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盐酸依匹斯汀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72例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口服依匹斯汀,对照组68例单口服盐酸依匹斯汀,60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观察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口服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咪唑斯汀治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玉屏风颗粒(组成:黄芪、白术、防风)治疗。2组均以治疗4周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9%,对照组为75%,治疗结束3月后随访,痊愈病例中复发率组为13.3%(4/29),对照组为63.6%(7/11)。2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治愈率高,复率低,不论近、远期疗效,均较单纯西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引气归元方联合依匹斯汀、脾氨肽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NF-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依匹斯汀、脾氨肽治疗,研究组60例给予引气归元方联合依匹斯汀、脾氨肽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统计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记录2组治疗前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NF-γ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DLQI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P0.05);2组血清IL-4水平均显著降低、INF-γ水平显著提高(P均0.05),且研究组IL-4、INF-γ水平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气归元方联合依匹斯汀、脾氨肽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调节血清IL-4、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匹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 方法:治疗组采用口7服依匹斯汀10mg,每日一次,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0.5mg,隔日一次;对照组单每日一次口服依匹斯汀10mg,两组用药四周,于治疗结束和治疗后四周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四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有效率为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52,p<0.05);治疗结束停药四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率为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725,p<0.05)。 结论:依匹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可以提高治愈率,亦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剂75mg,3次/d,盐酸依匹斯汀片10mg,1次/d,均连服4周;对照组口服盐酸依匹斯汀片10mg,1次/d,连服4周.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口服盐酸依匹斯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匹斯丁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依匹斯丁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口服依匹斯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依匹斯丁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效果优于单一口服依匹斯丁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慢性湿疹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各63例,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痊愈28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裸花紫珠胶囊联合依匹斯汀片治疗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接触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给予裸花紫珠胶囊3粒/次,3次/d,同时给予依匹斯汀片10mg/次,1次/d,疗程为2周。对照组34例,仅给予依匹斯汀片10mg/次,1次/d,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5d和第10d时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第5d,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70.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第10d,治疗组对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8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裸花紫珠胶囊联合依匹斯汀片治疗接触性皮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依匹斯汀片、酮替芬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依匹斯汀片10mg,每天1次及酮替芬片1mg,每晚1次,同时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肌肉注射,隔日1次;对照组口服依匹斯汀片10mg,每天1次及酮替芬片1mg,每晚1次。两组均治疗12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9.23%和4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4.61%和62.50%,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匹斯汀片、酮替芬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荨麻疹(CU)是以皮肤反复发作风团、瘙痒,且病程超过6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其中,部分CU患者的血清中存在抗高亲合力的FcεRIα和(或)抗Ig E的自身抗体~([1]),称之为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AICU)。此类患者与普通慢性荨麻疹患者相比,症状更为严重,多伴顽固的风团及瘙痒。笔者在临床上采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治疗AICU,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均为2013年5月-2015年10月在广东省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患者,共126例,其中男59例,女67例;年龄为16-65岁,平均年龄32.4岁;病程2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慢性湿疹患者80例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其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研究组40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湿疹,安全高效,可明显改善患者IL-4、IFN-γ等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口服拉米夫定和苦参素胶囊治疗,对照组仅口服拉米夫定,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63%,对照组为68.75%(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3.06%和65.31%,均高于对照组的41.67%和31.25%(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玉屏风散加味方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148例患者随机分3组,甲组49例采用单纯中药煎液内服,乙组48例单纯咪唑斯汀片内服,丙组51例采用中药煎液联合咪唑斯汀片内服。结果丙组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P均<0.01),且复发率低(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预防复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湿疹患者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4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给予依匹斯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润燥止痒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外周血EOS和血清Ig E水平,记录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度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DLQI),统计2组第2周、4周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第2周、4周外周血EOS、血清Ig 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第2周、4周EASI评分、瘙痒度评分及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第4周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匹斯汀能够降低慢性湿疹患者外周血EOS、血清Ig E水平,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及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综合疗效满意且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脾氨肽联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ASST(+)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56例ASST(+)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给予依巴斯汀、脾氨肽口服治疗,治疗组78例加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4(IL-4)、白三烯(LT)、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为91.03%,对照组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为78.21%,两组荨麻疹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LT、IL-4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慢性荨麻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对照组慢性荨麻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巴斯汀、脾氨肽联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ASST(+)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