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工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他们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于是很多农村成为了"空心村"老人与儿童成为了留守农村的主要人群。农村出现"三荒"即人荒、地荒、钱荒现象。"三荒"问题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发展;使空巢老人不能安享晚年、儿童问题突出。顺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荒"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战疫"之下,车辆调度难、人员流动难、农用物资运送难交织叠加。为分析疫情对河北省蔬菜产业影响,从蔬菜成交量、收购价格、在田蔬菜生产、春茬蔬菜管理、社会化服务等5个维度展开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蔬菜交易市场商户减少,上市蔬菜成交量降低;产地市场价格普遍走低,黄瓜、草莓特色优势产区受损较大;在田蔬菜农事活动受限,规模化经营主体受影响普遍高于传统散户;蔬菜生产遭遇"用工荒""服务荒",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种苗农资运输不畅,春茬蔬菜生产播期延后。随着疫情动态发展,后期市场总体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荒坡地"建大棚的优势,总结了其主要技术,并为"荒坡地"发展大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食品的安全普遍关注,各地都在坚持不懈地做好"菜篮子"工程这项工作.无公害、高营养、高质量的三A级绿色蔬菜倍受市场青睐,无公害蔬菜生产已成为蔬菜产业的主攻发展方向.但是,根据调查我国尚有一些地区菜农不能合理地使用农药,甚至有些地方滥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生产出一些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上市营销.导致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无公害蔬菜生产中优选和科学地使用农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食品的安全普遍关注,各地都在坚持不懈地做好"菜篮子"工程这项工作.无公害、高营养、高质量的三A级绿色蔬菜倍受市场青睐,无公害蔬菜生产已成为蔬菜产业的主攻发展方向.但是,根据调查我国尚有一些地区菜农不能合理地使用农药,甚至有些地方滥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生产出一些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上市营销.导致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无公害蔬菜生产中优选和科学地使用农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京津冀蔬菜病虫绿色防控一体化再上新台阶。近日,三地的植保系统在北京召开蔬菜病虫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协同建设工作启动会,明确在蔬菜生产上,三地将应用统一的蔬菜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标准。为实现上述目标,三地签署了蔬菜病虫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协同建设合作协议。计划到2020年,三地协同建设"蔬菜病虫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400个,核心面积超过10万亩,辐射带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南充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三心、三园、三基地"现代蔬菜产业集群建设方向,围绕"科技孵化中心、社会化服务中心、市场流通中心,产地物流加工园、美味川菜加工园、蔬菜主题公园,鲜食蔬菜保障供给基地、特色优势蔬菜外销基地、美味川菜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内容确立20项重点工程,为南充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三荒"土地特点的描述,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在"三荒"土地发展保护地生产具有特殊的优越性。首先是小气候条件优越,温度高,湿度小,土壤病菌少,病虫害发生较轻。由于"三荒"保护地都建在背风向阳地带,相对增强了抵御风害的能力。其次,加上二氧化碳含量净光合作用率高,能够保证作物营养充分,作物生长发育速度快,产量高,品质好,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这些年来,通过推广应用关键技术措施,安排合理布局,节约使用土地,加上科学的结构设计,提高建设标准,为作物安全越冬奠定了基础,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发展无公害蔬菜就是采取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措施,使基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要求。要把好"三关",抓好"六大环节"。无公害蔬菜是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安全标准和栽培技术生产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型蔬菜,并且,蔬菜中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及其它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在法定允许限量之内,要符合有关标准规定。1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发展无公害蔬菜,重点是把好生产基地选择与改善、种植  相似文献   

10.
<正>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也是国内国际市场流通领域的重要商品,开发"无公害"蔬菜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为市场提供高品质、无污染的蔬菜,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人民对"菜蓝子"的需求,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二是通过研制、筛选和配套、综合开发应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可以促进生态环境和生态技术的形成,用地与养地的结合,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相结合;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生态效益;三是可以带动产品的包装、加工、销售、运输、贮藏等环节的开发与兴起,繁荣市场,壮大经济。总之,发展应用"无公害"蔬菜生产有着很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从在鞍山地区农业"三品"蔬菜生产基地进行无公害蔬菜害虫防治试验中,总结出"以生态学为主线的综合防控措施"即:"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的,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控措施",不仅有效的控制了鞍山地区农业"三品"蔬菜生产基地的害虫发生,而且基地生产的"三品"蔬菜,经检测完全符合国家农产品安全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北京市农业局植保站已联合津冀农业植保部门,共同推广蔬菜专业化防治服务模式,在京津冀三地遴选蔬菜生产专业村、贫困村,在当地合作社成立蔬菜专业化防治队伍。既可解决农民防治病虫打药难、用药乱、强度高、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也可大幅度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化学农药用量。带动三地菜农实现现代化、标准化生产,确保首都"菜篮子"供应和品质。预计到2020年,三地将累计建立专业服务队100支。  相似文献   

13.
同志们:这次全省设施蔬菜育苗现场会,是按照省委主要领导指示召开的。我省发展蔬菜生产关键是要保证省内供应。下面,就如何推进蔬菜产业特别是设施蔬菜发展,我讲三点意见。一、明确方向,把蔬菜产业发展纳入日程去年秋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蔬菜生产高度重视,先后就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做出一系列部署。炳轩书记、宪魁省长多次深入各地调研蔬菜生产情况,并分别就加快蔬菜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批示。可见加快蔬菜产业发展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发展无公害蔬菜,重点是把握好生产基地选择与改善,种植过程无害化,蔬菜残留毒物检测"三关"。抓好产地环境、品种选用、培育壮苗、健身栽培、病虫防治、质量检测"六大环节"。总的来说就是采取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措施,使基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要求。一、生产基地环境检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融安县蔬菜产业的地位、比重、面积分布、品种结构、上市时间分布情况,以及融安蔬菜"三品一标"建设、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园建设等融安县蔬菜产业的现状分析,找出融安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短板,提出融安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中县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也是兰州"高原夏菜"的主产区。蔬菜生产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城乡居民消费的需求,而且使蔬菜成为榆中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今后应在蔬菜产业延伸上做文章,做大、做强、做高蔬菜产业。作者在阐述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结合京津冀三地的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京津冀蔬菜产业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未来京津冀蔬菜产业协同发展的思路,并从明确京津冀蔬菜种植功能区域划分、发展"净菜进京"、开展京津冀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完善蔬菜安全标准化基地建设、推广蔬菜安全质量追溯平台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老挝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多人少,商品蔬菜生产欠发达。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实施和旅游人口的增加,蔬菜消费缺口逐渐加大。该研究在中国援老蔬菜项目工作基础上,概述了老挝蔬菜生产与消费现状,对老挝发展蔬菜产业的地理气候条件、政策环境优势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是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也是蔬菜生产的发展方向.我国现阶段的"无公害"蔬菜,是指各种有害物质残留量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的蔬菜,包括3方面内容:一是农药残留不超标,无公害蔬菜不含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其他农药残留不超过国家允许的最高残留限量;二是硝酸盐含量不超标;三是"三废"及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不超标.  相似文献   

20.
去年秋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蔬菜生产高度重视,先后就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做出一系列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各地调研蔬菜生产情况,并分别就加快蔬菜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批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把蔬菜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提出了要明确一个定位,突出两大重点,面向三个市场,发展四型基地,强调了要给予蔬菜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合力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