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锌值可利用三氯乙酸(TCA)溶液沉淀血浆蛋白并将其除去,同时提取出锌来。这种方法能除去大部分蛋白,避免燃烧头堵塞。同时,TCA 液对锌吸收信号有增感作用,因而颇为一些人所推崇。早期的研究工作并没有注意到 TCA 法的系统误差,认为测定结果与比色法一致,或与直接稀释法一致。1978年,Boyde 和 Kelson 都发现由于蛋白质沉淀造成了测定结果偏高,他们分别讨论了体积偏差问题,并各自提出了消除误差的方法。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数学关系式,提出了不同于以上二位作者的校正体积偏差的方法,简单实用,所测血浆锌值与直接稀释法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2.
红细胞(RBC)锌值约为血浆锌的10倍,由于 RBC 压积随着人体健康与饮食状况而改变,这就影响到全血锌值的营养诊断价值。近年来 RBC 锌值虽已引起重视,却因缺乏简便可靠的测定方法而难以深入,我们采用无离子水稀释直接喷入原子吸收光谱仪,重点研究了 RBC 取样方法和稀释倍数。结果证明,无离子水1∶19直接稀释 RBC 基本排除基体干扰,变动系数2—3%,回收率稳定在96—97%。  相似文献   

3.
用原子吸收光谱(AAS)法同时测定锌钙特口服液中钙、锌的含量.为了消除干扰,锌的测定采用标准加入法,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0.8%;钙的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为0.3%.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该类制剂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对180例5个月至12岁的营养性贫血患儿及60例正常小儿作血清铁、铜、锌测定。结果显示,贫血组153例(85%)有血清铁、铜、锌单项或两项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临床治疗发现,某些缺铁性贫血患儿对铁剂疗效欠佳者,加以补锌或铜后,贫血迅速改善,说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与微量元素铁、铜、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合锌硒片对尘肺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水平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单纯Ⅰ期尘肺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合锌硒片治疗3个月.测定服药前、服药1个月后血清SOD,MDA的含量及微量元素锌、硒及铜的含量.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OD活力、MDA及硒、锌、铜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浆SOD活力显著升高,MDA含量降低,微量元素锌、硒含量增高,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合锌硒片能调整体内微量元素比例,提高尘肺患者抗氧化作用,可用于尘肺病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中微量元素铜和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血清中微量元素铜、锌。新鲜血清(1—4天)稀释后,直接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经济。本方法测定锌和铜的回收率在95~106%之间。变异系数小于6%。  相似文献   

7.
培养基中锌的浓度(以含ZnSO_4的味精废液滤液形式提供)不仅与啤酒酵母2016细胞生长、形态有关.且直接影响细胞含锌量和对锌吸收率。培养基中ZnSO_4浓度高于3×10~(-2)M时.酵母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在一定范围内.酵母细胞含锌量随培养基中锌含量增多而增加,但锌吸收率随培养基中锌含量增多而减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镀锌板和裸钢板r值的实测,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理论分析,提出锌层在单向拉伸过程中出现的横向裂纹是造成r值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锌浓度的变化及补锌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3~6个月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7例,以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儿50例,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浆锌浓度,同时对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口服葡萄糖酸锌颗粒和常规对照观察.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锌浓度为(47.12±10.15)μg/dL,正常健康儿血锌浓度为(77.13±17.16)μg/d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补锌组疗效明显,与非补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锌浓度降低,补锌可以增强疗效,缓解症状,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大鼠循环血心钠素(ANP)含量和几种微量元素的水平。结果表明:锌组血浆ANP明显高于铜组和对照组(P<0.001),而铜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铜含量以铜组高于锌组。和对照(p<0.05);血清锌含量从锌组高于铜组。铜组ANP与血清Cu呈显著负相关。锌组ANP与血清Zn呈显著正相关。同时还测定血清硒和锂。本实验已显示四种微量元素与ANP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11.
水杨酸锌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热分析(TG/DTG,DTA)、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固态物质水杨酸锌在空气中热分解的过程.热分析结果表明,水杨酸锌在空气中分两步分解,其失重率与理论计算失重率相吻合.XRD结果表明水杨酸锌分解的终产物为ZnO.用Friedman法和Flynn-Wall-Ozawa(FWO)法求取了分解过程的活化能E,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非线性回归法给出了可能的机理函数,由这些方法得到的动力学数据相互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2.
结合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及巯基棉分离技术,采用同位素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量了国际比对样品CCQM-K49牛肝样品和人血清样品中的锌和硒。结果表明,对于待测元素含量较高的样品,不经分离,高倍稀释可有效减少基体的干扰;而对待测元素含量较低的样品,则必须经过分离才能准确测量。CCQM-K49牛肝样品中锌和硒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79.8±1.2)×10-6和(2.067±0.027)×10-6,BW3215人血清标准物质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164±0.024)×10-6,国际比对IMEP-17人血清样品中硒的质量分数(0.0780±0.0014)×10-6,测量结果均与比对的中心值接近,符合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锌钴异常共沉积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单独电沉积时,在不同电极上,钴离子的沉积电位都比锌离子正100mV至200mV;当锌钴共沉积时,钴受到抑制,其沉积电位变得比锌更负。用锑微电极跟踪电极表面附近pH值发现,钴沉积时,电极表面附近pH值升高。同时,Zn~(2 )生成Zn(OH)_2,并吸附在电极表面上,阻碍CO~(2 )的进一步放电。据此阐明了锌钴异常共沉积机理。  相似文献   

