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及术后脑室腹腔分流率。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手术治疗并确诊的13例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影像、手术及病理学资料,并随访至今。结果:患者年龄14~47岁,随访47~70个月。2例术后早期分别出现丘脑梗死和脓毒症后死亡,余7例(63. 6%)全部切除,其中1例于术后18个月复发并行γ刀治疗,2例术后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4例(36. 4%)次全切除,其中3例术后辅助放疗,另1例行γ刀治疗,1例于术后30个月复发再次手术切除,1例术后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完全切除可获得良好的预后,放射治疗或γ刀是其手术后重要的治疗方式,其术后脑室腹腔分流率低于其他脑室内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方法对临床收治的3例原发性颅内淋巴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参考近年国内外文献总结探讨.结果 2例给予手术近全切除,术后给予放化疗并随访,暂无复发.1例未行手术治疗,给予激素冲击治疗,复查肿瘤明显缩小.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为恶性肿瘤,术前明确诊断困难,预后较差,手术目的在于明确,性质,术后应施与积极放疗和化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壶腹周围癌病人术前血清 CA 19- 9和 CEA水平 ,探讨 CA19- 9和 CEA诊断壶腹周围癌的敏感性 ,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0例经手术证实的壶腹周围癌病例 ,术前 1周内测量血清 CA19- 9和 CEA水平 ,比较病人血清 CA19- 9、CEA诊断敏感性 ,术后随访为 2~ 6 3个月 ,在全部病例及切除病例中分别评价血清 CA19-9、CEA阳性和阴性的预后。结果 :壶腹周围癌 5 9例切除 ,71例未能切除。CA19- 9检测壶腹周围癌阳性率为 81.5 4 % ,而 CEA阳性率为 2 9.2 3%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全部病例中 CA19- 9阳性者中位生存期 11个月明显短于 CA19- 9阴性者 32个月 (P<0 .0 5 )。同样 ,CEA阳性者中位生存期 6个月明显短于 CEA阴性者 17个月 (P<0 .0 5 )。结论 :CA19- 9比 CEA能提供更重要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血清 CA19- 9在检测壶腹周围癌 ,评价切除性和预测预后方面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PSCLC)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诊疗经过.结果7例局限期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均予以化疗或化疗 放疗.局限期患者中位生存期16个月.结论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早期易发生转移,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多种治疗措施的联合有序应用.对于诊断明确的局限期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术前化疗、根治性手术、术后化疗或放化疗的联合有序应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加深对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认识,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7年我院病理确诊的13例外周PNET的临床特点。结果 肿瘤位于胸壁6例、输尿管1例,后颈1例,纵隔2例, 左臀部1例,左下肢1例,肾脏1例。11例均被不同程度误诊。所有患者均行手术,2例行术前新辅助化疗; 6例胸内PNET患者,完全摘除4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6例行化疗,4例放化疗,3例未行任何辅助治疗。术后均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确定诊断,13例患者CD99均为阳性(+-+++)。随访1-70个月,死亡6例,失访3例,生存最长33个月,最短6个月,4例仍在随访中。结论 PNET易误诊,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及周围受累组织和术后放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李天昕 《当代医学》2011,17(33):62-62
目的 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预后效果.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3月期间,诊治的36例门静脉高压患者,均实施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回顾性分析其病例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实施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手术,术后体温均〈38.5℃,血小板计数均在500万/L以下,未出现发热、肝昏迷等严重并发症病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15例肝功能好转,好转率41.67%,28例腹腔积液消失或减轻,占84.85%,30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或减轻,占90.91%,无肝性脑病发生.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有效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颞叶肿瘤伴癫痫的外科治疗和预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颞叶肿瘤伴癫痫的手术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措施.方法:应用脑电图、CT、MRI等确定病灶及致痫灶,并应用事件相关电位及韦氏智力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共48例,以Labbe静脉为界分为前颞叶癫痫组和后颞叶癫痫组,分别经翼点入路和颞枕瓣人路行病灶及痫灶切除,术中行皮层脑电图监测.术后随访,结合手术切除情况、术后癫痫Engle分级和认知功能变化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前患者均存在认知损害,病灶及致痫灶均准确定位.17例行病灶或/和周围异常放电组织切除,31例行较广泛病灶切除或病灶切除 软脑膜热灼或多处软膜下横切术.肿瘤全切除37例,近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平均随访1.9年,随访期内死亡3例.术后认知损害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二者认知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Engle分级,Ⅰ级34例(70.8%),Ⅱ级8例(16.7%),Ⅲ级4例(8.396),Ⅳ级2例(4.2%).肿瘤全切除者癫痫均获控制(100%),其中9例(24.3%)存在认知损害;11例部分切除者有6例(54.5%)癫痫控制差且8例(72.7%)存在认知损害.结论:对颞叶肿瘤伴癫痫,切除病灶和控制癫痫同等重要.术前准确定位、选择恰当的手术人路和手术方法进行病灶及痫灶切除是获得较好预后的有效途径.认知功能是评价手术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8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治情况.结果 单病灶7例,多病灶1例.病理检查为B细胞来源者7例,T细胞来源1例,平均生存时间18.4个月.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多为术后病理确诊,孤立病灶可行手术切除,术后化疗加放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命,而弥漫分布型不宜手术切除,可进行化疗及放疗.  相似文献   

9.
