像孔径内的最大炮检距地震道应限定其空间分辨率大于等于1/2;最大分辨率的地震记录位于地面点(lm,θm)上,其中Lm=-ztanβ,θm是根据计算需要事先给定的,它对应地层的上倾方向.为了提高成像分辨率,应当将孔径中点放在(lm,θm)上,孔径大小由最远道的空间分辨率为1/2所限定.此外,还讨论了叠前偏移和叠后偏移的空间分辨率,并证明在讨论垂直成像分辨率(β=0)的情况下两者是相同的,否则二者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5.
东濮凹陷断裂复杂,多断块、多套生储盖组合,叠后偏移成像效果不佳。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这一复杂断块区的应用可以改善成像效果。研究提出了一套以速度迭代为核心、地质信息为约束的求取偏移速度场的改进方法,提高了偏移速度的精度;通过对偏移孔径、最大偏移角度、射线路径、去假频4个关键参数处理的分析,得出适合东濮凹陷地震资料特点的经验参数,减少了以后处理过程中的试验工作量和参数试验的盲目性,有效地提高了处理效率。通过叠前时间偏移,提高了复杂断块地区成像精度,能够准确地落实断层位置和认识断块之间的关系,与井资料的吻合程度较高,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频率波数域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叠前深度偏移是理想的改善复杂地区和强横向速度变化的地震资料成像技术,对于复杂变速介质成像,常用的时间域成像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必须借助于深度域成像方法,特别是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推导了三维叠前深度波场延拓算子公式,指出其实质含义,并通过模型测试进行了验证,介绍了一种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实现方法,最后进行了偏移算子的误差分析.理论分析与实例计算表明,该计算方法是合理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共聚焦点道集的叠前深度偏移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共聚焦点叠前深度偏移是一种基于等时原理、通过检波聚焦和激发聚焦的双聚焦(共聚型)偏移实现地震成像的方法,它的关键技术是聚焦算子的计算。考虑到计算效率、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利用适于任意矩形网格的有限差分法计算聚焦算子的方法。为了提高成像信噪比和分辨率的精度,采用变孔径扫描叠加法获取了共聚焦点道集和聚焦点响应,进行了共聚焦点叠加和实现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在宏观速度场正确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地下构造的准确成像,尤其是明显提高了深层的信噪比。对实际资料的试处理说明,共聚焦点偏移的效果基本达到了利用FFD法获得叠前深度偏移的效果,而其计算效率主要取决于偏移孔径和计算网格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共聚焦点叠前深度偏移是一种基于等时原理、通过检波聚焦和激发聚焦的双聚焦 (共聚型 )偏移实现地震成像的方法 ,它的关键技术是聚焦算子的计算。考虑到计算效率、精度和稳定性 ,提出了利用适于任意矩形网格的有限差分法计算聚焦算子的方法。为了提高成像信噪比和分辨率的精度 ,采用变孔径扫描叠加法获取了共聚焦点道集和聚焦点响应 ,进行了共聚焦点叠加和实现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 ,利用此方法 ,在宏观速度场正确的情况下 ,能够实现地下构造的准确成像 ,尤其是明显提高了深层的信噪比。对实际资料的试处理说明 ,共聚焦点偏移的效果基本达到了利用FFD法获得叠前深度偏移的效果 ,而其计算效率主要取决于偏移孔径和计算网格的大小。  相似文献   

