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导致贫血多见,但导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纯红再障)病例少见。本文报告1例HIV感染导致纯红再障病例,并进行1年随访。 1临床资料 某男,24岁。入院前7天饮酒后出现面色苍白,活动后感心悸、气促、呼吸困难、全身乏力明显等症状。4天前于院外就诊。检查示贫血(血红蛋白45g/L),并行骨髓穿刺检查(报告未见),予以输注红细胞悬液后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治疗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的有效方法,我们采用环孢菌素A(CsA)联合泼尼松对纯红再障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硫唑嘌呤是肾脏移植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免疫抑制剂,长期应用可以发生白细胞减少和骨髓轻度巨幼红细胞改变。作者报道2例应用硫唑嘌呤诱发的单纯红细胞性再障(以下称纯红再障)。此2例,1例为18岁女性,1例为33岁男性,均于肾移植后发生了贫血。前者于肾移植后曾使用硫唑嘌呤150mg/天及强的松历6年,后者于肾移植前曾间断使用约2年而于肾移植后持续使用硫唑嘌呤200mg/天及强的松历1年。因贫血入院时,前者血  相似文献   

4.
我们采用环孢霉素 A( Cs A)联合红细胞生成素 ( Epo)治疗对糖皮质激素无效的慢性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纯红再障 ) 3例 ,均达到基本治愈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 女 ,36岁。因进行性乏力曾在院外查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降低 ,而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 ,曾给予叶酸、维生素 B12 、铁剂及输血治疗。入院时体检 :重度贫血貌 ,皮肤、巩膜无黄染 ,发育正常 ,浅表淋巴结及肝脾不大 ,胸骨无压痛。血常规红细胞 1 .54× 1 0 12 /L,血红蛋白 44g/L,红细胞平均容积 ( MCT)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的含量 ( MCH)均正常 ,白细…  相似文献   

5.
病毒感染引起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三例贾庆瑞,秦秀云,高亚军,主冠利,孙桂珍,孙培玉我们曾收治2例流行性出血热和1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患者,报告如下。例1:患者女,26岁。因发热、腰痛及四肢乏力6天就诊。T37....  相似文献   

6.
党惠兵 《山东医药》2007,47(26):101-101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纯红再障)指骨髓中红系细胞显著减少或缺如所致的一种贫血,常合并胸腺瘤。1998—2005年,我科采用环胞素A(CsA)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获得性纯红再障1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 PRCA)是一种以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和骨髓红细胞系造血不良而粒细胞、巨核细胞系生成并无异常为特征的血液病。自1922年 Kaznelson 首次报道后,本病报道日渐增多。其发病率约占再障总数的3%,分类亦日趋详尽(见表)。本文重点讨论获得性纯红再障。  相似文献   

8.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纯红再障)是以骨髓单纯红细胞系统造血障碍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综合征。其发病过程涉及多个因素,但主要致病原因是由于红细胞的发育停滞,经体外研究发现[1],患者血清中存在红细胞生成抑制因子,这种抑制因子可能与T细胞介导的红细胞生成抑制有关。我院新近诊断1例纯红再障合并胸腺瘤,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病历资料患者,男,56岁,因反复头昏、乏力2年,发热、咳嗽3周于2006年10月22日入院。入院前3周出现发热,体温38.1℃,血常规示:WBC2.2×109/L,N0.31,L0.27,RBC3.81×1012/L,Hb113g/L,BPC170×109/L,Ret0.…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告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新近有甲型流感感染的证据。患者男性,53岁。在同事患流感后出现流感症状。2天内发生胸部感染,脸色签白,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起病后8天住院。体检发现显著贫血,发热38℃,精神错乱,两眼底出血。双肺有实变征并经 X线胸片证实。实验室检查表明全血细胞显著减少:血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传染病杂志》2022,(5):296-29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可直接入侵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原发性感染, 导致相关症状。然而其往往发病隐匿, 易被误诊。本研究报道1例因"左手抖动伴反应迟钝10余天"入院的青年患者, 其初诊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通过脑组织活检、脑脊液相关检查诊断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HAND), 确诊后予以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 治疗后症状消失。提示HIV感染的青年患者出现快速进展性痴呆时, 应考虑HAND的可能, 并尽快进行相关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及时开展HAART。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1984年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发生的26例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流行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简称再障)作了调查。男14、女12例,年龄2~23岁。其中镰状细胞病20例,血红蛋白 SC 病4例,镰状细胞-β地中海贫血和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各1例。这些病人在纯红细胞再障出现前1~17(中位数4)天都已有前驱症状:发热、畏寒、嗜睡或疲乏;85%有  相似文献   