14.
从主要含锌、镉、铁和铅的菱锌矿盐酸浸出液中选择性地萃取锌,提出了浸取-萃取-电积提锌的湿法炼锌过程。锌由75%(v/v)的磷酸三丁酯(TBP)-煤油溶液从浸出液中选择性地萃入有机相、负载的有机相分别用电解液和废电解液洗涤和反萃,反萃液可直接用于电解从而获得高纯的金属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一组血浆中分别加入不同pH 值的HEPES缓冲液,制备出一组pH 值呈梯度变化的血浆样本,以三种APTT试剂进行检测,三种APTT试剂分别以高岭土、硅胶和鞣花酸为激活剂.结果发现血浆pH在7.02~8.16变化范围内,对APTT的测定结果均有影响,其中对以鞣花酸为激活剂的APTT试剂测定结果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刘爱萍 《甘肃科技》2006,22(11):236-236,239
目的:为了解缺锌小儿贫血患病率及锌铁在体内相互作用.方法:选择150例缺锌小儿,最小4个月、最大7岁,进行贫血患病率调查,所有患儿在就诊时同时进行血清铁、血清锌检查,将低锌合并贫血患儿分两组,分别服用葡萄糖酸锌和葡萄糖酸锌与补血糖浆同时服用,三个月后再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低锌患儿贫血发生率与正常儿童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用葡萄糖酸锌的贫血低锌患儿三个月后血清铁与初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锌与初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服用葡萄糖酸锌和补血糖浆的患儿三月后血清锌、铁与初诊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剂量同时补锌、铁对缺锌小儿合并贫血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在氨性底液中用示波极谱法阴极化导数波测定煤灰中微量锌。煤样经灰化后制成溶液,以3N NH_3-0.2N NH_4cl作底液,加入合成灰样调整底液用标准曲线法进行测定。或不加合成灰样调整,直接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都能得到满意结果。本法不用除氧,不用抑制极大,简便,快速,可准确测定煤灰中η×10~(-5)的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应用8-羟基喹啉铜浓集海水中痕量锌的方法,以Zn~(65)等放射性同位素为指示剂研究了锌和8-羟基喹啉铜的共沉淀率与共沉淀剂的用量、海水的pH、盐度、锌浓度以及沉淀放置时间的关系,找出了浓集锌的最适宜条件,同时研究了共沉淀机理,确定锌和8-羟基喹啉铜的沉淀具有吸附的特征,初步认为此吸附过程不可能是二级交换吸附,而可能是一级交换吸附或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9.
南旭阳 《河南科学》2009,27(7):796-800
以浙江省温州市临江垃圾焚烧场所产生的飞灰为研究材料,分别以蒸馏水、河水、海水和模拟酸雨等为浸取液,研究了液固比(mL∶g)分别为20∶1,30∶1,40∶1和50∶1,振荡12,24,36,48,72,96h等不同时间后,飞灰中铜和锌静态浸出特性.结果显示,铜和锌在4种浸取液中具有较为相似的渗出规律:在浸取时间较短时,铜和锌的浸出量随着浸取时间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在浸取时间为72h时铜和锌的浸出量均急剧增加,而当浸出时间为96h时却均急剧下降;铜和锌在pH值低的浸取液中的浸出量较多,在pH值较高的浸取液中浸出量较少;在模拟酸雨中铜和锌的浸出量最多,而在海水中则最少;大多数条件下,当液固比(mL∶g)为30∶1时,铜和锌的浸出量最多,而在50∶1时最少.  相似文献   

20.
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可有效地应用于EDTA滴定Zn~(2 )和Zn~(2 )滴定亚铁氰化物。用汞膜电极为极化电极,镀汞银电极为参比电极。此法比指示剂法快连和准确。当氢氧化铁和其它有色沉淀存在时,交流示波极谱滴定仍能进行而指示剂法就受干扰。因此,在氨性溶液中,用铜试剂使Fe~(3 )、Al~(3 )、Pb~(2 )、Cu~(2 )、Mn~(4 )等离子以沉淀形式存在时,锌仍可滴定。讨论了一个快速测定锌矿中锌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