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孙吾与为江西丰城人,经历元末明初两朝。所著韵书有两种,均已亡佚。现存《永乐大典》保存其部分内容。经考证可知:《韵会定正》为韵书,《韵会定正字切》或《字切》为韵图或为具有韵图性质的韵书。《韵会定正字切》的作用是直观反映《韵会定正》反切拼读成音的情况。二者的关系应相当于《韵镜》与《广韵》。  相似文献   

2.
在汉字字体的演进过程中,字体始终处在字体工整与书写便利,正字规范与艺术求变这两对 矛盾当中。在这矛盾的发展中,简洁、求变、利于书写等主张以及隶书、草书等书写实践,促进了汉字 字体的演进并制约着演进过程,这种作用对汉字形体的发展有利有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汉字的性质 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为资源,分析了其组成方式并以此为依据抽取出有效信息,以文本形式建立自定义格式的数据库,根据语素在辞典中的释义的示例来对其构词能力进行自动分析,建立汉字字义网,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词义组合生成合成词结点,进而建立汉语词汇语义网,它能完成词汇间语义关系的自动标注.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中有一些字是由两个相同结构组成的叠文.这类字虽然数量不多,却是汉字中的特殊群体.这类汉字无论其结构还是表义均较其它汉字特殊:其结构或并或重,或向或背;表义功能独特.将其结构体制和表义功能进行总结归纳并加以阐释,揭示这类字在文字学上的价值及其对现代汉字的影响,进而对汉字的演变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科学的解释,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在汉字字体的演进过程中.字体始终处在字体工整与书写便利,正字规范与艺术求变这两对矛盾当中。在这矛盾的发展中,简洁、求变、利于书写等主张以及隶书、草书等书写实践,促进了汉字字体的演进并制约着演进过程,这种作用对汉字形体的发展有利有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汉字的性质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6.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提出的要求.汉字是个万花筒,每个汉字都有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一般被学界称作《王二》。此书由于传抄或韵书作者编纂的主观性,导致在用字、注音、引书和释义等方面存在不少谬误。故以《王二》原卷为研究对象,参证其他韵书典籍,采用声训、义训和境训等训诂方法,从文字、注音和引书等方面去校勘讹谬,以期为唐五代韵书的整理和研究提供实证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收集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中的异构字,其中声符代换的有149组。这些代换声符的声音在隋唐时期可分为两类:音同声符,音近声符。探究声符变化的原因有四点:反映语音演变,方言不同,简省笔画,误用。  相似文献   

9.
国家"八五"重点图书<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简称<规范字典>)已于1998年面世,这对辞书的规范化建设将会开创一个新局面.但<规范字典>部首检索某些汉字仅查末笔,如"暨乓乳"三字各查末笔"一、乙"等共计14个字(见附表)是否规范?引起了笔者对八部现代通用辞书(见附表,简称八书>有关笔画检索的全面深入了解.八书的笔画检索(其中有1998年发行并严格按国家最新规范标准修订的<新华字典>),查末笔外,还有查中间笔画、"多开门"的笔画兼部首之混合检索等设置,对此,有必要进行检讨.为了便于讨论,文中将统称的"部首检索"分为二种:甲,有严格意义部首的汉字检索称"部首检索";乙,无严格意义部首,只采用单笔笔画检索汉字的称"笔画检索"或"单笔检索",偶用统称的"部首检索".  相似文献   

