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翻译中一直存在着"异化"与"归化"之争,根据异化和归化策略在翻译中应用的历史和趋势,在比较直译与意译和异化与归化两对概念区别的基础上,可以说明,在文学翻译中选择异化还是归化策略,应当从文化和语言两个层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2.
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的争论由来已久,影响其选择的因素众多。读者接受是影响翻译策略的重要因素,也是判别译本优劣的重要标准。异化与归化各有利弊,在语言形式上应尽量归化,在文化差异上应坚持异化,要辩证应用,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3.
朱晶 《消费导刊》2013,(3):182-182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理论的热门话题,是处理语言形式与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它是意译和直译的进一步延伸。运用异化与归化翻译方法。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作品的内容,也能让读者了解另一种全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归化翻译为了迎合英语国家文化殖民主义接受者的需求,总是依照译入语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标准,对译语文本进行加工.于是有学者提出基于打破文化殖民主义和语言霸权主义的归化翻译观,构建基于语言文化平等的异化翻译策略.商业翻译行为应基于何种设计理念?是优先照顾原语作者,译语读者,还是译者?结论是,商业品牌翻译策略在宏观上,基于文化平等、政治中立,照顾作者原文;而在微观层面,照顾译入语受众和译者意愿,追求广告效应和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5.
张小婧 《商》2013,(19):330-330
中国当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在自己的作品《荷塘月色》里引用梁元帝所作的《采莲赋》片段来抒发情怀。由于该作品的广为流传,《采莲赋》片段也被译为不同语言,即使同一种语言也有不同的版本。本文从翻译学中归化和异化的不同视角分析《采莲赋》片段的两个英译版本,从而试图找出中国古代诗赋翻译的适宜道路。翻译中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的方式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热点,究竟孰优孰劣至今没有答案。笔者认为,无论是站在实用还是美学的角度上,翻译中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的方式应当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和目标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5,(2)
文化因素在翻译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对于如何处理翻译中出现文化因素也是我们面临的选择?文字上的翻译实质是文化间的交流,我们既要保护本民族文化也要平视其他民族文化,翻译方法我们也既要采用归化也要采用异化。虽然两者过去一直处于斗争的局面,但两者的关系其实是相会补充,相互依存。无论异化还是归化,既然存在就有合理性,我们应该选择性的使用两种翻译手段,促使民族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7.
一、中外翻译史上对接受者因素的重视翻译方法除了有直译和意译外,现在最常见另一种分类方法就是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和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所谓异化法,就是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表达原文的内容;而归化法则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表达原文的内容。二者各有其优劣之处,如果考虑到翻译的目的、读者的对象、文本的类型以及作者的意图,归化的翻译和异化的翻译在目的语文化中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与此有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翻译以读者为中心,还是以作者为中心。在中外翻译史上,总是有两种倾向,或偏向于作者和原文,或偏向于读者和译文。就这一点,著名翻译理论家勒内曾指出,近来的文学批评开始更注重读者以及读者在文学中的地位。这个问题对翻译来说,尤为重要。没有其他文学活动比翻译更要依赖于读者。因为,翻译就是为不懂原文的读者服务的。如果说作者的责任是忠实,那么对读者的责任就是明白易懂。根据翻译的阐释学观点,译者与其说是一位语言学家还不如说是一位解释者。解释,就首先必须说清楚。勒内还指出,译者往往要写序言或后记。里面的话实际...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了国际贸易中商标的归化与异化途径,异化能很好地保留原语文化和形象,归化能很好地传达原语寓意和精神。二者各具特色,各有用途。在异化和归化途径下,应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论归化与异化及其文化延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化派翻译理论的观点审视以《道德经》为例的中国传统经典著作中归化和异化的翻译问题。在中国文化强势的前提下,对《道德经》英译的趋势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后对其中一些如"道"这样的文化术语的英译中需要归化与异化相结合更多的使用异化的翻译方法,尤其是进行采取音译。  相似文献   

10.
论广告翻译中的归化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告翻译的归化策略与广告的“全球本土化”是一脉相通的,即广告翻译应尽量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价值取向。在广告翻译中,归化策略要优于异化策略。成功的归化翻译能使产品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取得不同地区的消费者的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11.
同化与顺应是重要的认知过程,归化和异化是常用的翻译策略.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对源语文化的正确解读才可能完成恰当的翻译.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解读过程中同化或顺应图式是执行归化或异化翻译的认知基础,本文以文化意象翻译为例证.  相似文献   

12.
从古至今,"归化"和"异化"在翻译界一直是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对归化和异化的概念、理论依据,以及归化和异化的翻译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15,(6)
不同的语言拥有它独有的文化内涵,而这种文化差异有时会成为翻译中的障碍。本文简单论述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进而阐释了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表现在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方面。对于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障碍作者提出了一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适当合理的使用一些翻译策略能够克服一些障碍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  相似文献   

14.
韦努蒂的“异化”和“归化”理论是处理文化信息的主要翻译策略。“异化”有益于彰显源语言文化特色,但容易引起文化冲突。商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不同情况下,应针对性地运用归化和异化策略.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避免造成文化冲突.同时兼顾到商标所蕴含的源文化特色和目标消费者的兴趣,从而达到推广产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归化和异化两大翻译策略一直是引起翻译界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奥斯卡八十界以来最佳影片的获奖及提名影片名称翻译中,通过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在电影名称翻译应用中的变化与发展,探寻最佳翻译策略趋势,即:英文电影名称的翻译的发展是一个以归化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异化为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中最常用的两种策略便是归化与异化。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这种归化与异化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其局限性以及对译文文化内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君 《中国市场》2011,(40):148-149
汉语古诗的文化意象应采取何种策略进行翻译,翻译界至今仍有较大分歧。本文在比较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利弊得失的基础上,通过对名家名作译作的分析与比较,得出了采取归化或异化法应视情况而定,二者应相互补充而不能偏袒其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崔光婕 《消费导刊》2009,(15):217-217
本文从英汉语言文化入手,分析了商标翻译的两种策略,即异化和归化,及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本质是两种文化的交流。文化的差异是一个译者必须要处理好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让读者产生歧义。分析了中西方主要的文化差异,并对主要的差异进行了举例说明。介绍了对于这种差异的基本翻译方法,它们分别是:异化法、归化法和音译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0.
商标是商品的标志,商标翻译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跨国营销活动的成败。商标翻译需要理论和原则加以指导,在翻译方法上,商标翻译一直有"归化"与"异化"之争。本文从"信达雅"翻译标准角度,论述了商标翻译应以"信达雅"为标准,采取异化翻译,以利于保留原语文化内涵,多元文化交流,避免文化霸权主义,同时也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心理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