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新村煤矿开采的3号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空区内瓦斯集中涌出量大、上隅角瓦斯高、治理难度大等问题,对3号煤层瓦斯分布规律及抽采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大直径钻孔瓦斯抽采技术治理工作面上隅角采空区瓦斯,并制定大直径抽采钻孔施工方案.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大直径钻孔抽采瓦斯浓度达到2%以上,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瓦斯浓度控制在0.1...  相似文献   

2.
针对天池煤矿401工作面煤层瓦斯含量较大的问题,提出利用煤层预抽平行钻孔及高抽巷等方法来解决瓦斯对工作面回采时的影响.通过现场实测,分析得到了煤层瓦斯平行钻孔合理的间距及预抽时间.基于采动裂隙椭抛带动态演化规律,得出高抽巷合理的布置参数.实践表明:平行钻孔预抽煤层瓦斯后,瓦斯含量降低至8 m3/t以下;利用高抽巷抽采卸压瓦斯,抽采浓度为50.4%,抽采瓦斯纯量平均67.3 m3/min;工作面瓦斯抽采率71.2%~85.49%,平均80.42%,回采期间未出现瓦斯超限现象.  相似文献   

3.
综放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琨 《煤炭科学技术》2012,40(5):63-65,85
为了解决汪家寨煤矿P41102综放工作面回采过程瓦斯超限频繁等问题,通过在本煤层施工顺层钻孔进行瓦斯预抽,有效地降低了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瓦斯涌出量。同时,在采空区30 m范围埋设直径250 mm瓦斯抽放管对采空区瓦斯进行抽采,减少回风流的瓦斯浓度,在煤层顶板15m左右布置高位钻孔抽采上邻近卸压层瓦斯,效果明显,瓦斯抽采量达到27.05 m^3/min,瓦斯抽采率达到69.5%,工作面平均月进尺提高30 m以上,生产能力平均提高86 851.6 t/月,杜绝了瓦斯超限,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4.
松软煤层筛管护孔瓦斯抽采技术与装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松软煤层顺层瓦斯抽采钻孔成孔难、抽采距离短、抽采效果较低等问题,介绍了松软煤层筛管护孔瓦斯抽采技术与装备及施工工艺,通过在丁集煤矿的工业性试验,解决了筛管护孔下入深度与钻孔深度相接近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高负压、高浓度、大流量高效抽采,提高了采煤工作面瓦斯预抽消突效果,采煤工作面煤体瓦斯抽采达标时间缩短28%,瓦斯抽采体积分数可提高10% ~ 20%.  相似文献   

5.
综放工作面瓦斯综合抽采治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保德煤矿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加大,煤层瓦斯含量逐步增加的问题,建立了深部煤层瓦斯综合抽采治理模式。回采工作面采用本煤层顺层钻孔和千米钻孔相结合的瓦斯抽采方法,掘进工作面采用母巷羽翼超前预抽方法,采空区采用在联络巷埋管抽采瓦斯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上述瓦斯综合抽采治理技术后,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浓度和预抽率均在10%以上,残余瓦斯含量控制在4.5m3/t以下;掘进工作面残余瓦斯含量降低至4.5 m3/t以下,残余瓦斯压力均降低至0.2 MPa以下,且掘进期间工作面和回风流中最高瓦斯浓度均在0.3%以下;采用联络巷埋管抽取采空区瓦斯后,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由之前平均0.6%降低到0.3%以下,最大抽采瓦斯纯量13.60 m3/min,最高瓦斯浓度40%。通过瓦斯综合抽采技术,有效降低了工作面瓦斯浓度,有效保障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6.
姜周民 《煤炭与化工》2021,44(11):99-101,106
东庞矿2616工作面煤层含有1层夹矸,为了确定瓦斯抽采方式,采用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研究了瓦斯抽采钻孔的布置位置及钻孔间距.结果 表明,在不考虑抽采钻孔之间相互影响的条件下,为了保障前期预抽和边采边抽效果,应将钻孔布置在夹矸附近,钻孔间距不能大于4.2 m,考虑到抽采时间,最终确定钻孔位于夹矸上方O.1m处,钻孔间距为3.5 m.残余瓦斯含量检测及回采期间工作面和上隅角瓦斯浓度监测显示,工作面抽采率大于30%,工作面瓦斯浓度不超过0.4%、上隅角瓦斯浓度不超过0.6%,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麦地掌煤矿2#煤层顺层钻孔瓦斯抽采浓度及抽采效率,确定合理的封孔深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顺层瓦斯抽采钻孔合理封孔深度应该超过集中应力带应力峰值点.通过综合对比应力峰值点附近不同封孔深度钻孔瓦斯抽采浓度,最后确定2#煤层顺层钻孔合理封孔深度为16 m,提高了瓦斯的抽采浓度,延长了抽采衰减周期,为2#煤层瓦斯长时间预...  相似文献   

