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铜渣中除了铜还赋存有铁、铅、锌等有价金属资源,由于铜渣自身物化性质及技术、成本限制,铁、铅、锌的回收一直未有成熟工艺。国内外研究人员对此开展了多方向研究,通过调研分析现有铜渣中铁的经济回收,以及火法或湿法回收渣中铅、锌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对铜渣中有价金属资源的综合回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铜冶炼渣中铜品位和铁品位较高,且常伴生有金、银、铅和锌等有价金属元素,因此提高铜渣综合利用水平,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介绍了我国铜冶炼渣综合回收利用现状,分析了铜渣的组成与冷却方式,综述了火法贫化、湿法浸出和浮选法从铜渣中回收利用铜,以及用磁选法和浸出法回收利用铁的工艺技术,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概括了铜渣中其它有价金属的回收及在建材、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并对铜渣综合回收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铜渣中含有铜、铁、锌和银等多种有价金属,作为一种重要的二次资源,其回收利用工艺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及难点。根据国内外铜渣回收利用文献,简述了火法铜冶炼过程中所产生铜渣的物相组成,从直接浸出、间接浸出、微生物浸出三个方面详细综述了湿法工艺处理铜冶炼渣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优缺点,指出了现阶段湿法浸出铜冶炼渣存在的问题,对铜冶炼渣湿法工艺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火法炼铜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液态高温渣,一般通过缓冷水淬方式冷却,处理过程时间长、耗水量大,造成大量的高质热量散失。为提高冶炼铜渣的处理效率和余热利用率,兼顾有价金属元素的回收利用,提出转杯粒化技术、颗粒流储换热余热发电技术和气基直接还原铜渣技术结合的工艺系统,并基于此工艺流程进行了物质流、能量流分析。该工艺利用颗粒流在换热、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高换热面密度和流动性,通过转杯粒化将液态铜渣转化为流动性好的高温粒化铜渣,分别经过颗粒流换热和气基直接还原,回收铜渣中的高温余热和有价金属,可实现铜渣连续化处理工艺,且占地面积小、无需消耗水,可降低铜冶炼工艺能耗和环保成本。节能分析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流程处理火法炼铜过程产生的高温铜渣,每处理1 t铜渣,可回收海绵铁431 kg,余热发电95 kWh,铜渣总余热的77.5%得到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5.
铜渣是一种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同时也是有较高附加值的二次资源,其铜含量通常超过0.5%,铁含量更是高达40%以上,因此,开发利用这种二次资源对缓解土地资源和环境污染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不同熔炼方法获得的各类铜渣的成分差异、性质特点;较详细介绍了铜渣中主要有益元素铜、铁的回收工艺,列举了铜的火法贫化、选矿法和湿法回收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以及以磁选为中心的选铁工艺研究与应用情况;并从整体利用的角度介绍了铜渣在水泥制取、作为建筑与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从控制铜渣形成环节入手,既实现铜渣中有价组分的高效回收,铜渣物理性质的充分利用,还实现熔融铜渣余热利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铜渣属于重要的二次资源,产量大,富含有价金属组分,在工业中有其重要的利用价值。目前铜渣的主要利用方向为提取有价金属元素和减量化应用。通过对铜渣的特性、来源以及综合利用现状评述可知,采用浮选法、火法、湿法、联合法或生物浸出法处理铜渣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减量化应用也存在相应的问题。最后指出未来铜渣利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火法炼铜行业的快速发展,产生的铜渣大量堆积,对生物或者环境产生巨大危害。铜渣中含有大量的可回收有价金属,综合回收铜渣中的有价金属并对余渣资源化利用,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湿法浸出铜渣具有环保、经济、效率高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酸浸法、氯化浸出法、碱性氨浸出法、生物浸出四方面详细综述了铜渣湿法浸出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四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对比分析,并总结了各种浸出方式的浸出渣资源化高效利用现状,对铜渣未来湿法浸出资源化高效回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作为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强碱性废弃物,赤泥在我国具有年产量高,堆存量大,利用率低的现状,对资源环境威胁巨大。提取赤泥中大量含有的有价金属元素,对实现赤泥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简要叙述了赤泥的性质及组成。概述了赤泥中Fe的直接磁选法、还原-磁选法和湿法分离提取工艺;赤泥中Al的还原烧结法、钙化-碳酸化法、酸浸法和亚熔盐法提取工艺;赤泥中Ti的火法和湿法提取工艺;以及赤泥中Sc的火法-湿法联合法和湿法提取工艺,分析了各工艺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实现工业化回收赤泥中有价金属的挑战在于赤泥组成成分复杂,导致有价金属回收的技术难度和处理成本较高;以及缺乏对多种元素系统性回收的工艺研究。提出开发更高效回收有价金属的技术,加强系统性提取赤泥中多种有价金属的相关研究,是未来实现赤泥资源化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铜渣中含有大量有价金属,很多有价金属在酸雨淋溶下会浸入水中,从而对环境造成威胁.本文主要是分析了铜渣的矿相,利用硫酸硝酸法对铜渣进行了浸出毒性的试验研究,并对浸出液毒性进行了评价,证明铜渣中铜含量超标,为一般工业废弃物.并确定相应的安全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10.
