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工作倦怠与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之间的关系,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士职业倦怠调查表及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问卷,对北京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6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护士遭受暴力组在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丧失的维度得分高于未遭受暴力组,2组个人成就感丧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情绪衰竭、去人格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冲突严重影响了护士的心理健康(P〈0.01)。结论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可以导致急诊护士工作倦怠的产生,对护士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减少护士对工作及患者的倦怠不满,确保护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工作场所暴力与护士长工作倦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护士长工作倦怠与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福建省各级医院213名护士长进行有关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和工作倦怠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长工作倦怠中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两个维度比未遭受者明显严重(P〈0.05);遭受心理暴力次数与情绪衰竭、去人格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研究显示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的影响因素是年龄和工作场所暴力,个人成就感丧失的影响因素是职称。结论: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可以导致护士长工作倦怠的产生,通过减少工作场所暴力事件,有可能减轻护士长的王作倦怠。  相似文献   

3.
周晓华  陈琪尔  谭坚铃 《全科护理》2012,(16):1529-1531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护士工作倦怠状况,分析其人口学因素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和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MBI)对496名肿瘤专科医院护士进行护士工作倦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肿瘤专科医院护士的工作倦怠中情绪枯竭维度得分为20.78分±9.86分,属于中等倦怠;去人格化倾向维度得分为4.66分±5.05分,属于低度倦怠;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33.48分±9.23分,属于高度倦怠,其中去人格化倾向及个人成就感维度均低于Maslach常模(P<0.05);不同劳动人事关系的护士在去人格化倾向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的护士在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同制、初级职称的肿瘤专科医院护士工作倦怠较严重;护理管理者应重视肿瘤专科医院护士的工作倦怠情况,积极改善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护士的心理授权现状和工作倦怠情况,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探索预防和降低护士工作倦怠的新对策。方法整群抽取广州5家三甲医院的临床护士203人,采用心理授权量表及工作倦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的心理授权感知得分(4.75±0.67)分,为中等水平;其中自我效能得分最高为(5.34±0.73)分,工作影响得分最低为(3.64±0.11)分;护士有较严重的工作倦怠,其中个人成就感丧失维度(3.83±0.62)分,情绪枯竭维度(2.96±0.81)分,去人格化倾向维度(1.89±0.84)分;护士心理授权感知与工作倦怠关系密切,与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各维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6,-0.366,0.514;P<0.01)。结论临床护士的心理授权处于中等水平,临床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士对心理授权的感知,以降低工作倦怠感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CU护士工作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对泉州市12所医院168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工作倦怠得分为(54.31±15.28)分,情绪衰竭维度(18.70±10.91)分,低个人成就感(29.07±10.41)分,去人格化(6.55±5.45)分;ICU护士的一般资料均未进入情绪衰竭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P>0.05),月夜班次数是低个人成就感的影响因素,聘用方式、年龄、月夜班次数是去人格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本组ICU护士情绪衰竭维度倦怠程度较低,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倦怠程度最高,月夜班次数多的年轻护士、在编护士是工作倦怠的主体,应重视对这部分人群的干预,提高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护士角色认知、工作倦怠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应用角色认知量表、Maslcah工作倦怠量表及杰佛逊共情量表对我省6家三级甲等医院128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ICU护士角色认知、工作倦怠与共情能力的关系。[结果]ICU护士工作倦怠中去人格化、情绪衰竭得分分别为6.42分±2.45分、23.25分±7.12分,均属中度倦怠,而个人成就感得分为32.08分±8.25分,属高度倦怠。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与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呈负相关(P0.05),而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共情能力总分及各维度与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呈负相关(P0.05),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ICU护士工作倦怠程度较严重,主要受角色认知及共情能力影响,可通过提高其角色认知能力和共情能力来改善其工作倦怠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工作授能与职业倦怠现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便利选取广州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69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急诊科护士工作授能总分为(17.28±2.97)分;护士职业倦怠中情绪枯竭、去人性化倾向、个人成就感分别为(20.15±10.14)分、(5.06±2.13)分和(32.65±8.07)分;工作授能与职业倦怠中的情绪枯竭维度和去人格化倾向维度呈负相关(P0.05),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广州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受工作授能水平的影响,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提高护士的工作授能水平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8.
