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改善,提升农村居住条件和乡村建筑建设水平,小城镇建设编辑部与中国建筑学会村镇建设分会联合发起了"新时代乡建人"宣传计划,重点推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乡村建设领域具有突出贡献和杰出成就的中青年乡建人,旨在通过领军人物的影响和带动推进我国乡村建设事业的发展。"新时代乡建人"宣传计划将通过《小城镇建设》杂志专栏、官方公众号和村镇建设分会网站及其他主流媒体联合宣传发布。计划以乡建人的乡建代表作品(设计项目等)  相似文献   

2.
<正>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改善,提升农村居住条件和乡村建筑建设水平,小城镇建设编辑部与中国建筑学会村镇建设分会联合发起了"新时代乡建人"宣传计划,重点推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乡村建设领域具有突出贡献和杰出成就的中青年乡建人,旨在通过领军人物的影响和带动推进我国乡村建设事业的发展。"新时代乡建人"宣传计划将通过《小城镇建设》杂志专栏、官方公众号和村镇建设分会网站及其他主流媒体联合宣传发布。计划以乡建人的乡建代表作品(设计项目等)或乡建研究成果(书籍、论文等出版物)为主要宣传内容,同时全面介绍乡建人的基本情况、成就与荣誉等。  相似文献   

3.
正农村居住条件和乡村建筑建设水平,小城镇建设杂志社与中国建筑学会小城镇建筑分会联合发起了"新时代乡建人"宣传计划,重点推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乡村建设领域具有突出贡献和杰出成就的中青年乡建人,旨在通过领军人物的影响和带动推进我国乡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改善,提升农村居住条件和乡村建筑建设水平,小城镇建设杂志社与中国建筑学会小城镇建筑分会联合发起了"新时代乡建人"宣传计划,重点推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乡村建设领域具有突出贡献和杰出成就的中青年乡建人,旨在通过领军人物的影响和带动推进我国乡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改善,提升农村居住条件和乡村建筑建设水平,住建部小城镇建设杂志社与中国建筑学会小城镇建筑分会联合发起了"新时代乡建人"宣传计划,重点推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乡村建设领域具有突出贡献和杰出成就的中青年乡建人,旨在通过领军人物的影响和带动推进我国乡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改善,提升农村居住条件和乡村建筑建设水平,住建部小城镇建设杂志社与中国建筑学会小城镇建筑分会联合发起了"新时代乡建人"宣传计划,重点推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乡村建设领域具有突出贡献和杰出成就的中青年乡建人,旨在通过领军人物的影响和带动推进我国乡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改善,提升农村居住条件和乡村建筑建设水平,住建部小城镇建设杂志社与中国建筑学会小城镇建筑分会联合发起了"新时代乡建人"宣传计划,重点推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乡村建设领域具有突出贡献和杰出成就的中青年乡建人,旨在通过领军人物的影响和带动推进我国乡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建是近年来中国建筑领域的热点之一,文章以作者主持的乡建项目——福建上坪古村复兴计划为例,阐述了一种不仅限于建筑设计及营造的乡建尝试。在这种尝试中,设计师从产业策划入手,以建筑营造为主,同时兼顾乡村文创、艺术介入,并参与经营指导和相关宣传推广,是一种全方位的陪伴式乡建。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反思目前乡建现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沙袋建筑和老牛湾村民之家两则设计案例,从适宜技术和传统建造要素转译的角度,呈现了建筑师在乡村建设中,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角色转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十年之间,中国的建设快速向乡村转移。2004年底,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引导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筑师很快发现广大的中国农村也是一片大展身手的地方,于是,这些年"乡建"的热潮风生水起,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的一大热点。在"乡建"热中,建筑师惯常用的一套针对城市建设的设计方法和理论是否能应对农村的问题,乡村建设是不是就是城市建设的翻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建筑学会将于今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2013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由中国建筑学会小城镇建筑分会联合中国·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小城镇研究中心、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分论坛将同期召开。为扩大年会学术成果影响,《小城镇建设》杂志承办的"乡土建筑本次年会将正式出版《繁荣建筑文化建  相似文献   