Yan PX  Wang ZC  Yu CJ  Guan SS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8):628-631
目的 探讨第四脑室巨大室管膜瘤的影像学特征、手术切除情况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2例疝入颈椎管的巨大四脑室室管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前均进行了磁共振成像(MRI)检查,16例还进行了CT检查,所有肿瘤除占据四脑室外,还经四脑室正中孔疝入颈椎管,深达C2或C3平面。结果 所有病人接受枕下和C13后正中入路肿瘤切除术,全切除20例,近全切除2例,术后6例病人接受放疗。平均随访5.5年,1例复发又行手术切除,其他病人无复发,5年存活率100%,所有病人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 颅脊管型四脑室巨大室管膜瘤是一种预后较好的肿瘤,手术全切除率高,复发率低,术后结合放疗可以获得理想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和结果 1999年1月至2012年5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患者共13例,占同期手术治疗的心脏肿瘤患者的9.2%(13/141)。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胸部正中切口12例,左前外侧切口1例。完整切除8例,部分切除1例,开胸探查并取活检4例。肿瘤起源于右心房3例,右心室3例,左心房4例,左心室1例,同时累及右心房、右心室2例。术后病理结果: 血管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3例,间叶肉瘤3例,平滑肌肉瘤2例,未分化肉瘤1例,纤维黏液样肉瘤1例。无手术或院内死亡,术后均获得随访。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7.5个月(1~76个月),肿瘤完整或大部分切除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8.5个月,仅取活检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结论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多发于右心系统,心脏超声是最重要的诊断工具;心脏恶性肿瘤预后很差,手术切除是治疗心脏恶性肿瘤、改善预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过颈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治疗脑瘫的疗效,评估对有智商、流涎、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术后改善情况。方法:30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脑瘫患者,行颈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术后进行系统性康复治疗。随访半年,进行疗效评估。同时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颅内血流变化,对脑血流改变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对脑瘫患儿的智商、流涎、语言及肢体功能进行术前术后对比。结果:颈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后较术前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加快,血流量增加。30例中,显效20例,有效9例,好转1例,无效0例。流涎停止18例,减轻12例,无效0例。26例发音障碍患者,改善17例,有效率65.3%。1 1例术前智商仅40%~50%,术后8例反应度有不同程度提高,占72.7%。30例术后四肢痉挛明显减轻。结论:颈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可以增加脑血流量,减轻肢体痉挛,促进智商的提高,可以抑止或减少流涎,改善患者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李洪  李德康  杨晓滨 《四川医学》2017,38(9):1059-1063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室内出血全脑室铸型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注意事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外科原发性脑室内出血全脑室铸型患者48例,其中29例行开颅右额叶皮质造瘘,显微镜下清除侧脑室血肿减压(A组),19例采用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血性脑脊液(B组)。术后两组均行脑室外引流+尿激酶脑室内注射治疗,术后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及预后。结果 A组术后恢复良好15例,好转10例,死亡4例;颅内感染3例,癫痫3例,无脑积水患者;GOS评分:5分2例,4分13例,3分7例,2分3例,1分4例;救治成功率86%。B组术后恢复良好1例,好转10例,死亡8例;颅内感染4例,癫痫2例,脑积水5例;GOS评分:5分0例,4分1例,3分5例,2分5例,1分8例;救治成功率57.8%。两组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额叶造瘘脑室血肿清除术加术后引流是抢救治疗急性脑室内出血并全脑室铸型的有力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免疫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治疗方法 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7例经病例证实为PCNSL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 .结果 发病到诊断时间2~42(15.6±18.3)周,男5例,年龄30~61(50±11.0)岁.KPS>70分6例.临床表现多为高颅压以及局灶性神经损害症状.MRI为T1-WI稍低、T2-WI高异常信号.CT表现为等密度/高密度肿块,增强扫描病灶呈均匀一致明显强化,周围较明显水肿带.其中3例为多发病灶,5例病灶位于幕上.6例为弥漫大B细胞非何杰淋巴瘤.全脑照射30~50(38±8.7)Gy,局部补照10~20(15±4.9)Gy.生存时间12~30(中位时间20)个月.结论 PCNSL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幕上深部脑白质单发或多发肿块,诊断依赖于病理,术后放疗较单纯手术生存期长,年龄和一般行为状况是主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探讨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治疗方法 等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34例PSIL的病例资料,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4例PSIL患者中,常见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等;病变部位以回肠最常见,尤其是末端回肠和回盲部.26例随访>1年的PSIL患者中,肿瘤无穿孔者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伴穿孔者(76.2% vs 20.0%)(P<0.05);手术联合术后化疗者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者(88.2% vs 22.2%)(P<0.01);ⅠE/ⅡE期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ⅢE/ⅣE期(100.0% vs 43.8%)(P<0.05),ⅠE/ⅡE期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ⅢE/ⅣE期[(61.8±4.9)月 vs(24.8±6.7)月](P<0.05);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T细胞淋巴瘤患者[(47.4±6.2)月 vs(5.0±3.1)月](P<0.05).