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合成了2种金属有机配合物{Pb(cbba)2(m-bix)}n(1)和{[Zn2(btx)2(NDC)2]}n(2)(H2cbba为2?(4?氯苯甲酰)苯甲酸,m?bix为1,3?二咪唑基亚甲基苯,btx为对二(三氮唑甲基)苯,H2NDC为1,4?萘二甲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和X射...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学》2016,(6):861-865
以氮杂环化合物2-(1H-咪唑-1-甲基)-1H-苯并咪唑(imb)和芳香多羧酸均苯四甲酸(H_4btec)为配体,采用溶剂热方法制备了一个结构新颖的配合物[Cu(btec)_(0.5)(imb)]_n(1).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由左螺旋链和右螺旋链彼此连接而成的三维结构,可以简化为4,4,4-连接的三维拓扑结构,其拓扑符号为(3~2?10~3·11)(3~2·104)(3~2?103·11).另外还对配合物1的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热稳定性以及固态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进一步验证了Cu(Ⅱ)离子的存在能淬灭配合物的荧光.  相似文献   

3.
以2,3-吡啶二酸(2,3-pydc)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新颖的配位聚合物[Zn(2,3-pydc)]_n(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相邻的Zn(Ⅱ)离子由2个μ_2-O桥连成双核结构{Zn_2},这些{Zn_2}进而通过2,3-吡啶二酸根连接成复杂的2D层状结构.拓扑分析发现,配合物1是双节点的(3,6)-连网格,拓扑符号为(4~3)_2(4~6·6~6·8~3),是一种少见的CdI_2型拓扑网格.对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2,3-吡啶二酸(2,3-pydc)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新颖的配位聚合物[Zn(2,3-pydc)]_n(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相邻的Zn(Ⅱ)离子由2个μ_2-O桥连成双核结构{Zn_2},这些{Zn_2}进而通过2,3-吡啶二酸根连接成复杂的2D层状结构.拓扑分析发现,配合物1是双节点的(3,6)-连网格,拓扑符号为(4~3)_2(4~6·6~6·8~3),是一种少见的CdI_2型拓扑网格.对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金属有机配合物{[Zn_4(trz)_4(Hnip)_2(nip)]·2H_2O}_n(Htrz=1,2,4-三氮唑,H_2nip=5-硝基间苯二甲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点群,其晶胞参数分别为a=23.497 3(6)nm,b=13.763 1(4)nm,c=14.065 2(3)nm,β=91.721(2)°,Z=4,V=4 546.6(2)nm~3,D_c=1.805 mg/m~3,M_r=1 235.25,μ=3.285 mm~(-1),F(000)=2 479,R_1=0.062 5,ωR_2=0.172 0.中心离子Zn(Ⅱ)通过Htrz配体连接形成Zn1和Zn2两种SUBs,这两种SUBs交叉相连形成了{[Zn_4(trz)_4]~(4+)}_n的二维面,最终H_2nip连接这些二维层形成了一个三维网状结构.此外,该配合物的荧光性能也得到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吡啶-2,5-二羧酸为配体与MgCl_2·6H_2O和Zn(NO_3)_2·6H_2O,运用水热法在120℃下反应3 d,合成了一个混金属配合物,[Mg(H_2O)_6][Zn(pydc)_2]·2H_2O (1, H_2pydc=吡啶-2,5-二羧酸).并对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稳定性分析以及室温固态荧光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晶胞参数a=0.72725(10) nm,b=0.74311(10) nm,c=1.06859(15) nm,α=78.968(2)°,β=74.332(2)°,γ=70.428(2)°;V=0.52066(12) nm~3,Z=1.此配合物呈现深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7.
以1,3-二咪唑丙烷(1,3-bip)、对苯二甲酸(H2tpa)和Cu(NO_3)_2·3H_2O为原料,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铜(Ⅱ)配合物[Cu(1,3-bip)(tpa)·H_2O·MeOH]_n,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结果表明: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88 57(5)nm,b=1.032 33(5)nm,c=1.062 71(6)nm,α=90.040(4)°,β=99.465(4)°,γ=109.765(5)°.合成配合物中tpa充当桥联配体与Cu(Ⅱ)离子形成二维(4,4)网格结构,经过1,3-bip的进一步修饰,形成一种有趣的二维结构,溶剂分子甲醇作为一个二连接的节点,通过分子间氢键连接相邻的上述二维面形成一个具有三维超分子构型的配合物.此外,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得到了一种新的钴(Ⅱ)配合物[Co(L)_2(HL)]·4H_2O (1)(HL=2-(2-氯-6-氟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罗啉),并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表征.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 P_1-,晶胞参数 a=1.103 8(2) nm,b=1.537 4(3) nm,c=1.593 3(3) nm,α=103.35(3)°,β=93.28 (5)°,y=109.75 (3)°,V=2.448 8(10) nm_3,Z=2,C_(57)H_(36)CoN_(12)O_4F_3Cl_3,M_r=1 175.26,D_c=1.594 g/cm~3,F(000)=1198,μ(Mo K_α)=0.591 mm~(-1),R=0.097 5 和wR=0.264 0.配合物(1)分子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一个二聚体{ [Co(L)_2(HL)]·4H_2O}_2.相邻的二聚体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二维超分子层.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咪唑衍生物2-(1H-咪唑-1-甲基)-6-甲基-1H-苯并咪唑(immb)和芳香二羧酸间苯二甲酸(H_2bdic)为配体,在120℃的水热条件下通过与CdCl_2·2.5H_2O的自组装,成功得到了一个新的配位化合物{[Cd(immb)(bdic)(H_2O)]·H_2O}_n(1)。通过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单晶结构分析、粉末衍射图谱分析、热稳定性分析、激发及荧光光谱分析对目标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Cd(Ⅱ)离子均处于七配位环境中,并且同时被immb配体和bdic~(2-)阴离子桥联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层与层之间又借助于分子间的氢键彼此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室温下,固态配合物1在269 nm下激发,在331 nm处出现较强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10.
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Co_2(NTB)(bipy)_(1.5)(H_2O)_3]·H_2O}_n(H_3NTB=4,4′,4″-三甲酸三苯胺,bipy=4,4′-联吡啶),并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红外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对其进行了结构测定与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位聚合物中钴离子采取五配位的四角锥构型和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构型,构成了{CoO_4N_2}和{CoO_4N}两种结构单元,通过H_3NTB配体和bipy配体作为桥连结构,构成了一个穿插的三维网络结构,并通过分子间氢键使结构更加稳定.紫外光谱测试表明配位聚合物对染料刚果红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最大吸附率为65.3%,最大吸附量为45.52 mg/g;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其氧化还原过程受表面控制.  相似文献   