12.
正挖掘地域文化树立品牌形象宣传建设成果促进旅游发展推动产品销售展示优势企业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部署。"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将成为未来我国村镇建设的重点工作。住建部《小城镇建设》杂志与全球领先的虚拟旅游服务平台"全景客美丽中国"携手推出的[寻找中国最美村镇]品牌计划,尝试采用创新的VR-Paper融媒体技术,将VR全景、VR视频、2D视频、传统纸媒等媒体优势相结合,挖掘村镇地域文化、树立村镇品牌形象,宣传村镇建设成果、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推动特色农产品销售、展现当地领军人物和优秀企业,全方位、互动式、立体化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建设的美丽村镇新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城镇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要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关键是要加快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双峰县委政府高崖建瓴,已把1995年定为“小城镇建设年”,就是要把小城镇建设推上“快车道”,争取在本世纪末,以乡建镇的小城镇建设在全省争第一。为农民奔小康打良好的基础。当前,该县以改革的动力,超常谋划,实现了城镇建设的四大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政策速递     
正1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公布了首批田园建筑优秀作品入选名单,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乡霍家沟村华润希望小镇等80个乡村建筑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7月下发通知,开展田园建筑优秀实例推荐工作,鼓励和引导优秀设计师、艺术家等专业人员参与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建筑建设水平,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荐的作品要求具备"合法合规,手续齐备;建  相似文献   

15.
近年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乡村振兴计划,深刻影响到旧有村落面貌和文化传承。如何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延承村落文脉、提升村落文化内涵,是当今乡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文章以浙江松阳王村为对象,特别以建筑师徐甜甜在松阳王村的王景纪念馆设计为解析案例,从"建构与环境""结构、构造与空间感知"和"村落建造共同体"等方面来探讨乡村建设的建筑实践,呈现乡村精神回归的建筑学思考。  相似文献   

16.
篇首语     
正乡村日暮,乡建如荼。如今美丽乡村建设似乎成为承启田园文明、唤醒文化乡愁的重要方式,其内涵已远远超出建筑学的范畴。美丽乡村的建设都会面对土地(制度)、农业/产业、乡村治理、形态风貌等问题,应是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永续发展。《新建筑》在2015年第1期专栏"乡·愁——现代中国"之后举办了秋季论坛"乡建是一种‘转移'?"(2015年12月12日),邀请从事村镇经济、乡村治理、乡村文创、教育实践的学者、建筑师,以  相似文献   

17.
吕旅 《新建筑》2016,(4):11-14
从实践探索和乡村建设的趋势出发,针对乡村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乡建的目标服务人群和实践主体,并以河南新县三年来的乡村建设为例,就乡村复兴的原则、如何力口强乡村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进行了讨论,提出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乡村建设,实现把人留在农村,把资源留给农业,把权利还给农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是"三农"工作的物质载体,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点。以小城镇为"点",以广大乡村为"面",以旅促农,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从理论上讲,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小城镇建设,二者能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目标之下。基于此,小城镇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应该协调一致,共谋进步,实现优势互补,在实践过程中营造小城镇与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城市之尾,小城镇是广大乡村区域就近城镇化和就地村镇化的主要载体,打造量质双全的小城镇体系是决胜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作为乡村之首,"乡中城"的小城镇是乡村区域的发展中心,对所辖乡村具有辐射和引领作用,完善小城镇空间布局和功能建设能补齐量大面广的乡村发展滞后短板,是推进乡村振兴和统合城乡发展的有力依托和主要抓手……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建设美丽乡村背景下,很多高校师生走进乡村并参与当地的乡建活动,其目的是挖掘地方文化,设计乡土建筑,引领乡村振兴;高校师生走出课堂,直视乡村现实,从学术角度出发,探讨设计激活乡村理论,并进行设计与建造全程实践与体验。同时,竹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可以让建筑回归本质,能够体现建筑本质文化内涵和场所精神。文章通过参加"国际高校建造大赛"活动,基于团队的竹建筑作品"云雀",解析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记录作品的建造实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