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基于三次平衡的五家渠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五家渠市为例,结合水资源条件和供用规模、结构及效率综合考虑了节水、污水回用、产业结构调整、新增调水规模等措施,运用GAMS开发了面向多目标、多工程、多水源、多用户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根据水资源三次平衡的配置思想,利用优化配置模型,通过长系列逐月调解计算,分析了不同情景下各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综合节水、治污、供水等层面给出水资源配置方案和配置工程规模,并提出在2015、2020、2030水平年应分别增加引额调水工程调水量0.40×108、0.62×108、1.20×108m3.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质量,提出水资源水量水质保护的多目标耦合模型设计方法,将可供水量、需水量、水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水质总量、水量平衡作为约束条件,将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优化目标构建水资源水量水质保护的多目标耦合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水资源水量水质保护的多目标耦合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所提模型优化后水资源质量提高,水资源需求量降低,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预测涉及多因素综合指标的问题,采取粒子群算法对支持向量机模型中影响较大的训练参数惩罚因子C和核参数σ进行优化,建立了基于PSO-SVM的水资源承载力预测模型,根据指标等级标准构造训练集数据,对黑龙江省2017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2017年水资源承载力指数位于0.423 4~0.709 2之间,部分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处于Ⅱ级,承载能力较弱,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4.
随着干旱区城市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矛盾日趋恶化,水资源配置倍受重视,系统性也成为决策的重要原则。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基于我国干旱区城市水资源供需系统反馈机制,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设定5种方案模拟水资源供需变化。结果表明,中高速经济增长下,产业结构升级不能保证用水结构优化,城市规模增长驱动水资源供需差额和废污水排放增加;保持城市经济和人口低速发展,并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节水和水利投资改善力度,引入水源可在2020年实现0.165×108 m3水资源富余,2030年人均GDP增加到17.26万元,城镇化率达到98.03%,废污水排放量为3.03×108 m3。  相似文献   

5.
为协调水资源紧缺与赣州市深化振兴发展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包含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四个子系统的评价体系,应用Bayes-TOPSIS模型对赣州市2010~2018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状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8年赣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状态在Ⅱ、Ⅲ、Ⅳ三个等级之间波动;水资源承载力状态从良到差排序为2011、2018、2016、2010、2017、2012、2013、2014、2015年;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依次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指数、人均水资源量、产水模数、第三产业比重和城镇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赣州市可在生态环境治理、产业结构优化、节水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以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评价黑河中游水资源承载力对促进该区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并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选取10个主要评价指标,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定量分析了黑河中游2000~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黑河中游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分值在0.3~0.5之间,其中最高值出现在2020年,达到0.471,整体水资源承载力处于中级阶段,即可承载状态。黑河中游应调整用水结构,加强发展节水型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以提高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供需失衡、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研究水资源承载力对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从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四方面选取武汉市16项指标构建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灰关联分析法对武汉市2013~2018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3...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基于PSR模型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20.0软件提取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主成分,引入熵权法计算三个主成分的权重,从而进行综合得分评价。结果表明,2009~2013年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为0.142、0.171、0.206、0.231、0250,该分值逐年增加,表明水资源承载力呈现增长的态势,但增长速率逐年减少,说明水资源承载潜力下降,分析结果与现实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水资源承载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模型,结合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设计了三种水资源利用方案并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规划水平年的承载能力和用水状况.根据模拟结果,优选出人水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模式,为实现河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滇池流域水资源开发潜力及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滇池流域为例,根据调查及实测的水文气象、社会经济资料,基于水量平衡方程还原计算滇池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进而采用水资源负载指数和承载指数评价了滇池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及承载力。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多年平均净水资源总量为5.56×108m3;水资源负载指数为92.6,属于Ⅰ级水平,水资源利用程度很高,但开发潜力很小;水资源承载指数为2.15,人口超载率为115.2%,属于水资源过载。因此,应考虑采用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滇池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采用物元评价法评价南宁市水资源承载力,并采用由博弈论法确定的综合权重替代传统单一权重,评价效果较好。评价结果表明,南宁市2020、2030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等级较现状年呈下降趋势,且幅度较大。为实现南宁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不降低水资源承载力为准则,通过优化调整重要产业的节水指标,得到可行的工农业节水指标优化组合集,可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合肥市为例,选取人均水资源量、年产水模数、人均供水量、植被覆盖率、日生活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需水量、人口密度、城市化率、农田灌溉定额、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人均GDP、污水排放达标率、水功能区达标率、生态用水率15个指标,在建立合肥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模糊分析模型并借助Matlab工具计算隶属度、确定指标权重,进而计算2013~2017年水资源承载等级,获得了合肥市水资源承载力情况,计算结果对合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台州市椒江区水环境承载力,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角度评价了水环境综合承载力。首先构建了椒江区水环境承载力多目标模型,基于AHP法确定各层次指标权重值,采用对数函数模型法建立单项指标的承载度模型,并运用向量模法预测了椒江区"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的水环境综合承载力及其发展趋势,之后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椒江区实现自然—社会环境协调的合理建议。结果表明,椒江区水环境综合承载力的发展趋势整体较平稳,但"自然-社会"环境存在不协调现象;应从外源污染控制、水环境容量上升、建设高效用水体系方面提升椒江区水环境综合承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南水北调工程能最大限度地缓解河北省严重缺水状况及在工程建成后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根据南水北调海河流域平原区受水情况,将其划分为18个子区、6个用水部门,以供水系统缺水率最小、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水源可供水量、用户需水量、水源至用户的供水能力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了以2030年为水平年的水资源配置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能有效缓解海河平原区严重缺水的状况,大幅提高了河北省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但仍有不同程度的缺水。  相似文献   

