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低空多径效应导致角跟踪误差的问题,分析了弹目相对运动情况下的多径几何关系,建立了雷达导引头单脉冲角跟踪误差模型,提出了采用窗函数降低天线和差波束旁瓣,采用频率分集技术处理接收信号的方法,仿真分析了角跟踪误差与弹目距离、擦地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导弹以布鲁斯特角飞向目标,综合利用低旁瓣和频率分集处理导引头信号,能够有效降低多径效应对角跟踪误差的影响.该分析能为雷达导引头提高角跟踪精度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角闪烁是地空导弹导引头末制导的主要误差来源.针对其受到天线方向图、目标局部照射等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化思想计算地空导弹末制导角闪烁实时仿真的方法,建立了弹目交会模型,通过矩阵变换计算出弹目相对位置与雷达视线角的关系,对目标角闪烁进行了实时仿真,结果表明角闪烁线偏差与导弹脱靶量和目标照亮区有直接关系,脱靶量越小,线偏差相对越大,且弹目距离较近时,由于照亮区的不同线偏差将出现较大起伏.  相似文献   

3.
合成孔径雷达--逆单脉冲制导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一种新型空地导弹精确制导系统,该系统在栽机上安装合成孔径单脉冲雷达,在导弹上安装非相参接收机。合成孔径雷达产生目标区域的单脉冲图,然后向目标发射包含和信号、俯仰误差信号、方位误差信号的脉冲序列。弹上导引头接收目标反射的脉冲序列,并利用和信号实施对目标闭环跟踪,利用方位与俯仰误差信号实现零锁定,产生驾驶指令,使导弹按最佳弹道飞向目标。  相似文献   

4.
针对智能弹药对地面车辆的测距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轴线的成像引信测距算法。将弹目相对姿态表示为测量坐标系和目标坐标系之间的相对位置角,利用目标轴线长度和夹角的透视投影关系完成弹目距离解算。算法采用弱透视透视投影模型简化了解算过程,利用相对位置角提高了解算精度。误差分析给出了弹目距离和相对位置角对测量误差的影响。对不同相对位置角和弹目距离下的图像仿真结果表明,测距相对误差小于3%,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5.
主动导引头二维成像寻的制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主动雷达导引头在强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和识别问题,提出了将多普勒波束锐化(DBS)二维成像和单脉冲前视跟踪进行复合完成全程末制导的寻的制导技术.在末制导初始阶段,在利用DBS所成二维图像进行检测和识别的同时,根据目标的距离和多普勒序列估计弹目相对位置以提供制导信息,实现了成像过程中的寻的制导;在确认打击的目标后,转入单脉冲前视跟踪.典型场景仿真结果表明:二维成像和单脉冲前视跟踪的复合末制导可以在引入DBS实现对目标的有效选择的同时,不额外增加对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防空兵双活动平台被动测距方法采用带码盘和CCD的结合,依据“双站交会”原理完成距离计算,利用软件系统对单帧视频数据中的弹、目距离进行准确求取。从其误差曲线对比可知,对各型测距模型运用中,保持光学视场轴中心与目标之间方位、高低夹角在π/4时,系统精度最高。从各种测距模型曲线绘制图显示可知,基线测量精度对系统影响较小,测角误差才是系统测距误差的主要误差源。  相似文献   

7.
王铮  韩宝玲 《航空兵器》2019,26(1):83-88
针对雷达导引头末制导阶段抗干扰技术,建立了典型的距离-速度拖引干扰模型,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研究了基于速度、加速度、过载等指标的干扰目标智能识别技术。首先建立距离-速度拖引干扰模型,通过引入弹目相对距离、径向速度、高低角与方位角建立了系统跟踪模型。其次,给出了基于UKF实现目标跟踪与识别的滤波框架。在此基础上,以径向速度、径向加速度、角加速度与过载为评价指标,建立了目标智能识别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典型的目标运动模型(目标跃升),对目标施加的四次距离-速度拖引干扰(两次前拖、两次后拖)进行目标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利用UKF滤波信息能够有效实现对距离-速度拖引干扰下的干扰和目标智能识别,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识别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箔条质心干扰情况下雷达导引头难以可靠跟踪真实目标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高分辨体制的单脉冲角跟踪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左右角度波门以获取目标的左右角偏差,再经融合处理输出角跟踪误差信号,不仅抑制了测角误差,还增加了角跟踪过程中可利用的信息量。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质心干扰情况下可保持对目标的有效跟踪,是一种实用的抗箔条质心干扰方法。  相似文献   

9.
单脉冲雷达主动测角与被动测角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通过对回波信号、噪声调频干扰信号、热噪声信号以及单脉冲雷达角跟踪系统各电路模块的数学建模,在Matlab下对主动测角与被动测角情况进行了仿真和比较,得出被动测角误差大于主动测角误差的结论.该结论为进一步提高单脉冲雷达跟踪噪声源测角精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传统振幅和差单脉冲测角需要伺服控制天线零深对准目标,采集机构角反馈信息,实现对目标的角度测量。采用单脉冲偏轴测角时,应用一种S曲线标定方法,可以直接解算波束宽度内的跟踪到的目标角度信息。介绍了这种算法的标定原理、标定方法、标定应用、标定误差和标定效果,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