10.
司晓莲 《科技咨询导报》2011,(14):218-218,220
本文以汉字构形学和字体学理论为指导,对<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中所收的两汉隶书字形中的异体字进行分析,比较西汉异体字形和东汉异体字形的数目,经统计,西汉平均异体字形数为3.097,东汉平均异体字形数为2.128,证明随着隶书的定型,异体字形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进一步探讨了汉初异体众多的原因,以及两汉隶书异体字逐渐减少的过程体现出来的汉字发展中字形的优化选择规律.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藏文“宗(rdzong)”一词所含内容和《格萨尔》部名上“宗(rdzaong)”一词在《格萨尔》部名上所含内容、确切地说“宗”一词在《格萨尔》部名上实际所起作用之比较分析,认为《格萨尔》部名上的“宗”,既不能和过去作为西藏地方政权机构——行政区域治所之名的“宗”等同起来理解;也不能与作为过去有别于普通民宅的特殊建筑物之名的“宗”等同起来理解。提出《格萨尔》部名上的“宗”类似于汉族长篇小说的叙述法“篇”,是一种便于记忆和说唱史诗而采取的该文学作品形式上的一种程式法或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汉译英中保留汉语当中的文化形象,此问题一直困扰着译者。“同化”这种翻译方法在汉译英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译者应力求保持汉语的原貌,也就是要尽量传译“中国特征”,具体说,就是要尽量表达中文原作的文化特色、语言形式及异常写作手法。“同化法”也要注意限度,实在行不通,还要利用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诗经》的虚字"言"不是动词词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诗经》虚字“言”并非所谓的“动词词头”,而是单纯凑足音节的“足音字”。  相似文献   

14.
从具体词语入手,结合古人社会生活,阐释其文化蕴涵,是当前文化语言学一个重要课题."桑"文化深厚的内涵也凝结在词语中.通过对"桑"字形音义及相关部分文化词语的考察,发现"桑"同祭祀、神灵、帝王、祥瑞等有着密切关系,从而揭示出其灵异之物的民族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每门课程都有少数“宝石”,但什么是“宝石”?就高数这门课及其教学改革中如何增强“宝石”观念给出一些建议,这里我们指出某些“宝石”及指出“宝石”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6.
梁敢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0):148-152
语言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每一种语言都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有其特殊的生态环境。民族认同感则是少数民族新创文字这特殊语言生态的核心内容。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对于原来没有文字的语言来说是历史的进步。树立科学的语言生态观有助于培育人们对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认同情感、认同心理,缩小人们对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心理距离。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积极推广使用可以有效的促进其民族语言生态乃至全世界整个语言生态的和谐发展。双语教育教学是提高新创文字活力、维护语言生态的重要举措之一。广西民族地区英汉壮语言教学可以有效互参。  相似文献   

17.
南涧彝族“跳菜”的价值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长期活跃在民间、文艺舞台、旅游市场等场域的南涧彝族“跳菜”因申请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为此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历时性、共时性、现时性三个方面阐述了“跳菜”的丰富价值。  相似文献   

18.
晋代“引礼入律”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泰始律》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较为典型儒家化法典,“引礼入律”是晋代法律发展的重要特点,它在《晋律》中有突出表现:刑罚实用上“准五服制罪”原则的确立;保护士族、官司僚政治、经济特权的政治经济立法以及维护等级秩序的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等。其产生根源有:从文化根源看,是因为礼有区分贵贱等级、定分止争的功能;从政治学方面看,司马氏所建立的是门阀士族统治,所以任用儒家制订、解释法律;从经济方面看,民本思想是礼的重要内容,“引礼入律”有助于恢复经济、安定民心。  相似文献   

19.
辞章的四大要素为“情”、“理”、“物(景)”、“事”,其中“情”与“理”为“意”、“物(景)”与“事”为“象”。而“意”与“象”之所以能相互联结,如依据“格式塔”心理学派,就有“异质同构”或“同形说”的解释。而这种“异质同构”说用于解释意象的形成,是被公认比“移情”、“投射”说更为精确的。因此以此为基础,将辞章四大要素进行联结,除了可就个别意象由“异质同构”推扩至“同质同构”外,也可再就整体意象拓大到“异形同构”与“同形同构”,加以呈现。而无论是哪一类的“构”,都有“单轨”、“双轨”与“多轨”的不同,以造成其变化。  相似文献   

20.
对于德国作家台奥多尔·冯塔纳的长篇小说《艾菲.布利斯特》,评论界关注得较多的是小说的叙述艺术、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宗教文化等方面。德国汉学家顾彬首次提出该小说描写了一个"抽象的中国人",但未作深入解读。今详细解读这个"抽象的中国人"在小说中的"出场",从三个方面(即小说结构、女主人公的人生认识、作家的中国认知)揭示出"中国人"的隐喻作用及爱与血的象征意义;并指出,"中国人"这一形象的刻画是贯穿小说情节发展的一条暗线,对"中国人"的象征性的含蓄描写同中国画中的留白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