结论 PSIL的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消化道出血和腹部包块等,病变部位以回肠多见,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是否伴有穿孔有助于对本病预后的判断,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联合化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探讨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治疗方法 等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34例PSIL的病例资料,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4例PSIL患者中,常见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等;病变部位以回肠最常见,尤其是末端回肠和回盲部.26例随访>1年的PSIL患者中,肿瘤无穿孔者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伴穿孔者(76.2% vs 20.0%)(P<0.05);手术联合术后化疗者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者(88.2% vs 22.2%)(P<0.01);ⅠE/ⅡE期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ⅢE/ⅣE期(100.0% vs 43.8%)(P<0.05),ⅠE/ⅡE期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ⅢE/ⅣE期[(61.8±4.9)月 vs(24.8±6.7)月](P<0.05);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T细胞淋巴瘤患者[(47.4±6.2)月 vs(5.0±3.1)月](P<0.05).结论 PSIL的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消化道出血和腹部包块等,病变部位以回肠多见,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是否伴有穿孔有助于对本病预后的判断,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联合化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左怀全  夏冬  权毅  付华  董虹亮  吴斌  王元正 《四川医学》2012,33(12):2085-2087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PBL)的诊断方法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从2001年1月~2011年12月,对19例我院手术治疗并经过病理确诊的PB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其术后1、3和5年生存时间。结果全部患者均为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按Abor分期标准:I期9例、II期7例、III期3例。11例行肿块局部切除术,4例行单乳切除或区段切除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4例行改良根治术;19例均接受化疗,其中7例联合放疗;1例失访,随访18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7.8%、55.6%。结论 PBL的术前诊断率低,恶性程度相对较高,局部切除联合放化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胸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990~2007年20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初始治疗时有20例患者接受了综合治疗,其中8例患者为根治术加术后化疗,12例患者为肿物切除术后加全身化疗,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3.0%和58.0%(P=0.006);随访时间1个月至10年,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是47.0%和23.0%:其中20例中高度恶性淋巴瘤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是48.0%和27.0%.结论 原发性胸腺淋巴瘤无明显特异性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根治性手术加术后化疗和放疗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73-75+7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8年2月手术治疗的2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依据Vancouver分型,B1型5例,B2型12例,C型8例,其中1例B1型患者为陈旧性,根据具体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观察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膝关节Hiss评分,并对骨折愈合情况、肢体长度进行评价。结果随访10~46个月,平均(28.5±3.0)个月。假体周围骨折术前测量患侧肢体较对侧肢体短缩1.0~3.0 cm,平均(1.80±0.60)cm;术后随访时短缩0~1.3 cm,平均(0.90±0.35)c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骨性愈合时间11~18个月,平均13.4个月,未发现假体松动以及内固定断裂或移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83~96分,平均(90.2±5.2)分,优良率达85.6%。术后膝关节Hiss评分85~100分,平均(94.3±3.8)分,优良率100.0%,临床疗效良好。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术前应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功能要求、骨头质量以及骨折类型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方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早期脑室分流及颅骨修补治疗颅脑外伤术后脑积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一次性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在颅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早期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手术的颅脑外伤病例,对其临床资料、并发症及其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均在伤后3个月内进行,术后并发分流管阻塞2例(4.4%),颅内感染2例(4.4%);术后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改善40例(88.9%);恢复良好24例(53.3%),中度残疾11例(24.4%),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脑积水、脑膨出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早期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手术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王化珍 《中原医刊》2005,32(18):19-20
目的探讨腰椎穿刺(LP)治疗新生儿脑室内出血(IVH)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1998年6月以来我院儿科经头颅CT确诊的IVHII级以上患儿39例,分为同意LP治疗的20例和拒绝治疗的对照组19例,进行随访。结果20例患儿开始LP时间为生后5~10d,平均(6.82±0.66)d,LP次数为5~20次,平均(12.32±3.58)次。持续时间8~26d,平均(15.66±5.25)d。放液量5ml~15ml,平均(8.2±2.5)ml。治愈后6个月复查头颅CT,LP组3例Ⅳ级IVH显示双侧脑室轻度扩大,1例Ⅲ级IVH显示双侧脑室中度扩大,余16例正常。随访时间1~6年,LP组20例仅1例Ⅲ级IVH双侧脑室中度扩大发生脑瘫,余19例生长发育正常,预后不良发生率1/20(5%);对照组发生脑积水的6例均发展成脑瘫,其中1例随访2年后死亡,预后不良发生率6/19(31.5%)。两组预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预后较差。结论IVHⅡ级以上,尤其是严重IVH,可早期采用积极主动的连续LP治疗,对预防IVH导致的脑积水效果显著,并可改善IVH患儿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