9.
杜宏 《科技信息》2011,(35):192-19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性能PC机群的出现,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作为常规偏移成像处理手段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善构造复杂地区地震资料成像效果的一种有效处理手段。我院在2005年引进了具有64个CPU的PC-CLUSTER计算机系统,使用CGG叠前时间偏移技术(KIRCHHOFF积分法)。其优点是速度分析快捷,运算效率高,适应能力强。通过最近几年对煤田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可明显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显示出其在构造复杂区优越性,较好地解决了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理论和实践证明,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是目前最精确的地震波场成像方法。该文在二维叠前深度偏移及偏移速度模型建立方法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变范围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叠加方法和软件。用三维相移加校正方法在炮集上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并根据三维速度模型构造形态,自动确定偏移后成像孔径进行变范围偏移叠加,提高三维构造形态清晰度。该方法属全波动方程偏移,具有成像精度高,对模型适应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外学术界关于气候变化与人口迁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人口迁移不仅是气候变化应对机制,更是一系列国家背景、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相互碰撞的复杂结果。针对气候变化问题,提出了各国应加强收集、共享与气候有关迁移的可靠数据,对移民相关政策制定应着力于改善目的地移民安置和生计问题。通过介绍气候变化和人口迁移方向现有国际研究趋势,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延拓层内频率-空间域波场自适应插值,实现了复杂构造快速准确的深度偏移成像.自适应插值法深度偏移可根据速度模型的复杂程度,自动优化选取参考速度的数量,在保证精确成像基础上减少计算耗时.通过对SEG/EAGE二维盐丘模型数据进行深度偏移试处理,证明偏移算法运行稳定,计算效率高,能很好地处理速度场横向变化,适用于复杂地区地震资料深度偏移,是一种有实用推广价值的深度偏移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finite-difference migration and diffraction scan migration,and then compares the processing results of the practical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 data with these two migration methods.It is illustrated that migration can refocus the reflecting points in radar record to their true spatial location and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interpretation,thus improving precision of interpretation of (GPR) profiles.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在网格计算环境中各个节点之间负载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在线Web服务迁移系统,提出了一种服务迁移的方法,通过服务的迁移,实现了Web服务在应用服务器之间的自治无缝迁移及计算资源合理有效的使用,达到了负载均衡的目的.提出的迁移策略保证了当某一节点负载过高时,及时地进行服务迁移,并保证了服务在迁移过程中和迁移之后的可用性.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网格节点间负载不平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TCP/IP协议及其在LINUX系统下的实现,分析了网络连接的状态,给出了网络连接状态的提取、网络连接迁移和恢复的解决方案,解决了集群环境下进程迁移如何透明地保持TCP网络连接这一问题.本文还给出了套接字迁移在MOSIX集群系统上的一个原型实现.  相似文献   

16.
对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油气运移方向的研究结果表明 ,陆梁油田的油气可能来源于盆 1井西凹陷和玛湖凹陷。进一步对两者油气可能运移路径的构造形态和运移通道条件进行了分析 ,认为盆 1井西凹陷的油气运移路径为一继承性的斜坡 ,深部的逆断裂和不整合面、中部的正断层及浅部的大套砂砾岩体可作为油气运移通道 ,其油气运移条件较玛湖凹陷有利。在此基础上 ,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w (甾烷C2 9ααα2 0S) /w (2 0S +2 0R)和w(C2 9ββ) /w(ββ+αα)、烷烃碳同位素δ13 C和原油碳同位素δ13 C、原油物性等指标在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发生的运移效应并结合流体势进行分析认为 ,陆梁地区主要的油气运移方向为西南东北向。证实了盆 1井西凹陷是该区主要的生油凹陷。  相似文献   

17.
高邮凹陷油气运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邮凹陷油气在运移过程中的油气比和甲烷含量的变化推得垂向及侧向运移系数,进而对该区油气运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油气运移程度具有“下低上高、内低外高”的趋势,即在深凹带,垂向上运移程度及运移系数自下而上依次增加,平面上深凹带和内斜坡带油气运移程度低,而外斜坡带和低凸起运移程度高。整个凹陷油气运移方式为垂向一侧向混合式,但不同二级构造单元油气运移方式有所不同。深凹带相对以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为辅;斜坡带、低凸起带则以侧向运移为主,垂向运移为辅。  相似文献   

18.
生态移民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生态移民整合的含义、内容、特点,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试图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从不同角度来综述我国生态移民整合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并提出笔者自己的观点,以廓清各界对生态移民整合工作的认识,对以后的生态移民整合工作给予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项蕾蕾 《奇闻怪事》2009,(10):105-105
Most papers discuss migration theories and internal migration without analyzing it on a micro and macro level, without mentioning the effect of globalization. This essay tries to bridge the gap and provide enough researches for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