15.
引配水工程可显著提高平原河网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针对宁波市区三江平原河网水系特点,以姚江干流为配水水源、以区域引排工程为手段,构建其水量水质联合调控模型系统,在计算引曹南线工程实施前后姚江干流向河网可配水水量的基础上,考虑河网的水动力及水环境改善效果,优化三江平原河网引配水格局,进而为宁波市区三江平原实施河网引水工程、优化配水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基于承载过程的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杂系统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问题,提出从水资源支撑力、水资源压力、水资源调控力三个子系统选择指标,建立基于承载过程的水资源承载主客体耦合评价模型,对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各评价年水资源总体处于可载状态,承载支撑力不足地区人口趋于超载,经济超载地区多为重工业城市,皖北地区承载力总体小于皖南和江淮地区。计算结果符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可为安徽省水资源的可持续承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南阳市为例,采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法分析了南阳市2006~〖JP〗2013年水资源基本情况,进而评价了南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在2006~2013年间,南阳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万元GDP生态足迹总体呈下降趋势,二者分别下降了26.6%和64.71%,且人均万元GDP耗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左右,说明通过近年来的综合治理,在提高用水效率方面已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南阳市连续多年出现水资源生态赤字或接近赤字,2013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已达0.122 hm2,水资源总体上还处于不可持续使用状态。  相似文献   

18.
基于AHP法的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建立了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了浙江省2006~2009年水资源承载力情况。结果表明,该省水资源承载能力一般,水资源已开发到一定程度,水污染问题对水资源现状亦有影响,但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水资源承载力仍有提高的空间,与实际情况相符。可见本文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9.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南阳市为例,采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法分析了南阳市2006~2013年水资源基本情况,进而评价了南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在2006~2013年间,南阳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万元GDP生态足迹总体呈下降趋势,二者分别下降了26.6%和64.71%,且人均万元GDP耗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左右,说明通过近年来的综合治理,在提高用水效率方面已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南阳市连续多年出现水资源生态赤字或接近赤字,2013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已达0.122hm2,水资源总体上还处于不可持续使用状态。  相似文献   

20.
鉴于引调水工程可显著提高平原河网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针对温州市主城区平原河网水系特点,以瓯江干流为调水水源、以区域引排工程为手段,构建其水动力水质联合调控模型,在分析引水水质及污染物入河量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目标流速和目标水质两个因子,确定研究区所需引水规模为30m3/s,为研究区调水引流方案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