11.
合成并表征了1D链状配位聚合物[Mn(3,5-busalmen)(μ_(1,5)-dca)]_n·2n CH_3CN(1)和同时具有3种Mn(Ⅲ)配位单元的配合物[Mn(5-Clsalmen)(H_2O)(dca)]_(0.5)[Mn(5-Clsalmen)(H_2O)Cl]_(0.25){[Mn(5-Clsalmen)(H_2O)](dca)}_(0.25)·1.5H_2O(2).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由μ_(1,5)-dca桥联的一维之字链结构,配合物2包含2种六配位和一种五配位的Mn(Ⅲ)配位单元,而且单核Mn(Ⅲ)配位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二聚体结构.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中Mn(Ⅲ)离子分别通过桥联配体dca和分子间氢键传递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变场研究表明,配合物1可能在2 K时表现自旋翻转行为(H_(SF)=2 T).  相似文献   

12.
以含有柔性基团的苯并咪唑衍生物2-(1H-咪唑-1-甲基)-6-甲基-1H-苯并咪唑(immb)和芳香二羧酸对苯二甲酸(H_2bdic)为配体,以CdCl_2·2.5H_2O为金属源,通过水热法合成出了一个新的金属有机框架(MOF)_n(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MOF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桥联配体immb和bdic~(2-)同时与Cd(Ⅱ)离子配位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其拓扑符号为(4~2·6~3·8)。红外光谱以及热分析的结果与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的结果一致。室温固态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标题MOF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1,3-二咪唑基丙烷(1,3-bip),4,4’-联苯二甲酸(H_2bpdc)和Cu(NO_3)_2·3H_2O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u(1,3-bip)(bpdc)·3H_2O]_n,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对得到的样品进行了测试.单晶结构解析结果表明:Cu(Ⅱ)作为中心离子可被视为一个四连接的节点,通过配体H_2bpdc,1,3-bip桥联连接形成一个二维(4,4)平面,相邻的2个(4,4)平面由存在其缝隙间的一维水分子链通过大量的分子间氢键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三维超分子结构.另外,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法合成出一种新型金属有机功能配合物{[Mn_3(C_(12)H_6O_4)_4]~(2-)(C_(11)H_(18)N_4)~(2+)}_n(C_(12)H_6O_4为去质子化的1,4-萘二甲酸,(C_(11)H_(18)N_4)~(2+)为质子化的1,1'-(1,5-戊烷基)二咪唑).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其晶胞参数分别为a=1.197 95(4)nm,b=2.764 57(10)nm,c=1.564 51(5)nm,α=90°,β=9.372 90(10)°,γ=90°,Z=4,V=5.170 4(3)nm3,F(000)=2 508.锰离子以六配位的方式与6个1,4-萘二甲酸中的氧原子结合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C_(11)H_(18)N_4分子以游离形式存在于体系中,一方面质子化后起到平衡电荷的作用;另一方面与1,4-萘二甲酸羰基氧原子形成丰富的氢键作用力.有机配体1,4-萘二甲酸以不同的配位模式连接中心锰原子,最终使配合物形成了一个具有网状结构的三维配位聚合物.磁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存在弱的反铁磁性,线性拟合得到配合物的居里外斯温度T=-16.265 197 K.CCDC:1517397.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新颖苯并18冠6配合物{[Na(B18-C-6)]_6[Pt(SCN)_6]}[Pt(SCN)_6](SCN)_2,通过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为三方晶系,空间群为R-3,晶体学数据a=b=1.993 3(3),c=2.976 0(6)nm,α=β=90,γ=120°,V=10.240(3)nm~3,Z=3,D_(calcd)=1.564 g/cm~3,F(000)=4 