12.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或AA),目前仍缺乏理想疗法,为此我们自1995年10月至1997年11月间应用脐带血(简称脐血)输注及与环孢霉素A(CsA)康力龙等联合治疗,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 均系本院血液科住院患者,依照目前国内统一标准〔1〕诊断,其中重症再障(SAA)4例,慢性再障(CAA)14例,男7例,女11例,年龄7~55岁,中位年龄38.5岁,治疗前病程1~78个月。1.2 方法 1脐血输注:预先采集脐血(一般80~120ml),复方枸橼酸钠溶液抗凝,送样本至中心血站测定HBV、HCV、HIV、ALT状况。选取上述诸项均阴性者测定ABO血型,并与A…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 ,43岁。以头昏、乏力 2年于 1 997年 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入院检查 :血常规红细胞0 .88× 1 0 12 / L,血红蛋白 35g/ L,白细胞、血小板正常。骨髓穿刺示增生活跃 ,粒∶红比例为 2 5∶ 1 ,红系增生减低 ,可见少数中晚幼红细胞 ,粒系和巨核系未见异常。骨髓活检及染色体正常。免疫球蛋白、补体、ANA、ENA、ds DNA及抗心磷脂抗体正常 ,CD4 / CD8倒置 ,溶血及铁代谢指标及叶酸、Vit B12 测定正常。确诊为纯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再障 )。给予环孢素 A 30 0 mg/ d,口服 1个月余及间断输血效果不佳 ,后行胸部 CT显示胸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人群抗病毒治疗前血液相关检测结果特征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09—2016年间收治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HIV/HCV合并感染者和HC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的实验室检测资料,对收集的病人免疫细胞计数和血常规相关检测指标,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 19.0。结果共入组196例病人,其中HIV单一感染者75例,HIV/HCV合并感染者76例,HCV单一感染组45例。分析HIV单一感染组和HIV/HCV合并感染组之间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及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计数、CD4/CD8比值,结果显示:HIV/HCV合并感染组的CD4细胞、CD8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较HIV单一感染组无显著差异(Z=-1.319,P=0.187;Z=-0.171,P=0.864;Z=-1.560,P=0.119);三组间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HIV/HCV合并感染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RBC差值、HGB差值与HIV单一感染组及HCV单一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V单一感染组与HCV单一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MCH外)。结论排除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后,合并HCV感染未显著影响HIV/AIDS病人外周血免疫细胞计数,但合并HCV感染的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前更易发生贫血,且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类型为主,提示HIV/HCV合并感染者的临床治疗需要更多关注贫血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随机用早期骨髓移植与常规治疗进行分组比较,取得一定的进展。全部均为初诊病例,符合再障的诊断。严重再障的指标,至少具备下列3项中的2项:(1)中性粒细胞<500/立方毫米,(2)血小板<20,000/立方毫米及 (3)网织红细胞<1%(经血球压积校正)。而从骨髓活检,增生必须显著低下(<正常细胞数的25%)或中度低下(为正常细胞数的25~50%和<剩余造血细胞的30%)。同时排除因中性粒细胞缺乏、恶性疾病、白血病前期、骨髓纤维化或先天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所致的全血细胞减少。分两组进行治疗:(1)作骨髓移植的病例:于移植前用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或血清)、甲基苄肼等进行免疫抑制。确诊后的17~100天(平均  相似文献   

16.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合并妊娠病例之间的影响和临床处理的见解不一.现将我们1983~1990年17例再障合并妊娠者的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病例资料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慢再)14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A,急再)3例,年龄21~38岁,孕期中位数20周(16~40周). 二、妊娠与再障发病时间妊娠前罹患再障者13例(均系CAA),妊娠期4例(CAA1例,AAA3例).  相似文献   

17.
AIDS是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继而可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和神经系统病变等,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在HIV感染病程中可累及造血系统,其中合并贫血的发生率为63% ~95%,是HIV感染者最常见的血液系统并发症[1].但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并不多见,且易被误诊.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AIDS合并PRCA患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再障 )是一种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而引起的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造血系统疾病。近年来 ,国内已陆续报道抗 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 (简称抗 T细胞单抗 )治疗再障 ,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院应用抗 T细胞单抗 ( CD3 ,由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研究室提供 )治疗再障 1 2例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1 7~ 63岁。病程 1个月~ 1 0年。重型再障 型 ( SAA- ) 2例 , 型 ( SAA- ) 1例 ,慢性再障 ( CAA) 8例 ,纯红再障 ( PRCA) 1例。 1 2例患者…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急性再障)约占全部再障的7.6%,占重型再障的70%。本病发病急骤,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及内脏出血.外周血网织红细胞(RC)<1%,中性粒细胞(PMN)<0.5×10~9/L,血小板(PT)<20×10~9/L。骨髓增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1991年治疗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治愈后转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AA-PNH)综合征",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49岁,于1990年6月因面黄,发力,头晕在6月11日入院,实验室检查:Hb 59.2 g/L,WBC 2.0×109/L,N 0.53,L 0.47,BPC 63×109/L,骨髓增生极度减低,三系减少,Hams(-),Rous(-),Coombs(-),血清蛋白电泳(-),确诊为"慢性再障",给予口服康力龙、叶秋碱及中药治疗一年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