8.
针对晋华宫煤矿8101综采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煤层极具变化、瓦斯赋存不稳定的情况,提出以本煤层钻孔抽放、高位裂隙钻孔抽放、低位钻孔抽放相结合的瓦斯综合治理技术,钻孔区域预抽后,工作面平均风排瓦斯量为5.24m3/min,平均抽采瓦斯总量为8.64m3/min,回风巷的瓦斯浓度控制在0.08%~0.32%之间,平均瓦斯浓度为0.19%,工作面游离瓦斯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经坊煤业3号煤层瓦斯含量较大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工程经验确定3号煤层采用本工作面预抽及边采边抽、现有采空区高位钻孔抽采、老采空区全封闭插管抽采等3种抽采方式;并分别计算了其预计抽采量;通过现场井下应用瓦斯浓度监测,可知此技术方案下可以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屯宝煤矿采用顺层钻孔预抽11141工作面M14煤层瓦斯,为考察其瓦斯预抽效果,对照《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对工作面瓦斯抽采达标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1141工作面预抽钻孔控制了整个工作面煤体,布置方式合理、布孔均匀、评价单元划分科学,抽采后煤的可解吸瓦斯量在0.987 m3/t,工作面瓦斯预抽效果达标.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近水平孔空气钻进钻屑的运移方式,分析了钻屑遇水团聚的影响因素。从钻屑运移方式和供风参数分析煤层出水对空气钻进的影响,并提出了钻遇含水层时可采用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煤矿安全》2013,(10):192-195
针对沙曲矿北翼高瓦斯近距离煤层群安全高效开采的问题,运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近距离煤层群薄煤层保护层开采的卸压机理,提出了对2#薄煤层进行保护层开采。根据北翼2#薄煤层22201首采保护层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分析了2#薄煤层保护层开采对下邻近被保护煤层的卸压保护范围,进而确定了保护层开采解放煤量。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对2#薄煤层进行保护层开采卸压效果明显,大大提高了被保护煤层瓦斯预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宝金  黄哲会 《煤炭技术》2006,25(10):106-107
通过实例说明生产过程中,用煤岩层对比法寻找断失煤层的方法、步骤,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4.
薄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的卸压机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秦子晗  潘俊锋  任勇 《煤矿开采》2010,15(2):85-86,106
参考七台河新兴煤矿地质条件,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薄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时,其围岩应力变化和被保护层的应力分布特征、卸压范围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上保护层开采范围的增大,采空区下的煤岩应力急剧下降,被保护层达到安全开采的区域范围也不断增加,卸压效果相当显著。  相似文献   

15.
怎样利用物探测井曲线进行煤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留允 《煤炭技术》2006,25(2):114-115
主要从曲线的异常幅度、形态及特殊标志进行煤层对比。对于煤矿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急倾斜突出矿井煤层群开采技术条件,并基于江西沿涌矿井的32采区开采,论述了急倾斜突出煤层解放层选择,通过对瓦斯突出强弱和保护层的顶板冒落高度数量分析,推荐了合理的突出煤层开采顺序,为矿井工作面接替和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导硐揭煤法"在突出近水平煤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防止煤与瓦斯突出,在寺河矿揭穿西一盘区北进风巷3#煤层时,采用了导硐揭煤方法,有效地防止了煤与瓦斯突出,保证了揭煤安全,加快了揭煤的施工进度.为类似地质条件下预防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保护层开采条件下煤层变形破坏特征,采用RFPA2D-flow数值模拟软件,对被保护煤层的应力分布特征、煤层透气性变化规律和煤层变形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同时对潘三矿近水平煤层进行下保护层开采试验研究,考察了保护层开采保护边界范围的卸压增透效果.结果表明,保护层开采后,过渡卸压区内煤体膨胀率为1.85%,煤层透气性系数可增大到原来的70倍.结合瓦斯抽采可以使保护层在走向方向和倾斜方向的有效保护卸压角从原来的锐角扩展到90°,使被保护煤层的卸压范围得到扩大.  相似文献   

19.
《煤炭技术》2019,(12):31-34
浅埋煤层群下位煤层巷道布置受上位煤层开采影响较大。通过FLAC3D数值计算分别对下位煤层工作面巷道外错式、重叠式和内错式布置的破坏特征、应力和变形规律进行分析,得出了内错式布置巷道时的顶板应力变化、变形量和破坏范围相对较小,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宜采用内错式布置。  相似文献   

20.
《煤炭技术》2017,(1):106-108
宝雨山煤矿二1煤层瓦斯压力大、瓦斯含量高,具有突出危险性。利用开采保护层对二1煤层产生卸压增透作用,在保护层一7煤中的12B06工作面区段平巷中布置穿层钻孔进行抽采卸压瓦斯,通过比较卸压前后二1煤层的各项参数表明,开采保护层和穿层钻孔的抽采使二1煤层消除了突出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