妇产科护士工作倦怠现象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妇产科护士工作倦怠现状,为改善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士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倦怠量表调查三明市118名妇产科护士,并分析其工作倦怠水平。结果妇产科护士情感耗竭得分较Maslach常模高,而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得分较Maslach常模低(P〈0.01);初级职称护士、合同制护士工作倦怠分别较中级职称、编制内护士明显(P〈0.05);已婚护士情感耗竭的维度高于未婚护士(P〈0.01),而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的维度虽高于未婚护士,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高度关注妇产科护士群体的工作倦怠现象,给予人性化管理,以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康健 《全科护理》2011,9(33):3095-3096
[目的]了解产房护士工作倦怠及自我效能感状况,探讨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南京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98名产房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产房护士的工作倦怠突出表现在个人成就感丧失维度上,其次是情绪衰竭维度,去人性化维度相对较低;本调查产房护士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5.30分±5.40分。自我效能感得分与情绪衰竭感、去人性化呈负相关,与人个成就感呈正相关。[结论]应重视提高产房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以便更有效地降低其工作倦怠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工作倦怠感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天津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53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对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工作倦怠感及自我效能感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得分为2.63±0.41,压力较大;工作倦怠感中情绪衰竭得分为27.48±3.26,属于高度倦怠;去人格化得分为7.18±2.81,属中度倦怠;个人成就感得分为34.47±5.92,属中度倦怠。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4.68±4.52,呈中等水平。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中情绪衰竭呈正相关(r=0.295,P0.01),与工作倦怠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r=0.262,P0.05),与工作倦怠中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r=-0.231,P0.05)。自我效能感得分与情绪衰竭呈负相关(r=-0.538,P0.01),与去人格化呈负相关(r=-0.294,P0.01),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r=0.693,P0.01)。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有针对性措施减轻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以减轻工作倦怠,有助于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军队医院合同制护士工作倦怠及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工作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和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军队医院的109名合同制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军队医院合同制护士工作倦怠感中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及个人成就感得分分别为(21.48±8.60)分、(8.48±5.75)分和(28.34±9.09)分;主观幸福感总分为(78.76±9.96)分,高于常模(P<0.01);主观幸福感总分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r=0.248,P<0.01),与情感衰竭(r=-0.362,P<0.01)及去人格化(r=-0.444,P<0.01)呈负相关。结论军队医院合同制护士工作倦怠中情感衰竭及去人格化处于中度倦怠水平、个人成就感处于高度倦怠水平,军队医院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轻合同制护士的工作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护士长工作疲溃感水平,探讨护士长应对方式与工作疲溃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了5所三级综合医院临床一线护士长183名,采用工作疲溃感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分别调查了护士长的工作疲溃感和应对方式。结果护士长的工作疲溃感水平高于国内常模,护士长情绪疲溃感和工作冷漠感得分分别为(25.23±11.45)分、8.46分,均为中度;工作无成就感得分为(32.38±10.09)分,为高度。积极应对与工作无成就感呈正相关,消极应对与情绪疲溃感和工作冷漠感呈正相关。结论提高护士长积极应对技巧,能有效降低其工作疲溃感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职业倦怠与角色认知之间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落实护士分层管理、提高其职业成就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简称MBI)与角色认知量表,对在某市3家综合医院工作的400名低年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0份,回收有效率为97.5%。低年资护士在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得分[(19.61±7.80)分,(7.48±4.09)分,(19。56±6.18)分]均低于常模的[(23.02±10.29)分,(6.81±5.57)分,(28.55±9.3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117,1.552,-13.707;P〈0.05)。低年资护士职业倦怠量表中情感耗竭得分(19.61±7.8)分为中度耗竭,去人格化得分(7.48±4.09)分为中度耗竭,低个人成就感得分(19.56±6.18)分为高度耗竭;角色认知为中等偏下水平。Pearson积差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情感衰竭与角色冲突呈负相关(r=-0.297,P〈0.01),去人格化与角色模糊及角色冲突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r分别为0.218,0.299;P〈0.01);低个人成就感与角色模糊呈负相关(r=-0.302,P〈0.01)。