应用浮选和与黄铁矿焙烧工艺从铜渣中回收有价金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从土耳其Kure地区堆存的老铜渣中回收铜和钴的工艺.所研究的铁橄榄石类型的堆存老铜渣含有1.24%Cu、0.53%Co和51.63?.研究了两个不同回收有价金属的方法.第一个方法是铜渣与黄铁矿一起焙烧,然后浸出.第二个方法是铜渣先浮选回收铜,浮选尾矿与黄铁矿一起焙烧,焙砂浸出.试验结果表明,第二个方法适于处理这种类型的铜渣.在浮选阶段获得的铜精矿铜品位为11%,铜回收率为77%.浮选尾矿的钴回收率为93%.在焙烧试验中研究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和黄铁矿与铜渣重量比对铜和钴溶解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焙烧条件.在500℃温度下和黄铁矿与铜渣重量比为3:1时焙烧1h后,钴的溶解率为87%,铜的溶解率为31%.根据本试验结果,推荐了处理这种铜渣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1.
全湿法回收银铋渣中有价金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火法和氯化法处理银铋渣的弊端,提出了全湿法处理银铋渣的新工艺。按照试验所确定的最佳条件,用稀硫酸浸锌、用硝酸浸其它金属,结合食盐沉银、中和水解沉铋、含铜ZnS04溶液的锌粉置换除杂和蒸发结晶等从浸出液中提取金属的手段,有效实现了Au、Ag、Bi、Zn、Cu等有价金属的分离回收,可获得金渣、银粉、次硝酸铋、工业硫酸锌和海绵铜产品,Au、Ag、Bi、zn、cu的直收率分别达到99.64%、98.23%、97.76%、96.37%和95.83%。全湿法新工艺工艺简单,加工成本低廉,适于中小型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锌窑渣一般富含铜、银、铁、铅、锌、金、铟等多种有价金属,是一种极具回收价值的二次资源。着重介绍了锌窑渣的资源现状以及处理工艺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制约锌窑渣综合回收利用的关键所在。同时,作者认为选冶联合工艺是今后锌窑渣处理的主要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对综合回收锌窑渣中有价金属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了回收赞比亚某冶炼铜渣中大量的有价金属铜,在实验室展开了该铜渣的工艺矿物学与选矿工艺探索。试验在原矿磨矿细度-0.074 mm占85% ,进行1次粗选3次扫选2 次精选,在闭路工艺流程条件下,获得铜精矿品位为25.64%,回收率为70.74 %的合格铜精矿。  相似文献   

14.
氰化尾渣综合回收有价金属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介绍了矿物表面的电性与可浮性的以用有代表隆的黄金矿山氰化尾渣用浮选法进行综合回收的工艺,重点对广东河台金矿氰渣浮铜的研究及生产实践进行总结,提出了氰渣浮选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黄金湿法冶炼行业铜萃余液中含有大量铜锌有价金属,现有处理工艺无法对有价金属进行回收,且产生大量中和渣,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以及中和渣减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以某黄金湿法冶炼企业产生的萃余液废水为原水,采用“石膏+硫化收铜+硫化收锌+HDS中和”工艺实现有价金属有效回收和中和渣减量。实验结果表明:萃余液石膏pH为2、第一步0.5倍理论投加量硫化、第二步1倍理论投加量硫化可以最大限度实现铜锌的回收和中和渣减量,硫化铜渣铜品位为45.2%,符合《铜精矿》(YST 318-2007)中“铜精矿三级标准”,硫化锌渣锌品位为57.6%,符合《锌精矿》(YS/T 320-2014)中“锌精矿二级产品”标准,中和渣减量可达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