908,配合物由一个配阴离子[Pt(SCN)_6]~(2-)与一个配阳离子{[Na(B18-C-6)]_6[Pt(SCN)_6]}~(4+)和两个SCN~-阴离子组成,相邻{[Na(B18-C-6)]_6[Pt(SCN)_6]}~(4+)通过Na-O键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Pt(SCN)_6]~(2-)配阴离子和两个SCN~-阴离子起平衡电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单核钴配位聚合物[Co(dmgH)(dmgH_2)Cl_2](1)为合成中间体,以4,4′-联吡啶(4,4′-bipy)为桥联配体,并加少量的乙二胺调节pH,进行水热合成得到一个新的二维网状配聚物[Co_(1.5)(4,4’-bipy)·(dmgH_2)_(1.5)·(H_2O)]_n·(en)_n·(13H_2O)_n(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配聚物属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60号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546 30(8)nm,b=1.591 56(6)nm,c=1.636 22(5)nm;α=90.00°,β=90.00°,γ=90.00°,V=6.630 9(4)nm_3,Z=4,F(000)=2 812.00.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聚物Co(Ⅲ)中心离子为六配位扭曲的八面体构型,通过4,4-联吡啶的N原子桥联成二维网状结构,二维网状结构通过苯环之间弱的π-π作用力堆积成三维固态结构.循环伏安和荧光淬灭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并对曙红Y(EY~(2-))具有很强的荧光淬灭作用,可作为潜在的光化学还原催化剂用于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相似文献   

17.
该文用2-(1氢-1,2,4-三氮唑)-1-乙酸配体(及辅助配体4,4′-bipy)与铜(Ⅱ)反应,得到了一个配合物单晶体{[Cu(trza)(4,4′-bipy)]·(H_2O)·(ClO_4)}n(Htrza=2-(1氢-1,2,4-三氮唑)-1-乙酸),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和元素分析。又以DMF为溶剂,研究了这个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在-1.6~0.2 V电位范围内,该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准可逆反应,电极反应过程受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水合醋酸铜与有机桥连配体N-(2-萘甲酰基)-氨基乙酸硫脲(2NGH_3)在甲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溶液中反应,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铜的三维配位聚合物{[Cu_(34)(2NG)_(26)(DMF)_6(H_2O)_(12)]·2H_2O}n(配合物1).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晶体结构.XPS测试结果证实,在配合物1中存在二价和一价铜的混合离子.测试了配合物1在2~300 K内的变温磁化率,结果表明,相邻的二价铜离子间存在着铁磁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热法合成3种金属有机功能配合物[Co(NCS)_2(BBI)_2]_n(1),[Ni(NCS)_2(BBI)_2]_n(2),[Mn(NCS)_2(BBI)_2]_n(3)(BBI=1, 4-双(咪唑-1-基)丁烷),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文中3种配合物均为六配位八面体构型.过渡金属均与配体的N原子配位,BBI有机配体将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的Co~(2+)连接起来,拓展成一个三维网状结构.此外,对配合物的磁学性质研究发现:3种配合物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均符合居里-外斯定律,其中配合物1表现为弱的反铁磁性,配合物2和3表现为弱的顺铁磁性.  相似文献   

20.
以1,2-二-(2-1H-咪唑-4,5-二甲酸)苯(H6Phbidc)为配体,在120℃下通过与NiCl_2·6H_2O的自组装,制备了1个新的镍(Ⅱ)配合物[Ni(H_4Phbidc)·2H_2O]·2H_2O·[NH(CH_3)_2](I)。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I为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中心金属离子Ni(Ⅱ)处于1个六配位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对配合物I的红外光谱、粉末衍射图谱、热稳定性以及固态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I在185℃时失去二甲胺、结晶水和配位水,Ni(Ⅱ)离子的存在可以淬灭配合物的荧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