以低年资护士职业倦怠各分量表为因变量,以角色模糊中两个分量表得分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角色冲突对情感衰竭及去人格化有预测作用或影响;角色模糊对去人格化及低个人成就感有预测作用或影响。结论了解低年资护士角色认知水平、职业倦怠程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护理管理者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减轻低年资护士职业倦怠程度,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市骨外科护士工作倦怠感及自我效能感的状况,探讨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132名骨外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骨外科护士工作倦怠感中情绪倦怠感得分为25.56±11.02分,工作冷漠感得分为6.45±5.21分,均为中度倦怠。个人成就感得分为30.79±9.67分,属于高度倦怠。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为2.53±0.49分。自我效能感得分与情绪倦怠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263,P<0.01),自我效能感得分与个人成就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489,P<0.01)。结论应重视提高骨外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有效地降低护士的工作倦怠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乐山市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状况,探讨护士职业倦怠与职业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和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对四川省乐山市13家二、三级医院的473名在职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调查对象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为:情感耗竭(19.91±7.00)分、工作冷漠感(8.63±3.60)分、个人成就感(27.62±5.83)分。(2)调查对象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因护士的人事关系、行政职务、婚姻状况、护龄和技术职称等情况的不同而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情感耗竭维度和工作冷漠感维度得分与职业价值观某些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与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建议管理者根据不同群体护士的特点,从多角度关心他们,以减轻其职业倦怠感,也可以通过提高其职业价值观来减轻其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沙市临床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为医院临床护理管理者预防和干预临床护士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职、№压力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对长沙市5所综合性医院的412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职业压力总均分为(3.77±0.48)分,其中人际关系得分为(3.93±0.56)分居首位;职业倦怠总均分为(3.82±0.40)分,其中情感衰竭得分为(3.27±0.58)分居首位,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均处于高水平;低成就感与职业压力及其患者态度和职业发展维度呈正相关(P〈0.05),情感衰竭与职业压力及其人际关系、患者态度、危重患者、职业发展维度呈正相关(P〈0.05),职业倦怠及其人格解体维度与职业压力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长沙市临床护士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均处于高水平,腹引起医院管理者和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ICU护士职业倦怠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市5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ICU的35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职业倦怠得分情况,情绪衰竭为(31.85±8.38)分、去个性化为(11.69±5.53)分、低个人成就感为(19.79±7.02)分。休假情况、工作要求、领导支持对情绪衰竭倦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同事支持有正向预测作用;年龄、工作要求和领导支持对去个性化职业倦怠有负向预测作用;领导支持对低个人成就感倦怠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ICU护士职业倦怠处于较高水平,年龄、休假、工作要求、领导支持和同事支持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门诊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工作压力、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职业倦怠量表、工作压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以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盐城市3所综合性医院,对其中86名门诊护士进行调查,采用SPSS11.7软件对反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名门诊护士中25.58%处于高度情绪衰竭状态,53.49%处于中度情绪衰竭状态;11.63%处于高度去人格化状态,75.58%处于中度去人格化状态;8.14%感到较低的个人成就感,75.58%感到中度的个人成就感。中专、大专、本科护士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维度得分分别为(21.70±7.28),(26.02±7.52),(21.33±8.39),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7,P〈0.05);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与工作压力相关(r分别为0.277,-0.262;P〈0.01或P〈0.05),情绪衰竭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555,P〈0.01)。结论综合性医院门诊护士职业倦怠程度较高,本身工作压力的降低及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能缓解其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